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初,蘇聯、俄羅斯系艦炮家族——AK-176型76毫米艦炮

2021-01-11 娛樂愛上影視

俄羅斯的AK-176艦炮是一種全封閉式遙控自動中口徑艦炮,作為多型水面戰鬥艦艇的主炮,還是對岸火力支援與打擊海上低威脅目標的有效武器,而且艦炮與彈藥技術的發展又賦予它新的活力,還將成為防空反導的重要武器裝備。

20世紀70年代初,小型快速攻擊型艦艇發展迅速,例如,德國「虎」級飛彈快艇、丹麥「惠勒摩斯」飛彈快艇等新一代艦隻相繼服役。

這些艦艇上均裝備了義大利奧託·梅萊拉公司新研製的奧託76毫米緊湊型艦炮。受其影響,蘇聯海軍也開始意識到需要提高其飛彈護衛艇、輕型護衛艦等小型水面艦艇的戰鬥力。

為此,蘇聯在AK-726型雙聯裝76毫米艦炮的基礎上,由下諾夫哥羅德機械製造廠負責研製了AK-176型單管76毫米艦炮。該炮於1975年在「牛蛇」級巡邏艇上進行了試驗,1978年服役。

它最先裝備於俄羅斯海軍「納奴契卡」III級輕型護衛艦,以後主要裝備於「塔朗圖爾」級、「格裡莎」V級、「帕契姆」II級輕型護衛艦、「馬特卡」級快速攻擊艇等艦艇。同時,該炮還出口到保加利亞、古巴、德國、波蘭、羅馬尼亞、印度等國家。

AK-176艦炮的電子元器件水平不如西方國家,但總體設計水平略高一疇。即使這樣,AK-176還被設計成多種工作方式。與火控系統進行組合,分為炮塔內與炮塔外控制,除自動遙控的主工作方式外,還有半自動工作、人工方式。

它體現了俄羅斯海軍設法在複雜的海戰中發揮艦炮的最大效能,提高其生存能力的作戰思想。當出現局部故障無法使用自動遙控工作方式時,還可以使用相應的半自動工作、人工方式等。

環境適應能力強,彈道性能好 AK-176艦炮能在7級海情、-40°C~+50°C的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它的初速較大,射程遠。使用定裝式高爆榴彈,通過配備不同的引信,可對不同目標進行打擊,如果使用新型彈藥,則具備更高更強的威力。

AK-176型76毫米艦炮主要由俯仰部分、炮架部分、供彈系統、瞄準隨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

俯仰部分主要由自動機和搖架等部件組成。自動機是艦炮的核心部分,由炮身、炮尾、輸彈機構、壓彈機、擊發和拋殼機構等組成。工作時,它接受由揚彈機上揚來的炮彈。在壓彈機的入口處,炮彈被壓至輸彈線上,隨後輸送至炮膛內,關門後,炮彈發射出膛。

在自動機後坐過程中,彈殼經輸彈線向後抽出,再沿著彈殼槽向前拋出,直接進入下層彈艙室內。自動機安裝在搖架上,搖架將承受火炮發射時的巨大後坐力。射擊或連射間隔期間,炮身由海水進行循環冷卻。

炮架部分主要由託架、支座、迴轉支承、基座等組成。它通過炮耳軸支撐著俯仰部分,此外還連接著艦炮其它部分的零部件。炮架結構牢固、剛度大、變形小。

供彈系統主要由擺彈臂、揚彈機和彈鼓等組成。供彈時,炮彈由鏈式揚彈機中的彈託和推彈裝置帶動,向上揚至炮塔內。在炮耳左右兩邊各有1個擺彈臂交替擺動,將炮彈擺至俯仰部分的壓彈機入口處。

揚彈機和彈鼓均分左右2個相同的分系統,2個彈鼓各裝76發炮彈。當火炮低速和中速發射時,可只起用一邊完成揚、供彈操作。當供彈線路出故障時,AK-176艦炮也能手動供彈,供彈率為30發/分。

