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人吃素,潛意識裡總是隱約有些佛門素齋的底色,不離求清淨心、積功德之旨——想想韓國廣受追捧的白羊寺靜觀師太素齋,日本的精進料理,更不必說國內層出不窮的素菜館。
但是仔細說來,一切以此為標榜的素菜館都不免自相矛盾。佛家認為,吃飯本就是為了維持修行生命而不得不做之事,應當無分別心,不可有什麼想吃不想吃,不可講究什麼好吃不好吃。
寺院齋堂名喚「五觀堂」,「五觀」其中三條「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正是此意,警戒修行人不可對上味食(美食)起貪心、對下味食起嗔心、對中味食起痴心。
福和慧大堂
由此看來,大多數商業經營的素菜館,素菜仿葷的做派自不必說,其餘的那些,在追求好吃的路上,已經與其向佛的潛臺詞背道而馳。那麼,不如索性將商業素食與佛教旨意脫鉤?
如果這樣,那便要認真思考做素菜、開素菜館是為了什麼:一般來說,素菜在鮮味表現和心理作用上都不如葷菜那般容易給人滿足感;既然又非為了宗教追求,那麼除了以食素為噱頭以外,唯一的原因只能是,廚師純粹想探索素食的美味極限,挑戰自己的創造力。
福和慧包房一景
常年高居亞洲50佳餐廳榜的上海素菜館福和慧,就是沿著這樣一條路走,主廚盧懌明甚至明確說過,不會將宗教信仰強加在餐廳中,這裡的素食也不戒蔥姜蒜蛋奶。
但我認為,福和慧在這條路上比一般人走得更遠:主廚在有分別心的美食世界裡天馬行空,看似違反「五觀」之意,實則兜兜轉轉後,最終指向倒仍是求清淨心,只不過是帶領食客在追求「上味食」的過程中求一種凡俗可得的清淨心。
佛偈有雲,「佛法不離世間法」,在我看來,福和慧正是這句話在美食界的最好體現。不信,就來看看不同季節這裡的菜式。
【冬】開胃小菜:真假樹葉
從直觀的味覺體驗上來說,福和慧近年來一直在進步,現在也仍有些許進步空間。記得數年前第一次拜訪時,套餐中不到一半的菜讓我有驚豔之感,剩下的則味道平平。幾年間記不清去了多少次,只記得套餐更迭間,一次比一次喜歡的菜式更多。
六月最近一次拜訪時,暮春的套餐從頭到尾,無論是創意還是味道都高開高走,節奏感的控制也更上一層樓。這種為餐廳的不斷進步而歡欣之感,大概只有在自己家鄉的餐廳才會尋得了。
竹笙,左為2018年【春】,右為2019年初【冬】
早年印象深刻的菜式是這道竹笙湯,除了口感厚實綿密的竹笙以外,全靠素高湯調出鮮味。在福和慧,用多種菌菇和蔬菜長時間熬成的高湯,味道清淡而深邃,這湯的地位想必就如同日本懷石餐廳裡的鰹魚昆布高湯,其優秀決定了菜品的底子必然不差。
生日面
同樣的素高湯還用在隱藏菜品——餐廳贈送的生日面之中。綴上菌菇和豆乾,讓人大呼清湯掛麵在樸素中也能如此美味。之後再訪,即使不是生日,我也會特地單點這碗面。
竹笙,2019年【夏】
時隔半年,竹笙的菜式又變了樣。這次是內卷絲瓜,高湯裡輕漂著幾朵夜來香,幽靜中有靈動,清淡中釋出竹笙的鮮味。
【春】筍,內嵌糯米及黑松露
【夏】冬瓜,配芋泥及柚子汁
【夏】配茶:香水蓮花配紅棗薑茶
去年的套餐配茶中有這麼一道,呈上一朵青蓮,由服務員現場澆上茶湯,熱汽作用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蓮花緩緩綻開,觀者興奮、期待的心情也隨之舒展。隨後,將沾染幽幽蓮香的薑茶舀入杯中。可以說,這道茶設計得既有玩味,又有禪意。
