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艦炮:中國85毫米艦炮 西沙海戰敲掉南越127主炮

2021-01-08 潞安通判

資料圖:韓國海警船

  韓國要建造全新的1500噸級警備艦。

  據韓國人講,他們的警備艦是用來執行搜查、救援,監視非法捕撈的外國漁船,搜集海洋犯罪相關證據等海上治安任務。不過,這艘打著「執法」名義的韓國警戒艦,卻配備著強大的武備,搭載著40毫米艦炮與20毫米火神炮。考慮到韓國海警人員在執法時的殘暴態度,曾經用M60機槍、20毫米和40毫米艦炮射擊過毫無還手之力的中國漁船。所以很多中國媒體擔心,韓國人此舉是針對中國漁船,也就不是「杞人憂天」。

資料圖:韓國海警船的20毫米艦炮

  韓國新型警備艦所採用的20毫米艦炮,估計是「海火神」系統。這款1960年代初,原通用電氣公司(現為洛克希德·馬丁軍械繫統公司)在機載M61Al「火神」6管速射機炮上發展而來。此後,美國在根據「火神」系統的缺點進行了改進之後,並將其命名為M1967。到了1908年代,通用電氣公司把M197改為遙控射擊型,命名為「海火神」,並出售給了多個國家。韓國也引進了該系統,並由大宇重工進行了仿製生產生產了。韓國新型警備艦採用的40毫米艦炮,很有可能是博福斯40毫米MK3艦炮,該炮是2007年瑞典BAE系統公司授權韓國世界工業伊斯(WIA)生產的一款中口徑艦炮。而且,根據所謂的傳統,韓國大多數警戒船,都裝備的這種艦炮。當然,新的40毫米艦炮業餘可能是韓國從義大利引進的「布萊達」艦炮。

資料圖:韓國海警船的40毫米艦炮

  為何會出現「反傳統」的「布萊達」艦炮,那是因為在2002年6月29日的第二次延坪島海戰中,裝備博福斯40毫米主炮和20毫米「海火神」的韓國快艇,面對朝鮮快艇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而且韓國海軍的「虎頭海雕357號」快艇被擊沉,包括艇長尹永夏少校在內的6人陣亡。韓國人將此次失敗歸結為,「朝鮮突然襲擊,而且朝鮮的快艇噸位更大,火力更強」。的確,朝鮮的警備艇重達215噸(虎頭海雕為170噸),裝備85毫米主炮(虎頭海雕為40毫米)。所以,此後韓國新設計的「尹永夏」級飛彈艇排水量達到400噸,裝備了76毫米主炮,副炮為也改為「布萊達」40毫米炮。不過讓韓國人沒想到的是,這艘被譽為「高麗海上猛犬」和「火力之王」的新型飛彈快艇,在2013年11月25日因狂風巨浪襲擊在船廠沉沒。這次,韓國人只能埋怨「天災」,再沒法子去埋怨「朝鮮快艇火力強大」。

資料圖:朝鮮的85毫米艦炮

  其實,韓國人抱怨朝鮮快艇火力強大似乎有些牽強。雖然,「虎頭海雕357號」被朝鮮海軍的5枚85mm炮彈、19枚37mm炮彈以及234枚14.5mm機槍子彈擊中。但是,真正對「虎頭海雕357號」造成殺傷的是37毫米炮彈。因為,從後來公布的照片看來,該艇卻絲毫看不出被85毫米坦克炮擊中的彈痕。也正因為是37毫米炮彈,所以虎頭海雕357號」才沒有在海戰的瞬間沉沒,而是在被友艇拖帶回仁川港的途中沉沒。為什麼朝鮮的85毫米艦炮對韓國的快艇,造成的殺傷反而不如37毫米炮呢?要知道,朝鮮的85毫米艦炮也是「系出名門」,只不過不是源於海戰中的著名艦炮,而是來自陸上的「鐵甲戰車」——二戰蘇聯著名T-34/85坦克——的坦克炮。

