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第一次看到美國摩天大樓,說了這樣一句話,讓現代人心酸

2020-12-27 騰訊網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其中最備受爭議的一個就是李鴻章了,有人說他親手締造了現代化產業的開端,包括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北洋水師,還有中國第一條自主修建的鐵路,都是李鴻章提名修建的是位於國有利大功臣。也有人說他幫慈禧籤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是賣國求榮之徒。

如果拋開環境的因素不談,我們已經很難去探究李鴻章本質上是一個怎樣的人。而受到環境的影響,李鴻章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身不由己的。比如說清朝的衰敗,從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下達「閉關鎖國」的政令後百年埋下了伏筆。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清王朝的技術生產力和武器的配備幾乎和百年前別無二致,而西方列強卻在風風火火的進行著工業革命。1898年不甘示弱的清朝也開始實行戊戌變法運動,然而卻遇到了慈禧執政,最後這一變法只維持了短短的103天。

然而該來的總歸還是會來,甲午戰爭失敗後,清廷的頹勢便開始顯現。甲午戰爭失敗,迫於軍事壓力下,慈禧委任李鴻章和日本籤訂了《馬關條約》。賠償了日本億兩白銀,除此之外還割讓了一大片的中國土地。並允許日本在中國多個重要經濟區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199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帶著光緒皇帝西逃,於是又委任李鴻章和西方列強談判,李鴻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揮著下級官員把損失降到最低點。從最開始提出的賠款10億兩白銀,到最後講到4億5000萬兩白銀,並籤訂了《辛丑條約》。

如果不是李鴻章據理力爭,只怕清廷還不知道要割讓多少的土地。不過在籤訂完《辛丑條約》之後,李鴻章便大口大口的吐血,美國多久便離世了。縱觀李鴻章的下半生,大多數時候都是跟西方國家在周璇交涉。

1895年的時候,李鴻章曾奉命出訪美國。當時的美國已經是資本主義大國,各方面工業水準已經是相當的高,在9月2日上午,李鴻章你便來到了美國的首都紐約,不少報社前來獵個奇,採訪這位東方而來的使者李鴻章。

李鴻章你在華爾道夫飯店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面對記者所提出的種種問題,李鴻章都是用不卑不亢的態度,實事求是的做出應答。記者問出的問題也比較的輕鬆,其中便有一名記者問到:你對於美國的印象如何?

李鴻章你沉默了一會說道:我對美國的印象很好,尤其讓我驚訝的是美國20幾層的摩天大樓,在我們清國很難見到,並不是因為建造不出來了,而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好的電梯配備,所以樓層太高很不方便。

從李鴻章這句話中能挺會的只有無盡的辛酸,畢竟中國的建造技術自古以來就是響噹噹的。但是在清朝時期,工業技術卻因為閉關鎖國的原因,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增長的。所以就算能夠建造出二十幾層的高樓,可是電梯技術還是難以跟上來。而如今到了現,別說20幾層的樓,就算是200層的也能建造出來。

