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記者訪老鄉② | 貧困戶獲全國脫貧攻堅獎 王貞六和國務院扶貧...

2020-12-23 上遊新聞

核心提要: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換句話說,今年中國將消除絕對貧困。

人類返貧史中上演的「中國奇蹟」,是在奮鬥中拼出來的。

貧困戶王貞六老當益壯,65歲開始「甜蜜事業」並其帶動貧困戶一起奮鬥,正是這減貧奇蹟中的一個縮影。

2019年10月17日,王貞六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他是重慶首個、也是截至目前重慶唯一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的建卡貧困戶。

今年已70歲的王貞六,養蜂規模和收益都實現「三級跳」,過上了甜蜜的生活。

△70歲的王貞六笑容跟蜂蜜一樣甜。

70歲的王貞六,是黔江區黑溪鎮勝地社區擔子坪的蜂農。

為什麼叫擔子坪?

王貞六的解釋是,從對面看過來,所在的這座山很像一個人擔著擔子,因此而得名。

前些年,他身上的擔子也不輕:大兒子生病落下殘疾,老伴兒病了沒錢醫治,修磚房欠下好幾萬債……

可誰能想到,武陵山區裡的王老漢,65歲才開始他的「甜蜜夢想」,不但自己告別了貧困,還讓25戶貧困戶摘了帽。

65歲的貧困戶

「那滋味不好受」

7月初,我們到黔江區黑溪鎮後,驅車再向山上拐好幾個急彎,才到山梁上的勝地社區。路邊的一幢架子木屋裡,雜亂地掛晾著不少方形的蜂箱。

△王貞六在家做養蜂的蜂箱。

也許是聽見院壩上有停車的聲響,70歲的王貞六從旁邊的新房冒出來,連聲招呼老伴沏點蜂蜜水待客。

「現在公路通了上來快。」王貞六話音一轉,「要是以前,得撅著往上爬,沒個把小時上不來。」

他一邊擺弄院壩前馬路上的蜂箱,一邊回憶前些年的「煎熬」。

窮日子有多苦?

王貞六揀來當地一句諺語:糠菜半年糧,海椒當衣裳:沒糧食用糠菜來充飢,沒衣服多吃辣椒禦寒。

在這個海拔上千米的大山上,吃不飽、穿不暖是王貞六的兒時生活。

上過3年學的王貞六,1971年19歲時參軍進了部隊。雖在部隊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那點口糧並不能讓家境有多大改觀。

1973年退伍時,一家人還擠兩間破爛的草房子裡。為改善居住條件,幾年後他和大哥從山裡借錢買回木料,換了個地基建起三間木結構房子。

「房子建好後分家,一個一間房,剩的一間共用。」王貞六說,當時兩家人住在一起還是擠。

眼見正在好轉的日子,卻因大兒子一場病又窮下去。後來,大兒子因腦膜炎落下殘疾,王貞六隻好在村裡守著,在周邊做工掙錢。

到上世紀90年代,王貞六靠種植烤菸解決溫飽;2000年後,他除了種地,還幹過爆破營生,日子過得去。

溫飽有了,可木房破了。加上房間少,要是遇上連夜雨,屋裡實在沒地方躲。家境拮据的王貞六前思後想一咬牙,決定建磚瓦樓房。

為建房少花錢,打磚、挖沙基本是靠王貞六自己的雙手。通過幾年的準備,2006年冬天正式破土動工,次年正月一家人搬進了毛坯房。

「借了2萬多塊錢。」王貞六說,當時這筆錢數目不小,「那時建房,請工人一天才25塊錢。」

新房建起兩年後,他已經年過花甲,一延再延的爆破資格證變成一張廢紙。幹了10年的營生沒了,一家人一下子斷了來錢的活路。

「欠了一屁股帳沒法還。」王貞六說,那幾年看到借錢給他的人,都想繞著走躲遠點,「心頭太難受了。」

2014年,王貞六家被識別為了貧困戶。

「忙了一輩子,老了還成貧困戶!」王貞六說,「那種滋味不好受!」

翻爛的書本

奮鬥出的「甜蜜事業」

愛人有病沒錢看,大兒子又殘疾,小兒子一家也過得苦。有時深夜醒來想到這一切,王貞六心一酸淚就悄悄往外流。

雖然滋味不好受,但是要強的王貞六的信念很堅定:「我不能倒!」

但「手裡沒錢,沒膽子幹。」王貞六說,「年紀大了,跑不動,重活也幹不動,打工沒人敢收。」

怎麼辦?

