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

2020-12-11 重樓逾陀

修慧不修福 羅漢託空缽修福不修慧 大象披瓔珞

福慧具足

佛是:福慧兩足尊,亦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覺者。

法華經雲『佛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知見』。佛成道之時,夜睹明星[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執著,則無師智,自然智皆得現前]。可見….大地眾生皆得成佛,是佛出現於世的本懷。

學佛的目的乃為成佛,學佛當以佛之所學為學,以佛之所行為行,為學習最高目標。

維摩道場 為白衣道場,白衣學佛,不離世法敦倫盡分,處事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遵循太虛大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的感召」。

以佛法淨化人生,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生活,並以福慧雙修,解行並進,悲智雙運、通達理圓融、事圓融、理事圓融、事事圓融的圓滿境界。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平日所學、所聞、所習的佛法要真正落實融合生活之中,才能算是生活佛法化,才是真知力行。若不能落實於生活中,而僅止於學理學識的探討空談,則不能算是真知、更不是力行。真知是慧、力行是福,生活中修福慧,福慧具足方能成佛。

只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只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佛法浩瀚深廣若祇在文字名相上面打轉,即使將佛法講得頭頭是道,可是卻與自己安身立命了無關係,反成法執。

故古德云: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能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翻故紙,何日出頭時」「學道容易悟道難,不下功夫總是閒,能信不行空費力,空談論說也徒然」

這些警示偈語都在提示,佛法重力行、躬身、實踐,體驗、證悟。

學佛成佛之道,必深解般若深理完成自度,然後依性起修、悟後起修方是修。至此…凡逢緣遇境觸機,行住坐臥,待人應物一切時中,皆能默契佛法與佛法相應,縱使生活中遇到任何困境煩惱,因與佛法相應默契,自然能把壞的因緣轉化成增上助緣,於逆境中尚能向上,利益他人,成就自己道業。

心能轉物即如來,春到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慈悲手,摸的人心一樣平,學貫三教通顯密,淨智圓覺體空寂,即是般若真理的展現。

八大人覺經雲「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此是自度度他的自度,解行並進。理事圓融的『理』,也是解行並進的『解』,也是福慧兩足的『慧』,悲智雙運的『智』,亦為六祖惠能大師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菩提,自性清淨心,亦為達摩祖師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自性境界。

大眾皆知學佛的目的乃為成佛,佛是果位,菩薩是因地,眾生則是菩薩成佛的資糧。沒有眾生,菩薩六度萬行,只能淪為口號而無行動,自覺覺他,自度度人是菩薩行者共同永遠不變的誓願、度盡眾生乃菩薩的大願。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度眾生之心永無疲厭。學佛不是只為自己解決煩惱痛苦,還要為一切眾生解決苦難,這才是學佛者義無反顧之天職。

末法時代眾生剛強難調、難化,為了度化一切眾生必須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才能觀機示教,應機契性、廣說無礙,法施群生大用無涯,使眾生願出離惡道,離苦得樂。眾生無量,我願無窮,故發….世世常行菩薩道,渡眾要有堅固願力,為法忘軀,捨己為人,亦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精神,對於所發的誓願更要有逼切完成的誠懇心念,末法時代,法弱魔強,如果沒有堅固逼切的願力,學員極易退失道心,故佛於大悲經雲「汝等若住三事,我此阿僧祇劫所習無上法寶庫藏則得常住,一者欲、二者精進、三者不放逸,故欲行菩薩道,必對佛法常起希求冀望之心,對斷惡修善之事通勇精進,防惡令不生,所修之善令增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基本教義,能徹底執行。

緣起大悲心悲願使然,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推己及人,以無緣慈同體悲的理念,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吾人有幸聽聞佛法,若能有求法如求食的精神,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作為日用行事之生活指南,自度度人,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救人救世,眾生多能修行,佛法乃得昌盛於世,久住於世,「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的精神乃能光大末學大化研修楞嚴,故以出世精神入世行,世世常行菩薩道,依此堅固誓願,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相關焦點

