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簡報|中國最大的國內微創外科手術器械耗材平臺康基醫療赴港IPO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王雅媛港股圈

來源:丫丫 IPO故事

作者:丫丫表妹

微創作為現代醫學外科手術的代名詞,以其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讓人們體會到醫學發展帶來的好處,也由此被喻為21世紀的外科發展方向之一。

近日,一家產品為一次性微創手術醫療器械及其配套耗材和重複性微創手術醫療器械的杭州康基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基醫療)遞表港交所主板,高盛、中信裡昂證券和B of A Securities為其聯席保薦人。

1 公司介紹

康基醫療成立於2004年8月,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各種內窺鏡微創手術醫療器械。根據CIC的資料,按銷售收入計,2019年中國的MISIA市場規模達到人民幣185億元,該公司在國內所有參與者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參與者(包括國際和國內參與者)中排名第四,所佔市場份額為2.7%。根據CIC的資料,按2019年銷量計,公司在中國MISIA市場的多個細分領域(包括一次性套管穿刺器、高分子結紮夾、第三類一次性電凝鉗以及重複性套管穿刺器和鉗)中亦排名第一。

招股書顯示,鐘鳴和申屠銀光為康基醫療的實際控制人及創始人,兩人系夫妻關係,合計控制康基醫療64%的股權。鐘鳴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申屠銀光擔任董事兼副總經理。

經過多年發展,康基醫療已成為微創手術醫療器械行業的隱形冠軍。2017年,康基醫療嘗試登陸資本市場,但過程並不順利。2017年3月27日,康基醫療向證監會提交招股說明書,申報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此後便無新消息傳出;直到2019年6月18日,康基醫療再度提交招股說明書衝擊上市,保薦券商也由2年多前的中泰證券變更為中信證券。不過,僅僅2個多月後的8月26日,康基醫療即宣告其IPO申請被終止審查。

公司設計、開發、製造和銷售一整套MISIA以主要向四項主要外科專科(即婦產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的醫生及醫院提供一站式定製手術解決方案。作為學術推廣及營銷策略的一部分,公司與主要學術帶頭人、醫師、醫院及醫學協會互動,以能夠建立優質的終端用戶基礎,尤其在具備MIS能力的三甲醫院中。公司計劃持續專注婦產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等外科專科所使用的產品。

康基醫療器械的主營業務產品由一次性產品和重複性產品組成,且一次性產品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在86%以上,營業收入來源較為單一。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該公司有四個候選產品處於註冊過程,且有五個候選產品在產品設計及開發階段,計劃自2020年至2021年推出六個產品,包括一次性超聲刀、可吸收結紮夾及腹腔鏡吻合器。

該公司銷售網絡廣泛,根據行業慣例,公司主要向覆蓋中國所有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廣泛經銷商網絡銷售產品,這些經銷商再將公司產品銷售給醫院或其他終端客戶。

與此同時,康基醫療還向中國醫院及其他客戶(主要包括將我們的產品售予海外ODM客戶的貿易公司)出售少量產品,以及向海外經銷商及ODM客戶進行銷售。於2019年,公司產品最終銷往的醫院由2017年的逾2,300家增至2019年的3,400多家,其中包括1,000多家三甲醫院,覆蓋中國所有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其他42個國家。

產品方面,主要原材料包括聚碳酸酯顆粒、醫用級不銹鋼、密封材料和包裝材料。公司在中國採購所有原材料。公司與大多數主要原材料供應商維持著穩定長久的關,於三至八年間。

財務方面,公司收入由2017年的人民幣247.5百萬元增至2018年的人民幣 353.7百萬元,並進一步增至2019年的人民幣503.5百萬元,年複合增長率為42.6%。來自銷售一次性產品的收入於2017年至2019年按47.8%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為公司收入整體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而一次性產品中,一次性套管穿刺器和高分子結紮夾的銷量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於公司向主要經銷商的平均銷量增長,而銷量增加是由於公司銷售網絡的擴張、中國MISIA市場的增長及該等產品需求的增長。

公司毛利由2017年的人民幣199.7百萬元增至2018年的人民幣289.3百萬元,並進一步增至2019年的人民幣423.2百萬元,年複合增長率為45.6%。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所處行業毛利率水平較高。招股書顯示,醫療器械行業可比公司平均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1.21%、77.06%、75.20%,而康基醫療器械毛利率水平與行業狀況相比較高。報告期內,毛利率,分別為80.7%、81.8%,84.1%。由此看來,醫療器械行業的確是高利率、高投入、高技術含量的行業。

儘管產品毛利率較高,但是從整體看來,康基醫療器械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仍受種類制約。研發出更多的高收益產品,拓寬其主營業務收入來源,或將有助於其未來的發展。

2 競爭力及風險點

康基醫療是快速增長的MISIA市場上最大的國內MISIA平臺。全面優質的產品組合、強大研發能力、導向型產品開發技術、廣泛經銷商網絡、嚴格的品控及經驗豐富高級管理層團隊使得該公司在行業內遙遙領先。

