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中那些關於記憶的往事

2020-12-22 青年百科說

一、回憶與記憶

在一般場合下,我們對「記憶」和「回憶」往往不加區分,大致將之作同義處理。這種情況不只 發生在中文中。

編織年代的回憶

「記憶」與「回憶」在英文中往往也是同一個詞「memory」( 另一個英文詞「recall」亦 兼具「記憶」與「回憶」兩義) 。這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的反義詞都是「遺忘」( 忘記,回想不起來) ,另一方面,這兩個詞共有核心語義成份「憶」。然而,在對事理更深入的探究中,或者說為了滿足更細 致的概念界定的需要,二者之間細微的區別於是呈現出來。

就「記憶」和「回憶」而論,二者所共有 的「憶」字本義為「想」,在語義場中均指向回溯性的義涵,如憶往昔、憶舊乃至「花憶前身」等,「回 憶」則更是直接在字面上就明示出這一點。進一步分析,根據「憶者」與「所憶」內容間的不同關係, 「憶」作為對當下不在場事物的重新喚起可以進一步細分出親歷記憶與非親歷記憶,這時,回憶特 指憶者對前此親歷經驗的心理重演( 《追憶似水年華》) ,與此對應的正是回憶字面上的「回」義( 回 放、回溯、追回) ,而記憶則可用於對非親歷性事物的識記。回憶作為經驗重演往往是「情景性記 憶」,回憶作為有感直觀行為往往伴隨憶者比較強烈的情感體驗。

在與回憶區別的意義上,記憶屬 於關於非親歷性對象的間接識記,如我們由閱讀史乘所得的對史實的記憶。這種記憶往往屬於 「語義性記憶」,不必然伴隨憶者的情感體驗。就此而論,歷史對我們來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均屬 於記憶而非回憶。

二、被記載的歷史與歷史記憶

記憶在人類精神世界中的意義可以說怎麼說都不過分,舉凡時間、個體自身同一性的確立從而 生命坐標的確立與意義的貞立,在在都與記憶有內在的關係,「失憶症」、弗洛伊德所討論的「心理 壓抑」實即「壓憶」對個體生活傷害的嚴重性是其反面例證。必須指出的是,作為記憶對立面的遺 忘對於歷史來說並不必然是破壞性的,尼採如所周知指出記憶對於人生來說可能成為沉重負擔。

歷史划過的痕跡

在抽象理論層面上及非人為壓抑的情況下,記憶與失憶或者說遺忘間的微妙張力恰恰是人類歷史 感的奠基性條件,按安柯斯密特的說法,我們關於歷史的意識不單是關於過去的記憶,而是追憶過 去的強烈欲望與意識到過去不可重現之間的某種鄉愁式經驗。

不過,這些都不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我們所關注的是歷史作為定型記憶與未能進入史冊的各種歷史記憶之間話語一元性與多元 性及其在認識、道義層面的可能關係,在如實肯定記憶相對歷史來說的不足之處的同時,我們的重 點是歷史記憶對歷史的補益乃至救助作用。

出於技術性及權力性等方面的原因,歷史是對前此存在於大眾中的相關歷史記憶「格式化」 ( 「擇善而從」、考訂、增刪、「整齊故事」等一整套操作) 的結果,這滿足了人類對於自身過去全面、 統一畫面的需要。從認知立場或認識視野上看,史學不論「官修正史」( 「二十四史」) 還是今天出 自公認學術權威之手( 「劍橋 XX 史」) ,所採取的都是超越性的宏觀公共視角,按照蘭克的理解, 這裡實際上存在一種準上帝的視角。

中國考古研究史

這是史學高於民間記憶視角的個別化、局部化之處。但與 此同時官史的問題是單面性。單面化其實是客觀實在進入意識尤其是語言時由三維立體存在轉換 為二維平面存在時必然發生的,簡單地說,正如照片都是只有朝向觀者這一個面的,和生活中的事 物不同,照片不管表面景深有多大,我們都是沒法繞到其背後去看看的。