  • 沒有慧修也修不了福,這是為什麼呢?
    久不第。其父為嘉善三尹。隨之任。慕錢明吾。而執文見之。明吾悉抹其文。趙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三尹』,就是縣政府裡面第三等的職位。縣長是「大尹」,主任秘書是「二尹」,科長是『三尹』。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建所溫良若此。天啟之矣。及開榜。果中式。『壬辰』年,了凡先生『入覲』時,遇『夏建所』先生。見到夏先生『謙光逼人』,對人恭敬有禮。這一段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前面說,沒有慧不能修福,修也得不到福。
  • 為什麼說「福慧雙修」是改變命運的殊勝法門?
    》中雲「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大家也常聽法師與師兄們說修行學佛之人要福慧雙修我們為什麼要福慧雙修?福慧雙修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如果我們在做事時,想也沒想清楚,但是做後反而各方麵條件都具足,並且不費太大勁兒就能成功,那則是福德具足所導致的結果。但如果不懂得還需要繼續地修福修慧,則總有一天當福報用盡之時,失敗也將會到來。「福」是人們根據自身渴求,對物質,精神及平安健康狀態的綜合性追求。
  • 什麼叫福慧雙修?
    據《成唯識論》卷九記載∶菩薩所修諸勝行中,以慧為性者稱為智,其餘則稱為福。菩薩為成就佛果,必須上求菩提(智業),下化眾生(福業),因其所具備的福、智二行,為成佛的最勝實踐,故稱為二種勝行。  佛教有雲∶「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即學佛應該要福慧雙修,不可偏廢一法。
  • 佛說:有慧無福,英雄無用武之地;有福無慧,做事難圓滿
    福與慧,就像車子的兩個輪子,或鳥的一雙翅膀,福慧一定要並行。如果只是種福而缺乏智慧,他所修的福很可能對社會無益,所以修福一定要有智慧來指導。同樣,修慧的人如果不修福報,就等於「錦衣夜行」——穿著一身高貴漂亮的衣服在黑夜裡行走;而且如果有智慧,卻不把自己的智慧拿來利益他人,便是孤芳自賞,這樣的智慧等於沒有智慧。所以,佛教重視的是福慧雙修。有句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指有慧無福,那將什麼也做不成。又如:三歲孩童私自初煮飯。
  • 修慧才是智慧中的「王炸」
    聞慧是通過聽聞產生的智慧,思慧是通過思維產生的智慧,修慧是通過修行產生的智慧,三者各不相同。你雖然有了一些聞慧,道理通達,感覺良好,似乎小有成就,但是聞慧的力量微乎其微,好比大炮雖然在戰場上可以對抗敵人,但殺傷力有限。還有些人在小的對境面前尚可以控制情緒,能應付自如,但遇到大事則心慌意亂、手足無措。
  • 佛門「定慧雙修」和「福慧雙修」的提法,很有意味,你覺得呢?
    他說:「出家人講究『福慧雙修』。佛教認為,今生生活好,是前世積德修福的結果;但今世如不積德修福,揮霍浪費,又影響到來世的福分。所以今生生活好了,也要勤儉節約,不要吃喝玩樂花天酒地,仍當修福積德,修修來世。修福之外,還要多讀書,廣見博聞,開發智慧,這樣便心地照亮,不然昏昏暗暗,不眀事理,終歸是苦境迷途。」俄而談話結束,各奔東西。
  • 修福第會員鉅惠來襲!
    農莊佔地近萬畝,無化肥、無農藥的種植的有機農業,讓來修福第的有緣人吃上放心安全的食物!這裡遠離鬧市,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體驗健康快樂生活方式,適合大眾旅居養生,同時也是您避暑的好去處~    晉漢子農莊位於山西省萬榮縣孤山西麓這裡歷史悠久是軒轅皇帝尋找曆法華夏農耕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 五爺修財八大法,金剛豬修拐杖法門成為最富
