膕窩囊腫的超聲診斷

2021-02-22 硬化網


概述

膕窩囊腫,又稱Baker`s囊腫,屬於滑膜囊腫,為腓腸肌內側頭與半膜肌之間的滑囊積液形成,多與膝關節相通。膕窩囊腫患者可自覺膕窩部不適或行走後酸脹感,觸及腫物,有時可無自覺症狀,檢查時在膕窩可觸及一囊性腫物,一般無壓痛,大小不等。

 

彩超表現

膕窩軟組織內,關節囊後方一圓形或橢圓形無回聲液性暗區,邊界清楚,光滑,橫掃可見膕窩囊腫大多數在深部有蒂與關節腔相通,囊腫可位於膕動、靜脈內外側及正後方,內部回聲多均勻,部分可見散在強回聲光點或光斑,少數可見強回聲分隔。

體積較大的膕窩囊腫可發生破裂,囊液外滲導致周圍組織繼發炎症反應,引起小腿腫脹、疼痛,同時,較大膕窩囊腫壓迫靜脈回流又會引起深靜脈血栓。彩色都卜勒超聲檢查不僅可清楚顯示膕窩囊腫的大小、位置、有無分隔、和膕窩動靜脈的比鄰關係,以及是否壓迫靜脈引起深靜脈血栓等重要信息,還可幫助臨床準確定位,引導穿刺。超聲檢查膕窩囊腫準確無創、方便快捷,不失為首選之檢查方法。

 

鑑別診斷

1.半月板囊腫:少數半月板囊腫可在離半月板相當遠的部份出現.源於內側半月板的囊腫,通常要比源於外側者大些.患內側半月板囊腫時,做屈膝動作,由於膝內側膕韌帶的壓力,可使其自膝內側消失,自膕窩部顯示出來。

2.膝部腱鞘囊腫:系一些硬度相同的軟組織腫塊,此種腫塊易與脂肪瘤相混淆.病因不明。

3.胭窩動脈瘤:膕窩包塊,應想到此病的可能性.膕窩動脈瘤並非罕見,但常被漏診。由於膝關節退變可並發膕窩囊腫,動脈硬化症可並發動脈瘤,二者均發生在同一年齡組;此外,膕窩動脈瘤和胭窩囊腫相似,常呈對稱性且均無明顯症狀,因此二者很易混淆.有膕窩囊腫時,胭窩動脈被囊腫遮蓋.不易捫得.如膕窩部大範圍內能捫得與脈搏一致的搏動,可能患有動脈瘤.此外,若發現震顫與雜音,更可加強動脈瘤的診斷.但如動脈瘤的囊腔已栓塞,此兩項體徵則難以發現。

4.膕窩動脈囊性變:這種病的病因尚不清楚,被認為是與動脈粥樣硬化無關的動脈外膜粘液性退變.加於胭動脈的反覆輕度損傷,可能是其原因.因病變靠近膝關節,關節的經常運動,可能是造成損傷的因素.起病可緩慢也可突然.運動時足變冷而蒼白.本病的一個特點是腫塊並不經常存在.腫塊僅是偶而被發現,這一點有助於避免誤診.

5.孤立性外生骨疣:從股骨三角區可以長出外生骨疣,同時伴有一個滑囊.此骨疣與上述膕窩動脈瘤常有一定聯繫.骨疣是否存在,攝X線片檢查可以證實或排除.

6.膕窩靜脈曲張:膝關節做快速地屈伸運動,胭窩部出現腫塊,除囊腫外,還可能是一團曲張的靜脈,這常是膕窩部探查手術陰性時的另一個發現。

7.半膜肌斷裂或肥大:膕窩腫塊可以是單側半膜肌斷裂或雙側半膜肌局限性肥大.這種腫塊的特徵是:令屈膝肌肉收縮對抗阻力,腫塊體積增大.本病如在全麻下施行探查手術,可無陽性發現.

