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霸氣的豪言壯語:「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誰的手筆?

2020-12-22 騰訊網

中國最霸氣的豪言壯語:「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誰的手筆?

開篇即巔峰:68歲晚年寫中國首篇罪己詔何以成為典範?

隨著漢帝國的崛起,在此後的十年時間裡,劉徹將嶺南的閩粵南粵相繼納入漢帝國的版圖內。此時的劉徹已經開始步入老年。他掌握的帝國疆域不僅超越了他的祖先,也大大超越了秦始皇嬴政,一個真正統一的中華帝國已然形成。嬴政一直期盼的帝國夢想終於在劉徹手中得以實現。

不過這時的劉徹也充滿了憂慮。連年的戰爭與攻伐讓他創建了一個無比遼闊的帝國。但也把國家的民力壓榨到了極限,天下臣民並不理解他作為一個帝王的雄心與壯志,帝國的百姓,已經無法忍受永無休止的戰爭。

劉徹對匈奴的戰爭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接近40年的時間都在和匈奴對抗。所以當時就有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的說法。一半戶口都沒了,漢帝國損失非常巨大。

作為帝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劉徹或許已經知道自己在後世會背上窮兵黷武的罵名。但他更加清醒地明白,自己一生四處徵伐,是為了開創一個沒有戰爭的未來,是為了帝國永久的安寧。

公元前89年6月,劉徹頒布了一份詔書,在這份詔書中他反思了自己連年徵戰給百姓帶來的痛苦與傷害。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這道充滿誠意的詔書裡,吐露著劉徹內心的苦悶與自責。

在他的一生中,為了心中那個強盛而統一的帝國夢想,自己始終在眾人的反對與質疑中一意孤行,但當他的所作所為已經深深傷害到構成帝國基石的普通百姓時,他又放下了驕傲與自尊,向他的臣民進行公開的懺悔。公元前87年劉徹病逝於長安五柞宮,年70歲。

這是一個自信又悲壯的帝王。為了心中那個強盛而統一的帝國夢想,他蔑視傳統銳意進取,這也是一個充滿血性和霸氣的男人。為了國家的尊嚴與安全他直面強敵,無所畏懼。正式在劉徹的手中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帝國開始崛起,一個民族的心靈緊緊凝聚。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最為昂揚奮進的青蔥歲月。

漢武帝劉徹平定河西,打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使漢帝國成為一個世界世界級的一個政治實體,影響了整個東方甚至影響了整個中亞和西亞。

劉徹去世50年後,漢帝國派駐西域的副校尉陳湯,帶領西域屬國的軍隊誅殺了逃亡西域的匈奴郅支單于。威脅漢帝國的匈奴勢力最終徹底瓦解。陳湯在事後給皇帝的奏摺中說,應該向天下各國表明: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中,漢民族充滿力量而又自信的宣言,這是自秦始皇到漢武帝以來,所奠基和塑造的開拓進取精神在後世的延續。2000年來,每一個中國人都在回望那個充滿力量和自信的年代,因為她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千古不衰的強大生命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渝樂超哥