相關焦點

  • 李鴻章第一次到美國,看到摩天大樓時,說了一句令現代人心酸的話
    世人對晚清重臣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恨得咬牙切齒,有人則高歌讚頌。曾國藩誇讚他的這名學生「才可大用」。後人多罵李鴻章賣國,主要是因為他代表晚清籤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但客觀來看,李鴻章的文治武功都很出色,他作為統治階級的代表,卻不拘泥於傳統,不故步自封,開展了洋務運動,雖然時代局限失敗,可李鴻章的功績和進步思想是確實推動了近代中國的發展,梁啓超也稱其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現在人們重拾歷史,也不得不承認,李鴻章是愛國的,在外交上他曾多次維護中國。在他之前洋人已經叩開了中國的大門,不平等條約也已籤了不少。
  • 李鴻章出訪美國,首次看到摩天大樓,說了句令國人心酸的話
    在這其中,作為清朝外交官的李鴻章便是其中之一了。說起李鴻章,不少人對他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的,誠然他代表清王朝與西方列國籤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但這似乎無法說明他就是一個昏庸的人。追究到底還是清王朝已經無力抵抗外來侵略,根本還是自己根深蒂固的腐敗與無能,所以才會被人宰割,作為外交大臣的李鴻章也是有心無力。
  • 李鴻章訪問美國,在紐約首次看到高樓大廈,說了一番令人心酸的話
    國學大師梁啓超曾這樣評價李鴻章,「敬李之才,惜李之識,而悲李之遇也。但此後有襲李而起者乎,其時勢既已一變,則其所以為英雄者亦自一變,其勿復以吾知所以恕李者而自恕也。」李鴻章的一生充滿無數爭議,去世百年,依舊未能蓋棺定論。
  • 李鴻章到美國參觀,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的一句話讓人心酸
    後來因為清政府內部的腐敗,大量剝奪了李鴻章創建工業的經費,再加上大部分領軍的指揮不當,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景,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意味著清政府將接受各國的侵略。說出辛酸之語李鴻章當時剛抵達美國之時,《紐約時報》記載了清政府總理大臣的風採。當時的紐約是世界上最為繁華,發達的城市之一。李鴻章出使給美國人留下了睿智,謙和的好印象,紐約同樣給李鴻章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滅的記憶。
  • 李鴻章訪美時首次見到電梯,沒有驚訝只說了1句話,讓現代人心酸
    100多年前,我國還很落後,馬路坑坑窪窪,百姓衣著襤褸,而百年前的美國,摩天大樓高聳入雲,電梯也已安置於高樓中,兩者形成了巨大的對比,晚清重臣李鴻章則是其中的親歷者。
  • 大清重臣李鴻章出使美國,留下一句令國人心酸,只有國強才被尊重
    為了學習西方列強的先進思想和文化,大清王朝也派遣多個使團前往國外學習,而在這些使團當中,李鴻章出使美國無疑是最有分量的,相傳這位為了拯救晚晴於水火之中的大臣,來到美國以後,看到現代的建築以後,不由的有感而發,還留下了一句令國人心酸的話。
  • 李鴻章在美國第一次看到摩天大廈,面露驚訝之色,說了一句實在話
    1896年,74歲的李鴻章帶著使團出訪美國,8月28日抵達紐約,雖然清朝在剛結束的甲午戰爭慘敗,但清朝還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文明的大國,當時的美國也沒到今天這種地步,美國人還是非常重視李鴻章
  • 李鴻章初次坐電梯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令人大笑後感到心酸
    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晚清名臣李鴻章,在訪問美國時曾坐過電梯。那也是他第一次坐電梯,除了好奇新鮮之外竟然還生出一股「鄙視」感,而且還說出了一句令人捧腹又令人心酸的話語。那他到底說了什麼呢?李鴻章1896年,李鴻章開始了訪美路程。不過,因為時間節點很關鍵,所以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馬關條約》籤訂之後,李鴻章立即開始對美國進行訪問,這莫不是心虛?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只問了一句話,原因令人心酸
    文/鏡子 標題: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只問了一句話,原因令人心酸 十九世紀末,李鴻章應邀前往德國,考察當時德國的先進武器裝備。第一次見到馬克沁機槍時的李鴻章,便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這一個新型機槍所展現的威力。
  • 李鴻章出使德國,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說了一句話,飽含心酸無奈
    當時,作為晚清四大中興之臣的李鴻章,儘管年紀頗大,卻看到了清廷的腐敗和落後,也看清了西方國家工業革命後的興盛,於是,當機立斷,他開啟了新思維的轉變,大力興辦洋務運動,主張學習和引進西方技術
  • 李鴻章初次訪美,看到高樓大廈沒有驚訝,而是說了句話,讓人心酸
