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千古第一後的北魏馮太后

2021-02-11 講故事的翁老頭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直強大起來,建立北魏。北魏依靠驍勇善戰的騎兵部隊,長驅直入中原,迅速吞併北方地區的幾個割據政權,439年,統一黃河流域。北方經過淝水之戰後又一次統一起來。

我們在講北魏孝文帝,不能不講另外一個人,她就是文明太后——馮太后。中國歷史上臨朝聽政的太后不少,除了當上皇帝的武瞾外,就對中華文明的貢獻而言,幾乎沒有一個超過馮太后的,因而,馮太后有千古第一後之稱。馮氏是長樂信都人,出身於北燕皇族,祖父馮弘是十六國時期北燕國君。馮氏的母親王氏,樂浪郡(今朝鮮平壤)人,是馮朗在北燕時所娶。因多年動蕩不安,直到隨夫任官長安後,生活才暫時得以安定下來,王夫人給馮朗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馮熙,即馮太后的同胞兄長。到了441年,王氏夫人又生下了一個女兒,就是後來的馮後。馮氏出生之時,距祖上建立的北燕滅亡已有六七年的光景。魏太武帝拓跋燾也已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並與南朝宋沿黃河形成了對峙之勢。馮朗因受一樁大案株連被太武帝下令誅殺了。按照慣例,馮氏因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沒入宮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馮氏在宮中得到了姑母馮昭儀的多方照應。13歲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選中馮氏做了貴人。這一年,馮氏只有12歲。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二十九日乙卯,15歲的馮氏被文成帝立為中宮皇后。馮後被立為中宮之主,除了她的聰慧與才貌外,也與她在宮中生活多年深諳宮內諸多關節有關。因為,宮中嬪妃要得正位中宮,必須先要手鑄金人,若能鑄造成功,則視為吉祥如意,若是鑄而不成,則妃嬪不能立為皇后,這在北魏歷史上屬於「故事」,也就是定製。興安元年(452年)底,文成帝頒詔各州縣許立佛寺,準許剃度出家,並親自為師賢等高僧剃髮。他在僧侶的建議下,命於京師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北約三十裡的武州山南麓,開鑿五所石窟,每窟中雕鑿石佛像一座,像高達六七十尺,遂成著名的山西雲岡石窟造像的緣起。

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濬與梁國蒙縣(今河南商丘南)人李氏所生之子。太安二年(456年)二月,也就是馮氏被冊為皇后的第二個月,不足兩歲的拓跋弘被立為皇太子。按照道武帝拓跋珪當年所定的規矩,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為儲君,生母皆要賜死,以防母以子貴,專擅朝政。李氏被賜死後,馮後便擔當起了養育之責,將拓跋弘視若己出,竭盡慈愛,使文成帝也深感快慰。

貴為皇后的馮後,深深地理解文成帝為國操勞的艱辛,盡力為他排解各種煩悶與不快,特別在生活上給他以溫存體貼。每次文成帝出徵、巡幸歸來,馮後都以她的百般柔情化解皇帝的一路風塵。在馮後身邊,文成帝仿佛忘卻了朝廷上大臣的爭鬥,忘記了柔然、劉宋於南北的威脅。總之,馮後與文成帝的後宮生活是美滿和諧的。然而,天不作美。馮後做皇后尚不到十年,這種偕鴛效鴦的生活就畫上了休止符。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被譽為「有君人之度」的文成帝竟英年早逝,崩於平城皇宮的太華殿,年僅25歲。

喪夫之哀令馮後痛不欲生,她一連幾日以淚洗面,嗚咽不止,既為丈夫離她早去而悲傷,更為自己命運多舛而哀痛。三日後,按照北魏的舊俗制度,焚燒文成帝生前的御衣器物等——這種葬俗至今在中國北方的一些鄉村仍有遺存,謂之「燒三」,朝中百官和後宮嬪妃一起親臨現場哭泣哀弔。當火光燃起,悲哀不已的馮後突然身不由己地高聲悲叫著,撲向熊熊燃燒的大火。周圍的人都被她的舉動驚呆了,待回過神來,急忙衝上去從烈火中救出馮後。幸虧及時,馮後才未被燒死,但煙燻火烤,她早已不省人事。過了很久,她慢慢地睜開眼睛,周圍的人們方鬆了口氣。馮後幽幽地甦醒過來,突然間似乎對生死之事頓悟了。自己生來如此坎坷多艱,或許正是冥冥之中神靈的安排。既然如此,何不咬咬牙挺過去。想到此,馮後就像換了一個人,悲傷的雙眼透出了一股堅毅的光芒。

