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其中最備受爭議的一個就是李鴻章了,有人說他親手締造了現代化產業的開端,包括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北洋水師,還有中國第一條自主修建的鐵路,都是李鴻章提名修建的是位於國有利大功臣。也有人說他幫慈禧籤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是賣國求榮之徒。
如果拋開環境的因素不談,我們已經很難去探究李鴻章本質上是一個怎樣的人。而受到環境的影響,李鴻章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身不由己的。比如說清朝的衰敗,從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下達「閉關鎖國」的政令後百年埋下了伏筆。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清王朝的技術生產力和武器的配備幾乎和百年前別無二致,而西方列強卻在風風火火的進行著工業革命。1898年不甘示弱的清朝也開始實行戊戌變法運動,然而卻遇到了慈禧執政,最後這一變法只維持了短短的103天。
然而該來的總歸還是會來,甲午戰爭失敗後,清廷的頹勢便開始顯現。甲午戰爭失敗,迫於軍事壓力下,慈禧委任李鴻章和日本籤訂了《馬關條約》。賠償了日本億兩白銀,除此之外還割讓了一大片的中國土地。並允許日本在中國多個重要經濟區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199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帶著光緒皇帝西逃,於是又委任李鴻章和西方列強談判,李鴻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揮著下級官員把損失降到最低點。從最開始提出的賠款10億兩白銀,到最後講到4億5000萬兩白銀,並籤訂了《辛丑條約》。
如果不是李鴻章據理力爭,只怕清廷還不知道要割讓多少的土地。不過在籤訂完《辛丑條約》之後,李鴻章便大口大口的吐血,美國多久便離世了。縱觀李鴻章的下半生,大多數時候都是跟西方國家在周璇交涉。
1895年的時候,李鴻章曾奉命出訪美國。當時的美國已經是資本主義大國,各方面工業水準已經是相當的高,在9月2日上午,李鴻章你便來到了美國的首都紐約,不少報社前來獵個奇,採訪這位東方而來的使者李鴻章。
李鴻章你在華爾道夫飯店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面對記者所提出的種種問題,李鴻章都是用不卑不亢的態度,實事求是的做出應答。記者問出的問題也比較的輕鬆,其中便有一名記者問到:你對於美國的印象如何?
李鴻章你沉默了一會說道:我對美國的印象很好,尤其讓我驚訝的是美國20幾層的摩天大樓,在我們清國很難見到,並不是因為建造不出來了,而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好的電梯配備,所以樓層太高很不方便。
從李鴻章這句話中能挺會的只有無盡的辛酸,畢竟中國的建造技術自古以來就是響噹噹的。但是在清朝時期,工業技術卻因為閉關鎖國的原因,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增長的。所以就算能夠建造出二十幾層的高樓,可是電梯技術還是難以跟上來。而如今到了現,別說20幾層的樓,就算是200層的也能建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