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漢族是個和善友愛的民族,愛好和平的民族,但是,漢族也是個彪悍的民族,驍勇善戰的民族。
在漢朝之時,西漢名將陳湯在給漢元帝的上書中,說了一句話,令人熱血沸騰:「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體現了大漢子民的自信,從天子到平民百姓,皆是覺得大漢是天下最強的,是足以橫掃天下的,體現了民族自信,所說所行又是何等的霸氣。同時這句話也不是一句空話,回望漢朝歷史,可以看到令人振奮的漢民族的彪悍。
在漢宣帝統治時期,匈奴發生了內亂,五個匈奴部落的單于互相徵伐,爭奪匈奴王的寶座。在這個部落之中,有一個匈奴部落的單于叫做呼韓邪,率領整個部落臣服於大漢。但是這引起了另一個部落的單于郅支的不滿,郅支單于假裝願意歸順大漢,待得大漢派出使團前往郅支部落時,郅支卻囚禁了大漢使團,還砍了使團首領谷吉的頭。
谷吉被殺的消息傳到了長安城,朝野上面一片震怒,小小匈奴竟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於是紛紛請戰。郅支得知後,心想,這茫茫大漠,不知有數千裡之廣,只要我跑遠到離長安萬裡之外的地方,你大漢再強又能奈我何?於是郅支在帶著部落跑到了中亞的康居那一片劫掠去了,以為漢朝不可能派軍隊過來的,自己可以安枕無憂了。
而郅支想不到的是,漢朝真的過來了,靠的還不是漢朝自己的主力部隊,只是從藩屬國調兵,便把他打得是落花流水,惶惶如喪家之犬一般。建昭三年,陳湯和甘延奉命出使西域,發現郅支單于的部落力量在日益增強,遲早會成為大漢的隱患。於是陳湯與甘延先斬後奏,直接假傳聖旨,抽調西域各個藩屬國的軍隊,以及駐紮在車師國的大漢官兵四萬餘人,浩浩蕩蕩的進攻到康居。
縱使你躲到康居又如何,縱使你離長安萬裡又如何,縱使有茫茫大漠千裡戈壁又當如何,惹惱了我強漢,我便兵臨城下,將你消滅。這一戰打出了強漢的風採,並震懾了其他別有二心的藩屬國以及部落,留下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霸氣絕倫的話。同時這句話的精神內核一直流傳至今,如今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因此,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曾經的漢人是如此的彪悍,以「封狼居胥」為目標,可後來卻娘化了,變得懦弱不堪,曾經打得遊牧民族四處奔逃,甚至逃跑到歐洲那一片的強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卻是娘化了的晉朝,任由遊牧民族在中原燒殺搶掠。既然是在戰火連天的東漢末年,中原內戰不斷,但是在對外也是從未服輸。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但遊牧民族仍是對漢族忌憚不已。前有公孫瓚帶領白馬義從打得胡人聞風喪膽,後有曹操北擊烏丸,收復北方大地,盡顯漢族男兒豪氣。但自從司馬家族篡奪了曹魏的王權之後,曾經將遊牧民族殺得伏屍百萬,流血漂杵的漢民族,卻被胡人當成了軟弱不堪的「兩腳羊」?
這是因為司馬家族,除了司馬懿之外,大多只擅長內鬥宮鬥,在軍事上一竅不通,以至於胡人四處劫掠,大肆屠殺我漢族子民。而晉朝時,男性更是以陰柔為美,男性整天抹脂擦粉,又如何能面對在弱肉強食中成長起來的北方遊牧民族。正是這種陰柔審美的盛行,導致晉朝開始娘化,才讓漢人在五胡之亂之中變成了任人宰割的「兩腳羊」。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晉書》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