    百年前,李鴻章訪問美國時第一次見到了之前僅僅聽人說過的的「摩天樓」,他發表了一番看法,雖然含蓄,如今聽起來卻有些讓人心酸。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李鴻章帶著使團乘油輪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陸續訪沙俄、德國、英國,8月28日抵達美國紐約,受到了熱烈歡迎。當時美國已經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與清政府彼此之間也有使節往來,但像李鴻章這麼重量級的東方「總督」到訪,還是第一次。
  • 李鴻章遠赴英國,首次見到馬克沁機槍後,說了一句話令人心酸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機槍就已經成為戰場上的主要武器,而馬克沁重機槍則屬於現代化武器的開端,它是第一種以火藥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它的出現令一戰的整體形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歐洲戰場,有上千萬的男性喪生在馬克沁重機槍手中,因此它也被稱為「寡婦製造者」。
  • 李鴻章訪問美國時,為何故意在臺階上吐口痰?背後原因讓人心酸
    晚清時期政局動蕩,朝堂之上的幾位大臣甚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大清王朝的走向,李鴻章就是其中一位。李鴻章能夠身居高位,與他的才學以及政治手腕密切相關。李鴻章能夠進京做官,得益於他的父親。李鴻章的父親叫做李文安,而在祖父李殿華以前的李氏家族,並沒有人做官,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 中日談判時,李鴻章說錯一句話,讓日本人鑽了空子,清朝因此衰亡
    文|武品文史一句話可以興邦也可以引來禍端,李鴻章就是這樣,雖然他說過許多興邦之言,但他在和日本使者談判時說錯的一句話,不僅讓他辛苦籌建的海軍覆滅,也把大清帝國拖向了滅亡的深淵,那麼這是一段怎樣的話?到底錯在哪裡?
  • 李鴻章首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清朝李鴻章是繼曾國藩死後清朝第一名臣,有人說他是為了一己私利而創辦了北洋海軍,靠著鼓吹日本威脅來養寇自重。也有人說李鴻章是真的為了整個清朝盡心盡力,為鴉片戰爭之後的清朝續命數十年,總之各自有各自的看法,但總的來說還是支持李鴻章的人居多,而且隨著年紀的增長對於李鴻章的理解都是越來越深刻。清朝晚期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不願提起又不得不提起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面,無論是上到皇親國戚還是下到貧民百姓都過著十分屈辱的生活。整個國家的力量因為數百年的閉關鎖國早已經和世界脫節。
  • 李鴻章見到馬克沁機槍,為何愛不釋手卻始終未買?1句話道出心酸
    李鴻章看到馬克沁的機槍,為什麼放不下卻不買呢?1句話道出其中心酸事實上,談到慈禧,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腐敗和奢侈,35、面對大國,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而不是如何自強,到最後,我們還是逃不開毀滅的命運,為了拯救清朝,很多人都出來了,清朝大臣李鴻章知道英國有一種威力強大的槍,叫做馬克西姆機槍。
  • 李鴻章去美國考察時,看到一樣東西,發出一聲感嘆,讓人感到心痛
    在這位老女人的折騰下,可以說清朝是加速度滅亡的。清朝內部,各種農民起義不斷,而且還飽受外來侵略,英國、日本、八國聯軍相繼來大清盤剝,本就貧弱的清王朝,更是雪上加霜。不過,在這樣的亂世之中,也有一些人的用武之地。亂世造英雄,即便是清末也是這樣的。在這個動蕩的年代裡,清朝出了很多知名人物,比如三不朽之一的曾國藩,比如收復新疆的左宗棠,還有張之洞等人。
  • 李鴻章訪美
    當時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也取消度假來到港口迎接,全程陪同李鴻章。李鴻章見面後說道:「有人勸我從地中海走蘇伊士運河回國,被我拒絕,我要訪問美國。」這句話一下子拉近了與美國人距離,博得了不少好感。在總統的陪同下,美國政府舉行高規格歡迎儀式——紐約街頭萬人空巷看稀奇,兩邊建築物掛滿大清龍旗。李鴻章一路與紐約市民打招呼,然後前往下榻的華爾道夫酒店(當時美國最豪華的酒店)。
  • 慈禧第一次看到汽車,隨口說了一句話,流傳至今仍被人恥笑
    慈禧在看到洋務運動的成就後,又再次開始「翹尾巴」。或許慈禧到死,都沒有從天朝大國的夢境中清醒過來。以至於時至今日,依然對中華文化不自信。小日本為了解決危難發起了明治維新,天皇都帶頭募捐,省吃儉用換來了日本近代時期的強盛。而慈禧統治下的清朝卻是另一個模樣,只要自己過得開心,任死後洪水滔天。慈禧就好像是籠子裡的金絲雀,誰餵飽她,她就為誰歡歌。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先問這句話,實在讓人心酸
    但其實李鴻章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他在軍事上的能力也是一時無人能與之匹敵。在19世紀90年代,李鴻章曾經為了給清朝軍隊加強武器和裝備,親自前往德國進行實地考察,在這裡他第一次見到了威名遠揚的馬克沁機槍。它和一般的槍枝造型不同,不僅體積較大,而且是支架在地上進行射擊的,這馬上引起了李鴻章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