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馮太后:歷史上最多情的太后,喜歡的男人一個比一個優秀

2021-02-11 大咖文玩

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就是因為給予了嫪毐權力,才導致後來引發了蘄年宮之變。不過也有例外,北魏的馮太后就將養男寵這件事情變成了對自己有利的好事。

馮太后有一個很喜歡的男寵叫王叡,他就曾經救過馮太后一命。王叡是個武將,長得高大威猛。有一天馮太后和獻文帝等一幫人一起去觀賞老虎,這些老虎都是作為貢品獻給皇帝的,它們可不像現在動物園裡關著的那些老虎,那個時候的老虎都是非常兇猛的。

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兒?這麼多人去看老虎,偏偏籠子竟然沒關好,然後這幾隻老虎看到人就衝了出來,當時在場的人都嚇傻了。這時候就只有王叡衝出來,拿著一根長棍就橫掃這幾隻老虎,最後在他的氣勢威懾之下,這幾隻老虎又乖乖地回到籠子,馮太后以及獻文帝也都相安無事。

危急關頭,王叡不顧危險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怪不得馮太后當初會看上他。不過這還不算什麼,馮太后還有更厲害的情人,此人叫李衝,是個文臣,他是個非常有見識的人,馮太后一看這人不錯,就將他納入帳中。

然後這個李衝從此就開始一心一意的為馮太后辦事。他就給馮太后提了一個建議,說不要再實行宗主督護制了,改為實行三長制。這裡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宗主督護制。

宗主督護制其實是在五胡十六國入主中原後出現的一種制度。因為當時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後,中原的老百姓非常害怕被驅趕和屠殺,所以他們就以宗族為單位抱團取暖。

原本是一家5口人生活在一起,現在是一個族50口人,甚至是500口人生活在一起了。這人一多就會有豪強出現,然後就由他來擔任宗主,而那些普通的族人就都是是他的百姓、佃客以及下人了。

在北魏政權建立時 ,中原大地上已經遍布了這樣一個個地方小集團了,北魏當時沒有辦法改變這種局面,就只能承認。之後政府也只跟這些大大小小的宗主打交道,如果宗主謊報人數,就會導致國家收不上稅。

這種制度還有一個壞處就是形成了割據勢力,皇帝的統治不能直接給予老百姓,而是給予了中間層,這樣一來就影響到了皇帝的權力。而李衝設立的三長制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它是以五家為一鄰,立鄰長。五鄰為一裡,立裡長。五裡立一黨,為黨長。然後由他們來負責檢查人口,收取賦稅。如果有人刻意隱瞞,可以互相告發,這樣一來國家的統治就從中間層擴展到了最底層,加強了皇帝的直轄力量。

不得不佩服馮太后看人的眼光真的很準,選男寵就像是選拔人才一樣,做馮太后的男寵可不僅僅只是靠一副好皮囊就夠了,還要有一技之長,能夠為馮太后所用。

她的男寵中是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到了後來,甚至連外交官都有了。當時南方有一個政權叫南齊,南齊與北魏這兩個國家之間有時候打仗,有時候通商,一直都有往來。

有一次南齊給北魏派來一個使者,叫劉纘。這個劉纘長得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馮太后一看又看上了,把劉纘也納入自己的帳中。南齊非常高興,這樣一來,以後有什麼難辦的外交糾紛就可以派劉纘去。

南齊覺得他們佔了大便宜,可是馮太后是個精明的人,從來就沒有吃過虧,因為如果南齊有什麼一舉一動,馮太后也會馬上知曉,劉纘就相當於是個雙面間諜。

馮太后憑藉自己的女性魅力, 俘獲了大批精英為他所用,幫助她將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可見,養男寵也不見得就一定是件壞事。