資料圖:朝鮮海軍裝備的85毫米坦克炮的炮艇

  T-34/85的坦克炮,是M1939年52-K型85毫米高射炮改進而來的ZIS-S-53型85毫米坦克炮。雖然,這門坦克炮為蘇聯紅軍在陸地橫掃德軍立下了不世戰功,但是一旦成為海戰武器就顯得力不從心了。一方面,發射速度緩慢,最大射速僅為每分鐘4-5發;一方面,炮塔尺寸限制了火炮的仰角,只有不到20°,嚴重限制了火炮的射程;最後,這些二戰時候的「老兵」畢竟是陸地上的「英豪」,到了海上就會「暈船」,遇到海風、海浪顛簸就會失去準星。雖然清楚該炮有各種各樣的缺點,朝鮮還是將其裝備在了「衝津」級炮艇、「沙裡院」級輕護衛艦、特雷爾級輕型護衛艦等艦艇上。只不過,朝鮮的「坦克炮」艦艇雖然使用的是T-34/85的坦克炮,但使用的炮塔據說是五花八門,有說法直接使用的T-34/85的炮塔,也有說法是用1960年代從蘇聯進口的一批PT-76和T-54炮塔改裝而成。反正,不論如何朝鮮海軍的使用「坦克炮」做艦艇主炮,與蘇聯是有關聯的。

資料圖:二戰期間蘇聯紅海軍多瑙河區艦隊裝備的坦克炮艇

  為什麼和蘇聯有關聯?不僅僅是因為使用了蘇聯的坦克炮和坦克炮塔,更因為這種將坦克炮塔裝在艦艇上的始作俑者就是蘇聯。只不過,蘇聯是將裝備坦克炮的艦艇用於內河巡邏。早在1942年,蘇聯的伏爾加河艦隊就有大約100多艘炮艇,分別是1124和1125型炮艇。這些炮艇裝備著T-28炮臺搭載的76毫米炮,後來改為T-34/76的炮塔。當然,二戰之後蘇聯就逐漸淘汰了這兩型炮艇,但是並沒有淘汰坦克炮艇。1970年代末,蘇聯繼續建造了全新的1208型YAZ級內河巡邏艇。作為20世紀70年代的產物,還是世界第二軍事大國的產品,當然不會繼續使用T-34/85的坦克炮炮作為主炮。這型建造了11艘的內河炮艇,採用了1座T-54/55炮塔,裝備的100毫米坦克炮。該炮身長5.6米,最大射程為16公裡,平均射速為每分鐘4發。裝備100毫米坦克炮的內河炮艇除了蘇聯,還有羅馬尼亞。這個多瑙河的東歐國家,在1970年代建造了6艘「布魯塔」內河炮艇。這型排水量410噸淺水炮艇,在艦艏安裝了一門100毫米主炮,炮塔採用的是羅馬尼亞TR-77坦克的炮塔。TR-77是羅馬尼亞仿製的蘇聯T-54/55坦克,所以坦克炮的性能基本相同。或許是因為羅馬尼亞對這款坦克炮艇極為滿意,所以當「布魯塔」退役之後,已經擺脫蘇聯控制的羅馬尼亞在其全新建造的「米哈伊·康斯坦丁內斯庫」級內河炮艇上,繼續使用著100毫米坦克炮和炮塔作為主炮。

