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遠景下,石油石化行業如何積極「迎戰」

2021-01-08 國際能源網

自從中國提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以後,在各行各業「碳中和」都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那麼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對於石化行業意味著什麼變化?又會給石化行業帶來什麼樣的機會與挑戰?

什麼是『碳中和』和『碳達峰』?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排放達峰並不單指在某一年達到最大排放量,而是一個過程,即碳排放首先進入平臺期並可能在一定範圍內波動,然後進入平穩下降階段。

(圖源世界資源研究所)

為了避免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生態產生嚴重影響,《巴黎協定》制定了長期目標,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且全球溫室氣體應在2020年或更早達到峰值,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淨零排放。也就是說,碳排放達峰的本質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排放主體,2018年佔全球排放的28.6%。當前我國能源供給仍以煤炭消費為主,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來源。2019年,我國共產生能源消費48.6億噸標準煤,雖然提早完成了非化石能源15%的目標,但其中大部分仍來自於煤炭(佔比57%)。根據估算,2019年我國或產生二氧化碳排放125.9億噸(未扣除碳吸收部分),同比增長2.8%。其中能源部分同比增幅2.6%,仍佔據碳排放總量的77%。

2019年我國碳排放來源分布

資料來源:BP Energy,中國生態環境部,歐洲環境署,中金公司研究部,世界資源研究所

註:中國2019年數據為中金估算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態度

2009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時任國家總理溫家寶首次提出了中國今後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措施並強調中國要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對於2005年降低40%~45%的目標。

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氣候大會發言

2015年6月,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提出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目標。這不僅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方的規定動作,也是為實現公約目標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世界自然基金會等18個非政府組織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的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已超過其「公平份額」。

今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60年達成「碳中和」的途徑有哪些?

對於2060年如何實現碳中和,目前官方對於這個目標並沒有明確的實施計劃,但是中國要達成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還是需要從能源需求側和供給側兩方面進行:

2060年碳中和主要實現路徑

資料來源:BPEnergy,中國生態環境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對石化行業的影響?

碳中和目標下,我國能源結構變化將會經歷的三步走,即:從高碳到低碳到零碳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需要「節能 + 減排」雙管齊下。

節能:在能源供給端轉型加速的同時,在能源需求端政府也不會放鬆對於節能的需求,預計會在三個領域:

1)提升生產能效,

2)區域能源消費,特別是化石能源消費控制,

3)加速經濟結構轉型,降低經濟對高耗能產業的依賴。

減排: 由於二氧化碳在過去並非汙染物,因此我們對於二氧化碳排放的監測並不完善,相信國家必然會建立一套完善的碳排放相關體系,從需求端加強對於減排的控制,才能在政策上做到有的放矢。

對於石化領域來說,石化領域重點用能行業可能推出更嚴格的環保措施或倒逼落後產能退出,未來高碳排放行業的新產能投放審批可能更為嚴格。

資料來源:BPEnergy,中國生態環境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遠景下,我們能做什麼?

要想在達峰之後進一步實現碳中和,中國需要加速推廣成熟的低碳技術,並發展和推廣新的技術。

為用能企業加熱裝置提供高效、節能的全周期服務一直是希柯公司願景並為之付出行動。歷經多年研究,成功自主研發複合結晶膜技術,從加熱裝置換熱面入手提效減排,已形成了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系列,應用於不用領域解決加熱裝置痛點問題,目前已應用領域包括石油石化、煤化工、垃圾發電、生物質發電、供熱、造紙等等。

在加熱裝置運行過程中,熱力型NOx的生成會隨溫度的升高呈指數的增長,而複合結晶膜具有高發射率、高熱導率、抗積灰結焦等性質,可以增加受熱面吸熱量,使爐膛整體吸熱環境得到改善,有效地避開熱力型NOx迅速增長的溫度窗,可以減少熱力型NOx的產生,從根源上起到減排的效果。

2019年複合結晶膜入選國家工信部評選的《北京市2019年節能技術產品推薦目錄》。

入選發改委《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19)》、《國家工業節能技術應用指南與案例》。

目前,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已成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環境與發展挑戰之一。今年中國首次明確提出碳中和目標,承諾的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提前於《巴黎協定》中2攝氏度溫升控制目標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的要求,中國需要做出巨大努力,對石化行業來說更是巨大的挑戰。