【春】百合,中綴枸杞,青蘋果汁
上個月再訪,正惦記著之前的蓮花茶,誰料新套餐的第一道居然就來了個遙相呼應。服務員解釋說,這道新菜的靈感正是來源於廣受好評的蓮花茶。選取甘肅六年百合,用百合泥將百合瓣粘成蓮花的造型,每一瓣不加任何調味料,入口清甜、綿密又脆爽,如果想增加味覺變化,還可蘸上底部微酸的青蘋果汁。
蓮的意象,從茶延續到百合,均有蓮之神韻,但蓮卻不曾真正入口。如此看來,這兩道詠蓮菜,真仿佛兩首詠蓮詩。
【春】舞茸菇,下鋪金針菇,佐料包括西班牙辣椒和香料
今年的春季新套餐中,我中意的菜式尤其多。比如這道烤舞茸菇,主廚創作時正值年初澳洲大火,實為祈福之作。盤子中央黑色的「泥土」由醬油、芝麻、香菇製成,寓意火燒過後的灰燼,而金針菇和舞茸則組成一棵新生的大樹,放到年後疫情的語境下,更是寓意著毀滅後的重生。
【春】豌豆,下層為豆瓣酥,配蔥油餅
這道菜一出,滿滿的上海風情。春天手剝的水靈豌豆,正是上海人愛吃的甜甜糯糯的「小圓豆」。豆子下面又是標準本幫菜豆瓣酥,原本材料為蠶豆泥和鹹菜,但主廚說鹹菜與套餐的整體格調不搭,因此改成了青菜,取其清新之感。搭配的迷你蔥油餅是精緻版的街邊小吃,不失煙火氣。一口豆瓣一口蔥香,經典的傳統味型幾乎未加改動,只是更為精進,再添一點新的巧思,吃著親切之餘,讓人會心一笑。
【春】餐廳在崇明島全程監督種植的番茄,內餡為玉米、藜麥,配甜菜汁
【春】豆腐,澆黑松露醬油,佐腐乳
從豆腐的碾磨、發酵到蒸製,餐廳自己一手包辦,蒸好後候分刻數端到桌邊,現場舀出。服務員笑說這道菜可謂豆的前世今生,因為醬油、腐乳、豆腐無一不是豆。本是同根生,難怪在味覺搭配上水乳交融得如此巧妙,豆香四溢。
【冬】蔥油拌麵,配黑松露
每次套餐中的主食環節都是我的心頭好。去年冬天,噴香的蔥油拌麵撒上現磨的當季義大利黑松露,想不好吃都難。
【夏】松茸燜飯,豌豆和炸蔥絲
【春】春筍燜飯,松茸醬和茼蒿
福和慧的砂鍋燜飯更是一絕。每次砂鍋都燒得嗞嗞作響端到桌邊,現場拌勻後,服務員總會留心刮下一點鍋巴,顯然大多客人好這一口。食材必然取當季鮮之又鮮的幾樣,整個大自然的美好盡在口中。
【春】甜品:荸薺,銀耳,藻類,配上餐盤猶如蓮葉上的水珠
福和慧做的是凡俗之人的美味素菜。我眼中其背後的旨意則是:無論是否修行,都應該熱愛、鑽研而非拒斥大千世界的美妙,因為佛法不離世間法。如果說,對於不信佛者,吃素是為了體驗自然萬物的美好,那麼興許與念佛吃齋者殊途同歸,也可生歡喜心,求清淨心。
餐廳充滿禪意的室內設計,轉角不經意間的薰香,素食的表現形式,這些都是求清淨心的輔助手段。核心則在於菜品背後從主廚到整個團隊那顆柔軟而關切的心,對一草一木乃至整個世界的關照,如能影響食客,那麼也不失為美食的功德。
曾看到食評說福和慧「清心但不寡慾」,頗為精準。如果做不到「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如果對於上中下等食,終究有貪嗔痴之心,那麼唯有希望自己這不寡之欲,如福和慧一樣,所指向的是真正美好的食物和內心境界。
包房一景
* 本文系蘭清在《橄欖畫報》開設的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END-
定了!2020橄欖中國餐廳大獎11月底上海舉辦!
萬水千萬總是情,點個在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