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霸氣的豪言壯語:「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誰的手筆?
開篇即巔峰:68歲晚年寫中國首篇罪己詔何以成為典範?
隨著漢帝國的崛起,在此後的十年時間裡,劉徹將嶺南的閩粵南粵相繼納入漢帝國的版圖內。此時的劉徹已經開始步入老年。他掌握的帝國疆域不僅超越了他的祖先,也大大超越了秦始皇嬴政,一個真正統一的中華帝國已然形成。嬴政一直期盼的帝國夢想終於在劉徹手中得以實現。
不過這時的劉徹也充滿了憂慮。連年的戰爭與攻伐讓他創建了一個無比遼闊的帝國。但也把國家的民力壓榨到了極限,天下臣民並不理解他作為一個帝王的雄心與壯志,帝國的百姓,已經無法忍受永無休止的戰爭。
劉徹對匈奴的戰爭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接近40年的時間都在和匈奴對抗。所以當時就有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的說法。一半戶口都沒了,漢帝國損失非常巨大。
作為帝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劉徹或許已經知道自己在後世會背上窮兵黷武的罵名。但他更加清醒地明白,自己一生四處徵伐,是為了開創一個沒有戰爭的未來,是為了帝國永久的安寧。
公元前89年6月,劉徹頒布了一份詔書,在這份詔書中他反思了自己連年徵戰給百姓帶來的痛苦與傷害。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這道充滿誠意的詔書裡,吐露著劉徹內心的苦悶與自責。
在他的一生中,為了心中那個強盛而統一的帝國夢想,自己始終在眾人的反對與質疑中一意孤行,但當他的所作所為已經深深傷害到構成帝國基石的普通百姓時,他又放下了驕傲與自尊,向他的臣民進行公開的懺悔。公元前87年劉徹病逝於長安五柞宮,年70歲。
這是一個自信又悲壯的帝王。為了心中那個強盛而統一的帝國夢想,他蔑視傳統銳意進取,這也是一個充滿血性和霸氣的男人。為了國家的尊嚴與安全他直面強敵,無所畏懼。正式在劉徹的手中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帝國開始崛起,一個民族的心靈緊緊凝聚。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最為昂揚奮進的青蔥歲月。
漢武帝劉徹平定河西,打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使漢帝國成為一個世界世界級的一個政治實體,影響了整個東方甚至影響了整個中亞和西亞。
劉徹去世50年後,漢帝國派駐西域的副校尉陳湯,帶領西域屬國的軍隊誅殺了逃亡西域的匈奴郅支單于。威脅漢帝國的匈奴勢力最終徹底瓦解。陳湯在事後給皇帝的奏摺中說,應該向天下各國表明: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中,漢民族充滿力量而又自信的宣言,這是自秦始皇到漢武帝以來,所奠基和塑造的開拓進取精神在後世的延續。2000年來,每一個中國人都在回望那個充滿力量和自信的年代,因為她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千古不衰的強大生命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渝樂超哥
有話咱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