    這一天是五臺山一年香火最旺的一天,八面來風人山人海,從給五爺唱戲的大戲臺到廟堂,前來還願和請願的各路香客,排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從昨夜星辰到今天慧日高照,圓願的信眾依然絡繹不絕,但有機會進到廟的人還是極少數。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什麼香火最盛的卻是五爺廟?因為龍五爺是天下的財源神,又稱文殊五爺,是文殊方便智慧的化身。有萬能的智慧,廣有殊勝的財商,自然可以應有萬有。
  • 佛說:修來的才是福,爭來的都是禍
    佛說一切皆是空,命中有什麼都是你該有的,命中沒有的也是你求不來的,福靠自己修,爭不來丟不掉。凡事能爭來的都是你命中本有的,命運裡沒有的東西你爭奪過來說不定就會生禍端!生而為人生不帶來死也帶不走,對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不要太執著,太追求,有多大的福報就享受多大的福報,一切隨緣。珍惜你能得到的東西,摒棄無法得到的。真正屬於你的東西一定是很順利的,自然而然的到來,沒有絲毫的勉強,不是你的東西過於貪求除了痛苦以外什麼都求不來,不屬於的財富得到了會壓死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遇見你想遇見的人,珍惜你身邊的人,遠離不在意你的人。
  • 他曾修諸福業,卻為何轉生為大白象?
    大略語譯如下:每個眾生的業報因緣各各不同,有的眾生有遇見佛的因緣,但在世間法的福德卻不好,甚至沒有飲食的因緣;有的眾生世間福報雖好,卻沒有見佛得法的因緣。就好像有一隻黑蛇雖然是畜生,卻可以時時抱著寶珠而躺著睡覺;另有一位已證阿羅漢的聖者,卻常常託空缽而得不到食物可吃。
  • 所謂 過河不需舟 證得四果阿羅漢 修而無修,無修而修,便無學位
    在這個時候,這個東北方精進慧大菩薩,仰承佛的大威仙力所扶持,廣泛觀查十方眾生的姻緣和根性,用偈頌來讚美佛福報。假設住在分別上,縱然應對佛菩薩友善知識也不會了解。為何?由於把清淨眼毀壞了,因此一天比一天愚痴,邪見提升。要了解愚痴便是畜牲,邪見便是餓鬼。那樣,當眾不認識佛法僧三寶,始終見不上十方諸佛。
  • 什麼是「盲修瞎練」?
    我們如何求得佛菩薩這兩種感應都特別的加持?你有「觀慧」又肯「實行」,真幹!那個好處多,好處太多了。 「願力」超過「業力」就是乘願再來 自己的身體沒有了,沒有身體才自在!有身就有苦,沒有身就沒有苦,身為「苦本」。
  • 修善果,也要修佛果
    活佛師尊慈語【修善果,也要修佛果】◎饒人是福,欺人是禍啊!你種了什麼因,就得了什麼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福慧雙修」的啟示
    首先,「福慧雙修」有權有實。所謂「權」即權宜之義,指為一時之需所設之方便;所謂「實」,即「真實不虛」之義,係指永久不變之究極真實。一食知知足,二修業匆怠,三當先儲積,以擬於空乏,四耕田商賈,澤地而置牧,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財寶日滋長,如海吞眾流。」
  • 昌福線福建段首次開展接觸網集中修
    昌福線於2013年9月開通運營,青雲山隧道全長22.06公裡,動車通過隧道耗時約7分鐘,有著「華東第一隧」的美譽。福州維修車間作為集中修作業主體,負責組織職工全面檢查接觸網懸掛狀態,消除技術參數不達標、緊固力矩不到位等設備缺陷,將接觸網設備劃為8個作業區域,按照「平行作業」的原則,施行檢修區域負責制,作業人員按照各自分工開展檢修工作,實現效率最大化。供電車間負責驗收集中修檢修質量,改變以往自修自檢的模式,實現互為盯控,進一步提升接觸網設備質量,確保昌福線動車安全平穩運行。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