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集防護、火力與機動於一身的戰列艦堪稱海中怪獸,而其標誌性的就是其巨大的炮塔和粗壯的艦炮,到二戰時代,主流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都超過了380毫米,大和號更是達到了460毫米,那麼他們的穿甲能力如何呢?
戰列艦380毫米艦炮遠射:擊穿裝甲和數據一樣「簡單」
由於大和號戰列艦的艦炮口徑高達460毫米(也說是457毫米,約18英寸),對比同時代戰艦嚴重「超標」,理論上同時代任何戰艦都被會被擊穿,因此這裡就不說這個「BUG」了。
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380毫米主炮,其被帽穿甲彈炮彈重800公斤,在35公裡的距離上,能夠擊穿170毫米表面硬化裝甲。
英國前衛號戰列艦裝備381毫米主炮(15英寸),穿甲彈重量達到879公斤,在19.8公裡的距離上能擊穿450毫米的裝甲防護。
衣阿華級戰列艦採用的MK7型406毫米主炮(約16英寸),穿甲彈重達1.2噸,在26.9公裡到27.4公裡的距離上可以擊穿381毫米裝甲防護,在18.2公裡的距離上甚至可以擊穿508毫米的裝甲防護。
艦炮口徑決定攻擊力上限,但不是唯一因素
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大,其理論上的最大攻擊力也就越高,不過,實際攻擊力與火力密度,一方面取決主炮的數量和布局,另一方面取決於炮彈的質量和重量。
英國較早發展了「重彈」思路,同樣的356毫米艦炮(約14英寸)炮彈重721公斤,對比美國海軍356毫米艦炮彈重680公斤,理論上擊穿裝甲能力更強。
威爾斯親王號裝備的是356毫米艦炮,俾斯麥號裝備的是380毫米艦炮,口徑相差約25.4毫米(1英寸),但是,威爾斯親王號主炮炮彈重量,只比俾斯麥號主炮彈輕了不到80公斤,穿甲能力還是很高的。
如1941年丹麥海戰中,威爾斯親王號曾一發水中彈擊穿俾斯麥號左舷水下部分,導致一座鍋爐被毀,發電機艙被淹,不過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的356毫米主炮,也確實是同時代戰列艦中口徑最小的主炮。
打擊戰艦弱點穿甲能力有多強?水平裝甲鋼板如紙片
水平裝甲防護是二戰時代戰艦的弱項,即便是鋼甲怪獸的戰列艦,也大都存在水平防護力不足的問題,不過戰列艦對戰時,想要擊穿對方水平裝甲,難度比較大,運氣成分很多(胡德號:小編,你是不是每次不暗示一下我,皮都癢。俊赫君:我只是皮一下,不癢)。
356毫米艦炮是戰列艦主炮口徑主流的時代,如美國田納西級戰列艦,12門356毫米(約14英寸)主炮,炮彈重680公斤,27.4公裡的距離上,可以擊穿135毫米水平裝甲。
英國前衛號戰列艦裝備的380毫米主炮,彈重為879公斤,在29.7公裡的距離上,擁有擊穿200毫米水平裝甲的能力,在33.4公裡的距離上擊穿145毫米的水平裝甲。
其他閱讀:
戰列艦進化簡史: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的時代變遷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鋼甲巨炮的戰列艦,為何艦員達2000多人
「講數據」:納爾遜級戰列艦406主炮尚能戰,卻不能穩贏
落後還是先進?伯克級驅逐艦300多人,與二戰驅逐艦艦員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