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病史等 是心臟性猝死發生高危人群

2021-01-15 網易

2020-12-04 09:39:56 來源: 浙醫在線

舉報

  

  12月2日上午,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王利宏主任的專家門診,來了一對六七十歲的夫妻,丈夫說最近經常感到眼前發黑,蒙蒙的。王利宏主任為患者做了檢查、評估後認為,他可能存在心臟驟停風險。王利宏主任想到這天下午正好在醫院內有場心肺復甦急救培訓活動,便特別建議這位患者和家屬一起學習一下,以防萬一。

  這天下午2點,都市快報聯合杭州市急救中心、杭城18家醫院黨委推出的「救在你身邊」大型公益急救培訓活動第二季的第10站,在浙江省人民醫院九號樓如期舉行,40多名學員準時到場。活動主要分兩部分:心內科主任王利宏開展健康講座,為大家講解心臟性猝死的預防;接著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青年文明號成員帶大家操作培訓,包括心肺復甦術和AED的使用。前面提到的這對夫妻,也來到了培訓現場。

  

  浙江省人民醫院急救培訓現場,醫生講解人工呼吸時的注意事項。

  有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史等
是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危人群

  「心臟性猝死,是突然發生的因心臟原因導致的死亡。心臟性猝死為什麼可怕?因為它在24小時前幾乎是沒有徵兆的,而一旦發生後有效救治時間最多不超過10分鐘。」王利宏主任告訴大家,我國每年有54萬人發生心臟驟停,但倖存者率不到1%。

  如今,猝死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令人惋惜。「再好的醫療條件,在某方面的成就再高,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

  王主任的講解深入淺出,學員們紛紛拿出了筆記本和手機,把要點記錄下來。冠心病、心肌病、慢性風溼性瓣膜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心病、肺心病,這些都是容易導致心臟驟停的疾病,因此自身有這些疾病或家族成員有過心臟驟停的患者,都是心臟驟停的高危人群。

  如何預防心臟性猝死?王主任希望大家都能從減輕體重、戒除菸酒、減輕壓力等做起,同時對基礎疾病要積極治療,按照醫生要求堅持服藥。

  「部分人群經過專業醫生的嚴格評估,如果達到相應的指徵,可以使用植入式除顫器(ICD)療法。」王主任介紹道,植入式除顫器就是在前胸鎖骨下切開一個小口,靜脈穿刺,電極導線被引導通過靜脈血管進入心臟,連接到除顫器上,再將除顫器植入到皮下。

  植入式除顫器(ICD)療法的好處就在於,當心臟突發室性心動過速或室顫,ICD能夠快速識別並發放電擊治療,讓心臟恢復正常節律,整個過程僅需10秒左右。

  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是浙江省僅有的一家同時具備「冠脈介入、射頻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臟介入手術培訓基地的醫院。作為國內最早引進先進的心內膜激動標測系統醫院之一,在無X射線射頻消融術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方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在省內率先開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介入治療和主動脈內氣囊反搏搶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最早採用介入技術封堵心肌梗塞室間隔穿孔,率先應用Amplazer封堵器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

  昨天還好好的同事
第二天就沒了
市民從未來科技城趕到醫院學習

  實際操練開始,全體學員有序分為兩批,每次4人一組,分別在4個模擬人上模擬心肺復甦和使用AED體外除顫器。

  「心肺復甦首先要拍打患者雙肩並大聲呼喚有無反應,在喉頭旁邊開兩指滑向氣管的位置判斷頸動脈有無搏動,同時呼救,撥打120,馬上開始心肺復甦……」

  「把病人仰臥位放在地上,解開其衣領,找到兩乳頭連線中點,用掌根用力按壓,深度要達到5~6釐米,保持雙臂伸直,頻率為100~120次/分……」

  在醫生護士手把手指導下,每一位學員基本都掌握了動作要領。

  50多歲的謝大姐家住未來科技城,培訓時早早坐在第一排。兩年前,謝大姐遇到了畢生難忘的一件事,40多歲的男同事,「上午來上班時我看他有些憔悴,是不是累了,中午他回家衝了個澡,結果從家出來,倒在了小區大門口,現場沒有人會急救,他就這樣沒了。

  謝大姐提到這事就揪心:「他小孩子才上幼兒園啊!昨天還好好的,第二天人就沒了,太可惜了!」所以這次謝大姐坐了一小時地鐵,一定要學習心肺復甦。

  黃女士和徐女士是同事,當天她倆向公司請了半天假,抽空來學習。年輕的小楊夫婦在濱江工作,也一起請假來浙江省人民醫院參加培訓。小楊說,自己家裡人有心臟病,所以對這方面比較關心,趁此機會學一學。