黑溪鎮派來的幫扶幹部張孝華和王貞六一起想辦法:想過養豬、養雞,但是行不通。

武陵山區的人家,有養一兩桶蜂的習慣。2015年的一天,張孝華走訪時發現王貞六家門口擱著一個蜂桶,兩人圍繞養蜂聊起來。

△王貞六每天都要看看自己的蜜蜂。

養蜂不下重力活,也不像豬和雞鴨需要種糧食來餵養,也不需要花錢買飼料。算下來,一桶蜂蜂蜜能帶來上千元的收入。

越聊越有興趣,「我說先養幾桶試一試。」王貞六回憶道。

選準門路之後,王貞六找人借錢買回8桶蜂。由於沿用傳統的養蜂辦法,所養的蜜蜂死的死、飛的飛,最後只剩下兩桶。

養蜂能脫貧?他對此產生了懷疑。

在這個十字路口,2015年4月,重慶市扶貧辦在黔江區舉辦養蜂技術培訓班。張孝華電話通知他時,他已在出去做零工的客車上。

「瞌睡來了遇到枕頭。」王貞六當即招呼司機停車趕回了黑溪鎮。

培訓回來後,他把剩下的兩桶蜂由圓桶改為方桶,信心滿滿又借錢買回6桶蜂。可是,他又遭遇技術「瓶頸」:因未能識別蜜蜂病症,也未根據氣溫變化及時轉場,結果8箱蜂最後只剩一桶。

這次王貞六沒有氣餒:「這次失敗不一樣,我找到原因了。」王貞六為了再搏一把,決定賣掉家裡養的大肥豬,湊足5000元再次購回7箱蜂。

不過,賣豬買蜂遭到老伴的極力反對:一把老骨頭還經得起幾次折騰啊?

他一邊算帳一邊勸,老伴含淚說:「最後一次了,再不行就算了!」

這一次,在2000元產業資金的扶持下,他初步嘗到養蜂的甜頭。2015年秋天,花蜜收入近8000元。他算了一筆帳,當時養一頭豬利潤500多塊,養蜂賺的錢,頂他養10多頭豬。

到2015當年底,王貞六已的蜂群從8桶發展到18桶,養蜂逐漸步入正軌,甜蜜的生活開始向他招手。這一年,他摘掉了貧困帽。

為擴大規模,他拿出積蓄加上向親戚鄰居借的一萬多塊,又買回來30多群蜂。可是到了冬天,因為蜜源不足,餓死10群蜜蜂,損失近萬元。

養蜂考技術、比耐力,不能只靠一次培訓班。

△王貞六學習養蜂知識。

為掌握養蜂技術,王貞六專門換了一部智慧型手機,養蜂碰到難題就上網找辦法。

「培訓班發的書都被他翻爛了。」老伴告訴記者,要是遇到問題沒弄明白,飯碗送到他手裡也顧不上端。

對此,王貞六接過話茬回答說:「不是不吃,不一鼓作氣搞明白,碗一放又要重來!」

王貞六到處找養蜂的書,進城找了兩家書店結果是一場空。到黔江區畜牧局問,養豬、養羊、養雞、養兔的書都有,卻沒有養蜜蜂的。

他請扶貧幹部幫忙找,鎮農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傳給他一個電子書。為省錢,他找一個開培訓學校的老鄉免費幫他印了1100多頁。

