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易經》有云:「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劉備也有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由此可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個人多行善積德,不斷加強自身,自強不息,終能厚德載物,福報多多;一個人若是尖酸刻薄,經常做壞事,則終究會多行不義必自斃。
生活往往是這樣的: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先有前期數量方面的積累,才有後期質量方面的飛躍變化,即由量變到質變。但是在質變發生前,或者是福報來臨前,總會或多或少蘊藏著一些暗示或徵兆!
人間正道是滄桑,我們若用心觀察領悟,就會發現:一個人越來越發達的三個徵兆。2020年,新年新氣象,身上常有這三種「暗示」的人,福氣會越來越多!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1、出則勤敬;
勤勞善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能夠取得一個接一個的輝煌成就的重要原因。「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勤儉持家」,這些勵志的箴言已經深入國人的骨髓,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宇宙因為不停運轉,永遠不斷地前進;國人也是如此,勤勉自強,永不止步!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大的環境是如此,個人的發展也應該順應趨勢,養成「勤勞」的好習慣。翻開歷史書,我們會發現那些取得偉大成就的人,無不是「勤」字功夫做到很好!正如曾國藩所說:「千古之聖賢豪傑,即奸雄欲有立於世者,不外一勤字!」
一個人走得快,只需要做好一個「勤」字;但是一群人走的遠,還需要做好一個「敬」字。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為人處世的關鍵是謙虛、恭敬,你尊敬他人,他人也尊敬你。如此這般,才能人緣好,得道者多助,眾人拾柴火焰高。
曾國藩在《挺經》中專門寫了一個「勤敬篇」,他把「敬」等同於「謙」來理解,說道:「古人修身治人之道,不外乎勤、大、謙。勤所以儆惰也,謙所以儆傲也,能勤且謙,則大字在其中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謙字!」
由此可見,能夠做好「勤敬」二字,才能保證自己把事情做好,人際關係也好。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眾位弟弟們說:「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勤敬二字也是至關重要的,關乎家運的好與壞!
曾國藩出生普通農民家庭,自幼勤奮好學,終於在28歲時考中進士,入仕為官。因為他一輩子堅持勤儉廉勞,嚴於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所以最終能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臨終前,留下四條遺言,其中兩條都是和「勤敬」有關:二曰主敬則身強,四曰習勞則神欽。而他的子孫後代也都嚴格遵守祖訓,能勤能敬,因此個個有出息,代代人才輩出。
所以說,「勤敬」是一個人越來越發達的徵兆,身上常有這種「暗示」的人,福氣會越來越多!
2、入則孝悌;
老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家和則福自生」,家庭穩定、和睦是個人乃至家族興盛發展的根基,根基牢則福報多。正如曾國藩告誡幾位弟弟說:「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他還說「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
那麼,如果做到家庭和睦呢?就是儒家所說「孝悌」二字,即: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聖人孔子也非常重視孝悌,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
子夏問孝,孔子曰:「色難」,即:對父母要始終和顏悅色,這是最難的,因此我們對待父母要真心實意,不能只做表面文章。真正的孝順,不是只給父母衣服穿,給父母食物吃,而是發自真心地順從父母,少違背父母的意願。
兄弟姐妹之間相處,友愛互助,不要為了小事小利益斤斤計較,一團和氣,父母看在眼裡也會舒心。正所謂是「兄弟怡怡,才能使雙親和悅,才能慰藉父母之心」,友愛兄弟姐妹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種方法。
《菜根譚》云:「家庭有個真佛,人人能夠誠心誠意、心平氣和,神色和悅、言辭婉轉,使父母兄弟之間感情融洽、意氣相投,這比靜坐調心的修行還要好上千萬倍。」
所以說,入則孝悌,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就是為個人和家庭多積累福報,也是一個人越來越發達的徵兆!
3、克己慎獨;
人生下半場,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因此修身養性顯得格外重要。你若能戰勝自己人性中的弱點,便可越自律越優秀,笑到最後。
如何修身呢?曾國藩給出了方法——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
什麼意思?即:修身養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心,養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慎獨指在閒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應該克制私慾,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準則。
慎獨,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試金石。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不做壞事比較容易,而在獨處時也能一樣不做違反道德準則的事,則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養。慎獨,其實就是「慎心」,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面對各種誘惑,能夠不動心,堅持原則和底線,才會少上當受騙。
《後漢書·楊震傳》記載:楊震路過昌邑,昌邑官員王密帶十斤黃金,深夜去拜訪楊震,並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會知道呢?」楊震嚴詞拒絕了這份厚禮,回答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只好慚愧地離開了。
從這個歷史故事,我們就可以明白「慎獨」的真實含義,也可以看出楊震的道德修養已經達到了「慎獨」的境界。楊震為子孫後代樹立了好榜樣,其後代更是四世三公:兒子、孫子、曾孫都是官至太尉,位列三公。甚至,楊震的後代中出了皇帝,比如說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都是楊震後代。這也真是應了古人的說法:道德傳家,十代以上!
慎獨而心安!慎獨則可以問心無愧,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內心也覺得十分安穩,自己的心情也常常會感覺快樂、滿足、寬慰、平安。正如曾國藩所說「慎獨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即慎獨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強不息的道路,是尋找快樂的最好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礎。
所以說,「慎獨」是一個人越來越發達的徵兆,身上常有這種「暗示」的人,福氣也會越來越多!
結語:
古語有云:「福不察非福,禍不預必禍;福禍先知,事盡濟耳」,福運到來不能夠察覺就不算是福氣,災禍來臨前不預防就肯定成為禍害;福與禍能先預測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安處理完。
一個人越來越發達的三個徵兆——出則勤敬、入則孝悌、克己慎獨,你身上若有一個,就要恭喜了。2020年,身上常有這三種「暗示」的人,福氣會越來越多。大家不妨自我對照一下,看看您是不是這樣的人?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