8.股二頭肌腱囊腫及起自膪外側神經的囊腫:前者的位置低,後者可伴有神經麻痺,此二者還可誤診為外側半月板囊腫。

膕窩囊腫

(A)橫切顯示膕窩囊腫壁厚,內有分隔,透聲良好

(B)強回聲穿刺針(N)穿過間隔伸入囊腫內部,由此伸入囊內抽吸。

(C)囊腫幾乎完全塌陷

來源:超聲聯盟

相關焦點

  • 超聲成像在膕窩的應用
    腓腸肌半膜肌滑囊位於腓腸肌內側頭與半膜肌側方之間。大約50%的正常人膝關節與腓腸肌半膜肌滑囊相互連通。該滑囊內面被滑膜覆蓋並與關節腔內滑膜相延續。    關節滲出是多種膝關節異常的反應。滲出液是膕窩囊腫囊液的來源,通常與風溼性關節炎滑膜增生或外傷性修復有關。膕窩囊腫也常繼發於骨關節病、痛風、Reiter 綜合症、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及骨軟骨炎。
  • 骨科時間:膕窩囊腫的綜述
    來自美國布法羅大學的 Alyssa M. Herman 等對現有膕窩囊腫文獻資料進行回顧,其研究結果發表在 2014 年 8 月的 Orthopedics 上。該篇綜述主要討論膕窩囊腫的解剖及病因,描述臨床表現,回顧鑑別診斷,提供適當診斷方法,對比了保守治療,微創治療及創傷性治療,並討論了治療結果。
  • PN三分鐘:膕窩囊腫
    正是這種機制存在, 使得膕窩囊腫隨疾病進展不斷增大, 而很少會自然消失。膕窩囊腫內一般為滑囊炎,滑囊的局部炎症可以造成滑液滲出增多,呈膨脹生長,向膕窩輸送組織間隙膨出。也有因為關節內半月板等組織損傷,穿破後關節囊,囊腫滑囊與關節腔相通。膕窩囊腫多為單發,也可同時出現數個囊腫。膕窩囊腫的發生與關節內疾病關係密切, 尤其是半月板損傷和關節軟骨退變。
  • 膝蓋後面查出膕窩囊腫?骨科醫生教給你該怎麼辦
    Baker's囊腫很多人沒聽說過,但是說起它的小名大家就不陌生了,它的小名就是膕窩囊腫。膕窩囊腫在臨床上很常見,有的人是無意中發現,但沒有任何不適表面;有的人則是因為有關節不舒服前來就診時發現。 什麼是膕窩囊腫?
  • TKA術後伴隨的膕窩囊腫去哪了?中期隨訪結果
    膕窩囊腫起源於腓腸肌-半膜肌-膜囊,它通過關節腔內流出的液體進入囊腔而引起膨脹並形成囊腫,並且與關節內的病理和炎症有關,如骨關節炎(OA),這可能導致滑膜過量產生關節液,膕窩囊腫在關節內疾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在4.7%到53.0%之間。當膕窩囊腫變大、發炎或破裂時,可能會導致張力增高、疼痛。
  • 「膕窩囊腫」辯證
    膕窩囊腫又稱為Baker囊腫,是指發生在膕窩部位的良性囊性腫物。本病的形成與解剖結構有關。人體膝關節後方有一薄弱區,即腓腸肌內側頭和半膜肌肌腱內側彎處,此處存在一層皺襞或束帶,起到瓣膜作用。關節液通過此瓣膜進入膕窩囊,但不能從膕窩囊流入關節腔,由此構成了一個單向流通的閥門結構。
  • 核磁報出膕窩囊腫?莫慌!
    有些中老年人無意中會在膝關節後面發現一個鼓包,還有一些中老年沒有感覺任何異常,而在檢查身體時做超聲或核磁才發現一個腫物,這些往往是膕窩囊腫(圖1)。在我國一直都是談「腫物」色變,所以首先強調,它並不是腫瘤。
  • 膝關節後方腫塊—膕窩囊腫
    別擔心,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就是膕窩囊腫。 什麼是膕窩囊腫?膕窩囊腫是膝關節周圍最常見的囊性病變,囊內為比較粘稠的液體。1840年Adams首先對膕窩囊腫進行了描述,但最早由Baker報導,故又稱Baker's囊腫 [1]。
  • Baker's囊腫是哪的囊腫?
    ,它的小名就是膕窩囊腫。顧名思義膕窩囊腫就是發生在膝關節後方膕窩部位的囊腫。通常臨床上將腓腸肌內側頭的滑膜囊腫稱為「Baker's囊腫。 膕窩囊腫在發病初期很多人沒有任何異常表現,部分人僅有膕窩不適或脹感,部分有下肢乏力感,一般對膝關節的屈伸功能無明顯的影響。囊腫較大時,可在膝關節後方膕窩部位可以觸摸到圓形、光滑、有波動感的包塊。當囊腫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影響關節屈伸,或膝關節活動較多後疼痛感或酸脹不適,常伴有膝關節原發病的表現。
  • 膕窩囊腫是怎麼回事?怎樣快速消除膕窩囊腫?選對方法很重要
    有些人彎曲膝蓋的過程中,膝蓋的後面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觸摸膕窩的部位,會摸到一個腫塊,考慮是膕窩囊腫引起的。患有膕窩囊腫的人,若不及時治療,會影響膝蓋正常的彎曲和伸直,下肢活動受限,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給人帶來很多困擾。