「以前每天都要看一兩個小時。」王貞六說,自己雖然只上過3年學,但這本書基本被他啃透,要找什麼內容一翻就能找到,還總結出養蜂四字訣「望聞問切」。

他舉例說,開箱看蜂的時候,要湊近聞蜂箱裡的味道,聞到輕微的臭味意味著有幼蜂死亡,要趕緊採取措施,否則蜂王帶頭逃跑。遇到新情況,要及時上網查、問經驗足的蜂農。

2016年,王貞六養蜂發展到54桶,一年釀出700多斤蜜,存摺漸漸多出8萬多元存款。技術過硬、蜂群壯大,王貞六一家的脫貧得到鞏固。

「老伴很意外,一年多出這麼大一筆錢。」王貞六沒想到在66歲還能迎來人生「第一桶金」。

2017年,他將毛坯樓房裝修了一番,牆刷白了,裡面也敞亮了。

「現在房子裡熱水器都裝好,夏天衝涼、冬天洗澡都方便了。」王貞六感嘆,奮鬥了一輩子終於可睡上安穩覺了。

兌現「拉勾」承諾

貧困戶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獎

2016年5月11日,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到黑溪調研脫貧攻堅。在一場座談會上,王貞六被點到現場發言。

得知王貞六靠養蜜蜂兩年就脫貧後,歐青平問:「老王,你有沒有信心把這個產業做大,帶動更多的貧困戶?」

「我咋個沒得信心嘞!」王貞六當即回答說。

話音剛落,歐青平起身走向王貞六並遞過右邊手說:「你說了要兌現,我們拉個勾,拉了勾就要辦到哦!」

兩人拉勾之後,相互留下了電話、加了微信。

從那之後一段時間,每一次蜜蜂轉場,王貞六將蜜蜂安頓好後,都要用手機拍照片發給他。

為了「拉勾」的承諾,王貞六繼續在技術上下功夫,除參加市上、區上舉辦的培訓外,他還特地到和各地拜養蜂大戶為師,現場學技術。現在,王貞六也四處傳授養蜂技術,還培養了4名養蜂技術員。

2017年王貞六的蜂群數破百,一年養蜂收入達到了20萬。他還在10萬元政策資金的支持下,還牽頭成立了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

△王貞六的蜂蜜已有了自己的品牌。

當年4月19日,王貞六做了一個決定:為陳福碧、王元海、付耀安、向德軍、黃寬壽等25名建卡貧困戶,無償送去35桶蜜蜂。

當天,他將村民領蜜蜂的照片發給歐青平後,歐青平讚揚說:「老王,你真了不起,你用實際行動讓我服了!」

「根據貧困程度,有送1桶的,最多的3桶。」王貞六鼓勵他們說,「只要管理好,半年後1桶可分2桶,2桶可分4桶,餵養到年底,1桶蜂就有1000元收入。」

自此之後,王貞六更忙了,不僅要管自己的蜂桶,還要為25戶貧困戶當技術顧問。現在發展最好的是村民羅登權家,已經發展到40多桶。

「我養蜂10多年,從沒超過5桶。」羅登權說,幸好他停了老王的建議,把圓桶改成方桶。

2018年,王貞六牽頭成立的合作社壯大,蜂群總數發展到300多桶,收入近30萬元。

△2019年10月17日,王貞六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他也是目前重慶唯一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的建卡貧困戶。

2019年10月17日,王貞六獲得脫貧攻堅奮進獎,這也是重慶首個貧困戶獲得該獎。

在去北京人民大會堂領獎時,他見到了4年前與之拉勾的歐青平,自豪的說:「說到做到,我們拉勾的約定實現了。」

△王貞六獲獎後和國家領導人合影。

到現在,王貞六的蜂群已經發展到200多桶。王貞六一邊忙著捯飭蜂桶,一邊向記者算他的「帳本」:你們幫忙算一算,養豬養豬一頭掙1000元利潤,現在我養蜂一年的利潤,當養多少頭豬?

