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瓶葡萄糖誰付錢?」
「胃口可真好,就不能等下車再吃?」
這段時間
兩條和醫生相關的視頻「火」了
其中一個視頻中
一位醫生凌晨4點結束手術後
之前滴水未進的他仰頭喝葡萄糖水補充水份
另一個視頻中
幾位醫生在轉運病患時
在救護車裡吃香蕉補充體能
事後
視頻中喝葡萄糖水的鄭醫生特意給出了回復
↓↓↓
當天他剛做了一臺腦幹出血的手術,歷時約4小時,凌晨4點剛下手術臺。由於手術中途不能喝水,嗓子都快「冒煙」了,加上又餓又累,就直接喝了一瓶含量5%的葡萄糖水。葡萄糖會算在科室成本,而非記在病人治療成本中。
救護車裡的
當事醫生也出面解釋了前因後果
↓↓↓
這是一場時長近7個小時的急救轉運,體力消耗極大,車上將就著吃幾口實在是緊急狀況下的不得已之舉。此舉更是得到患者家屬支持:「他們不應該被網友誤解」。
對此
有網友表示
應該少些苛責
醫護人員很辛苦
也有網友表示
醫護人員體力不支
也會影響正常工作
只看瞬時畫面,
「在救護車內對著危重患者吃東西」、
「術後喝瓶葡萄糖」,
確實有些欠妥。
但不能脫離事情的前因後果,
直接給行為樹一個充滿惡意的靶子。
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讓網民可以便捷地發表觀點,對社會現象進行質疑和監督。不可否認,其中不乏有建設性的觀點,以及中肯的質疑和監督,這對於社會的健康發展是有益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惡意的「挑刺」和攻擊也夾雜在網絡輿論場的質疑聲中,它們帶來的往往是對個人以及社會群體的傷害。脫離了醫療制度的常理和生而為人的情理,給醫護賦予過高的、不必要的道德要求,絕非真正的道德,而是不切實際的道德審判。
醫護人員同樣是有血有肉的人
我們不能一面要求其理性工作
又苛求他們時刻展現出體貼溫暖
孔子提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就是看到了苛責他人不僅無法產生「提醒」和「約束」作用,反而會招致不滿情緒,導致雙方難以溝通。如果社會輿論在涉醫問題上無法回歸常識、平常心,那麼便無法推動和諧醫患關係的形成。
值得欣慰的是
部分網友的惡意「挑刺」
並未被大多數網友認可
患者家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出急診搶救病人對醫生的體能也是一種考驗,他非常理解醫生吃香蕉的行為,正常人補充體能是必須的。更有暖心的網友為鄭濤醫生送去了六箱飲料,並囑咐他以後不要再喝葡萄糖水。
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醫護群體白衣執甲。然而,和公共衛生需要相比,醫護群體人數依舊偏少,願意報考醫學專業的學生也不夠多。同時,求學周期長、工作強度大、職業風險高、社會不理解,諸種因素讓一些學生對醫學專業望而卻步。因此,醫護群體的不斷壯大,醫護群體的職業尊嚴,要求社會必須充分尊重並呵護他們,不能讓他們無端受到指責和委屈。
小編想說
質疑、指責之前
動動手指了解真相
不要以偏概全
即使不能感同身受
但也不應缺少常識
更不應缺少善良
掌上春城綜合整理
部分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民生周刊
責編:黃璐
編審:沙蘭梅
終審:錢紅兵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