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交通帶來發展大機遇

2021-01-08 貴陽新聞網

  嘉賓名片

  

  史繼忠,教授、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著有《西南民族社會與經濟文化類型》《中華五千年文化探索》《地中海——世界文化的漩渦》《方志叢談》等十餘種專著,合著《貴州古代民族關係史》《中國封建社會結構研究》《貴州開發引出的考量》等書,主編《中華地域文化大系·貴州文化》《貴州省志·地理志》《貴州六百年經濟史》《貴陽通史》等書。《拂去歷史的塵埃——給人類文明史一種新的詮釋》載入《中華新紀元文庫》。《貴州古代民族關係史》《貴州六百年經濟史》獲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封建社會結構研究》《貴州開發引出的考量》獲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7月4日,最新一期「讓世界聽見——貴州學者講貴州」系列文化講座活動在貴陽鍾書閣書店舉行,貴州著名學者史繼忠先生應邀作「貴州大交通帶來更多開放機遇」主題演講。

  史繼忠眼中的貴州大交通,指的是包括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在內的「立體交通」概念。講座上,他從「貴州公路90年」「貴州鐵路80年」「貴州民用航空80年」「貴州水運80年」入題,將貴州大交通置於「全國範圍」和「歷史發展」的時空坐標系中作闡釋。

  貴州自古有「山國」之稱,路難修、路難行。但在短時期內,貴州憑藉改革開放、西部大開發之天時,憑藉位處「南來北往、東出西進西南腹地」之地利,實現了由「山國」變「通途」的歷史壯舉,改變了黔地的時間、空間觀念。正是得益於大交通的飛速發展,貴州迎來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在發展路上走得更寬、更遠。

  

  貴州公路90年:

  由「飛鳥不通」到「公路通至家門口」

  明代謫黔的王陽明,對貴州的第一印象便是山。他寫道:「天下之山,薈於雲貴;連亙萬裡,際天無極。」意思是說,天下的山仿佛都聚於雲貴。貴州確是「蒼山如海」,山地和丘陵佔97%,平地只佔3%;他在名文《瘞旅文》中還說:「連峰際天,飛鳥不通。」後來,明人王世性在《黔志》中寫道:「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這些廣為流傳的句子,形象地道明了貴州的路難行、路難修。

  「歷來,人們視山高路險的貴州為畏途。」史繼忠說,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公路只能從山腳盤旋而上,又從山上蜿蜒而下,滇黔公路的「二十四道拐」就是典型,「1957年我考入四川大學時,從貴陽到成都走了四天,坐了三天汽車、一天火車。」

  史繼忠說,經濟上不發達、地理上千山萬壑的貴州,直到1964年才實現縣縣通普通公路。貴州第一條按照高速公路標準修建的凱(裡)麻(江)高速於1999年動工,2001年完工。

  「可以說,貴州的高速公路是在世紀之交起步的。」他說,貴州高速交通起步晚,卻在短時期內實現了壯舉:2015年,在中國西部十個省份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2017年,貴州高速通車裡程的綜合密度(人口與面積密度)超過發達地區,居全國第一;同年,貴州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車」。

  「2017年,全省21017個行政村通公路、通客車。2019年,39900個村民組通公路。」史繼忠說,隨著「公路通至家門口」,千百年來,貴州人在羊腸鳥道上跋涉、人挑馬駝的景象徹底成為歷史。

  當下,貴州高速公路形成「六橫七縱八聯」格局,南北走向的有蘭海高速、銀白高速,東西走向的有杭瑞高速、滬昆高速、夏蓉高速、汕昆高速、都香高速……縱貫南北、橫貫東西。貴州這一高速公路網絡,對內覆蓋全省各縣市,形成省城貴陽與各地州市中心城市3小時交通圈;對外則將貴州的空間區域與全國聯繫在一起,形成貴陽與周邊各省會城市7小時交通圈。這樣一來,使得貴州走得更寬、更遠。

