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第一次到美國,看到摩天大樓時,說了一句令現代人心酸的話

2020-12-22 迷彩前沿

世人對晚清重臣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恨得咬牙切齒,有人則高歌讚頌。曾國藩誇讚他的這名學生「才可大用」。後人多罵李鴻章賣國,主要是因為他代表晚清籤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但客觀來看,李鴻章的文治武功都很出色,他作為統治階級的代表,卻不拘泥於傳統,不故步自封,開展了洋務運動,雖然時代局限失敗,可李鴻章的功績和進步思想是確實推動了近代中國的發展,梁啓超也稱其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

現在人們重拾歷史,也不得不承認,李鴻章是愛國的,在外交上他曾多次維護中國。在他之前洋人已經叩開了中國的大門,不平等條約也已籤了不少。而且他只是臣,並不是君,以慈禧為首的封建頑固勢力握有重權,慈禧要他去和八國聯軍談判,他不能拒絕,也不可以拒絕。因為不是他去,還是別人。他去的話,談判的空間比他人好得多。

在此後與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李鴻章痛感國運積弱,難以在世界列強面前挺直腰板說話,他深知在談判桌上,洋人是「論勢不論理」的。雖憑著自己的見識和謀略,最大程度為中國多爭一分利益,可他無法以一已之身力挽狂瀾,清朝的無能已經根深蒂固,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清朝一昧的忍讓和示弱,最終八國聯軍還是進了京,看勢不妙的慈禧西逃,又派李鴻章去與外國談判,割地賠款重演。美國人說「每當滿清政府把這個巨大的帝國帶到毀滅的邊緣,他們唯一必須啟用的人就是李鴻章」。

1896年,李鴻章被派去美國。此次訪美之行,李鴻章看到了西方國家的發展遠遠甩開了清朝,也第一次見到了摩天大樓,有媒體詢問他對美國的印象,李鴻章說到:「你們建造的大樓有20多層那麼高,在清朝我們還沒有這麼高的房子,就算能建造出來,估計也不會如此牢固。」

從這段話看出,李鴻章的深知清朝的羸弱,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跟西方國家實力上的差距之大。現代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當時的無奈。可當時國人覺得他在捧高他國,踩低自己國家,可事實就是如此,清朝衰敗已久,一說打仗就割地賠款,責任全由李鴻章擔下,爛攤子他收拾。在「議和大綱」上簽訂《辛丑條約》,被聲討誤國。可以說他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可惜卻生不逢時,把忠心報給了慈禧政府。