AK-176艦炮有三種瞄準方式。一、由火控系統控制,通過隨動系統進行高低和方向全自動瞄準。二、用KA-221型「聚光鏡」瞄準具進行半自動瞄準。三、用雙聯瞄準裝置進行手動瞄準。

更換彈種能力是中口徑艦炮比較重要的反應能力。當打擊的目標發生改變時,需要更換彈種,為了不失戰機,這個過程要越快越好。AK-176艦炮根據炮位儲彈情況的不同,長則幾十秒、短則幾秒鐘即可完成更換彈種的功能,保證了艦炮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AK-176艦炮的瞄準速度、加速度等技戰術指標都確保了其極佳的反應能力。

多種工作方式,可靠性高,易於保養維修,生存力強:AK-176艦炮從定型生產、出廠驗收到裝艦後的實彈試驗等,所經過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相關試驗,提高了可靠性。該炮機械部分的故障率為0.2%,電氣部分的平均無故障間隔時間為300小時,這些指標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炮塔上有多個維護門,維修人員可方便地出入,排除一個機械故障一般只需10~12分鐘,排除一個電氣故障(如隨動系統中的故障)一般用30分鐘。

口徑76毫米 初速980米/秒 射速120~130發/分 射程17000米 全重11噸 彈鼓儲彈量152發

相關焦點

  • 中國76毫米艦炮的大發展,使中國海軍更加強大
    有人看到中國海軍陸戰隊測試了幾十年前的76毫米兩用自動裝填雷達制導艦炮的新版本。海軍版安裝在一輛10x10輪式裝甲車上。2016年,一家中國公司曾提供安裝在6x6卡車上的版本。最初設計用於給小型戰艦提供有效的反艦和防空能力,這種設計的第一個版本是在20世紀60年代推出的(由義大利奧託-梅拉拉公司),而高轉速(每分鐘一發)的版本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俄羅斯的AK-176的基本型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出現,並賣給了中國人,中國人創造了自己的版本,稱為H/PJ26艦炮。
  • 漫談艦炮:中國85毫米艦炮 西沙海戰敲掉南越127主炮
    這款1960年代初,原通用電氣公司(現為洛克希德·馬丁軍械繫統公司)在機載M61Al「火神」6管速射機炮上發展而來。此後,美國在根據「火神」系統的缺點進行了改進之後,並將其命名為M1967。到了1908年代,通用電氣公司把M197改為遙控射擊型,命名為「海火神」,並出售給了多個國家。韓國也引進了該系統,並由大宇重工進行了仿製生產生產了。
  • 海軍護衛艦PJ26型76毫米單管艦炮威力
    我海軍在護衛艦、登陸艦等水面艦艇上,配備了國產化的原俄羅斯AK-176型76毫米艦炮,軍方命名為「PJ26型單管76毫米艦炮」,有現役海軍水面艦艇上艦炮的銘牌為證。我海軍曾經引進了法制100毫米單管艦炮,且已經實現了國產化,裝備在054型護衛艦、051C型和052B/C型驅逐艦上,原先引進的兩門法制100毫米單管原裝炮,一門裝在了053H1Q型護衛艦544旅順號上, 另外一門被軍工用來研究、逆向測繪和仿製工作。
  • H/PJ26型76毫米口徑艦炮性能強悍,海軍戰艦已裝備100門左右!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戰艦已經從當初的追求堅船巨炮,完全轉變為以各種飛彈為核心,不過飛彈的興起並未完全取代艦炮,戰艦艦炮依然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放眼全球,各國驅護艦主艦炮口徑從50毫米-155毫米不等,而我國海軍驅逐艦大多選擇了130毫米艦炮,護衛艦則以76毫米艦炮為主!
  • 有一款「相同裝備」,130毫米艦炮見證海軍發展