  史繼忠說,貴州山高谷深、河流縱橫,公路多起來的指標之一,便是橋的數量不斷增加。自改革開放以來,貴州建橋2.3萬座,不斷刷新世界紀錄,如杭瑞高速路段上的北盤江大橋和鴨池河大橋,2018年雙雙獲得世界橋梁的「諾貝爾獎」——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貴州已成為「世界橋梁博物館」,呈現出「萬橋飛架,跨越千山萬壑」的景象。

  

  貴州鐵路80年:

  從「一波三折」到全面進入「高鐵時代」

  相較於公路,貴州的鐵路交通更是一波三折。史繼忠說,清末,李端棻等人發起組織「全省鐵路礦產公司」,貴州末代巡撫沈渝慶計劃修建渝築鐵路,夢想卻因種種原因化為泡影。抗戰時期搶修黔桂鐵路,1944年勉強通車到都勻、獨山,貴州始有鐵路。「但這條鐵路多災多難,」他說,通車不久即遭遇「黔南事變」,鐵路被破壞;抗戰勝利後一度修復,又一度拆除,待1956年恢復建設,1958年才建成通車。

  史繼忠說,「三線建設」給貴州鐵路交通帶來了發展機遇,川黔、貴昆、湘黔三條鐵路先後修建,並與黔桂鐵路交會於貴陽,使得貴陽一躍成為西南鐵路交通樞紐;西部大開發又帶來一次機遇,一方面對固有的鐵路線路進行電氣化改造,另一方面又因拓展西南南下出海通道修建多條電氣化鐵路,貴州鐵路電氣化程度在全國領先。

  「但自20世紀中葉以後,鐵路在公路、航空運輸速度中處於劣勢,出現『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現象。」史繼忠說,這一局面隨著高速鐵路的出現而扭轉。高鐵列車又稱客運專線,只承擔客運任務,技術標準高、規定嚴格。我國的高鐵建設始於20世紀末,目前是世界上高鐵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營運裡程最長、再見規模最大的國家。

  高鐵建設難度大,在貴州建設高鐵難度更大。「貴州屬於喀斯特地貌地區,需要修建大量隧道、橋梁,橋隧比在70%以上。」史繼忠說,2014年建成通車的貴廣高鐵,是貴州第一條高鐵,由貴陽北站出發經廣州、深圳抵達香港西九龍,極大地縮短了貴陽與珠三角的空間距離,「貴廣高鐵把貴州帶入『高鐵時代』,為修建山區高速鐵路提供了寶貴經驗。」

  緊接著,滬昆高鐵、渝黔鐵路、成貴高鐵先後在貴陽交會,貴陽成為西南高鐵大樞紐。「貴州進入高鐵時代的另一個標誌,是建成了以貴陽為中心通往各市州中心城市的城際鐵路網,構建了貴陽至各州市2小時交通圈。」

  

  貴州民用航空80年:

  由「無法起飛」到「飛得更遠」

  相較於地面交通,不受地形地貌限制的民用航空是現代交通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機場是航空最重要的設施。機場的規模及各種助航、通信設施,對航空發展有重要影響。」史繼忠說。

  他說,貴州第一個機場是貴陽團坡橋機場,1932年建成後,飛行員周一平駕駛飛機冒險降落,最終認定不能使用,只得改為跑馬場。1933年建成的玉廠壩機場,也因設施簡陋無法使用。1934年在清鎮修建的平遠哨機場,於次年試飛成功,貴州民用航空由此啟程。平遠哨機場一直使用至1958年,因機場狹小、設施簡陋、飛機陳舊、航線時斷時續,每周只能安排兩三班航班。1958年磊莊機場建成,貴州航空交通有了較大起色。

  「1997年龍洞堡機場建成,為4D級機場;2005年升格為國際機場,且經過三次擴建,建成4E級國際機場,貴州航空真正實現飛躍。」史繼忠說,龍洞堡機場航班架次、旅客吞吐量、航線數量逐年上升,2019年開通252條航線,其中,國內航線方面,將貴州與全國各直轄市、省會城市、重要旅遊城市及二三線城市連接起來;國際航線方面,實現與新加坡、曼谷、首爾、大阪、巴黎、洛杉磯、墨爾本、莫斯科等多個國際城市的直航,旅客吞吐量達三千萬人次。