公元465年文成帝死後,年僅12歲的獻文帝即位。第二年,馮太后發動宮廷政變,開臨朝聽政,憑藉多年宮中生活的閱歷和非凡的膽識,穩定了北魏動蕩的政局。在馮太后的強大壓力下,獻文帝曾想傳位給素有時譽的叔父——拓跋子推,但遭到宗室大臣和宦官的聯合反對。無奈,他只得在皇興五年(471年)八月,禪位給不滿5歲的太子拓跋宏,正如《魏書·天象志三》所說:「上迫於太后,傳位太子。」太子拓跋宏即位,即是歷史上著名的孝文帝。獻文帝自己則做了太上皇,這一年,他只有18歲。獻文帝死後,政局又動蕩起來。不僅如此,獻文時所整治的貪汙犯罪在其死後再次屢起,也使北魏統治面臨潛在的威脅。為了北魏的長治久安,也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馮太后恩威兼施,充分施展了她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幹。孝文帝即位時,就更小了,才4歲,你說連字都認不全的小屁孩能幹什麼?當然這權柄又一次落到馮太后的肩上,他繼續臨朝稱制,總攬大權。馮太后執掌北魏大權二十多年,她知書達理,聰明果斷,在這期間,她參照漢族的文化制度,頒布了許多改革措施。這些措施吸取借鑑了漢族的政治制度,促進了北魏王朝的繁榮富庶,為以後的孝文帝改革打下基礎。其實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很多都借鑑了馮太后的改革措施。

太后在進行全面改革的實踐中,並沒有把孝文帝排斥在外,相反,她倒是儘可能讓他參與,以便使孝文帝得到鍛鍊。正是由於馮太后的悉心培養,孝文帝才真正成熟起來,而且能夠繼承馮太后的改革事業,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這恰恰也是馮太后作為一位傑出政治家的成功之處。