資料圖:參加西沙海戰的389和396艦,裝備的85毫米艦炮

  或許東西方卻有差別,歐洲的蘇聯和羅馬尼亞採用的是100毫米坦克炮,而東方的朝鮮和中國不約而同選擇了85毫米口徑作為艦炮。只不過,中國的85毫米艦炮不是將坦克炮裝在戰艦上,而是真正的專用的艦炮。中國的85毫米艦炮仿製於蘇聯1941年式90K型艦炮,該炮曾廣泛裝備於二戰蘇軍小型艦艇,也曾準備作為「馬克西姆·高爾基」級巡洋艦的副炮。該炮最大射程15000米,射速每分鐘15-18發,設有後部敞開式炮罩,可抵禦炮口衝擊波及炮彈破片,一個85炮組共有成員8名。該炮主要裝備在中國的6604掃雷艦,以及6610掃雷艦的後期改型的「南南方案」。作為6610型艦中的第8艘389艦和第13艘396艦,曾經參加過1974年的西沙海戰。雖然,在海戰中85毫米炮的作用不如小口徑艦炮那麼突出,其中389艦的85毫米炮還出現過卡殼的情況。但是,當該炮排除了故障之後,一連數炮擊中南越10號艦指揮臺,擊斃了對方10號艦艦長,成為海戰中幾個關鍵點之一。而且274艇的85毫米艦炮在開戰之初,就把南越4號艦的76.2毫米炮的雷達炸掉了,又用兩炮將其127毫米主炮也送上了天。由此看來,海戰時還是專業的艦炮更容易發揮作用。

  不知不覺,從韓國警戒艦的20毫米和40毫米艦炮,聊到了中國的85毫米艦炮。雖然,有些天馬行空,但是卻讓人另有感悟。韓國人的警戒艦裝上了艦炮,準備以暴力來對付中國漁民,那麼我們的海警船也有30毫米、37毫米和76毫米多個口徑的艦炮。所以,我們應該有當年後晉景延廣面對契丹使者時,我有「橫磨大劍十萬口,要戰則來」的氣勢!才能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才能維護中國漁民的利益!