北京希柯作為環保企業,始終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為工業企業提供減排環保、清潔綠色的全周期高科技服務。未來希柯也將一直專注技術研發升級及生產推廣,為工業企業加熱裝置減排降耗、國家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碳中和目標下石油石化企業的實踐路徑
    北極星大氣網訊: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明確提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次徹底的革命。
  • 新聞熱點:「碳中和」目標下石油石化如何「綠動」
    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明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次徹底的革命。
  • 中國石化籤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碳達峰與碳中和宣言》
    1月16日,界面新聞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在昨日舉行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南》發布會上,中國石化集團董事長張玉卓視頻籤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碳達峰與碳中和宣言》(下稱《宣言》)。根據《宣言》,中國石化從推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大力提高能效、提升高端石化產品供給水平、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大幅增加綠色低碳投資強度等六方面提出倡議並做出承諾。張玉卓表示,中國石化將持續推進「能效提升」計劃和「綠色企業行動計劃」,提高潔淨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有序推進能源替代,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今天跟小新一起來了解——什麼是碳中和?中國石油推進石油綠化高質量發展▲ 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苗木基地11月11日,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
  • 石油石化行業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揭示創新應用下的新格局
    石油石化行業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揭示創新應用下的新格局 石油石化行業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揭示創新應用下的新格局 2020-12-11 14:16:45  來源:國聯資訊網在創新驅動下,我國發展跑出了「加速度」,創新浪也給我們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如何更好的運用好創新應用,對於行業、產業的全面提升起到積極作用。對於重要的能源產業更是如此,如何全面提升石油石化行業汙染物防治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行業實現綠色轉型發展?這關乎行業前進的步伐。12月16-18日山東東營召開的「2020年石油石化行業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上將揭開這一謎底。
  • 「碳中和」來了,煤炭行業如何接招?
    來源:中國能源報碳減排加速,煤炭行業倍感壓力。「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針對碳中和願景,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稍早前如是表示。
  • 碳中和目標加壓 煤炭如何減量?
    煤炭行業,正面臨艱難抉擇。一方面,政策目標已定。我國確定了「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一方面,資源條件束縛。我國貧油富煤少氣。截至2019年底,一次能源中,煤炭佔比依然超過57%。如何減?怎麼減?煤炭行業如何實現低碳發展?這成為每位業內人士都在思考的問題。
  • 遠景維珍車隊獲得碳中和認證,成為首支獲此認證的電動方程式車隊
    8月5日,遠景維珍車隊正式宣布獲得英國碳信託的碳中和認證,成為電動方程式賽場中首支獲此認證的車隊。此次遠景維珍車隊獲得的PAS 2060碳中和認證涵蓋了對車隊在英國銀石總部和倫敦商業總部的運營場所,以及多達40名員工的賽事和商務差旅的評估。
  • 碳中和專題報告:生物基行業,潛力巨大的新藍海
    據經合組織(OECD)預計,全球有超過 4 萬億美元的產品由化工過程而來,在未來的 10 年,至少有 20%的石化產品、約 8000 億美元的石化產品可由生物基產品替代,目前替代 率不到 5%,缺口近 6000 億美元。1.2. 碳中和戰略下減排重要手段,政府力推產業升級各國力推生物基產業轉型升級並制定遠期碳中和戰略目標。
  • 實現「碳中和」,消費者行為不容忽視
    林伯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 近期,中國提出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由於生產活動具有碳排放量大,政策可操作性強的特點,世界各國大多將電力、交通、建築等行業作為碳減排規制的重點對象。
  • 碳中和LNG船貨通過線上公開競價交易
    碳中和LNG船貨通過線上公開競價交易 來源: 中國電力新聞網      日期:20.06.30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將開展碳中和LNG船貨公開競價交易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白宇  記者從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獲悉
  • 「碳中和」雄心下,全球格局會發生哪些變化?
    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碳中和」再次迎來高光時刻,被列為明年八大重點工作之一。繼兩個多月前明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時間節點,一周前在氣候雄心峰會上許下量化的承諾,中國的「碳中和」路徑正逐漸清晰。針對中國的「碳中和」抱負,國際社會一片讚揚聲。但也有人開玩笑,中國「碳中和」一出,澳大利亞先慌了。
  • 石油化工行業在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發展趨勢探析之二
    雖然歐盟碳排放量僅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但該地區實現氣候中和將為應對全球氣候挑戰產生深遠影響。其成功或可作為其他地區、國家所借鑑,鼓勵採取積極行動,開啟低碳技術應用和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環。  歐盟各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面臨的挑戰各不相同,如比盧荷經濟聯盟是許多重工業所在地,而且是航運航空交通樞紐,在這些分支部門減碳較為困難。
  • 「碳中和」對銀行意味著什麼?
    為了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長期氣候目標,我國整個社會經濟體系都需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金融系統也不例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2020年10月15日召開的第42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上明確指出:人民銀行正積極推進綠色金融,助力完成二氧化碳排放和碳中和的目標。
  • 王志軒:碳中和與電力能源轉型
    只有立足全局、堅持系統思維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新NDC和《建議》的基本精神,把NDC承諾緊密地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要求相融合,才能看清一個行業或地區在個整體系統中的定位和作用,才能在全國一盤棋布局下知道一個行業或者地區做什麼、怎麼做。下面,結合能源電力低碳轉型的特點我講幾點個人認識。
  • 遠景科技集團榮獲「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典範獎」十佳
    在今年「仁商•責任共同體」的主題下,專家組歷經6個月,從環境責任、公司治理、員工關懷等10個維度調研評估入圍企業,最終評選出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社會企業上榜。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在頒獎典禮上表示:「『為人類可持續未來解決挑戰』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相信實現碳中和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最佳方式。
  • 碳中和願景下能源轉型路徑研討會如期舉行議程更新
    一、論壇概況「碳中和」是國家提出的長期發展重要戰略之一,明確了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前實現碳中和,以落實巴黎協議,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轉型」是碳減排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動力。
  • 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能源行業如何加速跑?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已經啟動,除了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外,還將以發電行業為首批開展碳排放配額分配,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
  • 【深度】碳中和世紀大博弈開啟,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西部發現了石油。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更迭,世界能源格局在1960年代從煤炭時代轉向為石油時代。石油工業助力美國成為了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並通過控制石油美元體系,在全球範圍內掌握了最大話語權。如今,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因素的驅動下,各國相繼提出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加速了全球能源結構從石油時代向可再生能源轉型。
  • 生態環境部李高:以降碳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做好碳中和工作
    針對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下的汽車與交通政策進程,李高提出了生態環境部正在做的工作。以下是演講實錄:氣候變化是重大全球性挑戰,事關人類未來和各國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