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風聲》,除了遺憾還能說什麼呢?
第一次沒有看進去,想到是麥加小說改編,不想錯過,於是第二次開看,結果,還是放棄了。
該劇的插曲還不錯,可就故事來說,簡直就是看無可看。有人說,「無法看的諜戰片」。這種評價倒是刻薄了些,可就是比《隱秘而偉大》都比不上,比《瞄準》也比不上。同樣是根據麥加小說改編,跟《暗算》比,不在一個層次上。
奇怪了,這麼好的一個本子,怎麼就沒法看呢?
感覺在風格上跟《和平飯店》有些相似。可《風聲》甚至比《和平飯店》還要差些。《和平飯店》的情節和氣氛還可以看上兩集,可《風聲》華麗的場面就是沒有故事,讓人看不下去。
與《暗算》相比,同一作家小說,拍成片子之後的差距,為什麼會這樣大呢?難道是觀眾欣賞不了這部片子?
按理說,電視劇《風聲》的演員陣容,服飾場景,以及音樂元素,都還是可以的,可是,觀眾要看的不是這些,觀眾要看的是故事,一集接一集鋪排下去的故事,但沒有。觀眾看到的是演員在背臺詞,整個故事的情節靠演員背臺詞推動,這太可怕了,這怎麼讓觀眾看下去呢?
一、電視劇的可看性就跟章回小說一樣,一定要造成一種「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那種緊迫感,可是《風聲》沒有,作為電視連續劇,就這一點,就沒戲了。
二、《風聲》是諜戰片,「諜戰片」的起碼要求,懸念,場景,動作,不由自主的把觀眾帶進戲中。可這些要素,《風聲》都沒有。甚至比電影版《風聲》比,都有相當的距離。本來電視劇的長度比電影的周旋餘地大得多,可電視劇《風聲》顯然沒有做到,可惜了。
三、有人說,是觀眾沒有看懂。聽起來有點搞笑。《風聲》從開始起,大量的圍繞「密碼」進行解說,我的天啊,觀眾就是觀眾,看的是戲,憑什麼要知道那麼專業的「密碼」知識呢?觀眾又不做特工。難道看了《諜中諜》,就是要知道什麼是特工嗎?觀眾要看的是圍繞「特工」這個神秘職業演繹出來的不一樣的故事。
對於一個片子,不論人們怎樣評說,你得讓人看下去,如果這點都做不到,說這部片子如何成與敗,都是沒有意義的。
以觀眾的眼光,同一個作家的小說,並且有成功的例子在前,照《暗算》的套路走,不就行了嗎?或者,按《諜中諜》的套路走,不就行了嗎?
其實吧,有的片子實在是小看觀眾了。
我們就說《大江大河》吧,為什麼它有那麼好的口碑?打動了觀眾的心啊,影視作為一個文學藝術的綜合產品,不能讓人動心,怎麼說,都是無戲了。
那些成功的大片,沒有一個不是取悅觀眾的。
如果「影片」都不走心,觀眾怎麼會走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