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炮崇拜:韓國海軍部署亞洲最強艦炮

2021-01-08 騰訊網

原標題:大棒民族的巨炮崇拜症:韓國海軍部署亞洲最強艦炮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06期】二十年來,韓國在國防工業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海軍武器更令世人矚目,八年前服役的亞洲排水量最大的「世宗大王」號萬噸級宙斯盾驅逐艦,標誌著韓國海軍正式進入了「大洋海軍時代」。韓國在其建設三支海軍遠洋戰團計劃的指導下,先後開工建造兩棲攻擊艦,KDX-2/3驅逐艦等大型遠洋艦艇,艦隊規模已進入世界前十位。

長期以來,作為軍用艦船的研製和生產大國,中國人從來沒有把韓國人當做過競爭對手,在核心技術領域,中國也比韓國掌握技術多得多。通過與西方國家的技術交流和合作,韓國的進步飛快,不久前甚至在泰國護衛艦項目上擊敗了中國的F40T出口型護衛艦方案,搶走了原屬於中國的生意,這說明很過的艦艇技術能力和設計水平絕不比中國差,未來將是中國軍用艦艇出口的可怕對手。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06期】2016年6月2日,中國海軍的又一個可怕對手誕生了。這一天韓國最新FFX-Ⅱ型護衛艦的首艦」大邱「號,在巨濟島的大宇造船玉浦船廠下水。這艘舷號為FFG-818的護衛艦,是韓國海軍新一代護衛艦建造計劃(FFX)的第二階段產物,該計劃來自於2002年制定的《2010-2014年海軍五年防務規劃》。

FFX-2型護衛艦主要任務是為遠洋艦隊充當打醬油的角色,在「獨島」號兩棲攻擊艦和KDX-3等大中型水面艦艇組成的遠洋艦隊外圍,承擔警戒驅潛等作戰任務,替換老舊輕型護衛艦,執行近海防衛、對岸打擊、巡邏護漁等任務。

2006年5月韓國國防部正式對外公布韓國新一代護衛艦建造計劃,命名為FFX,計劃在2025年以前共建造20多艦,每年建造一艘。第一階段FFX-1被命名為」仁川級「護衛艦,共建造6艘,平均每艘造價約2.5億美元,首艦仁川號於2010年開工,2013年1月服役。其他五艘護衛艦名稱依次為「仁川號」、「京畿號」、「全北號」、「江原號」、「忠北號」,最後一艘忠北號於去年8月下水。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06期】此次下水的」大邱「號,是仁川級的改進型,命名為FFX-2型護衛艦,計劃建造8艘。FFX-2型護衛艦體現了韓國造艦工業近三十年來銳意發展的各項進步,尤其是艦體隱身設計、系統模塊化等方面。該艦的動力和武器系統都超過了中國已建造24艘的054A型護衛艦。

FFX-2型護衛艦比較FFX-1型的尺寸和排水量略有增加,艦長增加到122米,舷寬14.2米,標準排水量增至3000噸,滿載排水量為3650噸。採用先進的複合電推系統,高速時以傳動系統直接驅動推進器,低速時切換到與主軸並聯的推進電機驅動,最大航速高達33節,航速15節時續航力4400海裡,充沛動力適合高速巡邏和近海警衛作戰。

FFX-2的燃氣輪機採用英國勞斯萊斯公司的MT-30機組,功率高達38MW,這種船用燃氣輪機號稱擁有世界最高功率密度和最強大功率,只為世界最頂尖艦船所配備,例如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等高大上艦艇,在亞洲國家的中型護衛艦上配備尚屬首次。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06期】FFX-2級護衛艦從動力到武器都極其豪華,最大特色是火力強大,在該艦的甲板上堆砌了大量的艦載武器,其武器密度與俄羅斯最新的22350型護衛艦相當,遠遠超過中國的054A護衛艦。桅杆上安裝一部法國泰雷茲SMART-S MK-2 3D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艦橋前部設有兩座韓國國產的八聯裝垂直發射系統,該系統型號為K-VLS,配備」鐵鷹「中程艦空飛彈,該飛彈是在俄制S-350E防空飛彈基礎上研製的韓國首枚國產中程艦空飛彈,同時可裝填韓國」自行研製「的K-ASROC紅鯊反潛飛彈和天龍對陸攻擊巡航飛彈。艦體中部安裝韓國國產的SSM-700K海星反艦飛彈發射架,最多可布置四組四聯裝發射裝置,共16枚飛彈。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06期】FFX-2級護衛艦的艦首安裝著一座美制MK-45Mod4型127毫米艦炮,這是這種62倍口徑的重型艦炮首次安裝在亞洲國家海軍的輕中型艦艇上,是目前亞洲作戰能力最強大的艦炮,其綜合性能與中國配備在052D型相控陣驅逐艦上面的新130毫米艦炮相當。MK-45Mod4型127毫米艦炮是美國在MK-45型八英寸艦炮的第四代改進型,炮管長度從原來的54倍加長到62倍,炮重稍有增加,外殼隱身化設計,改進了制退復進系統和拋殼機構,能夠發射射程一百公裡以上的衛星制導炮彈。