  「一樞紐十支線」的貴州航空網由此形成,支線航空有安順黃果樹機場、荔波機場、遵義新舟機場、凱裡黃平機場、畢節飛雄機場、六盤水月亮機場、仁懷茅臺機場。此外,還擬建17個A1級通用機場。

  

  貴州水運80年:

  由「不沿邊不沿海不沿江」到「通江達海」

  講座上,史繼忠認為,貴州交通的短板是水運,但在高速、高鐵、航空都有極大發展的背景下,水運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

  他說,貴州的河流順地勢向北、向東、向南風流,苗嶺以北的河流屬於長江水系,主要有烏江、赤水河及沅水上遊的清水江、 陽河、錦江;苗嶺以南的南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屬珠江水系。這些河流的中下遊自古就已通航,成為貴州的「出省通道」。數十年來,隨著鐵路、公路的開通,以及河流上梯級電站的修建,水運日漸衰落,許多航道斷航。貴州梯級電站固然一度使航運中斷,但卻使河流水位提高,通過建設航電樞紐、修建過船設施,實行杭電一體化,既可以保證發電,又可以發展航運。

  「按照國家規劃,烏江、赤水河北通長江直達長江三角洲入海;清水江順沅江過洞庭湖進入長江水道;『兩江一河』(南、北盤江,赤水河)及都柳江,是貴州南下通過珠江入海通道。」史繼忠說,南北水道將使貴州「通江達海」,徹底改變貴州「不沿江、不沿海」的格局。

  他提供了一組數據:烏江上建有九級電站,可形成四級水道,通行500噸級船舶;「兩江一河」可形成四級、五級航道,通行300噸至500噸級船舶;清水江、都柳江可形成六級航道,通行100噸級船舶。

  「水運的優點是成本低、能耗小,對運輸農產品、工礦產品等大宗貨物特別有利;此外,河流兩岸風光無限,發展船運是貴州旅遊開發的重要途徑。」史繼忠認為,從立體交通的觀點來看,貴州的水、陸、空交通應當形成網絡,相互配合,取長去短,各顯其能。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鄭文豐 文/圖