相關焦點

  • 歷史故事——千古第一後的北魏馮太后
    北魏依靠驍勇善戰的騎兵部隊,長驅直入中原,迅速吞併北方地區的幾個割據政權,439年,統一黃河流域。北方經過淝水之戰後又一次統一起來。我們在講北魏孝文帝,不能不講另外一個人,她就是文明太后——馮太后。中國歷史上臨朝聽政的太后不少,除了當上皇帝的武瞾外,就對中華文明的貢獻而言,幾乎沒有一個超過馮太后的,因而,馮太后有千古第一後之稱。
  • 北魏馮太后為什麼沒有成為下一個武則天 馮氏治下的北魏又是什麼樣的
    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孝文帝的很多政績,但他推行的均田制、三長制這些都是這位馮太后制下實施的。馮氏憑藉自己的智慧穩定了北魏20多年的政局,這在那個時代是一項難以想像的任務。小編分析有以下兩點原因:  (1)在馮太后歸政之前,獻文帝就有了拓跋宏,而馮太后此時親自撫養這個孫子拓跋宏,拓跋宏並不是馮太后的親孫子,馮太后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無非就是想將未來的皇帝,培養成一個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人。
  • 山西13——永固陵(北魏馮太后)
    不久,丞相乙渾陰謀造反,被馮太后「密定大策」而誅殺,孤兒寡母在不動聲色中就剷除了權臣,年輕馮太后的謀略膽識,可見一斑。一般來說,能力過人的人,都不是什麼善茬,古往今來男人女人都一樣,別指望他們能老老實實。
  • 【大同名人錄】第二期:北魏馮太后
    公元4世紀末,拓跋鮮卑建立北魏王朝。公元398年,北魏王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由塞北一個小王國,迅速發展成為一統北方的封建大國。北魏王朝創造了燦爛的北魏文化,包括建造馳名中外的雲岡石窟,從而使先秦以來的塞外重鎮——平城,成為一代名都。在北魏王朝的政治舞臺上,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社會改革家,她就是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馮氏,她排除一切阻撓,兩朝攝政,義無反顧地推行社會改革,使北魏政權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她將北魏王朝推向興盛之巔。
  • 北魏馮太后為啥諡「文明太皇太后」
    《辭海》闢有《馮太后》條目,介紹了她執政的主要業績。  現代學者郭沫若說:「馮太后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婦女。」  歷史學家評論她,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傑出女性之一」「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風雲女性」「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女政治家」「北魏女改革家」,等等。  對她,史志書中有「千古第一後」「鐵腕馮太后」「女強人」之稱。
  • 從亡國奴奮鬥到太皇太后,北魏馮太后的開掛人生
    馮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女政治家,按照現在的說法,她是妥妥的女強人。馮太后,本身出生高貴,她是北燕的公主,可是她出生不久後,就經歷了亡國之痛,當時的北燕被北魏幹掉了。按照北魏皇室的規矩,年幼的馮太后可以免於一死,但是要去皇室後宮充當奴婢,從一個高貴的公主到一個卑賤的奴婢,當時的馮太后不論是身體還是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打擊。不過還好馮太后內心堅強,一直堅持自己。她有著明確的目標,雖然在奴隸堆中隱忍著,等待著。馮太后長相美麗,而且加上馮太后一直不斷的學習,自然是和普通的婢女氣質是不一樣的。
  • 馮太后重佛教
    歷史學家評論她,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傑出女性之一」「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風雲女性」「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女政治家」「北魏女改革家」,等等。        對她,史志書中有「千古第一後」「鐵腕馮太后」 「女強人」之稱。        她比人們熟知的武則天和慈禧,時間更早,更有作為,更為傑出,更有影響力。
  • 北魏馮太后如何從罪臣之女一步步登上皇后寶座?
    上述很多被冠以北魏孝文帝之名的改制措施,實際發起、主持實施的,並不是孝文帝,而是一個女人。她因父親被誅,而被沒入宮中充當奴婢,之後卻一步步登上皇太后、太皇太后寶座。她就是北魏文明馮太后。一、從罪臣之女到皇后馮太后(441/442?—490年),名字不詳,長樂郡信都縣(今河北衡水冀州區)人。她出身名門,爺爺馮弘是十六國之一北燕的末代皇帝。
  • 北魏政治家馮太后,她與拓跋弘之間的愛情故事是真的嗎?
    在中國歷史上能跟武則天相媲美的女人,北魏的馮太后算是一個。