有話咱們評論區見。

相關焦點

  • 漢帝國的豪言壯語:「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誰的手筆?
    中國最霸氣的豪言壯語:「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誰的手筆?開篇即巔峰:68歲晚年寫中國首篇罪己詔何以成為典範?隨著漢帝國的崛起,在此後的十年時間裡,劉徹將嶺南的閩粵南粵相繼納入漢帝國的版圖內。為了心中那個強盛而統一的帝國夢想,他蔑視傳統銳意進取,這也是一個充滿血性和霸氣的男人。為了國家的尊嚴與安全他直面強敵,無所畏懼。正式在劉徹的手中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帝國開始崛起,一個民族的心靈緊緊凝聚。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最為昂揚奮進的青蔥歲月。漢武帝劉徹平定河西,打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
  • 斬首行動是誰發明的?他還有一句至理名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前言:「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在吳京的《戰狼》中成為經典臺詞,但是你知道嗎,一句讓我輩無限引以為豪的心靈偈語,卻並非出自吳京的劇本,而是在我國歷史上一直存在的,他的原話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而在《神探狄仁傑》中也對此言做了解讀,「如果膽敢侵犯我大唐的人,不管他跑到了哪裡,都會被殺死」,而這句話就是漢朝陳湯的至理名言。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誰說的?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名將,陳湯!吳京導演的電影《戰狼》裡面,有這樣一句臺詞,叫「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而這句話的原版,就出自陳湯。當年陳湯率漢軍擊破匈奴,在給漢元帝的戰報中,就寫了這樣一句話。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明犯強漢者 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 雖遠必誅明犯強漢者 雖遠必誅
  • 說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到底有多牛!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此言一出,中國整個歷史的回聲都盪氣迴腸,響徹至今。這句話讓世人知道了漢人的霸氣、強大和自信。在我們的想像中,能喊出這種話的人一定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那你對這個人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喊出這句流傳千古霸氣宣言的人——陳湯。
  • 曾經說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漢民族,為何在西晉被屠殺
    在漢朝之時,西漢名將陳湯在給漢元帝的上書中,說了一句話,令人熱血沸騰:「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體現了大漢子民的自信,從天子到平民百姓,皆是覺得大漢是天下最強的,是足以橫掃天下的,體現了民族自信,所說所行又是何等的霸氣。同時這句話也不是一句空話,回望漢朝歷史,可以看到令人振奮的漢民族的彪悍。
  • 西域副校尉陳湯:不經上報直接千裡奔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 影視劇形象 我們在影視劇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一句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實際上,這句話的原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不是覺得很有氣勢?那這麼有氣勢的話是出自誰口呢?這個人就是當時漢朝的西域副校尉陳湯,不要以為"校尉"這個官階很低。其實校尉的權力很大,可以調兵遣將、進行外交、監督上級等,實際權力甚至要高於將軍。那麼為什麼陳湯會說出這樣的話呢?是誰招惹了他呢?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史上最令華夏子孫盪氣迴腸的口號?
    這一去,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令中華民族盪氣迴腸的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單于驕慢匈奴是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的遊牧民族,趁戰國紛爭時滾雪球般壯大,不斷襲擾中原各國。加之匈奴屬於遊牧民族,高速機動性極強,來去如風行動自如,「(匈奴)風雨、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不能相比)也。」因此,郅支單于根本無視漢廷。漢廷多次遣使「至康居求谷吉等死(屍),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詔。」他甚至還以戲謔的口通過西域都護之口轉告漢廷:「我的確已經走投無路,情願歸附強漢,再次送兒子至漢廷充當人質!」
  • 許雲輝: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史上最令華夏子孫盪氣迴腸的口號?
    這一去,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令中華民族盪氣迴腸的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加之匈奴屬於遊牧民族,高速機動性極強,來去如風行動自如,「(匈奴)風雨、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不能相比)也。」因此,郅支單于根本無視漢廷。漢廷多次遣使「至康居求谷吉等死(屍),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詔。」他甚至還以戲謔的口通過西域都護之口轉告漢廷:「我的確已經走投無路,情願歸附強漢,再次送兒子至漢廷充當人質!」