相關焦點

  • 抓住發展大機遇 練好自身「真功夫」——黔西南發展觀察之一:打牢...
    面對貴州的莽莽群山,明代大思想家王陽明曾如此感慨。大山重重、土地破碎、河流縱橫、山林茂密,很長時間以來,這既是大自然賜予貴州大地的獨特禮物也是羈絆黔地人民發展致富的層層枷鎖。2017年,盤興高鐵納入國家《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這是國家「十三五」交通扶貧「雙百」工程項目中16個鐵路交通扶貧項目之一,是國家「十三五」鐵路網規劃項目,是貴州省實現「市市通高鐵」的最後一個項目,是貴州打造貴陽至各市州行政中心所在地1至2小時高速交通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盤興高鐵」一度成為黔西南熱詞。
  • 大交通助力影視文化產業大發展
    省人大代表莫江濤6歲就在貴州生活,至今已有50年,他現在是貴州向黔進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電視劇《偉大的轉折》聯合出品人。 《偉大的轉折》這部電視劇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將貴州影視文化產業推上一個新臺階。莫江濤說,作為聯合出品方邀請了北京、湖南專業團隊參與,期間攝製組捨棄了配套設施完善的影視基地,兵分四路,在遵義市、黔南州、銅仁市等地同步取景,全程堅持實景拍攝,只為最大限度地呈現那段真實歷史。 莫江濤說,在整個拍攝過程中,貴州的交通沒有讓人失望,不再是「拖後腿」,反而是完成這項任務的有利因素。
  • 廣佛軌道交通4.0將帶來新機遇,新十年核心區域醞釀大動作
    由廣東廣佛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廣州日報社佛山全媒體傳播中心聯合主辦的「情牽一線 廣佛十年——灣區樞紐型城市軸心價值分享會」今日在佛山地鐵金融城舉行。這場分享會權威人士、專家、大咖齊聚,共同熱議和聚焦廣佛同城。
  • 跨越大發展 譜寫新篇章——「十三五」貴州交通建設邁上新臺階新聞...
    1月5日下午,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跨越大發展 譜寫新篇章——『十三五』貴州交通建設邁上新臺階」新聞發布會。省交通運輸廳黨委書記、廳長邵勳,省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董亮,省公路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阮有力,省交通運輸廳脫貧攻堅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董翔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由貴州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相關負責人主持。
  • 黔企之聲|貴州智誠科技有限公司:依託「大數據+」 助力智慧交通
    為充分展現貴州大數據應用發展情況及成就,『貴陽市大數據局』微信公眾號特別策劃「黔企之聲」系列欄目,匯聚貴州優秀大數據企業,展現大數據前沿理念,推動大數據在政用、民用、商用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及相關產業落地。
  • 姚建銓院士:第五次科技革命為我國帶來創新發展機遇
    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在2019國際智慧城市創新發展論壇中發表演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瀟瀟/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天津5月17日訊 「中國復興是一項世紀偉業,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有三個歷史機遇值得高度關注,首先就是當前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產業革命帶來的創新機會。」在今日召開的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2019國際智慧城市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在演講中表示。
  • 新舊基建大發展,看這些頭部防水企業如何抓住機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全面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開啟之年,國家為了刺激經濟活動力,推出「兩新一重」建設,在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重點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給防水市場帶來多重利好。據慧聰防水網不完全統計,國家將投入超過50萬億進行這一輪新舊基建,從而驅動經濟復甦和帶動就業。
  • 「人鳥情緣」帶來高山小村發展機遇
    新華社福州12月17日電 題:「人鳥情緣」帶來高山小村發展機遇新華社記者秦宏咕咕咕、咕咕咕……冬晨,天色剛擦亮,一位老人在靜謐的山谷中仰天向山林深處發出呼喚。眾多觀鳥客紛紛前來央求老人指引賞鳥、拍鳥,也給村子旅遊發展帶來了驚喜。「有些國外觀鳥愛好者甚至不遠萬裡慕名來到村裡。」紫雲村村支書楊發善說,不少人為了能夠在清晨看到鳥兒,會在老人家借宿。2016年,村裡的返鄉創業大學生楊水清看到觀鳥遊商機,陸續建了4個觀鳥點,在村裡發展起民宿、餐飲業。
  • 貴州這個人口大縣,正在悄悄崛起,看看是你家鄉嗎?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全國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國內一些省、市、縣發展得也很好,貴州這個地形複雜的省區,近幾年也表現出了不錯的進步,但這個事實貴州省提到時,想必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好的貴陽市發展和遵義市,其實這一部分,除了大城市之外,還有小城市,縣在崛起。
  • 科大智能:國家政策的支持將會給相關產業鏈帶來較好的發展機遇,有...