FFX-2級護衛艦安裝的美制MK-45Mod4型127毫米艦炮,是目前世界上輕型護衛艦所採用的最大口徑艦炮,擁有極其強悍的火力。而其他國家的海軍輕型護衛艦,大多採用76毫米或100毫米艦炮。例如中國已經建造二十餘艘的056型輕型護衛艦,排水量1500餘噸,僅裝備76毫米艦炮。就是主要執行遠洋任務,排水量超過FFX-2型1000噸的054A型大型護衛艦,也同樣採用了76毫米艦炮。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06期】韓國海軍決定小艦扛巨炮的主要原因,還是當年延坪島海戰吃了大虧的緣故。延坪島是朝韓「北方限界線」的核心區域。多年來朝韓雙方圍繞著延坪島附近海域發生了多次衝突中,其中包括兩次大規模海戰,雙方各有艦艇被擊沉,但韓國海軍損失更大。2012年的第二次延坪海戰時,北方海軍小型護衛艇上由威力強大的坦克炮改裝的85毫米艦炮首先開火,首發命中韓國艦艇,一炮就將韓國飛彈艇的指揮室完全摧毀,當場擊斃該艇艇長等全部指揮官,造成韓國艦艇指揮失靈,最後被擊沉。

韓國海軍認為僅依靠9艘「蔚山」級、4艘「東海」級和24艘「浦項」級輕型護衛艦,難以對抗北方的海上護衛艇群。此時韓國輕型護衛艦的標準艦炮是義大利奧託-梅拉拉公司的76毫米艦炮,該炮綜合性能優異,但火力密度不足。根據計算,要想使一艘3000噸的護衛艦喪失戰鬥力,使用奧拓76毫米艦炮的必須命中彈數為29發,而使用127毫米艦炮只需要8發。在對岸轟擊作戰的對比更加明顯,76毫米艦炮的最大射速是120發/分,每分鐘發射的彈丸重量約780公斤,而127毫米艦炮的射速為20~40發/分鐘,每分鐘投射的彈丸重量高達1200公斤,再考慮兩款艦炮有效射程上的差距,所以對於韓國海軍來說,127毫米艦炮具有更大的作戰效能。

延坪島海戰後,韓國海軍接受教訓,高度重視大口徑艦炮在近海艦艇上的應用,新一代飛彈艇均配備76毫米速射艦炮,輕型護衛艦則配備只有在6000噸以上大型驅逐艦才使用的127毫米艦炮,力圖在未來近海海戰中,取得艦炮火力優勢。

