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正是農民工討薪高峰期。想找些關於這方面的案例,無意看到了這樣一條視頻:
自稱是「正義小強」的博主,在開頭放了一段據說是粉絲髮來的視頻,內容大概是:有工地老闆惡意拖欠工人工資,還打了人。
隨後,「正義小強」便帶領一幫人來到了那個工地,實地探訪幾位工人。在交談的過程中,工人們控訴老闆刻薄對待,聲淚俱下地哭訴自己的處境。
加上煽情的背景音樂,令人動容。
於是,「正義小強」一邊安撫工人,一邊向他們承諾:這工資我幫你們要定了!
隨後,視頻畫面切到一家KTV。因為「正義小強」得知老闆正在這家KTV裡面。他們要在這裡堵那位老闆。
找到那個老闆所在的包間後,他們破門而入,將正在唱歌的老闆一把摁在椅子上。
帶頭的「正義小強」憤怒地把啤酒倒在老闆頭上,惡狠狠地說:「喝!喝!我讓你繼續喝!」
不得不說,這條視頻的拍攝者和後期製作者十分懂得如何讓觀看者更好地代入到場景中去:昏暗的KTV燈光,晃動的鏡頭,混雜的腳步聲,被一腳踹開的包間門,憤怒的呼叫聲。
有那麼一瞬,你會覺得自己也身在其中,正跟隨他們一起,向正在包間裡唱歌的老闆討要「公道」。
鏡頭一轉,「正義小強」和一行人將工地老闆押往了工地。
他們把老闆雙手反扣,用警察押運嫌疑犯時慣用的手法,讓他蹲跪在地上。
然後,隨著情緒衝突的加劇,「正義小強」反手將一盆工人們吃的飯菜扣在了老闆的衣服上。
為了讓老闆鬆口答應發放薪水,「正義小強」的手段也不斷升級著——
給老闆強餵剛剛撒在地上的飯菜:
工地老闆說沒錢,「正義小強」霸氣地說:
小編隱約覺得不太對勁,但「他們是在幫工人們討要工資」的正義感讓這種感覺轉瞬即逝。
「雖然這已經明顯是脅迫和涉嫌非法拘禁他人了,但他們畢竟是為了農民工嘛」。
在這樣的想法下,他們私闖KTV包間、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當眾倒啤酒倒飯菜的侮辱行為、毆打行為,竟讓人也覺得,無可厚非。
最後,迫於「正義小強」一行人的壓力,老闆打電話給會計,讓把60萬工資打過來。
當然,錢打給誰、到哪兒取、怎麼發都不重要了,得到了老闆示弱的這句話的「正義小強」已經達到了目的,他和兄弟們威風地離開,頗有種「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感覺。
而視頻的觀看者,似乎是見證了一次正義得到伸張的完整過程,剛開始的「憤怒」也轉為了替工人出了口惡氣的舒爽。
後來,小編又看了幾個類似的視頻。除了「正義小強」,這些製作者有的叫「梁哥出戰」,有的叫「硬漢小馬」,還有的叫「飛哥開炮」......
而視頻內容和形式大多類似,基本是有粉絲或網友求助、爆料,主角打抱不平,便帶上一眾兄弟和錄像設備前往,對「作惡者」進行一番「教育」。
題材多涉及富二代、拜金女、猥瑣男、渣男、欺負弱小、仙人跳等極易引起大家反感的現象或人。
這樣的視頻之多,小編也沒想到,在微信內搜索「正義」關鍵詞,出現的視頻幾乎都是此類內容。
在另一個視頻中,一位父親向「正義小強」求助,控訴班主任不公正對待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報輔導班。他說:
說自己打聽過,都是班主任背地裡搞事情,收受學生家長紅包;
求助者表示,自己走投無路,只好來找「正義小強」。
就像開頭他說的,因為「聽說你為人正義,面臨困難,所以來請你幫忙」。
大多操著一口東北話的主角自帶「正義使者」的光環,他們看起來都帶著一股子狠勁兒,講話霸氣,有紋身,不怕報復和警察,有著「社會大哥」的範兒,行著正義之事。
在粉絲看來,正是這些人的存在,那些法律無法觸及的黑暗角落,才得以被曝光,那些未能遭到法律懲罰的人才能夠得到同等的懲罰。
「正義小強」之流的視頻製作者們,不知不覺中,或者說刻意向粉絲們營造著「無助時找他們擺平」的印象。
「正義小強們」身上,寄託了粉絲們對於正義、公平的期待。
但如果仔細看,不難看出,這些視頻內容有著相當明顯的腳本痕跡。
求助者訴說時並不流暢,鏡頭外有列印出來的臺詞,每個人講話的聲音都能被清晰地收錄;
工地老闆腳還沒有碰上工人,工人就已經倒下了;
發布者所屬公司招聘編劇......