  記者 張煜鋅

  通訊員 陳曉華

  編輯 潘雷制 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這樣夜跑,才能遠離運動性猝死
    據統計,美國目前每年大約有100例運動性猝死,發生率為萬分之0.04。我國對於運動性猝死雖無統計,但每年在各種媒體上都會見到對運動性猝死事例的報導,令人扼腕。那麼到底有哪些原因會誘發運動性猝死呢?心臟問題是最主要原因人們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都是運動性猝死。因心臟出現問題引起的猝死,稱之為心源性猝死。
  • 我國每天1490人死於心臟性猝死!華偉教授:馬拉度納驟然離世的啟示:公眾猝死防治認知亟待提升
    ⭕ 11月25日,馬拉度納疑因心臟性猝死(SCD)離世。事實上,自1997年退役後,由於酗酒等不良生活經歷,馬拉度納曾多次入院。酗酒、有心腦血管病史,都可能是導致SCD的誘因。SCD指由於各種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具有突發、迅速、不可預料和死亡率高的特徵,是直接危及人類生命的一大殺手。目前我國SCD流行病學現狀如何?哪些人群具有發生SCD的高危風險?如何有效防治SCD?
  • 女性心臟性猝死風險評估_健康界
    全世界每年仍有約17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約25%為SCD。SCD通常是男性較女性高發,並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年輕人與老年人發生SCD的相關心臟病原因不同,年輕個體發病原因主要為離子通道病、心肌病、心肌炎等,而老年人群則以慢性退行性疾病為主,如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心力衰竭。
  • 軍醫科普:揭開心源性猝死的神秘面紗
    心源性猝死的定義及特點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徵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1979年國際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學會以及1970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猝死為:急性症狀發生後即刻或者情況24小時內發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數學者傾向於將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病1小時內。
  • 瑞金醫術(九)| 複雜心臟疾病的綜合治療
    龐大的患病人群,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使得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緩。瑞金醫院心臟中心由心臟內科、心臟外科以及高血壓科共同組成,趙強副院長擔任心臟中心的負責人,各個學科融合發展,對複雜的心臟疾病施行綜合全面的治療,使得不少在其他醫院無法治療的心臟疾病患者得到了最佳的治療。01.
  • 心臟猝死事件頻發,專家建議高危人群需連續心電監測
    「心源性猝死是異常兇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突然發生嚴重心律失常(一般為心室顫動或室性心動過速)導致迅速死亡。不過,公眾也不必對心源性猝死盲目恐慌、談虎色變,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心源性猝死是可以預防的,有效手段也很多。比如不間斷心電事件監測,通過連續、有效監測幫助醫生及時、準確地明確診斷,為高危人群贏得寶貴的救治時間。」
  • 冠心病你了解多少,冠心病都有哪些類型?
    核心提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礎上合併血管痙攣或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   到底冠心病是什麼、有什麼表現?不少人還是一知半解。
  • 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
    若心臟血管中存在斑塊,過高的炎症因子會使斑塊破裂,從而引起心絞痛、心梗、心衰等風險。在工作時間過長、負擔過重、從事兩種以上不同工作等造成的「慢性疲勞應激狀態」下,青年冠心病、青年應激性心肌病的發病率與病死率都會上升。而心源性猝死,是應激反應最嚴重的結果。慢性疲勞應激既是青年心臟疾病的病因,又是青年心臟疾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誘因。
  • 心臟搭橋、心臟支架各有哪些利弊?冠心病患者如何選擇
    心臟是人體生命正常運轉的最重要器官,要是血液流動沒有動力也會導致身體各個部位都出現問題,擁有健康的心臟才可以讓你的生命延續下去,而血管暢通血液才可以更好的循環,也就是說,心臟出現問題就需要先查看序貫是否通暢,我們也可以看看心臟搭橋和心臟支架有什麼優缺點?
  • 夜間運動,如何遠離運動性猝死?
    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於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現代人生活節奏變快,壓力山大,加上上班族工作繁忙,很多人將鍛鍊放在夜幕降臨以後。如夜跑、打羽毛球、健身等,而夜間運動猝死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 哪些人是猝死的高危人群?有這7個特徵的人要小心了
    猝死人群在我國有一個非常高的比重,據統計,我國每年有超過50萬人的猝死人數,平均下來,一分鐘就要猝死一個人,並且,猝死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很多患者在送到醫院後,已經來不及了。其實猝死是有一些徵兆的,如果能夠早點認清這些徵兆,就能為自己的生命多爭取一點時間,為醫生的救助減輕一點風險!
  • 北醫三院開心臟瓣膜病門診,換瓣可以不開胸!
    有了新技術和新模式的雙重保駕護航,中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反流患者將有更好的獲益。TAVR手術創造更多治療機會10月15日,在北醫三院心內科的胸痛中心介入手術室,一場高難度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順利完成。由唐熠達教授帶領的專家團隊,為一位84歲的高危主動脈瓣狹窄合併心力衰竭患者換瓣,老人重獲「心」生。
  • 【羊城晚報】關注猝死高危行業人群,「心動力520」活動啟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彭福祥 潘曼琪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關注度增加,越來越多的猝死事件進入我們的視線,也一次次為我們敲醒警鐘:猝死現在正朝著年輕化的趨勢發展,並且醫務人員、公安幹警、媒體人、教師、IT人等已經成為猝死發生的「高危行業」。
  • 心源性猝死有年輕化趨勢?如何導致又該怎樣避免?中日聯誼醫院專家...
    心源性猝死的事件越來越多,2019年11月27日凌晨,演員高以翔於節目的錄製過程中突然暈厥,經近三小時的急救後,不幸離世。  「心源性猝死」這個詞近年來也反覆出鏡,刺激人們的神經,引發了不少人的焦慮。  在對相關意外事件的梳理中記者發現,近年來的心源性猝死事件中,年輕人是高發人群。這與長期工作壓力大、熬夜、吸菸酗酒是否有關呢?
  • 運動員心源性猝死,你知道多少?
    根據網上爆出的信息,高以翔摔倒後心肺復甦三分鐘都沒有醒過來,救護人員一直在喊有沒有心跳,心臟停了3分鐘,心肺復甦15分鐘。節目組官方於今天中午12:23發聲明稱高以翔死因繫心源性猝死。但大部分網友則質疑是節目設置問題,該節目運動強度很大,梅花樁、飛簷走壁、徒手爬高樓,還是深夜錄製,對參演嘉賓的體力消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