    然而,在眾多艦艇當中,也有不少武器從海軍成立之初就欣然在列。隨著艦艇的不斷升級,它們也不斷推陳出新,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些武器也算是中國海軍發展的另類見證者。比如130毫米口徑艦炮就是這樣一款常青藤裝備。
  • 055艦上單管130毫米艦炮威力有多強?超過陸軍一個炮兵營!
    在我國海軍艦艇裝備中,不同類型的戰艦安裝有不同口徑的主炮,其種類多達8種之多,目前最亮眼的兩款主炮當屬055型驅逐艦上的新型130毫米艦炮和正在登陸艦上測試的國產新型電磁炮。圖為我國新型130毫米口徑國產艦炮。
  • 70年代,中國與蘇聯關係緊張以後,如何發展051型驅逐艦?
    對於051型驅逐艦,相信大家都不會模式,這是我國發展的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總計建造了17艘,目前,絕大部分都已經退役。051型驅逐艦的原型為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在蘇聯赫赫有名。一個問題出現了,在70年代,我國與蘇聯的關係已經緊張的情況下。我國如何發展了051系列驅逐艦呢?
  • 「3.14海戰」中的英雄火炮,人民海軍37毫米艦炮,60餘年發展歷程
    一種是502艦裝備的61式雙聯裝37毫米艦炮,另一種則是531艦和556艦裝備的76式雙聯裝37毫米艦炮。或許,這裡可以對中國的37毫米炮進行一下簡單的盤點。61式雙37毫米炮61式雙37毫米艦炮,是在蘇聯B—11M雙37毫米艦炮的基礎上仿製而來的。
  • 二戰蘇聯基洛夫巡洋艦的大刀,海軍假日時,特殊的180口徑艦炮
    前面說到蘇聯海軍68型巡洋艦上長射程的152口徑艦炮,其特點就是長身管大裝藥。但是這並不是蘇聯火炮的製造風格,這種長身管大裝藥的製造風格是法國炮的風格,不過這種製造風格倒是被毛子學去了,這種風格在陸軍的坦克火炮也有體現。
  • 著名的奧託76毫米炮外,還有很多義大利炮被忽視
    與李雲龍的「冒牌」義大利炮不同,「奧託·梅萊拉」76毫米艦炮則是貨真價實的義大利炮,而且啊「奧託」76毫米艦炮出口多個國家,幾乎西方國家的中小型艦艇,都裝備該型艦炮,所以有「艦炮中AK-47」的美譽。或許,由於李雲龍的「義大利炮」和「奧託」76毫米艦炮太過著名,以至於提及義大利炮,所有人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這兩種真假義大利炮。
  • 口徑130毫米,全自動射擊來襲目標,蘇聯艦炮傳承至今已成經典
    在軍艦上,必須裝備火力強勁的大型艦炮,射程夠遠,才能向對手發起有效攻擊。在美蘇爭霸時,蘇聯發展了很多優秀的武器系統,其中AK-130艦炮,就是一款非常強勁的武器,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傳承至今已成經典。AK-130艦炮,採用雙聯裝設計,型號中的130,就是指的130mm口徑,這是蘇聯阿美第斯特設計局和弗倫澤軍火設計局聯合設計的一款艦炮。在整套艦炮系統中,包含計算機控制的火控系統,能夠進行全自動射擊,也可以使用炮塔上的光學瞄準具進行半自動射擊。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也可以採用手動模式進行射擊。
  • 簡氏:中國批量建造武裝海警船 裝備76毫米艦炮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1月1日報導,廣州黃埔造船廠最近的照片顯示,中國正在建造一批海警船,將裝備76毫米艦炮。《簡氏防務周刊》網站在2016年6月報導了這些艦艇的建造,其設計是基於排水量為3500噸的「江凱II級」(054A型)護衛艦。
  • 關於我海軍艦炮:走了一條仿蘇俄軍品,再自行研發提高之路