「保守算也得是上百頭啊!」未等記者回答他自己給出了答案。

如今,王貞六在自家院壩種上了枇杷、李子等瓜果,花開時可補充蜜源,收穫時可以賣果子。他用這10畝果樹,探索實踐「花—果—蜂蜜—中蜂培育」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記者手記>>

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老當益壯的故事,並不是不可觸及的傳奇。不管是褚橙的成功,還是王貞六的脫貧致富,都是在奮鬥中結下的碩果。

2015年,王貞六失敗了兩次。但他奮鬥的心沒有停歇,在政策的幫扶下,當年底達到了脫貧標準,當年養蜂獲得8000元收益。

一年之後,王貞六的養蜂規模擴大到50多群,一下子收入8萬元,是前一年收入的10倍。

2017年,王貞六的蜂群擴大到200多桶,當年收入約20萬元。到現在,因為受氣候因素等影響,王貞六的蜂群跑了50多桶,目前也還有200多桶。

蜂群和收益「三級跳」的背後,一是好政策的助力,二是激發了貧困戶內生動力的結果

他在微信朋友圈寫了這樣一段話:「不管哪種情況,不奮鬥就很難擺脫貧困,只能靠自己的雙手才能致富。」

像王貞六這樣在奮鬥脫貧的故事在重慶脫貧攻堅一線正不停上演,正是這一個個生動的奮鬥故事,書寫了人類返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重報集團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郭發祥 攝影 錢波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七一文學|脫貧攻堅報告文學①:王貞六進京前|周鵬程專欄
    王貞六把報紙和網上的公告看了又看,上面的確寫著這樣的內容: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奮進獎王貞六。會不會是另一個王貞六?但是,文件上明明說的是重慶黔江黑溪的王貞六,這個沒錯,區裡也有幹部打電話祝賀過。電視上經常播放領獎的人都要發表獲獎感言,王貞六突然想起自己有什麼感言呢?面對全國觀眾,自己怎樣說?
  • 王貞六:養蜂嘗到甜頭,帶領鄉親一起脫貧
    10月17日是全國第六個扶貧日。在當天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上,重慶有3名個人和1個集體獲此殊榮。 黔江養蜂老漢王貞六是其中之一,他獲得的是奮進獎。「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他興奮地告訴記者,「怎麼也沒想到這次來北京,竟然是來領獎的。」
  • 扶貧高參的「繡花功夫」 ——記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鄭海雲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江峽 春雨編者按10月17日,第七個全國扶貧日,2020全國脫貧攻堅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荊州市扶貧辦主任鄭海雲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扶貧幹部。本報推出其扶貧事跡報導,敬請關注。
  • 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公布!教育領域的他們獲表彰
    日前,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公布,獲獎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共148個。其中奮進獎25人,貢獻獎24人,奉獻獎25人,創新獎25人,組織創新獎49個單位。先隨小編來認識教育系統獲獎先進個人和單位,再一起看全名單——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貢獻獎
  • 濰坊牛偉國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
    就在前一天,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了他「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稱號。全省有3人及1單位榮獲今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很多人評價牛偉國,用了「扶貧路上的『老黃牛』」這樣的形容。他連續兩期主動請纓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為了不耽誤工作,在妻子患病手術後帶到村裡一起住著。8年時間,他讓幫扶村子有了自己的產業,讓貧困戶有了新房和工作,也讓更多的熱心企業投身到扶貧公益之中。
  • 馬明哲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之際,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明哲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 追花養蜂,帶動脫貧,王貞六——六十五歲開始的甜蜜夢想
    2014年,王貞六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王貞六買了兩桶蜜蜂,想靠養蜂賺一筆錢補貼家用,可他低估了養蜜蜂的難度,「沒過多久,蜜蜂全跑了。」那時候的王貞六,每天緊鎖眉頭,在村裡頭溜達。   2015年的一天,王貞六坐著客車,準備去鄰近鎮上碰碰運氣找個工作。
  • 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活動公告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十三五」期間每年組織開展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活動,表彰為脫貧攻堅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現就開展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活動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二、組織領導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活動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實施,負責審定方案、審定獲獎單位和獲獎個人,召開表彰大會。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組成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活動辦公室(以下簡稱「全國評選辦公室」),負責評選表彰的日常工作。
  • 聚焦脫貧攻堅 捧起水靈靈的新聞
    原標題: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百名記者進百村聚焦脫貧攻堅 捧起水靈靈的新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如何展示出老鄉們的生活變化是黨媒的責任,更是黨媒的使命。
  • 「脫貧攻堅是我心中最牽掛的事」——訪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科...
    來源:中國財經報「脫貧攻堅是我心中最牽掛的事」——訪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趙皖平趙皖平,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高級農藝師、高級農經師,現任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民建中央委員、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追花養蜂,帶動脫貧,王貞六—— 六十五歲開始的甜蜜夢想(百姓影像...