相關焦點

  • 「3.14海戰」中的英雄火炮,人民海軍37毫米艦炮,60餘年發展歷程
    所以,37毫米艦炮在此次海戰中,依然發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據越南方面的參戰人員回憶,在海戰中人民海軍用密集的炮火,將越南艦船打的千瘡百孔,估計這很可能是出自37毫米艦炮的「傑作」。37毫米艦炮作為重要的近程防空武器,已經在人民海軍服役多年。人民海軍也先後改進出多種型號的37毫米艦炮,比如在「3.14」海戰中就有兩種型號的37毫米艦炮。
  • 以紐約為名,無戰績:美國海軍第一批裝備356毫米艦炮的戰列艦
    【話說軍世】戰列艦的發展,一直有著對方防禦厚一級,那麼主炮口徑加一寸或兩寸,對比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發展規律,一直到二戰日本大和號戰列艦巔峰時的460毫米(約18英寸)艦炮為止,不過在一戰時代,356毫米艦炮還是「罩得住」的,當時世界海軍強國都在建造具備同等火力的新戰列艦,其中就有美國
  • 飛彈萬能艦炮消亡?對地支援用途廣泛,中國艦炮或將「彎道超車」
    艦炮自誕生以來,就成為艦艇的主要作戰武器,特別是二戰以前,艦炮的口徑和數量決定了艦艇的威懾力,因此當時的艦炮口徑節節攀升,從203毫米到283毫米直至356毫米,最終升級至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達到了艦炮口徑和火力強度的頂峰。
  • 巨炮崇拜:韓國海軍部署亞洲最強艦炮
    MK-45Mod4型127毫米艦炮是美國在MK-45型八英寸艦炮的第四代改進型,炮管長度從原來的54倍加長到62倍,炮重稍有增加,外殼隱身化設計,改進了制退復進系統和拋殼機構,能夠發射射程一百公裡以上的衛星制導炮彈。FFX-2級護衛艦安裝的美制MK-45Mod4型127毫米艦炮,是目前世界上輕型護衛艦所採用的最大口徑艦炮,擁有極其強悍的火力。
  • 日德蘭海戰中的381毫米主炮戰列艦,單艦337發火力輸出
    日德蘭海戰中的火力輸出:381毫米主炮戰列艦,單艦發射337發主炮彈超無畏艦是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海軍大艦隊的主力艦,比如說4艘鐵公爵級、4艘獵戶座級(或翻譯為俄裡翁級)、4艘英王喬治五世級,他們裝備的都是13.5英寸(約343毫米)45倍徑主炮,在數量規模上,其實參加日德蘭海戰中,28艘英國戰列艦中的重要中堅力量
  • 關於我海軍艦炮:走了一條仿蘇俄軍品,再自行研發提高之路
    此炮是在66式130毫米雙管岸炮基礎上研製的,是蘇聯海軍56型驅逐艦的主炮,由蘇聯向中國交付了部分圖紙,我軍工在此基礎上仿製了其簡化版66式雙130mm岸炮,初速950米/秒,最大射程27公裡,最大射程每分鐘15發,有較為先進的火控系統。
  • 火力狂魔:280毫米艦炮重巡洋艦,「我要打三個」
    火力狂魔:280毫米艦炮重巡洋艦早在1931年時,德國海軍德意志號戰艦就服役了,加上後來的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斯佩海軍上將號,這種重巡洋艦當時還叫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同級艦共有3艘,頂著2座三聯裝280毫米艦炮,還有8門150毫米副炮,艦長187.98米,滿載排水量為1萬6290
  • 20世紀70年代初,蘇聯、俄羅斯系艦炮家族——AK-176型76毫米艦炮
    俄羅斯的AK-176艦炮是一種全封閉式遙控自動中口徑艦炮,作為多型水面戰鬥艦艇的主炮,還是對岸火力支援與打擊海上低威脅目標的有效武器,而且艦炮與彈藥技術的發展又賦予它新的活力,還將成為防空反導的重要武器裝備。20世紀70年代初,小型快速攻擊型艦艇發展迅速,例如,德國「虎」級飛彈快艇、丹麥「惠勒摩斯」飛彈快艇等新一代艦隻相繼服役。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話說軍世】在一戰後期,海軍強國們開始發展主炮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戰列艦,其中美國率先於1915年開工了裝備406毫米艦炮的科羅拉多號戰列艦,日本也不敢落後,1917年開工了主炮口徑更大的長門號,成為了「海軍假日」期間巨炮大艦中的數據最強者。
  • 戰列艦380毫米艦炮遠射:穿甲能力有多強?鋼板如紙片
    【話說軍世】集防護、火力與機動於一身的戰列艦堪稱海中怪獸,而其標誌性的就是其巨大的炮塔和粗壯的艦炮,到二戰時代,主流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都超過了380毫米,大和號更是達到了460毫米,那麼他們的穿甲能力如何呢?
  • 中國76毫米艦炮的大發展,使中國海軍更加強大
    有人看到中國海軍陸戰隊測試了幾十年前的76毫米兩用自動裝填雷達制導艦炮的新版本。海軍版安裝在一輛10x10輪式裝甲車上。2016年,一家中國公司曾提供安裝在6x6卡車上的版本。俄羅斯的AK-176的基本型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出現,並賣給了中國人,中國人創造了自己的版本,稱為H/PJ26艦炮。H/PJ26型76毫米艦炮系統主要有1座艦炮、1部349A跟蹤雷達、1套火控設備、1部CS-2測速雷達、2套001捷聯垂直基準設備等。