但在風險方面,招股書提到,該公司無法及時取得、維持或重續產品商業化所需的監管備案、註冊證業務和運營所需的所有許可證、執照和證書。同時,還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依賴於主要學術帶頭人、醫生、醫院及醫學協會開發及營銷產品。更為關鍵的是,公司可能無法維繫、擴展及管理經銷商網絡的關係,因為若經銷商採取違反經銷協議的行動可能康基醫療的業務、前景及聲譽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3 募資計劃

據股說明書顯示,康基醫療器械此次IPO募集的資金將用於內窺鏡下一次性微創手術醫療器械擴產項目、內窺鏡下重複性微創手術醫療器械技改及擴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及展示培訓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共5個方面。

如今醫療設備行業在港股市場算得上是市場焦點,若能順利上市,康基醫療自然也會得到較多關注。

關注wx丫丫 IPO故事,獲取更多IPO即時資訊。

相關焦點

  • 牛眼IPO|兩次衝關A股IPO未果 康基醫療此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資料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康基醫療(康基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及配套耗材(MISIA)平臺已經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文件,擬在港股上市。與行業龍頭仍有較大差距康基醫療是國內最大的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及配套耗材平臺,公司的使命是為醫生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致力於人類健康事業。
  • 康基醫療:MISIA龍頭能否走出高值耗材集採「陰霾」?
    來源:新浪財經文/理邏 李雲舒(實習生)冠脈支架國採剛剛落幕,第二批耗材集採便接踵而至,康基醫療作為中國MISIA(微創外科手術器械)的細分龍頭,又該何去何從?與港股醫藥板塊一致,康基醫療12月16日至今出現強勢反彈,至21日收盤,反彈漲幅接近30%。據悉,康基醫療成立於2004年8月,以重複性外科手術器械起家,目前為國內最大的MISIA平臺型企業,涵蓋主要微創手術的全部產品。公司在兩次A股上市未果後,於今年6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股價飆漲98.85%。
  • 兩次闖關A股未果後登陸港交所,康基醫療上市首日股價飆漲翻倍
    北京時間6月29日,A股遇挫的同時,港股也同步遇挫,不過,在港股個股的一篇哀嚎中,首日上市的康基醫療,成為港股萬綠叢中的那一點紅:當日,以發行價13.88港元登陸港交所的康基醫療,開盤後股價一路走高,最高漲幅達到100.29%,截至收盤,康基醫療漲98.85%,報27.60港元。
  • 外科醫生吐槽手術耗材貴:國內兩三萬美國1萬多
    其中微創技術成果最為搶眼,胸腹腔鏡微創手術使得食管癌治療再也不必「開胸、開腹、開頸」三切口,療效好、創傷小、併發症少。  這本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情,然而專家們卻感到遺憾,因為雖然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卻很難普惠。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主委、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首席食管癌專家戎鐵華教授在會上憤憤然說,微創術中用到的進口耗材價格昂貴,同種耗材甚至比一些地區貴3-5倍,加劇看病貴。
  • 康基醫療(09997)登陸港交所 TPG及濟峰資本為投資方
    6月29日,號稱"國內最大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及配件(MISIA)平臺"康基醫療(9997.HK)於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截至發稿,康基醫療股價為26.25港元,較發行價(13.88港元)漲90%,市值達328.7億港元。公司發行2.25億新股,募資超31億港元,招股期間獲超購逾305倍。
  • 康基醫療市值超300億:曾獲TPG、濟峰資本投資,高瓴等為基石投資者
    6月29日,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及配件(MISIA)平臺康基醫療(9997.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公司發行2.25億新股,募資超31億港元,招股期間獲超購逾305倍。 康基醫療的發售價為每股13.88港元,上市首日收盤價27.60港元。
  • ...腫瘤微創外科器械企業逸思醫療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腔鏡吻合器...
    據了解,逸思醫療成立於2011年11月,是專注於腫瘤微創外科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和產業化的高科技公司,致力於提供完整的腫瘤微創外科手術解決方案,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工信部和上海市品牌培育示範單位。成立8年來,逸思醫療完成了多款高值手術耗材產品的研發及生產,包括easyEndo腔鏡吻合器、easyUS超聲切割止血刀系統等,在競爭激烈、外資品牌佔據主導地位的外科手術器械市場,尤其是腔鏡吻合器市場中迅速成長為國產品牌的第一。
  • 康基醫療:全年目標任務不變
    康基醫療:全年目標任務不變   至2月20日,杭州康基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已到崗職工465人,目前,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