    2014年,王貞六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王貞六買了兩桶蜜蜂,想靠養蜂賺一筆錢補貼家用,可他低估了養蜜蜂的難度,「沒過多久,蜜蜂全跑了。」那時候的王貞六,每天緊鎖眉頭,在村裡頭溜達。2015年的一天,王貞六坐著客車,準備去鄰近鎮上碰碰運氣找個工作。電話鈴聲打破了車裡的寧靜,是幫扶幹部張孝華打來的:「老王,區扶貧辦專門給貧困戶開了養蜂技術培訓班,你要不來聽聽?」
  •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10月17日,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之際,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明哲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表示,「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廣大幹部群眾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盡銳出戰、合力攻堅。今年,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時刻,遭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區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統籌打好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脫貧攻堅戰即將取得全面勝利。
  • 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公告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定點扶貧與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貴州省安順軍分區政治工作處   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活動辦公室  2020年10月  (獲獎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事跡附後)   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事跡簡介   奮進獎(共25人,按姓氏筆畫排列)
  • 「南寧後花園」上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明山下奏響「幸福歌」
    上林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也是新一輪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南寧後花園」,上林也是新晉「世界長壽鄉」。2015年底,上林有貧困村6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0619萬戶、貧困人口8.1129萬人,貧困發生率達20.71%。
  •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成都舉行
    今天(25日),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成都舉行。此次報告會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成都作主會場,在21個市(州)、161個縣設分會場。現場,6位先進典型代表滿懷深情地講述了各自在脫貧攻堅一線的親身經歷。
  • 【湖南省扶貧辦】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建議名單公示 湖南3名個人1個...
    記者9月22日從省扶貧辦獲悉,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建議名單公示,湖南3名個人1個單位入圍。  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的《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工作方案》,產生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建議名單,其中包括100名個人和50個單位。
  • 修水縣馬坳鎮黃溪村黨支部書記徐萬年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10月17日,從在北京召開的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傳來好消息,我省4人1集體獲全國脫貧攻堅獎。江西銘鴻達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小勇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支月英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信豐縣老科協顧問袁守根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修水縣馬坳鎮黃溪村黨支部書記徐萬年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 ...記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獲得者寧城縣小城子鎮黨委書記程國華
    他就是——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獲得者、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小城子鎮黨委書記。2015年12月,程國華帶著組織囑託和群眾希望,奔赴抗日英雄高橋烈士犧牲的地方即寧城縣小城子鎮任黨委書記。面對急需加快的富民強鎮腳步和老百姓眼巴巴的目光,他暗下決心:一定不辜負組織希望和父老鄉親厚望,儘快帶領群眾踏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任伊始,程國華認真開展調研,足跡遍布小城子鎮山山水水。
  • 攻堅舉措再升級 精準扶貧再提質——新豐縣脫貧攻堅綜述
    今年以來,新豐縣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利用各行業優勢資源,不斷升級扶貧措施,採取組合方案,釋放產業、人才、產供銷等發展潛力,有效拓寬了扶貧工作渠道,推動精準扶貧提質增效。新豐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縣委農辦、縣扶貧辦專職副主任曹志強介紹,天中村聯合當地百香果、霸王花專業合作社,統籌利用各級扶貧資金,構建「四金五統一帶」產業發展模式,帶動周邊貧困戶既有務工薪金又有土地流轉租金收入,每年產生不低於60萬元精準扶貧收益,有力促進了貧困戶增收脫貧。
  • 周鵬程《王貞六進京前》
    這,才是王貞六真正激動的地方!自己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也沒有做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憑啥能去中央電視臺錄製節目?憑啥能去人民大會堂與國家領導人合影?王貞六把報紙和網上的公告看了又看,上面的確寫著這樣的內容: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王貞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