  •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朝的使者們為何這麼牛?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其實像陳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的事兒,那都算是客氣的,畢竟當時漢王朝已經都護西域,北匈奴暗中使壞,錘他也是應該。漢朝的使者們更多的是仗著我大漢天威,明擺著欺負你,而且完全不管敵我力量懸殊,一言不合就動手,經常以外交官身份明目張胆的去幹涉他國內政。
  • 歷史上無比霸氣的四句話:「雖遠必誅」佔一個,領袖的這句深刻
    都說這個世界上最不堪一擊的就是語言,確實,語言是薄弱的,單憑几個字根本改變不了什麼,可是在那個荒蕪的時代裡面,難道我們不是靠著語言去激勵自己,振奮自己,去讓自己變得勇敢嗎?今天想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中國歷史上無比霸氣的四句話,「雖遠必誅」佔其中一個,毛主席的這句則不僅霸氣,而且更顯深刻。這四句話帶給了我們極大的力量,也帶領我們衝破了黑暗的束縛。
  • 如何翻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看見英國BBC的翻譯,我笑了
    2017年,《戰狼2》火遍全球,其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再次在群眾之中散播開來。雖說這句話眾所周知,但以這樣的方式傳於海外,還是獨有一番風味的。匈奴的呼韓邪單于已稱臣,作為漢朝北部屏籓,唯有郅支單于還在從事叛逆活動,還沒有伏罪……"從而發出"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吶喊!隨後便起兵一舉蕩平了郅支單于一部。隨著時間的推移,"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演變成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更是被英譯了多個版本。
  • 【讀通鑑】陳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我想,只要是講中文的地方,都應該如雷貫耳吧。說這話的,就是陳湯。之前,我們講到,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保障了漢朝北境數十年和平,北匈奴郅支單于向西北遷徙,在西域一帶,與漢朝再起爭端。漢朝將領甘延壽、陳湯擊破北匈奴,斬郅支單于。
  •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羅馬軍隊與漢軍唯一一次交手,結果如何?
    流傳千年的奏摺中有句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直以來,這句話都被視為漢朝國力強盛的最真實寫照。在漢朝強大的同時,遙遠的歐洲還有一個強大的國家--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正好與中國的秦漢時期重合。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羅馬和秦漢分處歐亞大陸兩端,彼此略有了解。那麼,兩國軍隊有過交手嗎?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一方面,康居遠在蔥嶺以西,山高皇帝遠,素來不臣服漢朝。另一方面,最近,烏孫欺負他們有點過分。而且烏孫打康居,康居不太敢還手,烏孫背後站著西域都護呢。所以,康居王決定接納郅支單于,讓他在康居西邊,替康居防守烏孫。這個算盤打得挺精,一開始也有效。
  • 西藏軍區邊防戰士哨點宣誓畫面曝光,「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
    視頻中,邊防戰士身著新式星空迷彩,威武帥氣;身後掩體懸掛的「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高原戰士微博視頻截圖「銘記偉大勝利,弘揚戰鬥精神,艱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做不辱使命的高原戰士!」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西藏軍區某旅海拔4500多米的邊防哨點官兵們在戰位上,向黨和人民、革命先烈作出忠誠的誓言。
  • 封狼居胥,飲馬瀚海,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武帝賜霍去病宅邸,他也堅決不受,並且霸氣回覆:「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這樣的人,能不成功麼?霍去病徵討匈奴的首戰便橫空出世「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赴利,斬捕首虜過當。」率800勇士千裡奔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匈奴一個措手不及,斬首2000餘人,把單于的叔父都給一勺燴了。
  • 陳湯假託君命一戰殲北匈奴,發出最強音「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匈奴和漢民族之間的恩怨,最遠的要從商周說起,但是兩個民族之間的衝突卻是在漢朝時鬥爭的最為激烈。匈奴對中原豐富的資源虎視眈眈,而中原多數比較被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匈奴南下才會發兵對抗。漢武帝之前,匈奴對於漢朝來說,一直是一個比較強悍的存在,中原的帝王由於此前遭受戰爭內亂,經濟及武力都跟不上,對匈奴的欺壓也是忍氣吞聲。
  • 陳湯剿滅郅支單于的戰鬥全過程: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軍弓箭手射擊城門外操練的匈奴騎兵、步兵,匈奴兵全部退入城中。甘延壽、陳湯下令:「聽到鼓聲後,眾軍直奔城下,四面包圍,各軍記住自己的分配位置,鑿開洞穴,堵塞射擊孔。盾牌在前面,長戟和弓弩手在後面,向上射擊城樓上的守軍。」於是,漢軍攻擊開始,城樓上的匈奴守軍敗逃。土城的外面,還有重木城(由兩層木牆構成)。匈奴軍在木城上射箭,城下的漢軍多有傷亡。於是,漢軍抱來木柴放火,焚燒木城。
  • 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十句話,最後一句不服不行!
    霍去病遠徵匈奴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這句話是最近這幾年最火的一句了,但其實是有些自嗨的成分在裡面的。但是假傳聖旨可是死罪,所以陳湯在給漢元帝的奏摺中好好地恭維了皇帝一番,因此這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其實是有些拍馬匹的成分在的。並且這很明顯是「馬後炮」,根本算不上事前的豪言壯語,但似乎也不妨礙成為廣大愛國青年的自嗨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