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慧不修福 羅漢託空缽修福不修慧 大象披瓔珞
福慧具足
佛是:福慧兩足尊,亦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覺者。
法華經雲『佛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知見』。佛成道之時,夜睹明星[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執著,則無師智,自然智皆得現前]。可見….大地眾生皆得成佛,是佛出現於世的本懷。
學佛的目的乃為成佛,學佛當以佛之所學為學,以佛之所行為行,為學習最高目標。
維摩道場 為白衣道場,白衣學佛,不離世法敦倫盡分,處事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遵循太虛大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的感召」。
以佛法淨化人生,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生活,並以福慧雙修,解行並進,悲智雙運、通達理圓融、事圓融、理事圓融、事事圓融的圓滿境界。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平日所學、所聞、所習的佛法要真正落實融合生活之中,才能算是生活佛法化,才是真知力行。若不能落實於生活中,而僅止於學理學識的探討空談,則不能算是真知、更不是力行。真知是慧、力行是福,生活中修福慧,福慧具足方能成佛。
只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只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佛法浩瀚深廣若祇在文字名相上面打轉,即使將佛法講得頭頭是道,可是卻與自己安身立命了無關係,反成法執。
故古德云: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能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翻故紙,何日出頭時」「學道容易悟道難,不下功夫總是閒,能信不行空費力,空談論說也徒然」
這些警示偈語都在提示,佛法重力行、躬身、實踐,體驗、證悟。
學佛成佛之道,必深解般若深理完成自度,然後依性起修、悟後起修方是修。至此…凡逢緣遇境觸機,行住坐臥,待人應物一切時中,皆能默契佛法與佛法相應,縱使生活中遇到任何困境煩惱,因與佛法相應默契,自然能把壞的因緣轉化成增上助緣,於逆境中尚能向上,利益他人,成就自己道業。
心能轉物即如來,春到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慈悲手,摸的人心一樣平,學貫三教通顯密,淨智圓覺體空寂,即是般若真理的展現。
八大人覺經雲「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此是自度度他的自度,解行並進。理事圓融的『理』,也是解行並進的『解』,也是福慧兩足的『慧』,悲智雙運的『智』,亦為六祖惠能大師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菩提,自性清淨心,亦為達摩祖師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自性境界。
大眾皆知學佛的目的乃為成佛,佛是果位,菩薩是因地,眾生則是菩薩成佛的資糧。沒有眾生,菩薩六度萬行,只能淪為口號而無行動,自覺覺他,自度度人是菩薩行者共同永遠不變的誓願、度盡眾生乃菩薩的大願。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度眾生之心永無疲厭。學佛不是只為自己解決煩惱痛苦,還要為一切眾生解決苦難,這才是學佛者義無反顧之天職。
末法時代眾生剛強難調、難化,為了度化一切眾生必須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才能觀機示教,應機契性、廣說無礙,法施群生大用無涯,使眾生願出離惡道,離苦得樂。眾生無量,我願無窮,故發….世世常行菩薩道,渡眾要有堅固願力,為法忘軀,捨己為人,亦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精神,對於所發的誓願更要有逼切完成的誠懇心念,末法時代,法弱魔強,如果沒有堅固逼切的願力,學員極易退失道心,故佛於大悲經雲「汝等若住三事,我此阿僧祇劫所習無上法寶庫藏則得常住,一者欲、二者精進、三者不放逸,故欲行菩薩道,必對佛法常起希求冀望之心,對斷惡修善之事通勇精進,防惡令不生,所修之善令增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基本教義,能徹底執行。
緣起大悲心悲願使然,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推己及人,以無緣慈同體悲的理念,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吾人有幸聽聞佛法,若能有求法如求食的精神,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作為日用行事之生活指南,自度度人,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救人救世,眾生多能修行,佛法乃得昌盛於世,久住於世,「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的精神乃能光大末學大化研修楞嚴,故以出世精神入世行,世世常行菩薩道,依此堅固誓願,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