相關焦點

  • 北魏馮太后為啥諡「文明太皇太后」
    馮太后(442~490年),本名馮淑儀,「長樂信都人也」,即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冀州鄉鎮嶽良村人。  她14歲時被封為南北朝北魏(386~534年)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獻文帝拓跋弘(466~467年)時,被稱為太后,孝文帝元宏即位(471年)後,被尊為太皇太后。  她兩次臨朝親政25年,很有作為。
  • 北魏馮太后為什麼沒有成為下一個武則天 馮氏治下的北魏又是什麼樣的
    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孝文帝的很多政績,但他推行的均田制、三長制這些都是這位馮太后制下實施的。馮氏憑藉自己的智慧穩定了北魏20多年的政局,這在那個時代是一項難以想像的任務。  北魏內部的混亂,又給了奸佞乙渾機會,他把持朝中大權,剷除異己,而獻文帝又因為年歲太小,所以在這種局勢之下馮太后不得不走到臺前,收拾北魏這混亂的局面,馮太后以拓跋丕告發乙渾謀反的名義,將乙渾誅殺,很明顯這就是馮太后解決乙渾的一個幌子
  • 北魏政治家馮太后,她與拓跋弘之間的愛情故事是真的嗎?
    在中國歷史上能跟武則天相媲美的女人,北魏的馮太后算是一個。
  • 山西13——永固陵(北魏馮太后)
    馮跋父親本為西燕慕容永部將,慕容垂滅西燕(前文已述山西10——北魏平城遺址),馮家東遷,馮跋成為後燕將軍,最終滅亡後燕。北魏拓跋珪打垮後燕後,北中國已經是北魏一家獨大,統一北方只是時間問題,拓跋珪之子拓跋嗣,在位時間不久,沒來得及統一北方,到第三代拓跋燾時,終於統一北中國。
  • 【大同名人錄】第二期:北魏馮太后
    公元465年(和平六年)拓跋浚病逝的同一年,十二歲的太子拓跋弘繼承北魏皇位,馮皇后被尊為皇太后。國喪主幼,皇太后又是新寡孤鳳。朝中乙渾一手遮天。假傳詔書,誅殺文武,血染宮廷。原來忠於拓跋浚的大臣,有的不明不白的死去,有的被流放。宮廷內外,消息禁絕,危機四伏。丞相乙渾,飛揚跋扈……北魏歷史上曾發生過宦官專權亂政的悲劇。
  • 千古一後--北魏文明太后馮氏
    北魏文明太后馮氏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順應形勢發展,除舊革新,主導和推進了北魏中期的全面社會變革,對北魏國力擺脫困境,走向鼎盛,對隋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對後世中華文明歷史進程的推動,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馮氏,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 北魏馮太后:歷史上最多情的太后,喜歡的男人一個比一個優秀
    不過也有例外,北魏的馮太后就將養男寵這件事情變成了對自己有利的好事。馮太后有一個很喜歡的男寵叫王叡,他就曾經救過馮太后一命。王叡是個武將,長得高大威猛。有一天馮太后和獻文帝等一幫人一起去觀賞老虎,這些老虎都是作為貢品獻給皇帝的,它們可不像現在動物園裡關著的那些老虎,那個時候的老虎都是非常兇猛的。
  • 北魏馮太后如何從罪臣之女一步步登上皇后寶座?
    因此,馮氏入宮後得到了姑母的庇護,沒有像無根基、無背景的普通宮女那樣遭受欺侮。她在服侍皇子公主們的間隙,還粗讀文史,見識大有長進。興安元年(452年),12歲的豆蔻少女馮氏迎來了她人生中真正的「貴人」。13歲的文成帝拓跋浚選她為貴人。4年後,她親手鑄成金人,符合了北魏皇室立後的「故事」,因而被立為皇后,從此實現了從罪臣之女到皇后的華麗逆襲。
  • 馮太后重佛教
    馮太后(442~490年),本名馮淑儀,「長樂信都人也」,即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冀州鄉鎮嶽良村人。        她14歲時被封為南北朝北魏(386~534年)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獻文帝拓跋弘(466~467年)時,被稱為太后,孝文帝元宏即位(471年)後,被尊為太皇太后。        她兩次臨朝親政25年,很有作為。
  • 從亡國奴奮鬥到太皇太后,北魏馮太后的開掛人生
    馮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女政治家,按照現在的說法,她是妥妥的女強人。馮太后,本身出生高貴,她是北燕的公主,可是她出生不久後,就經歷了亡國之痛,當時的北燕被北魏幹掉了。按照北魏皇室的規矩,年幼的馮太后可以免於一死,但是要去皇室後宮充當奴婢,從一個高貴的公主到一個卑賤的奴婢,當時的馮太后不論是身體還是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打擊。不過還好馮太后內心堅強,一直堅持自己。她有著明確的目標,雖然在奴隸堆中隱忍著,等待著。馮太后長相美麗,而且加上馮太后一直不斷的學習,自然是和普通的婢女氣質是不一樣的。
  • 北魏馮太后輔佐孝文帝,還給找來兩個賢臣,忠臣
