此時此刻,我決定精挑細選,選擇一個有意義的話題,這樣才可以不辜負那些有可能會看到這個問題的人。
一、我們到底有多少「工作之外的時間」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工作之外的時間都有哪些時間。不同職業工作的時間五花八門,那麼休息的時間自然也不盡相同,但我感覺對於可以經常到百度派提問題以及經常瀏覽百度派的大家來說,應該總體上還是遵循我國勞動法所規定的八小時工作制以及周六周末雙休的。
如此,工作之外的時間大致為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六點以後至第二天早上八點之前,這樣每天就有14個小時的「工作外的時間」,除去8個小時的睡覺時間,1個小時的吃飯時間,1個小時的往返時間,1個小時的機動時間,還剩下3個小時的自由支配時間,這樣的日子一周有5天,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有15個小時,周六周日每天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有13個小時,籠統算起來,一周就有41個小時的可以自由支配用來提升自己的時間。
當然,眾所周知,這也是一個大概率的算法,具體到每個人多少會有一些差別,本人從小數學就不好算錯了也請海涵,八九不離十就好,這些自不待說。
就是這每周41個小時,它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二十年以後你和你的同事在這個城市中的地位,因為俗話說「成功源於八小時之外」。你每周工作的時間,大約是40個小時,自由支配可以用來提升自己的時間差不多也是。
二、如何提升自己
如果說我們有多少工作之外的時間,每個人千差萬別,那麼每個人提升自己的方式更是有天壤之別,因為我們來時走的路不同,現在所處的位置不同,以後要描繪的軌跡也不會相同,可能對於我來說,學好英語口語能和這個城市來來往往的老外進行簡單的交流就是極大的提升了自己,但是你早已高分通過了雅思託福以及高級商務英語。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人提升自己的方式不一而論,需要結合自己的職業,自己對人生的定位進行具體的選擇。
而我,在這裡只能說說我的方式,因為雖然我們提升自己的方式不盡相同也不會相同,但是我們提升自己的渴望是一致的。或許,你可以通過我的方式,汲取一點有用的東西,如此,我也心滿意足。
三、我的方式
(一)鍛鍊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懂得了這世上太多的道理,可能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但如果沒有一個健康(起碼是亞健康)的身體,我們肯定過不好這一生。
同時,擁有和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同樣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方式。所以,每天工作之餘,我要求自己至少運動10000步以上(跑步+散步),在我的房間裡,擺放著進行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平板支撐等簡單運動的器具。我每天除了走路跑步以外至少保證半個小時做這些運動的時間。這些運動的特點是門檻很低,器具也不佔多大的空間,關鍵在於日復一日的堅持。
(二)提高工作技能,努力讓自己成為「π型人才」
如果你稍微關注一下這時代的前沿,就不難發現,智能時代就在前面,越來越高的科技,不僅僅可以簡稱高科技。對於社會來說技術的變革是福音,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技術的變革一不小心就可能革去他的命。眼下,就有國外的某些公司大面積裁員使用機器人代替。國內,很多大城市的超市裡已經開始使用智慧機器人收款。如果你是一名財務會計,你應該會知道,總有一天財務會計的大部分工作可以被機器人取代,如果你知道管理型會計以及像那種既通過了司法考試又過了CPA,既能做決策又能做風控的會計才是會計領域的弄潮兒,你還能高枕無憂嗎。
對於我而言,我通過了司法考試,取得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教師職業資格證書,這對於一名教師而言仿佛差不多夠了,可是我知道當前作為一名法律人,如果不懂得經濟學不了解財務知識,那就不能更加深刻透徹的洞察法律現象。如果不懂得社會學知識,那學習法律就喪失了根基。所以,我在工作之餘努力的學習財務知識,以考促學,報名參加CPA及稅務師考試。所以,我在工作之餘,選擇閱讀大量的經濟學、社會學書籍。
我非常喜歡那句話,只有真正努力過的人才知道天賦的重要,然而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的確,不努力可以很舒服,這個時代得過且過渾渾噩噩的人不計其數,但你不努力,自有機器人替代你。你不努力,機器人會替你努力。
在智能時代,我必須要求自己可以勝任教師,心理諮詢師,律師乃至法官這些職業,在智能時代需要「π」型人才,你會的越多,精通的越多,機器人對你的威脅就越小。
(三)休閒
如果說健康以及保持健康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方式,那麼各種休閒活動無疑也是提升自己的方式,只是應該有所選擇,不能玩物喪志。
比如,你可以讀萬卷書,也可以行萬裡路,可以在書中看穿古今,可以在路上感受悲歡。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去行動。
對於我來說,我現在不喜歡行萬裡路,因為我明天都要走很多路,所以我選擇讀萬卷書。偶爾看看電影,我把每天堅持在百度知道上回答一些法律問題,也看作自己休閒的一種途徑。
四、總結
我們說,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同樣,用好你每周的「41個小時」也是如此,可能不知不覺中,你就會超越你的同事,超越你目前在這個城市中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出類拔萃,「拔萃」或許需要天賦,但「出類」只需要足夠的努力即可。
最後的最後,我們的目標是提升自己,只是: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果你能看到這裡,謝謝你。明天的道路,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