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善果,也要修佛果

2021-02-19 mailycloud

活佛師尊慈語【修善果,也要修佛果】

◎饒人是福,欺人是禍啊!你種了什麼因,就得了什麼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人的一生,有一部份是前世因緣所造成,一部份則是靠你這世是否再好好地創造。一個人的外貌是靠你前世修來的啊!你今世多禮拜,來世必也長得莊嚴;你今世不禮佛、不獻花,你別求你來世要長的好看,若希望有來世福,就要重視該種下什麼因啊?

◎今天如果人看人不稀奇,人看仙佛就稀奇,就因為你們不承認自己是佛嘛!佛的出發點是不是慈悲呢?而你們慈悲嗎?偶爾也慈悲是不是?你們雖不是壞人,偶而也做壞事啊!那你們像壞人又像好人,又像仙佛又像惡魔,那到底是什麼呢?一念善則升天堂是仙佛,一念惡則是地獄,是惡魔啊!

◎人若遇到困難要知道這是宿命,不要怨天尤人。自己需體悟,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我們現在修道就是要了脫因果,善果是福報,福報也是有因果,所以我們這次修的不只要修善果,也要修佛果。你們修道最終的目的是要了脫生死,脫離輪迴。所以認真修,上天就支持你,你若不認真修上天就沒辦法幫助你們,要「自助天助」。

◎自己的魔障,自己的念頭,不可不慎。目前所處境遇,與各人的因果有很大的關連。所以,眼光要放長遠,珍惜黃金歲月,做有意義的事,效法聖賢的志向,代天行道,普渡眾生,才能化逆境為順境。