相關焦點

  • 李鴻章出訪美國,首次看到摩天大樓,說了句令國人心酸的話
    在這其中,作為清朝外交官的李鴻章便是其中之一了。說起李鴻章,不少人對他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的,誠然他代表清王朝與西方列國籤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但這似乎無法說明他就是一個昏庸的人。追究到底還是清王朝已經無力抵抗外來侵略,根本還是自己根深蒂固的腐敗與無能,所以才會被人宰割,作為外交大臣的李鴻章也是有心無力。
  • 李鴻章第一次看到美國摩天大樓,說了這樣一句話,讓現代人心酸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其中最備受爭議的一個就是李鴻章了,有人說他親手締造了現代化產業的開端,包括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北洋水師,還有中國第一條自主修建的鐵路,都是李鴻章提名修建的是位於國有利大功臣。也有人說他幫慈禧籤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是賣國求榮之徒。
  • 大清重臣李鴻章出使美國,留下一句令國人心酸,只有國強才被尊重
    為了學習西方列強的先進思想和文化,大清王朝也派遣多個使團前往國外學習,而在這些使團當中,李鴻章出使美國無疑是最有分量的,相傳這位為了拯救晚晴於水火之中的大臣,來到美國以後,看到現代的建築以後,不由的有感而發,還留下了一句令國人心酸的話。
  • 李鴻章訪問美國,在紐約首次看到高樓大廈,說了一番令人心酸的話
    李鴻章不愧為大清外交第一人,一下輪船就對前來歡迎的美國官員說,「在歐洲訪問結束時,有人勸我從地中海走蘇伊士運河回國,被我拒絕。我說,我要訪問美國。」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讓美國人感受到了李鴻章的不一般。李鴻章一行被安排下榻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當時這是紐約地標建築,也是世界上享有盛譽的酒店。
  • 李鴻章在美國第一次看到摩天大廈,面露驚訝之色,說了一句實在話
    1896年,74歲的李鴻章帶著使團出訪美國,8月28日抵達紐約,雖然清朝在剛結束的甲午戰爭慘敗,但清朝還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文明的大國,當時的美國也沒到今天這種地步,美國人還是非常重視李鴻章
  • 李鴻章到美國參觀,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的一句話讓人心酸
    當時的清政府也會派出一些大臣到西方去學習先進思想,洋務運動的失敗,人們意識到可能是發展的方向不對,於是便派人前往當時工業最為強大的美國一探究竟。李鴻章作為清末時期功勳顯赫的大臣之一,自然而然地被派到了西方國家去學習。
  • 李鴻章訪美時首次見到電梯,沒有驚訝只說了1句話,讓現代人心酸
    100多年前,我國還很落後,馬路坑坑窪窪,百姓衣著襤褸,而百年前的美國,摩天大樓高聳入雲,電梯也已安置於高樓中,兩者形成了巨大的對比,晚清重臣李鴻章則是其中的親歷者。
  • 李鴻章初次坐電梯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令人大笑後感到心酸
    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晚清名臣李鴻章,在訪問美國時曾坐過電梯。那也是他第一次坐電梯,除了好奇新鮮之外竟然還生出一股「鄙視」感,而且還說出了一句令人捧腹又令人心酸的話語。那他到底說了什麼呢?不管怎樣,其實李鴻章就只是一個「背鍋」的,他並沒有掌握最終的話語權,他只是聽令行事而已。過多的我們不談,今天我們就說一說李鴻章訪美坐電梯一事。在抵達美國之後,紐約街頭人山人海,全都是來歡迎李鴻章的,迎接禮儀很隆重。不過,我相信這裡更多的人是來看熱鬧的,看看清朝的人是怎樣的,穿著打扮與我們有什麼不同。
  • 李鴻章出使德國,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說了一句話,飽含心酸無奈
    當時,作為晚清四大中興之臣的李鴻章,儘管年紀頗大,卻看到了清廷的腐敗和落後,也看清了西方國家工業革命後的興盛,於是,當機立斷,他開啟了新思維的轉變,大力興辦洋務運動,主張學習和引進西方技術
  • 李鴻章初次訪美,看到高樓大廈沒有驚訝,而是說了句話,讓人心酸
    但到了美國後,李鴻章卻深感自己就像莊子口中的「朝菌」、「蟪蛄」。早晨生長的菌不到晚上便死去,所以它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黑夜、黎明;寒蟬只活短短兩個季節,所以不知道這世上還有春天和秋天;而他李鴻章在清朝當了大半輩子的裱糊匠,遊歷歐美之後,才明白清朝到底已經落後到了什麼地步!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只問了一句話,原因令人心酸
    文/鏡子 標題: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只問了一句話,原因令人心酸 十九世紀末,李鴻章應邀前往德國,考察當時德國的先進武器裝備。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時的李鴻章,便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這一個新型機槍所展現的威力。
  • 李鴻章訪問美國時,為何故意在臺階上吐口痰?背後原因讓人心酸
    晚清時期政局動蕩,朝堂之上的幾位大臣甚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大清王朝的走向,李鴻章就是其中一位。李鴻章能夠身居高位,與他的才學以及政治手腕密切相關。李鴻章能夠進京做官,得益於他的父親。李鴻章的父親叫做李文安,而在祖父李殿華以前的李氏家族,並沒有人做官,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 李鴻章去美國考察時,看到一樣東西,發出一聲感嘆,讓人感到心痛
    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較大的盛世之一,在經過幾代人的發展之後,到康熙一朝,清朝有了很大的進步,小康熙扳倒鰲拜,之後開始滅三藩,後來又收復臺灣等。到了雍正一朝,雍正繼續穩固並改革,讓清朝進一步向前。乾隆一朝,康乾盛世達到了頂峰。不過,清朝由盛轉衰,也是從乾隆一朝開始的,之後的嘉慶等朝,是一朝不如一朝。
  • 70多歲的李鴻章訪美時自創「李鴻章雜燴」,令外國人讚不絕口!
    眾所周知,李鴻章是晚清重臣,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軍」。李鴻章的一生可謂是不平凡的一生,曾參與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
  • 《馬關條約》談判時,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的這些話,字字寒入骨髓
    兩人先後正式會談了五次,在第三次談完後,李鴻章遇刺。傷勢恢復後,又進行了第四、第五次正式會談。最終大致達成了協議,也就是後來中國史上最為屈辱的《馬關條約》。在第四、第五次談判中,時年55歲的伊藤博文,給已是73歲的李鴻章好好上了課。他對李鴻章說的這些話,即使如今看來,也足以令國人有寒入骨髓之感。
  • 李鴻章籤馬關條約時說了狠話,讓日本人集體沉默,如今都實現
    原標題:李鴻章籤馬關條約時說了狠話,讓日本人集體沉默,如今都實現 晚清時期有著四大名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還有左宗棠,在那個慈禧統治的年代,清王朝早就開始變得腐朽不堪。
  • 李鴻章遠赴英國,首次見到馬克沁機槍後,說了一句話令人心酸
    他們開始向西方學習,實行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基地,從國外買入槍枝大炮,希望能夠學習到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而在這所有槍械中,有一款老槍械成為了當時清朝極其渴望得到的重機槍,它便是馬克沁重機槍。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機槍就已經成為戰場上的主要武器,而馬克沁重機槍則屬於現代化武器的開端,它是第一種以火藥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它的出現令一戰的整體形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 李鴻章這道菜,曾經引領美國食尚風潮
    晚清洋務大臣李鴻章,其威名可不只出現在史冊上。作為「外交達人」的他在晚年時出訪歐美八國,所到之處皆受到國家首腦和群眾的熱烈歡迎;他的大名也無數次出現在這些國家的大刊小報上,霎時間成為爭相報導的媒體寵兒。1896年李鴻章出訪美國,轟動朝野。普通群眾在關心國家大事兒之餘,也總對八卦樂此不疲——譬如國宴上都吃些什麼菜。
  • 李鴻章訪美
    其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蔡紹基 時年14歲,後任北洋大學校長梁敦彥 時年15歲,後任清朝外務尚書詹天佑 時年12歲,著名鐵路工程師蔡廷幹 時年13歲,海軍元帥唐國安 時年14歲,清華學校校長梁如浩 時年12歲,交通大學創始人
  • 世界上「不甘落後」的國家,35年前沒摩天大樓,如今「碾壓」美國
    你能想像35年前沒有摩天大樓的國家現在能稱霸世界嗎? 答案是中國。 大家也目睹了中國這幾年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的重要成果,無論是中國整體的國力,還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都是高樓,試想35年前中國還找不出一座高150米的摩天大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