  • 膕窩囊腫:為什麼說它是骨科醫生的滑鐵盧?
    關注每日答疑,解決骨科問題膕窩囊腫也叫Baker囊腫,是指膕窩深部滑囊腫大或者膝關節滑膜囊向後膨出的統稱,表現為膝後部疼痛和發脹。膕窩囊腫會影響膝關節的屈伸,從而使患者的活動受限,如果膕窩囊腫較大到壓迫神經或者壓迫血管都會引起患者的不良反應。目前其病因還未明確,其治療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等。
  • 膕窩囊腫是什麼?形成的原因是?
    我也是最近兩年才知道膕窩這個醫學稱謂,「膕窩位於膝關節後側的菱形區域,膕窩周圍是由各個肌腱的起止點圍成,並且整個骨窩的覆蓋面是膝關節後面的筋膜和脂肪組織。從裡面的解剖結構來說有豐富的肌肉和血管,有膕動脈、股靜脈以及脛神經等。
  • 膕窩囊腫是怎麼回事?有哪些症狀?
    膕窩囊腫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部分人的膕窩囊腫是先天的,出生之後就會出現,這種現象多出現在兒童的身上。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開始退化,有些老年人不保養好自己的膝蓋,會引起膕窩囊腫。少數人在運動的過程中,運動過於劇烈,導致半月板受損,會長有膕窩囊腫。患有骨性關節炎的人,沒有立即治療,會出現膕窩囊腫的情況。有些人的關節軟骨退化的過程中,會引起骨質增生,此時會導致膕窩囊腫。膕窩囊腫有哪些症狀?
  • 圖譜--膕窩腫塊薈萃
    膕窩腫塊可以通過其來源來定義:滑膜囊腫軟組織血管神經淋巴肌肉/肌腱骨在臨床實踐中,在膕窩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腫塊,其中一些腫塊可觸知,有些是偶然在MRI上發現。徹底了解膕窩腫塊的外觀和位置,可以在大多數情況下達到特定的鑑別診斷。
  • 23種膕窩腫塊影像薈萃
    來源:萊斯特大學醫院 /英國滑膜軟骨瘤病:膝關節(50-65%)>臀部>肩部>肘部良性腫瘤滑膜增生和軟骨(軟骨瘤病)或骨體(骨軟骨瘤病)的形成惡性轉化極為罕見,沒有可靠的區別特徵圖7:三個不同患者左側膕窩的橫向超聲波,證明在內腓腸肌(黃色腓腸肌)和半膜肌腱(Sm)的肌腱之間產生充滿液體的結構,與Baker囊腫保持一致。來源:萊斯特大學醫院 - 萊斯特/英國
  • 膝蓋後面發現有腫物,是膕窩囊腫嗎?應該怎麼辦?
    經過仔細觀察,初步判斷是膕窩囊腫。為了保險起見,讓大爺做了個彩超。通過彩超判斷,確實是膕窩囊腫。「囊腫不就是腫瘤嗎?」大爺的老伴很疑惑。確實有很多患者會把囊腫當成是腫瘤,其實兩者不一樣。有些部位的囊腫可能會發展成腫瘤,但大部分囊腫都是良性的。膕窩囊腫則一定是良性的,不存在爭議。
  • 【文獻】膕窩疼痛病例分析
    引起膕窩疼痛的病因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見的包括Baker囊腫、軟組織瘤或骨瘤和半月板、腱肌、膕窩處的肌腱或韌帶損傷,而膕神經或脛神經受壓迫和血管畸形等神經學病因則並不常見。在本篇文獻中,作者介紹了一件因誤診而進行了長達兩年錯誤治療的病例,而這位病人最終在作者診室被診斷為肌肉內靜脈畸形。
  • 德州市人民醫院「鑰匙孔手術」 巧取膝關節膕窩囊腫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高潔 德州報導8小時下地、3天出院、腿上僅三個0.2釐米的微小切口……手術之前,德州市民王先生做夢也沒想到,困擾了自己一年多的膕窩囊腫竟然通過在德州市人民醫院做的微創手術在
  • 德州市人民醫院: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膕窩囊腫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劉瀟 通訊員 高潔)8月16日,52歲的市民王先生,來到德州市人民醫院關節外科就診,經檢查,發現其右膝關節膕窩發生囊腫,並伴隨半月板損傷。「年齡一大,關節積液增多,引起關節囊內壓增高,容易形成囊腫。 」接診的關節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何濤建議,王先生應通過手術解決問題。
  • 淄博市中醫醫院運用關節鏡微創治癒膕窩囊腫患者一例
    近日,淄博市中醫醫院骨科應用關節鏡技術,成功治癒一例膕窩囊腫的患者。患者為中年男性,因左膝部疼痛3年餘,加重伴活動受限半月來院就診。做磁共振檢查:膕窩囊腫,左膝關節內側半月板后角,外側半月板前角輕度損傷,前交叉韌帶輕度損傷,關節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