  • 3座127毫米艦炮,射程高達2萬米,這型驅逐艦火力到底有多猛?
    「村雨」級防空驅逐艦是以火炮防空為主的,主炮是三座美制MK39型54倍徑127毫米單管艦炮,該型艦炮是美國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研製的,炮管長達5.84米,俯仰角-10度到正85度,射界為190度,最大射程為23690米。副炮則是2座美制MK33型雙聯裝76毫米50倍徑艦炮,值得一題的是,該炮的射擊指揮裝置具有自動風偏修正能力和自動跟蹤能力的美制MK63型裝置,實戰意義巨大。
  • 戰列艦的最後對決:7艘一戰老式戰列艦,406毫米艦炮齊射
    【話說軍世】說到戰列艦之間的對決,不論是日德蘭海戰還是黑夜中的鐵底灣上,華盛頓號一打三,相比較於航母艦載機的漫天轟炸,戰列艦巨大的艦炮齊射對決,重視更動人心魄,不過戰列艦的最後對決,並不是那些二戰中最強大戰列艦之間的決戰,反而是一些老式戰列艦完成的。
  • 《艦炮與魚雷》歷史戰艦大穿越 看看到底多還原
    祖龍娛樂首款3D真實公平海戰手遊《艦炮與魚雷》為玩家還原二戰近百艘傳奇名艦,遊戲採用全3D高清建模,力求再現真實戰艦的原貌。團隊對戰艦相關數據進行嚴格考據,並在遊戲中完整呈現出來,讓這些沉寂在歷史長河中的戰爭明星穿越時空,重新在掌上世界破浪起航。
  • 義大利艦炮知多少?一口氣了解奧託梅萊拉艦載武器的主要型號
    在很多影視劇中,義大利炮由於威力巨大,逐漸成為一種火力象徵,被人們所津津樂道。其實義大利除了陸基火炮性能比較優秀外,它的艦載火炮也很強大。比如義大利奧託·梅萊拉,就是全球著名的艦炮武器製造商,除了大名鼎鼎的「奧託」127毫米艦炮和76毫米艦炮外,它還研製了多款其他種類的艦載武器系統。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奧託·梅萊拉艦載武器系統的主要型號,以及它們各自的性能與特點。
  • 現代軍艦:火炮口徑是76-130毫米,為何不發展更大口徑的艦炮?
    人類自從有了戰艦之後,就不斷地發展出越來越巨大的艦炮。尤其是一戰時期和二戰時期,各大軍事強國先後誕生了大量的巡洋艦和戰列艦,尤其是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主炮口徑是460毫米,整個炮塔重量達到2700多噸,都趕上當時一艘驅逐艦的重量了,一枚炮彈就有一噸半重,火炮射程40千米。
  • 簡氏:中國批量建造武裝海警船 裝備76毫米艦炮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1月1日報導,廣州黃埔造船廠最近的照片顯示,中國正在建造一批海警船,將裝備76毫米艦炮。《簡氏防務周刊》網站在2016年6月報導了這些艦艇的建造,其設計是基於排水量為3500噸的「江凱II級」(054A型)護衛艦。
  • 有一款「相同裝備」,130毫米艦炮見證海軍發展
    隨著艦艇的不斷升級,它們也不斷推陳出新,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些武器也算是中國海軍發展的另類見證者。比如130毫米口徑艦炮就是這樣一款常青藤裝備。作為我國海軍最早的一批作戰艦艇,第一代"南昌艦"滿載排水量1350噸,最大航速20節,主要武器為3門十年式120毫米/45倍徑雙聯裝高平兩用艦炮(艦艏雙聯裝炮,艦尾為單裝炮)。上個世紀50年代,由於解放軍全軍換裝蘇式武器裝備,"南昌艦"也將前後主炮換裝為蘇制B-13型單管130毫米艦炮。
  • 英美日都有研發18英寸炮,卻只有日本使用,大和號戰列艦的460艦炮最強
    每次說到日系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都是繞不過去坎,而說到大和號的時候上面的460毫米艦炮又是繞不過的坎,所以今天就來嘮嗑一下那些年的18 英寸艦炮吧。 一戰時期將海軍的大炮巨艦主義推向巔峰,使用15英寸艦炮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在日德蘭海戰中取得非常好效果,所以在戰後便開始了更大口徑的艦炮研發。
  • 二戰前德國新巡洋艦:150毫米艦炮布局罕見,裝甲焊接非主流
    【話說軍世】在二戰時代,德國的水面戰艦實力比較有限,無法再像日德蘭海戰中那樣,與海上第一的英國傾盡全力打一架,而一戰後,德國建造戰艦還要受到條約的限制,這一點嚴重影響了二戰前德國的巡洋艦建造。德國新巡洋艦:150毫米艦炮布局罕見,裝甲焊接非主流1926年德國決定新建造3艘巡洋艦,不過由於《凡爾賽和約》的要求限制,因此,這級巡洋艦排水量只能有6000噸級,主炮口徑不能超過150毫米,最終1927年時,首艦柯尼斯堡號下水,這級巡洋艦也就被命名為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又稱K級輕巡洋艦,本級擁有三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