    此後,蘇聯向我海軍出售了反艦飛彈、飛彈快艇等多種海軍武器裝備,在中蘇關係惡化以後,我軍工依靠自身力量,對已引進的蘇聯艦艇上的艦炮進行了大量仿製,在吃透摸熟蘇制艦炮的基礎上,走上了一條仿製和自行研發相結合的道路,終於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艦炮,從大口徑的100mm、130mm,到中口徑的76mm、57mm,再到小口徑的37mm、30mm、25mm,共仿製改進自研了以上
  • 3座127毫米艦炮,射程高達2萬米,這型驅逐艦火力到底有多猛?
    「村雨」級防空驅逐艦是以火炮防空為主的,主炮是三座美制MK39型54倍徑127毫米單管艦炮,該型艦炮是美國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研製的,炮管長達5.84米,俯仰角-10度到正85度,射界為190度,最大射程為23690米。副炮則是2座美制MK33型雙聯裝76毫米50倍徑艦炮,值得一題的是,該炮的射擊指揮裝置具有自動風偏修正能力和自動跟蹤能力的美制MK63型裝置,實戰意義巨大。
  • 現代軍艦:火炮口徑是76-130毫米,為何不發展更大口徑的艦炮?
    人類自從有了戰艦之後,就不斷地發展出越來越巨大的艦炮。尤其是一戰時期和二戰時期,各大軍事強國先後誕生了大量的巡洋艦和戰列艦,尤其是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主炮口徑是460毫米,整個炮塔重量達到2700多噸,都趕上當時一艘驅逐艦的重量了,一枚炮彈就有一噸半重,火炮射程40千米。
  • 義大利艦炮知多少?一口氣了解奧託梅萊拉艦載武器的主要型號
    「奧託」輕型62倍徑127毫米艦炮的性能參數:最大射速:40發/分;重量:29噸;最大射擊仰角:-12°/+70°;載彈量:56發(4個彈艙模塊,每個可填彈14發);最大射程:超過100千米(Vulcano複合制導型增程彈)。二、「奧託」76毫米艦炮「奧託」76毫米艦炮研製於1960年代,自誕生以來備受歡迎,被很多水面艦艇採用。
  • 微信濃厚的傳奇色彩,蘇聯戰後第一型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
    20世紀20年代來到30年代初,蘇聯在法國的幫助下建造了一系列用於近海作戰的小型潛艇,但史達林本人還是更偏愛大型水面艦艇。1933年,蘇聯政府和義大利安薩爾多(Ansaldo)公司籤訂協議,由後者為蘇聯紅海軍設計一種輕巡洋艦,蘇聯官方的艦艇設計代號為「026工程」。安薩爾多公司的設計是以義大利海軍最新銳的蒙特庫科利級輕巡洋艦為基礎的。
  • 蘇聯這款152艦炮,最大射程可達31公裡,可與重巡進行遠距離炮戰
    說到蘇聯艦炮你的第一印象是誰呢?是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上那麼射速達90分/分的AK130艦炮?還是蘇聯賣給中國的鞍山級的B-13型130毫米艦炮?但蘇聯有這麼一款艦炮非常特殊,它的射程非常遠,最遠達31.5公裡。
  • 巨炮崇拜:韓國海軍部署亞洲最強艦炮
    052D型相控陣驅逐艦上面的新130毫米艦炮相當。MK-45Mod4型127毫米艦炮是美國在MK-45型八英寸艦炮的第四代改進型,炮管長度從原來的54倍加長到62倍,炮重稍有增加,外殼隱身化設計,改進了制退復進系統和拋殼機構,能夠發射射程一百公裡以上的衛星制導炮彈。FFX-2級護衛艦安裝的美制MK-45Mod4型127毫米艦炮,是目前世界上輕型護衛艦所採用的最大口徑艦炮,擁有極其強悍的火力。
  • 054A護衛艦76毫米艦炮傍身,這款國產的自行高炮霸氣十足
    在陸軍方面,中國新型的76毫米輪式自行高炮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可以看得出來,我國陸軍武器已經追平甚至超越了西方國家。這款全新的自行高炮與其他自行高炮有著明顯的不同,除了採用罕見的10輪配備外,更在於其將中國054A護衛艦上的76毫米艦炮搬上了輪式裝甲車的車盤上,仿佛這不是一輛或跑車,而是一輛陸地護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