  • 跟馮太后比,甄嬛弱爆了!
    乙弗渾死後,馮太后卻沒如眾臣所願就此回內宮納福,她依舊坐在寶座上巍然不動,並當場宣布,為了杜絕再次發生權臣欺皇帝年幼而擅權之事,她將臨朝稱制,代掌國政。這下朝臣傻眼了:開國皇帝拓跋珪千防萬防,不惜立下「子貴母死」的殘忍規矩,自以為把所有母后專權的可能性都已排除,卻沒想到他之後的北魏王朝竟然出現母后公開聽政的局面。
  • 北魏馮太后輔佐孝文帝,還給找來兩個賢臣,忠臣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男權天下,無論是萬世流芳,或是罵名千載,帝王、國王們或強橫、或英武、或暴虐、或荒淫、或懦弱、或頹靡、或文雅、或粗俗,是非易判,恩怨能名。女性統治者寥寥無幾,然而這寥寥無幾的歌幾個人無論他們的治國才能如何,母后臨朝這四個字仿佛就代表著「淫亂」、「兇毒」、「專恣」等貶義詞相連,更有一個「牝雞司晨」的成語專門諷刺女性統治者。而馮太后就是其中一個,相傳她殺了自己兒子,就是因為他的兒子殺了她的情人。
  • 探訪山西大同馮太后永固陵
    孝文帝太和五年(公元481年),當時的北魏首都平城、如今的山西省大同市有一項巨大的工程開工了,城北的方山上開始動工修建馮太后的陵墓永固陵,歷時八年修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孝文帝拓拔宏將他的祖母、北魏文成帝妻文明皇后、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馮太后葬於該陵(資料來源見《魏書》)。
  • 馮太后為何沒誕下皇子?她生前身後的褒貶是非
    其中最為強大的就是北魏這一支,也就是鮮卑族。馮太后的祖上原先是北燕國國君,漢族。北燕被北魏吞併,其父和叔父無奈一起投降,分別被封為北魏的文臣武將。由於叔父馮邈在一次對柔然作戰中投降(據說因魏將乙渾設計陷害),導致父親馮朗和馮邈家人被殺。馮太后因此被迫入宮為奴。1 馮太后為何沒生育少女時的馮太后名叫馮有。
  • 北魏馮太后「殺母奪子」導致了孝文帝的「極端」改革?|故事
    這是北魏王朝延續了一百多年的祖制——子貴母死。這個殘酷制度的始作俑者是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 鮮卑乃是東胡的一支,作為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曾有著「怒則殺父兄,而終不害其母」的傳統。然而,建立北魏王朝的鮮卑人,為何會對生下皇儲的女人如此殘酷? 拓跋珪訂立這條祖制的目的很明確,是效法漢武帝,為北魏王朝消除外戚之禍。
  • 馮太后上演皇宮真實版的「鳳凰涅槃」
    公元454年的北魏王朝後宮,李貴人給文成帝拓跋濬生下了一個健壯的皇子。
  • 千古一後--北魏文明太后馮氏
    這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時期,戰爭連綿不斷,政權更迭頻繁;這個時期,也是中國歷史從分裂、動蕩,走向民族大融合的一個時期,人口遷徙,社會震蕩,文化碰撞與衝突,多民族融合與發展,矛盾叢生,在亂世中此消彼長。時局變換,催生社會變革,矛盾激化,造就輩出英雄。
  • 胡太后與北魏末期佛教發展
    tid=13207本文作者胡太后(名仙真,又稱胡充華,為北魏宮廷命婦的封號職位),安定臨涇顯楊裡(今甘肅省鎮原縣郭塬鄉)人。是北魏末期政治舞臺上頗具深刻影響的女性,她從孝明帝元詡登基,臨朝執政達十三年之久(公元515一528 年),「位總機要,手握王爵」,對北魏末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歷史上真實的北魏孝文帝改革
    為了緩和矛盾,北魏統治者不得不放棄原有的部落聚合的統治方式,開始迫切尋求同漢族地主的進一步合作,為此,他們需要進一步消除與漢族的界限,推行漢化政策。在北魏建國之初,便已經出現此種趨勢。而這種趨勢在北魏馮太后的主政時期得到了全面的強化,馮太后是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魏獻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
  • 新編京劇《文明太后》:回望、交響和呼喚
    歷史上,平城(今大同)是匯聚不同族群的重要都市,也是連通西域的重要樞紐,在絲綢之路上起著重要作用。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歷史,這座都市出現了雲岡石窟這樣的曠世明珠。保護文化遺產,就要熟悉那段歷史。而那段歷史和石窟的開鑿,不得不提一個名字——北魏馮太后,她為北魏王朝的建立以及漢化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雲岡石窟開鑿於馮太后的丈夫拓跋濬當政時期。
  • 歷史上權力很高的太后之一,曾將寺廟發展到達頂峰,生活極不檢點
    遠古時代最有權力的統治者是皇帝,每個人都想當皇帝,有些皇子甚至為了爭奪皇位而互相廝殺,皇帝是男人中最有權力的,而女人權力最高的地位是皇帝的母親太后。一提到權貴太后,便會想起唐代的武則天,儘管她也曾稱過皇帝,但後宮退位讓李唐的後代即位,將大權交還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