相關焦點

  • 什麼叫福慧雙修?
    據《成唯識論》卷九記載∶菩薩所修諸勝行中,以慧為性者稱為智,其餘則稱為福。菩薩為成就佛果,必須上求菩提(智業),下化眾生(福業),因其所具備的福、智二行,為成佛的最勝實踐,故稱為二種勝行。  佛教有雲∶「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即學佛應該要福慧雙修,不可偏廢一法。
  • 同修八句偈,可度無數人
    若能圓成真實相,一朝頓悟罷心修;迥然超出三界外,空無自在更無憂。三世諸佛以無住無得之心宣說真空實相的微妙法,眾生迷了自性,聽聞佛法而執著於佛法,不停向外索求,以求有所得,能成佛果。一天到晚的尋經據典,以求找到真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把這個不停向外所求的心停止?如果能看破現象見本質,不被五蘊所迷,見得自己本性,就能看到真空實相,一朝頓悟,用心潛修體悟佛學。
  • 佛說:修來的才是福,爭來的都是禍
    佛說一切皆是空,命中有什麼都是你該有的,命中沒有的也是你求不來的,福靠自己修,爭不來丟不掉。凡事能爭來的都是你命中本有的,命運裡沒有的東西你爭奪過來說不定就會生禍端!命裡有時好好珍惜,命裡沒有時候的時候要學會順其自然,唯有遵循本身的發展規律才可以做到最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生而為人生不帶來死也帶不走,對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不要太執著,太追求,有多大的福報就享受多大的福報,一切隨緣。珍惜你能得到的東西,摒棄無法得到的。
  • 至誠念佛,執持名號,自然與佛果冥冥相契 | 瞭然大師
    依從此理漸漸精進修持,即能快速證得佛果。
  • 修大乘佛法,為什麼要先學地藏經
    地藏經是心地法門《地藏菩薩本願經》作為我們修學大乘的基礎。修行如果不懂得心地法門,不知道從心地修起,最後決定是一無所成。也就是說,無論你怎樣用功、怎樣努力、怎樣發憤、怎樣精進,你依舊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所修的無非是有漏的福報而已。
  • 文殊真實名經修持儀軌
    文殊真實名經修持儀軌尊者·貢卻久美旺布 著拉夏嘉措 譯
  • 善護念 | 如是皈依,無庸置疑地,你將會證得佛果.
    蓮師殊勝教言如是皈依,無庸置疑地,你將會證得佛果。  蓮師說:如果你努力地皈依,就不需要修持太多別的法教。無庸置疑地,你將會證得佛果。   措嘉佛母再次問道:皈依的實修為何?   上師答道:皈依的實修如下,首先,如是發願:   為利眾生皆成佛,吾將集資、淨障與除障,自此皈依直至成正覺。   接著,不散亂地念誦三遍:   於諸人中聖者、十方諸佛前,我與一切眾生皆皈依,自此直至證得妙菩提。
  • 以前養牛要「掛掌」,現在養牛要「修蹄」,你家的牛蹄修了嗎
    現在養牛為什麼要修蹄無論奶牛還是肉牛,長時間不進行修蹄,就像我們人類長時間不剪指甲一樣,腳指甲越來越長會影響走路,還容易受傷。所以,現在的牛雖然不再使役,不需要「掛掌」,但「修蹄」還是必須要做的,很多養殖戶或養殖場都忽略了這個問題。我們怎樣給牛進行修蹄1、準備工作首先要準備修蹄使用的工具:修蹄鉗、修蹄刀、角磨機、勾刀等。
  • 什麼是佛法的修學次第?
    佛典浩瀚如海,修學佛法,必須循序漸進。那麼,什麼是佛法的修學次第?修學佛法,又應該先從哪裡著手呢?有些初學佛者以大乘經典作為入門,並且修習讀誦,然而讀誦了很久,卻一直都沒感應,這問題出現在哪裡?下面將逐一為我們解答,並揭示一種適合現代人的修行方法。
  • 修正法師:《修學淨土要理事圓融》,開顯淨土法門之圓滿義蘊
    印光大師在《復永嘉某居士書三》中說:「今之修淨業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與而言之,亦可雲淨宗中人;奪而言之,實百有九十九,皆屬無禪無淨土。」因為淨土法門,理是秘密藏,事是大因緣。總覺得淨土三經都是淺顯易懂,看一遍都明白了,就如一個導遊的資料,只是介紹極樂淨土的依正莊嚴,說明了往生的條件,說明了信心與發願的重要性,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功德願力成就的淨土,已不受輪迴且屬理想的修學環境,能一生圓滿佛果。於佛果境界則茫茫無知,如此而已。實在是辜負佛恩多矣!至於淨土法門,何謂豎與一切法門渾同?同的內涵是怎麼回事?
  • 普賢行願品實修觀修
    南師的講解結合了準提法門,但如果我們修的是其他法門,也根本無妨,同樣可以借鑑,因為道理是一致的,我們要能舉一而反三。但我們要知道,這一切並未完全成為過去,由此積累的心力和造就的人格,還將繼續影響未來生命。所以,學佛的關鍵正在於善於其心。《行願品》是對菩提心教法的無上觀修,它的高明之處,正是在於直接對佛果功德進行臨摹。密宗將修行分為因乘和果乘,以大乘為因乘,通過發菩提心、修六度四攝而積累成佛資糧;而以密宗為果乘,直接從佛果的功德和品質著手修習。
  • 修學佛法的四個階段 :信、解、行、證
    許多剛剛接觸佛法的小夥伴 常常會有疑問 學佛的過程、步驟、方法是什麼 今天頓頓就與大家分享一下 修學佛法的四個階段
  • 四無量心之觀修
    大乘佛法修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成就無上佛果,而由凡夫到成佛的修學過程中,最精髓的就是發菩提心。  據經所言,行者才一發心,即入如來尊貴種姓,為如來子,以此因緣雖處凡夫地也當受人天恭敬。縱是一念菩提心,也具有對抗罪障的大勢力,並具有劫末之火的威力,將無量罪業焚毀無餘。《優婆塞戒經》云:「善男子,有智之人發菩提心已,即能破壞惡業等果如須彌山。」
  • 男女雙修是成佛捷徑還是藉機淫亂?
    至此,行者之欲樂定修行功德圓滿,證成了佛果。如來之所以要設八萬四千法門,全是因為有情化機之根器千差萬別,若要救度他們全都脫離輪迴,非得隨機應變不可。所以,對於能棄捨煩惱而修道者,佛陀示以顯教道,對於不能舍離煩惱而修道者,佛陀示以密教道。佛陀令嗔忿者修拙火定,令愚痴者修光明定,令無明者修幻身定等等,以毒攻毒,使五妙欲都成為修道之法門和成佛之善巧方便。
  • 如何理解「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
    修慧不修福 羅漢託空缽修福不修慧 大象披瓔珞福慧具足佛是:福慧兩足尊,亦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覺者。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平日所學、所聞、所習的佛法要真正落實融合生活之中,才能算是生活佛法化,才是真知力行。若不能落實於生活中,而僅止於學理學識的探討空談,則不能算是真知、更不是力行。真知是慧、力行是福,生活中修福慧,福慧具足方能成佛。只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
  • 藏傳佛教為什麼要雙修?雙修是什麼?參與過雙修的宗教人物自述
    今天我們講西藏密宗雙修,從一個倔強的少年說起,他出生於1939年的四川榮縣離藏區不遠,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古子文問佛母第二個問題,密宗為什麼要搞雙修?佛母說釋迦牟尼說顯宗修行要經歷萬世輪迴,積德行善,才能成佛。但是密宗無上瑜伽部理論當中卻有此生即刻成佛理論,這個理論叫樂空雙運,其實是一個從印度教當中拿來的理論、樂是指男女和合時的大樂,空是指的一切皆空的覺悟,雙就是指的男女必須一對,運是指具體的方法,也叫做男女和合大定。
  • 為何要修地藏法門(成觀法師)
    像淨土宗的蓮池大師曾經閉關修學地藏佔察法門,而且他一輩子都修持地藏法門。另外,律宗的弘一大師,他被尊為律宗的祖師之一,他也提倡修習地藏法門。為什麼?因為地藏法門可以滅罪、減輕我們的業障,如果此後要修習其它法門,也比較沒有障難。淨土宗的祖師提倡此法門的原因,是因為它能幫助修行,作為念佛的輔助法門。
  • 達比修! 你要去哪兒???
    達比修自從2012年進入世界棒球最高殿堂MLB大聯盟開始, 除了2015年因為養傷的關係沒有出賽,到2017年球季後進入自由球員市場前共出賽131場,累計投出56勝42敗的成績,投手自責分率3.42。
  • 【實修在線】修準提法即是修十念法、六度、三十七道品
    選自~南師親領十三週準提開示 連載你們要了解,現在在修準提法,這在佛法的十念法裡頭是念什麼啊?你們有沒有想過?沒有,現在我問到才曉得想,所以講你們沒有資格學佛。在這裡聽教理,白聽了!像這樣修法,自己還在起煩惱,東想西想。你們現在坐在這裡,只不過比較口業不造、身業不造,但意業還在造啊!貪嗔痴慢疑,見思惑等邪見、邊見、身見都有,不好學,不深思,沒有正思惟。
  • 靜波法師:如何跟善知識修學?答案在這裡
    根本生信 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是親近善知識,親近善知識一定要有信心和恭敬心。《華嚴經》中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信無垢濁心清淨,滅除憍慢恭敬本,亦為法藏第一財,為清淨手受眾行」。信心是希望,是佛法的根源,是修道的根源,一切功德的根本,所有的功德都是從這個地方生長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