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應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段歷史時期了,有關於它的影視作品與《三國演義》小說等等很多人應該都是倒背如流,為了更加準確地了解這段歷史,可能不少人們還會去查閱像《三國志》、《資治通鑑》一類的史書。平時,在茶餘飯後大家也比較喜歡談論裡面的人物。
而大漢王朝自劉邦建立之後,中間經歷了王莽篡權,不過好在劉秀的出現又另漢王朝的壽命延續了一段時間,但到了東漢末期,這個王朝終於要走到盡頭了,之後才會出現三國鼎立的現象。而提起東漢末期一定不會錯過的就是漢桓帝與漢靈帝二人,像諸葛亮還曾有提及二人,無不痛恨。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便是漢桓帝劉志。
東漢到了後面已經進入了外戚專權的時代,當時掌權的外戚正是梁冀,原本按照正常的繼承制來說,是輪不到劉志的。但對於掌權的外戚來說,自然是擁護一個比較好控制的皇帝對他們有利,所有劉志就這樣被推上了皇帝之位。此前,梁太后還打算將自己的妹妹嫁劉志,這樣大家親上加親是,到時候也好說話不是。
漢桓帝劉志登基的時候,也不過才十五歲,自然是不能親自處理朝政的。所以,一直都是梁太后在一旁垂簾聽政,直到梁太后病重後,才下令將政權歸還給皇帝劉志。不過,這個時候的劉志還不滿二十歲的。
但是,雖然梁太后因為病重將政權交給自己,但還是顯露鋒芒、野心的時候,外戚的勢力依舊非常強大。在梁太后徹底病逝之後,劉志為了表明自己對梁氏一族的維護,將梁冀封為萬戶食邑。要知道的是,這個時候的梁冀已經累積到了三萬戶了,僅僅只是他一個人的,遠遠超出了漢朝封賞的界限。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劉志知道自己還不能輕舉妄動,需要繼續討好梁氏。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梁冀在覲見皇帝的時候可以不用自稱姓名,更為重要的是還被允許穿著鞋,帶著劍,可見梁冀的權勢大到什麼地步,大家是不是覺得與董卓還挺像的,只不過董卓是自己封的而已。
不過要想另一個人滅亡,必先使其膨脹,囂張跋扈的梁冀仗著自己權勢朝天,完全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甚至也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直到延熹二年(159年),劉志已經有了要除掉的梁冀的想法,在一次上廁所的時候,劉志偷偷詢問自己的隨從有哪些大臣與梁冀不和、有矛盾。不過,他得到的答案是五個中常侍的名字,也就是五個宦官,但好歹還是有人,哪裡需要計較這麼多。就這樣六個人暗中密謀除掉梁冀,因為梁冀之前得罪的人太多了,所以只有有人想除掉他,肯定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隨著梁冀的死亡,梁氏家族也就徹底完了,而漢桓帝劉志則徹底結束了東漢外戚專權的現象。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團體的專權,便是與劉志當初一同密謀的那些人,宦官專權。因為五個人幫助他除掉梁冀有攻,所以在梁氏倒臺之後,五人在同一天被封侯。相比較於外戚專權,宦官專權同樣可怕,被封侯的五人驕橫不已,與梁冀專權的時候並沒有什麼不同。
很快,劉志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擔憂他們像當初的梁冀那樣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裡。所以,需要儘早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他沒有想徹底根除宦官專權,就像當初對待梁冀那般。而只是想著利用其他宦官來分權制衡,保住自己的地位與權力。所以,雖然說外戚專權的時代的結束了,但是比它更為黑暗的宦官專權時期到來了。
此外,劉志還是一個好色的皇帝。在漢桓帝的後宮之中,宮女數量就達到了6000人之多,還不算那些三宮六院的妃子。有時候 ,竟然還會把數千名嬪妃集中起來,一邊飲酒一邊觀賞自己的寵臣與這些嬪妃作親密接觸。恐怕,在其他朝代也很難找到和他一樣的皇帝了。
總得來說,劉志雖然結束了東漢的外戚專權現象,但卻也開創了更為黑暗的宦官專權時代,曾在延熹九年(166年)有世家豪族與太學生聯合上書反對宦官,但最後遭殃的卻是這些人,自此為後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此前是否有了解過漢桓帝劉志這個人呢?對於他的其他事跡是否還有更多認識與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出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