其認識論意義是,歷史著 述作為語言產品不論多麼真實,都具有致命的單面性,都不可能具有現實對象所具有的可供進一步 探究的全部豐富性。正像有人說過的這樣意思的話,對林黛玉會不會有狐臭這樣的問題,《紅樓 夢》上要是沒有說,那就沒法說。

唯一可以破解文本單面性的當然就是文本之外的文物遺存或民 間記憶( 野史) ,這些有意、無意以各種形式存在於民間的史料可以救史學文本單面之陋,它們中間 的物質性史料遺存本身就是三維立體的存在。在這一意義上,歷史學家將眼光擴大到原先不被當 作史料的材料本身,如傅衣凌在經濟史研究中從族譜中找材料,就是以記憶補歷史記載之不足。

三、記憶的倫理

記憶與歷史的博弈,或者說記憶對歷史提出的權利主張主要是道義性訴求,和對陳舊歷史的認 知可以是超然與冷漠不同,歷史記憶具有切身性,這一點我們從記憶總是與當代事件有關中可以看 得很清楚。國外關於二次大戰中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關於「越戰」的回憶,國內關於「抗戰」 包括「南京大屠殺」的記憶都是著例。這些記憶都屬於「創傷記憶」,它們之所以佔據著當下歷史記 憶的中心,其「去史未遠」處主要不在於相關事件在時間上去今不久,而是傷口仍未癒合的感受。

記憶中的舊有建築物

過去創傷當下在場的本質是關於自身( 被) 認同的焦慮,「我們的『本質』( 即我們的本真) ,可以在我們記憶什麼,我們就是什麼』這樣的表述中揭示出來」。

並且,「認同不定則記憶升值」。歷史記憶的對立面常常不是心理層面的失憶,而是對相關記憶的有意識的壓抑和有組織的遺忘,「極權統治剝奪臣民的記憶之日,便是他們受精神奴役之始」,所謂「亡人國者,必亡其史」。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日治時期在臺灣史上,1618 年以後和 1948 年以後捷克歷史上,「這種有組織 的忘卻被實施了兩次」。 反之,「人與政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米蘭·昆德拉) 。有時候這是受難者唯一可以訴諸的武器。

阿赫瑪託娃在《安魂曲》「代序」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說 明「活著,並且記住」對朋友來說有什麼樣的意義: 有一天,在列寧格勒監獄外排隊探監者的長長行 列中,有一個女人,儘管並不知道女詩人是誰,但顯然看出了這是個同病相憐的文化人,於是她湊近 阿赫瑪託娃身邊悄聲問道,「『這一切能被記下來嗎?』我說:『能』。於是,一種曾經存在過的笑容, 掠過她的臉龐」。

四、歷史還是記憶

哲學中的探究

在本文至此為止的前此討論中,記憶問題本質上是放在或者說比照歷史展開的,這是一種歷史 本位的思考。在這一思維框架內,記憶的意義主要是在其如何有益於歷史的角度上探討的。在結 束本文的這一節中,我們將跨出史學學科本位的視角,依尼採歷史之於生命的思考角度審視歷史記 憶本身固有的意義。

大家也許很少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普通人,我們對歷史懂得多少,我們在書本上獲得的不 論多寡的歷史知識在我們的人生中究竟具有怎樣的意義? 反之,作為生活世界中的芸芸眾生,我們 關於自己和生活世界中已逝過去的歷史記憶呢? 二者孰輕孰重,相信答案沒有異議。在學科本位 對勘人生本位的思考框架內,二者的區別在學術上可以放在理論與經驗的概念中加以考慮。

武德五年,李唐基本完成中原統一,作為創業起義元謀功臣之一,同時擔任李淵記室參軍的溫 彥弘,藉由撰述《創業注》回顧創業開國之歷程,慶賀統一大業之完成!