韓國海軍這是把輕型護衛艦當成巡洋艦使用,隨時準備與北方海軍進行艦炮決戰,這仿佛一百年前大艦巨炮時代的重演。這種巨炮痴迷症,到底療效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擔心被日本打上本土,美軍建造20米巨炮,一發可摧毀戰列艦
    圖為海防工事德國於30年代重新崛起後,在歐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奧地利,捷克,立陶宛等國先後被德國吞併或者是割地,又一場歐洲大戰看似即將爆發,而在亞洲,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戰爭,並且還對法國控制的法屬印度支那以及荷屬東印度群島虎視眈眈,在這樣空前緊張的世界局勢下,美國只得加強國內的防禦,來應對可能發生的世界大戰,而海防工事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 陸上420毫米巨炮:炮彈820公斤能飛1分鐘
    「大貝爾莎」巨炮的射程達到了14.5公裡,以現代武器的眼光來看,打的並不遠,射程不如同時期海軍艦炮,不過這是在1914年後的一戰期間,工業能力與現代有代差。
  • 美國海軍多次復闢大口徑艦炮,這個型號比DDG1000上的還猛
    但在對岸支援等場景下,大口徑艦炮依然具有重大意義,二戰結束後至今,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美國海軍曾多次計劃「復闢」大口徑艦炮。大家都知道,現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的AGS,是一門155mm(6英寸)/62倍口徑的艦炮。
  • H/PJ26型76毫米口徑艦炮性能強悍,海軍戰艦已裝備100門左右!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戰艦已經從當初的追求堅船巨炮,完全轉變為以各種飛彈為核心,不過飛彈的興起並未完全取代艦炮,戰艦艦炮依然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放眼全球,各國驅護艦主艦炮口徑從50毫米-155毫米不等,而我國海軍驅逐艦大多選擇了130毫米艦炮,護衛艦則以76毫米艦炮為主!
  • 韓國下一代驅逐艦神似朱姆沃爾特,中國海軍是否也需要DDG-1000?
    隨著中國海軍055大驅的出現,周邊的日韓等國家也相繼加快了本國下一代驅逐艦的研製計劃。近日,韓國現代重工成功拿到了韓國海軍下一代KDDX驅逐艦的項目合同,其神似美國海軍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外形立馬引來了國內外網友的高度熱議。
  • 淺水重炮艇,知恥而後勇:韓國造16艘快艇,延坪島海戰復仇利器
    韓國一直想發展遠洋海軍,在中國055驅逐艦服役前,韓國海軍擁有亞洲最大的萬噸級飛彈驅逐艦,還擁有配置完善的護衛艦隊和潛艇部隊,現在還計劃建造航空母艦。但北方強敵在海上屢次帶給韓國海軍的恥辱和痛苦回憶揮之不去,因此韓國的近岸艦艇多採用大口徑火炮,而且成為亞洲甚至是全世界都罕見的仍在大力發展高速炮艇的國家。韓國海軍新一代的主力炮艇為PKX-B型「虎頭海雕-2」型火箭炮高速巡邏艇,已訂購多達16艘,目前已經服役4艘。該艇的設計充分反映了韓國海軍的「火力不足綜合症」,其遵循的原則為「小艇扛大炮」。
  • 日本萬噸艦將服役,與055爭奪「亞洲最強」,韓國網友:這也能比?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有多需要發展海軍想必不用多說了,不僅在一旁默默地改造著航母,對於其他軍艦的發展也一刻沒有停下來。由於中國海軍055級驅逐艦與日本27DDG首艦下水時間相隔不久,又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多人都愛將兩者進行對比。
  • 美國計劃研製超級巨炮,射程1600公裡:部署韓國威脅中國腹地
    據環球網8月14日援引韓國媒體的報導稱,美國陸軍正在開發一款「戰略遠程加農炮(SLRC)」,其射程將超過1600公裡,一旦研製成功,很有可能部署在韓國,屆時北京、上海等中國主要城市都將被納入射程範圍以內。美國《福布斯》網站也曾報導過這個消息,並且提出菲律賓、日本都是部署這款「超級火炮」的潛在候選國,然而韓國將會是打擊中國核心地區的最優位置,包括北京。
  • 現代軍艦:火炮口徑是76-130毫米,為何不發展更大口徑的艦炮?
    但是,到了今天來看,似乎在全球的先進戰艦上,大口徑艦炮都沒了蹤影,為何這種攻擊能力強悍的巨炮,現在突然消失了呢?大部分軍艦都裝備76毫米到130毫米的主炮,尤其是現代的飛彈驅逐艦裝備的艦炮大部分是127毫米和130毫米,護衛艦和大一點的飛彈艇裝備的也大都是76毫米主炮。巨炮不流行了?原來是時代變了,其實不然,因為76毫米口徑的艦炮已經夠用了。
  • 大艦巨炮時代,艦炮設計影響維度諸元,戰列艦優勢火力群設計
    前言艦載火力要求與艦炮布局,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各國海軍均建造了大量的擁有五座甚至六座炮塔的戰列艦,日本海軍的日向,扶桑,英國海軍更是有著無畏級,柏勒洛豐級等等一大群的十炮或者十二炮戰列艦,義大利連續多達五艘的使用3-2-3-2-3布局的十三炮戰列艦。