    貴公司在充電樁、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智能電網等領域的布局,都是新基建的重要發展方向,請問此次機會是否能為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做大做強?公司回答表示,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工業網際網路、特高壓、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七大領域。
  • 貴州廣西2023年迎新高鐵,投資757.6億,貴陽等市迎發展!
    貴州廣西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不僅反映在當地經濟發展上,而且交通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現在我們可以在這兩個省看到高速公路和鐵路,這種交通方式的運行,使人們旅遊時變得非常方便,同時這些項目的建設也很適合當地經濟,現在仍然有不少高鐵線路,正在規劃或者建設的過程當中。
  • 回顧貴州2019 交通:縱橫山川通江達海
    貴州作為中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連峰際天、飛鳥不通」曾是交通閉塞的真實寫照,也是以往制約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路通民心暢,道順百業興。近年來,隨著縣縣通高速公路、高鐵時代到來、航空客運崛起,水路航運興起而形成的立體化交通優勢,快速交通網絡讓貴州千山萬水皆成坦途,凸顯大區位、引領大產業、促進城鎮化、助力大開放、助推大扶貧。
  • 乘勝而進 加快發展 奮力實現四川交通跨越發展上大臺階目標
    ,按照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總結2011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和任務,安排2012年工作,動員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幹部職工進一步堅定信心、搶抓機遇、攻堅克難、乘勝而進,奮力實現四川交通跨越發展上大臺階目標,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召開。
  • 大數據讓貴州農業迎來大發展 更多企業變身智能工廠
    如果把目光放到整個貴州,那對大數據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會有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遵義市的辣椒溫室育苗大棚和辣椒露天栽培基地,通過安裝物聯網傳感器、水肥一體化設施智能管控、氣象監測站、蟲情預測儀、殺蟲頻振燈、作物監測球機等先進設備,便可進行辣椒育苗、栽培管理、銷售追溯的大數據採集、匯總分類、分析應用,併集成辣椒大數據展示中心
  • 「九市州人大代表熱議貴州高質量發展」貴陽代表團:做強做大做優...
    報告對貴陽貴安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將從五方面認真落實。一是加快推動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加快交通互聯互通,推動要素自由流動,努力提升兩地的城市價值、城市能級和城市競爭力,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在全省的帶動作用。二是大力發展以中高端消費和中高端製造為重點的實體經濟,緊緊圍繞「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做強做大做優實體經濟,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
  • 貴州輪胎寫下「大數據+工業」深度融合生動註腳
    眼下,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在扎佐打造的「智能工廠」即將試投產。作為走過60年風雨的貴州「王牌」老工業企業,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技術革新和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煥發出新活力,成為「大數據+工業」深度融合的生動註腳。
  • 黔蒙桂渝川滇陝新青九省(區市)黨報共話西部大開發|把握新機遇...
    這是貴州以及整個西部省區市迎來的又一次重大戰略性機遇。其中還專門提出要「支持貴州、青海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如何把握好這一新機遇,搭乘國家大戰略東風,把西部巨大的發展潛能激發出來,實現西部更深層次開發、更高質量發展,推動西部實現更加和諧、穩定、繁榮,是西部各省區市共同關注的焦點。
  • 湖北貴州「組團」建高鐵,為沿線9個城市帶來發展,其中有你家嗎
    在過去的2年裡,我國公路交通領域,特別是我們的網絡的鐵路建設中,越來越多的發展了的東西,經過數年的努力,不僅在韓國,完全的鐵道網擁有高速鐵路網絡,又拿著那被改良,特別是旅遊部門,交通建設是市政部門的「第一位」。湖北貴州「組團」建高鐵,為沿線9個城市帶來發展,其中有你家嗎?
  • 重慶此貧縣將迎來一條投資千億高鐵,有望撤縣設區,帶來大機遇
    旅行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激情,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有點蒼白簡單,卻越來越讓人對社會生活失去熱情!來旅行的時候,因為是鬱鬱蔥蔥的樹林,花香和浩大的大海重新找回了對我們生活的熱情,隨著近年來我國的變天和發展,旅遊也接連不斷,許多人在節日外出參觀也帶來了許多交通堵塞的警戒,為了緩和這種情況,許多城市都要建設一大批高,高的鐵路,今天,編輯將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重慶一個貧困縣現在搞得最高嘛!這意味著該縣翻身,相信新高鐵的開通可以為這個縣城的經濟帶來巨大的推動。它的經濟發展更是指日可待。
  •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開啟大練島發展新機遇
    位於平潭蘇平片區的大練島原先是座離島,隨著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飛架海峽,大練島與大陸相連接,鄉村發展迎來全新機遇一座橋美好一座島  初冬,駕車從平潭平原互通入口駛上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只見一根根斜拉索直聳入雲,雙向六車道上車來車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