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劉向寫過一首勸世詩,這樣說:「娶得嬌妻思美妾,位尊宰相望王侯。爭名奪利何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這個世上有很多人,他們貪慕虛名,沉迷利益。每天為了爭名奪利而深陷是非紛擾之中,過得無比痛苦,但是又執迷不悔。
所以劉向才提醒世人,欲望永無止境。真正的榮華富貴,並不是有數之不盡的金錢財富,而是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能夠節制自己的欲望,凡事適可而止,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好運氣延綿不絕。
一個人想要發達顯貴,既不能空想,也無法強求。俗話說:「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雖然書中不會真的有黃金屋,但是一個勤學奮進的人,才能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成功機遇。
曾國藩的一生就非常有貴氣,他說過:「事成於勤,人貴於和。」勤學、和氣,這就是一個人開始發達顯貴的二個「祥兆」,遇到一個,就要恭喜了。
一、勤學
網上有句流行語,這樣說:「你背不會的書,總有人能背會;你做不完的題,總有人能完成。你推到明天的事情,總有人今天就能做完。不好意思,你想過的生活,也只能別人也替你過了。」勤奮看起來似乎都是一些小事,不過是比別人多背一會書,多做幾道題。但是日積月累之下,人與人之間就拉開了差距,勤學奮進的人和懶惰懈怠的人,結果就會天差地別,這就是「事成於勤」的道理。
清朝有個叫做汪輝祖的人,他是大名鼎鼎的「紹興師爺」。因為他文採出眾,斷案高明,經常能夠破解疑難懸案,所以被世人稱為「一代名幕」。「紹興師爺」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當地文風熾盛,人才輩出,歷朝歷代出過很多進士,所以當地在科舉考試時,競爭特別激烈。很多有才華的人,因為科舉難就,但是功名誘人,所以就入府為幕,讓自己在仕途一展所長。
汪輝祖也是數次科舉不中,無奈之下去做了師爺。但是他卻跟別的師爺不同,他不甘於只做一個小吏,雖然每天事務繁重,要幫東翁處理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是一有時間,汪輝祖就刻苦攻讀,憑藉著這股勤學的精神,他終於在乾隆四十年考中進士。從此他才算真正的進入仕途,隨後他一路高升,先後做過知縣、州牧。汪輝祖的例子,就是勤學而成功的勵志典範。
「治事以勤為貴。」這句話就是汪輝祖的座右銘。雖然他給別人做幕僚,已經揚名天下,可謂名利雙收。別人覺得他已經幾十歲的人了,根本不需要再去吃苦讀書,但是汪輝祖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抱定自己的志向,堅持不懈的付出努力,終於實現了夙願。這就是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所以能成常人所不能成,汪輝祖也因為勤學上進,最終一生發達顯貴,值得我們借鑑。
二、和氣
俗話說:「以和為貴。」這是古人從生活中總結出的處世箴言。因為人各有志,人心各異,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利益衝突,就容易產生各種紛爭和矛盾。一個人就算再有本事,如果每天都陷入各種是非之中,這個人不僅無法安心做事,甚至會因為跟別人結下仇怨,所以惹上莫測的禍患。所以說,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能夠擁有和氣,其實是最珍貴的。
有了和氣,並不是說就不會產生紛爭,而是讓人有包容的心胸,忍讓的氣度,這樣才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避免很多麻煩。老子也說過:「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就是忠告世人做到和光同塵。人與人之間可以化解仇怨,就能避免禍患,人生的福氣就來了,貴氣也會油然而生,這就是「以和為貴」的道理。
郭子儀是唐朝的中興名將之一,他因為平定安史之亂有功,還率兵收復了兩京,所以官拜兵部尚書,被封為「汾陽王」,稱得上身尊位重。郭子儀深受朝臣和百姓的敬重,但是他卻從來不恃功自傲,反而做人非常低調謙遜,對任何人都一副和和氣氣的樣子。他家的大門隨時都敞開著,就算是普通百姓也能進去逛一番,還經常看到他像個下人一樣,端著臉盆服侍妻子梳妝。
郭子儀的兒子們看不下去,就勸他要有郡王的架子,郭子儀卻說:「我的功勞太大,就算什麼都不做,也會惹人嫉恨。如果整天關著門,難免有好事之徒,到處挑撥是非,說一些風言風語。如今我每天都大門敞開,說明我心中坦蕩,別人就算想詆毀我,也找不到藉口了。」郭子儀把和氣做到了極致,所以他歷經四朝而不衰,是世人心目中一生都有貴氣的人。由此可見,和氣就是一個人能夠發達顯貴的祥兆。
馮夢龍說過:「富貴本無根,盡從勤苦得。」所以勤奮向學的人,吃苦一時,終能富貴。弘一大師也說過:「和者無仇,恕者無怨。」一個人只要遠離仇怨,早晚時來運轉。快看看你都做到了嗎,如果你也有,貴氣不請自來,就要恭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