    電視劇中馮太后年輕形象和平六年 (465年),獻文帝即位,時期正值政局動蕩,馮太后臨朝聽政,定策誅殺權臣乙渾,後歸政於獻文帝;獻文帝即位的時候才十二歲,尊馮後為馮太后(獻文帝拓跋弘並不是馮太后的親子,獻文帝生母李氏,後被他的父親按照慣例命人殺死)。
  • 馮太后為何沒誕下皇子?她生前身後的褒貶是非
    大名鼎鼎的北魏馮太后,其才華和能力比武則天和慈禧毫不遜色。甚至可以說比這二人還要厲害。可惜她只有49歲的壽命,否則北魏的歷史很可能改寫。
  • 北魏馮太后「殺母奪子」導致了孝文帝的「極端」改革?|故事
    這是北魏王朝延續了一百多年的祖制——子貴母死。這個殘酷制度的始作俑者是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 鮮卑乃是東胡的一支,作為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曾有著「怒則殺父兄,而終不害其母」的傳統。然而,建立北魏王朝的鮮卑人,為何會對生下皇儲的女人如此殘酷? 拓跋珪訂立這條祖制的目的很明確,是效法漢武帝,為北魏王朝消除外戚之禍。
  • 跟馮太后比,甄嬛弱爆了!
    能在皇帝與太后之間的左右逢源,乙弗渾感覺好多了,但他千算萬算,恰恰沒有算到這點會激怒馮太后,因為李嶷的妹妹就是被常太后按照「祖制」賜死的李夫人,其死因背後有著馮貴妃的影子。後宮中的馮太后也並沒有安於「節哀順變」,兩眼一直緊緊盯住朝堂,恰好,安遠將軍賈秀和侍中拓跋丕實在難以忍受乙弗渾的張橫跋扈,兩人分別試探太后的真實態度,馮太后的機會來了!
  • 探訪山西大同馮太后永固陵
    孝文帝太和五年(公元481年),當時的北魏首都平城、如今的山西省大同市有一項巨大的工程開工了,城北的方山上開始動工修建馮太后的陵墓永固陵,歷時八年修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孝文帝拓拔宏將他的祖母、北魏文成帝妻文明皇后、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馮太后葬於該陵(資料來源見《魏書》)。
  • 中國歷史上的五位女漢子,武則天表示:再多人老娘也是永遠第一
    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誘義渠國國王進入秦國,然後在甘泉宮直接殺死了義渠國王,直接揮兵一舉把義渠國滅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誘滅義渠】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宣太后的傑作。宣太后曾經還有一個非常寵愛的情夫,臨去世的時候,差一點就一聲令下讓情夫來陪葬了,情夫一聽嚇了一跳,趕緊託人遊說宣太后,這才免於活埋。
  • 馮太后上演皇宮真實版的「鳳凰涅槃」
    剷除了異己,常太后如願地立馮貴人為皇后,這個榮升對於馮家小女孩來說卻難說福兮禍兮。在「薑還是老的辣」的這場宮鬥中,年少的皇帝完敗,連自己愛戀的女子都不能保全,這個打擊是沉重的。史書中沒有筆墨描述帝後之間的感情如何,但文成帝一生生育了若干個兒子,與馮貴人乃至後來升格為皇后的馮氏卻沒有任何後代。
  • 歷史上真實的北魏孝文帝改革
    為了緩和矛盾,北魏統治者不得不放棄原有的部落聚合的統治方式,開始迫切尋求同漢族地主的進一步合作,為此,他們需要進一步消除與漢族的界限,推行漢化政策。在北魏建國之初,便已經出現此種趨勢。而這種趨勢在北魏馮太后的主政時期得到了全面的強化,馮太后是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魏獻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
  • 全盤漢化與北魏王朝的滅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還是失敗?
    其中孝文帝當權時實行了全面的漢化改革,為北魏的國力提升及漢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然後,孝文帝改革後僅僅35年,北魏就滅亡了,難道是北魏全盤漢化造成了國家的滅亡嗎?馮太后是孝文帝漢化改革的「第一推手」提起孝文帝改革,不能不提起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孝文帝的祖母馮太后。這位馮太后乃皇族之女,南北朝時,馮跋建立北燕政權,馮太后乃遼西郡公馮朗之女,身份尊貴。
  • 民族融合的熱血頌歌 ——觀歌舞劇《北魏長歌》
    近年來,反映中國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作品很多,大同的劇作者過去就曾經多次把這段歷史搬上舞臺。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創作演出的《宏圖大業》、《鮮卑驕子》,前兩年由大同市北路梆子劇種傳習中心演出的《平城賦》、太原市話劇團根據同一題材演出的話劇《北魏風颺》、山西省京劇院的《文明太后》等等,講述的都是以馮太后和孝文帝為主的北魏時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