  • 開盤大漲90%,又一醫療器械巨頭登陸港股,TPG及濟峰資本為投資方
    2020年6月29日,中國最大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及配件(MISIA)平臺康基醫療(9997.HK)於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截至發稿,康基醫療股價為26.25港元,較發行價(13.88港元)大漲90%,市值達328.7億港元。
  • 內鏡診療器械行業深度報告:聚焦高端,著眼全球
    在外科領域,以硬鏡為代表的微創外科手術逐步取代了傳統手術,隨著微創診療需求日益上升,將帶動內窺鏡配套診療器械市場持續擴容,我們預測到 2023 年中國內鏡診療器械和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及配件市場將分別達到 50.48 億元和 345.0 億元。國產替代進程領先內窺鏡設備,多款基礎類診療器械市佔率超過進口。
  • 骨科醫療器械廠家「備戰」高值耗材集採:有企業股價已連跌數日
    根據醫療器械研究院的數據,我國骨科高值醫用耗材的市場規模在2018年已經突破262億元,同比增長16.44%。奧諮達醫療器械服務集團東區市場總經理詹金城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2019年,中國全髖手術約86.86萬臺,全膝手術約32.09萬臺,這兩類在骨科手術中佔比最大。
  • 高瓴積極布局康基、沛嘉 醫療器械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港股市場上迎來一家專注於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和配件的醫療來源:wind  實際上,高瓴此前投資布局的醫療器械公司還有專注心臟和骨科器械的微創醫療以及專注骨科的   比如根據各個子行業的市場容量來看,醫療器械大致上可分為體外診斷、心臟病、診斷成像、骨科、眼科、整形類、內窺鏡、牙科、糖尿病、腎臟、醫用耗材等細分。   據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細分市場規模來看,體外診斷、心臟病、診斷成像、骨科、眼科這五大類佔據市場規模最大,市場天花板也較高。
  • IPO周報|燃石醫學上市首日上漲;力天影業、康基醫療通過聆訊
    這也是自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完成在港二次上市後,又一家榮歸香港的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網易此次二次上市總計發行1.71億股普通股,國際發售與香港公開發售價均為每股123.00港元,預計募集資金淨額約209億港元。
  • 大博醫療高值耗材國家集採大勢所趨,400億骨科龍頭未來如何?
    (002901.SZ)是一家以骨科、神經外科、微創外科為主的綜合性醫療上市企業。、研發與銷售,主要產品為骨科創傷類、脊柱類及神經外科類等三類植入耗材,未來公司除了計劃增加人工關節、運動醫學等骨科產品,還將拓展顱頜面外科、普外科、微創外科及齒科等領域。
  • 深扒醫療器械行業細分十大板塊
    從招商一份研報中扒出來下面這張圖,基本把國內出廠口徑3000億(終端要放大倍數)的醫療器械行業細分板塊劃分得比較清楚。我就以自己的認知說說對各自板塊的理解,涉及到的公司再交流討論。耗材領域來看,進口替代更容易些,現在看也形成了消化道內鏡領域的南微、腹腔鏡領域的康基等內鏡耗材國產龍頭企業,同時一個品類涉及到中國醫生臨床習慣以及進口國產巨大價格差異,國產品更容易找到切入點,甚至南微的和諧夾做到了又好又便宜,成為了進口替代利器。5、眼科器械耗材:最大品類是OK鏡,歐普康視上市後,讓大家再次了解這個領域。
  • 國產骨科高值耗材,突出重圍
    骨科醫療器械從整體醫療器械佔比來看,大致佔到6%左右,骨科器械在整個醫療器械行業也被看做是高值耗材,技術含量較高。調研報告顯示,過去幾年內骨科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均達到了20%以上的符合增長,到2018年基本上也有15%的複合增長率,市場規模可以達到210億,期間增長比較大的是關節和脊柱類,可以達到20%以上。國內骨科耗材市場核心企業包括大博醫療、威高、春立醫療等。
  • 微創醫療深耕手術機器人賽道 年複合增長率超20%
    但在第一輪集採中標後一度讓外界擔心能否「回血」的微創醫療,再次參與到第二批骨科耗材的集採競爭中去。與此同時,12月11日,微創醫療發布公告,表示正考慮可能分拆非全資附屬公司微創(上海)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微創醫療機器人」)及其股份於認可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包含本次在內,自11月以來微創醫療已有兩次拆分上市動作。
  • IPO周報|聲網、億邦國際同日上市漲跌參差,正榮服務通過聆訊
    宏力醫療集團經營中國最大的綜合性民營醫院之一河南宏力醫院,收入來自於綜合醫療服務、藥品銷售和醫院管理服務。就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運營床位數及2019年的住院人次及門診人次而言,河南宏力醫院分別排名第三(與其他三間醫院並列)、第五及第九,因此宏力為華中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民營營利性醫院。
  • 盤點2019醫療器械全球併購:巨頭押注骨科與機器人
    西門子醫療本身是DSA醫療設備頭部的企業,增強精確成像與機器人輔助介入的協同效應,為微創手術提供更豐富的產品組合、解決方案並優化治療過程。值得期待的是,在國內市場也有多家企業布局機器人賽道,其中同樣研發生產DSA的企業唯邁醫療在介入手術機器人方向也進行了布局。
  • 微創醫療深耕手術機器人賽道 行業年複合增長率超20%
    冠脈支架集採落地後,微創醫療股價經過短暫下跌之後,一路看漲。截至12月16日,微創醫療每股報40.95港元。  但在第一輪集採中標後一度讓外界擔心能否「回血」的微創醫療,再次參與到第二批骨科耗材的集採競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