無數的漏洞,指向著這些視頻只是如法炮製,而一些看似像是暗訪、紀實類的鏡頭,也不過是擺拍和後期處理。
所以,當這類充滿暴力、以行俠仗義之名、帶有黑社會性質的視頻被網站大批量刪除和封禁時,有製作者承認,並委屈地表示:「我都已經加了【微電影】標籤,怎麼還是被封。」
視頻的製作者們,因為只是劇本、微電影,因此可以對劇情進行誇張處理,即便作出已經有違法律底線的行為,可以用「微電影創作」的名義給自己開脫。
所以他們可以像黑社會大哥一般,肆意教訓他們覺得該教訓的人,可以不擔心警察找上門來、而對「惡人們」進行毆打、辱罵、戲弄、扒光他們的衣服。
但不明就裡的粉絲們不會這麼覺得。
在他們心裡,「正義小強」們扮演著公權力以外的「正義的執行者」的角色。他們敢對「作惡者」們動手不是因為視頻作秀,而是因為他們確實心存正義、並且有後臺。
他們能讓法律不能管轄的、道德層面的惡行「罪有應得」,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應該是「替天行道」。
所以面對封禁,比製作者們更難以接受的是很多粉絲。
粉絲們不理解這樣的「正能量」為什麼不能播放,他們覺得法律有漏洞的地方,憑什麼不讓這些「正義之士」出手?
日本有部叫做《斑馬》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主角是地下類似黑社會組織「回收者」的一員。
這個地下組織接受普通人的訂單:報復設下仙人跳來勒索金錢的懦夫,將為了競爭而下毒手的明星毀容,把逼迫女朋友接客的男人生殖器割下......
看似正義的出發點,卻用更加暴力的手段回擊。
整個影片設定的「以暴制暴」的情節讓人無比希望能回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希望能有正常的司法力量幹預進來。
以暴制暴的法外執行者究竟是伸張了正義還是把正義推向了深淵?恐怕更多的要問問粉絲們。
當發生類似事情後,是選擇用視頻中展現的手法來解決問題,還是選擇用合法的方式解決?
可能會有粉絲表示,正是因為那些「受害人」權利無法得到維護,才有了「正義小強們」的出現。
但他們忘了,視頻是編排出來的,無非是視覺上滿足一下對「惡人」懲罰的爽快感。
在法治社會,從不需要自以為是的法外執行者,以暴制暴,只會讓情況更加糟糕。
而這類視頻受到吹捧,的確也說明了一些問題:僅僅封殺視頻是不夠的,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透明的維權途徑,公平與正義才能得到維護,才能杜絕法外執行者們的出現。
黑鏡第二季中有個白熊正義公園,為了心中的正義,遊客們便可以對女主進行追擊和辱罵。
而作為這些視頻的觀看者和製作者們,究竟「是正義的執行者、審判者?還是比殺人犯還要冷酷兇殘一萬倍的看客和慫恿者?」
你對「法外執行者」怎麼看待?
如果覺得有趣,請點個讚吧~
如果覺得漲知識,請轉發分享
本文由法律七點半原創,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我們取得授權。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僅作分享使用。謝謝配合!
《法律七點半》是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平臺贏了網旗下的法治節目,基於平臺海量法律諮詢,聚焦生活中常見的法律話題和場景,每期探討一個法律小問題,用3~5分鐘深入淺出地為您講解。由權威律師顧問團隊提供專業支持。漲姿勢、正三觀、破謠言、懂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