  • 火炮重巡洋艦最強「王者」:粗大艦炮一分鐘射90發
    火炮重巡洋艦最強「王者」:粗大艦炮一分鐘射90發 一般認為重巡洋艦的艦炮口徑上限為8英寸(即203毫米) 德梅因級最強的優勢在於優秀的火炮火力:其裝備的MK16型55倍口徑203毫米艦炮,是同時代性能最強的203毫米艦炮,每分鐘的射速達到了10發,相當於艦炮齊射火力密度達到一分鐘射
  • 朝韓開炮對射:韓國海軍發射76毫米艦炮 朝炮彈型號未知
    人民網首爾10月7日電 韓國聯合參謀本部7日上午消息稱,一艘朝鮮巡邏艇當天上午越過半島西部海域「北方界線(NLL)」後撤離,在此過程中雙方開炮對射。  韓聯社報導稱,韓國聯合參謀本部一位負責人表示,當天上午9時50分許,一艘朝鮮巡邏艇向南越界約0.5海裡,韓軍立刻發出警告信號並進行了警告射擊。由於朝鮮巡邏艇開炮對射,韓方也開炮予以還擊。
  • 大艦巨炮的巔峰時代,德國造出一系列的經典
    超口徑火炮的誕生《海權論》作者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在他的理論指導下開啟了大艦巨炮時代在19世紀末,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出版了著名的軍事名著《海權論》,自此揭開了人類歷史上大艦巨炮的時代。隨著蒸汽機、螺旋槳、船體設計為代表的造船技術日益成熟,火炮設計技術經歷了數個世紀的積澱,也到了技術井噴時期。
  • 海軍護衛艦PJ26型76毫米單管艦炮威力
    我海軍在護衛艦、登陸艦等水面艦艇上,配備了國產化的原俄羅斯AK-176型76毫米艦炮,軍方命名為「PJ26型單管76毫米艦炮」,有現役海軍水面艦艇上艦炮的銘牌為證。我海軍曾經引進了法制100毫米單管艦炮,且已經實現了國產化,裝備在054型護衛艦、051C型和052B/C型驅逐艦上,原先引進的兩門法制100毫米單管原裝炮,一門裝在了053H1Q型護衛艦544旅順號上, 另外一門被軍工用來研究、逆向測繪和仿製工作。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話說軍世】在一戰後期,海軍強國們開始發展主炮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戰列艦,其中美國率先於1915年開工了裝備406毫米艦炮的科羅拉多號戰列艦,日本也不敢落後,1917年開工了主炮口徑更大的長門號,成為了「海軍假日」期間巨炮大艦中的數據最強者。
  • 漫談艦炮:中國85毫米艦炮 西沙海戰敲掉南越127主炮
    考慮到韓國海警人員在執法時的殘暴態度,曾經用M60機槍、20毫米和40毫米艦炮射擊過毫無還手之力的中國漁船。所以很多中國媒體擔心,韓國人此舉是針對中國漁船,也就不是「杞人憂天」。資料圖:韓國海警船的20毫米艦炮  韓國新型警備艦所採用的20毫米艦炮,估計是「海火神」系統。
  • 亞洲第一巨炮」原來是只「紙老虎」
    虎頭要塞很出名的,就是有個巨炮陣地,位於主陣地猛虎山西北山腳處。巨炮陣地直徑30米,高15米,屬半地下、全封閉、永久工事,這裡裝備著一門當時亞洲最大的巨炮,口徑為41釐米,炮身長13.37米,總重量300多噸,最大射程20公裡。炮彈長近2米,裝藥量達1噸的41cm熘彈炮。
  • 神奇的火藥粉末,推動世界革命發展,更催生了大艦巨炮和遠程炮擊...
    而這種黑色的粉末在推動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隨之成為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利器,同時在近代推動海軍走向大艦巨炮時代起到了關鍵作用。 也正是這樣,海軍炮術革命就因此展開,由前膛裝填改為後膛裝填、線膛炮開始取代滑膛炮。而在火炮的革命性領域在19世紀末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後膛裝填閉鎖的炮閂,其中螺紋式炮閂的出現對於海軍的炮術革命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當然也並不是所有海軍國家都使用螺紋式炮閂,這一點在之前講德系380艦炮的時候就已經介紹過了。
  • 二戰納粹德國海軍380mm SKC/34型艦炮
    納粹德國海軍在二戰時期雖然在英國的限制下無法大展拳腳,但是其造艦技術卻也堪稱優秀,擁有四座雙聯裝380mm炮塔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在早期歐洲戰場屬於佼佼者地位,對盟軍的後勤等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幹擾,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中國76毫米艦炮的大發展,使中國海軍更加強大
    有人看到中國海軍陸戰隊測試了幾十年前的76毫米兩用自動裝填雷達制導艦炮的新版本。海軍版安裝在一輛10x10輪式裝甲車上。2016年,一家中國公司曾提供安裝在6x6卡車上的版本。卡車版的CJ26艦炮的後部有兩個液壓千斤頂,在發射前必須展開液壓千斤頂來穩定車輛。船用版不需要這樣,因為它看起來要重得多(超過20噸),雷達和火控系統則增加了幾噸。這種火炮的海軍版有一段有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