選自—— 周 建 漳 (廈門大學)

相關焦點

  • 時光機中的老照片,那些關於韓國足球曾經的記憶
    除了比賽,通過照片我們也可以回憶起那一段又一段往事。近日,韓國足協在官網推出了「時光機中的老照片」專題,我們節選了一些經典的瞬間為大家展示那些關於韓國足球曾經的記憶以及背後的故事。今天我們播出第七部分。 實業球隊的奮進——兩支K2球隊殺入足協杯半決賽
  • 張猛評《記憶記憶》︱俄國歷史的記憶拼圖
    不過,在寫作的過程中,她漸漸擴張了自己的野心,用她的話說,這是「一次註解20世紀的嘗試」。從這本《記憶記憶》的呈現狀態來看,斯捷潘諾娃檢索到的、對過往的記憶是凌亂不堪的,讀起來有一種玻璃炸裂帶來的震驚與慌亂的感受。那些碎片從不同的角度望過去,可以看到被反映物不同的側面。極度的困惑與極度的震撼奔湧而至,或許這也是一場實驗,用以模仿記憶本身斑駁陸離的面孔。
  • 歷史的三個鏈條
    時間與存在是同一的,而歷史是時間的一種顯現,尤其是歷史給時間賦予了意義。 歷史為什麼重要,大多數說法是說歷史提供教訓,大概不出「後事之師」的意思。但更為深刻的理解無過於龔自珍的名言:「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十分流行的電視劇《權力的遊戲》在第八季結尾也有一處關於歷史的點睛言論。
  • 連載:時光機中的老照片,那些關於韓國足球曾經的記憶-2
    除了比賽,通過照片我們也可以回憶起那一段又一段往事。近日,韓國足協在官網推出了「時光機中的老照片」專題,我們節選了一些經典的瞬間為大家展示那些關於韓國足球曾經的記憶以及背後的故事。今天我們播出第二部分韓國女足運動發展的標誌事件——女足聯盟的成立
  • 塵封的記憶——一件往事
    塵封的記憶—— 一件往事蔡集成我最早知道韓麟符的名字是在1990年出版的《紅山文史》第四集李在洲先生的文章《赤峰教育界知名人物》裡,但文字非常簡略,只有200多字。就是在這次見面中,我知道百奇正在為恢復韓麟符烈士的名譽而奔波。兩級地方政府、兩級政協機構對於這件事都非常重視,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地區能出現這樣的人物是我們歷史的光榮,從此我就開始關注韓麟符的革命事跡。在這些事跡中多處出現他的侄子韓述愈這個名字,這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1965年春季開學,那時我在赤峰二中讀初一。
  • 《千與千尋》中關於「名字」意義的哲學探討
    《千與千尋》在哲學和小說裡,經常出現關於「名字」意義的探討,我們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又如何知道名字從何而來?{1}這正是《千與千尋》中湯婆婆的哲學理念,她奪走了千尋的本名,而賦予了主角「千」的名字。湯婆婆(右)這也是很多宗教習俗中的基本概念,在幻想作品和民間傳說中也是如此。例如厄休拉·勒古恩的地海系列小說中名字是魔法和力量的核心,其中寫道:巫師唯有掌握其真名才能操縱人或物。
  • 「連載」時光機中的老照片,那些關於韓國足球曾經的記憶①
    除了比賽,通過照片我們也可以回憶起那一段又一段往事。近日,韓國足協在官網推出了「時光機中的老照片」專題,我們節選了一些經典的瞬間為大家展示那些關於韓國足球曾經的記憶以及背後的故事。今天我們播出第一部分韓國足球歷史上第一位歸化門神——申義孫
  • 關於哲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
    在歷史上,基督教會的正統教義受到哲學和神學的雙重影響;而且在整個中世紀,它們是彼此不可分割的。然而,新教改革者相信,希臘哲學的影響歪曲了對《聖經》的理解,因而他們試圖發展一種不受哲學影響的神學和宗教。這樣,在新教中,我們就有了兩種神學之間的這種張力,一種只是聖經的、不是哲學的神學,另一種是哲學神學。
  • 重拾那些飄落的記憶
    昨晚相約幾個當年相處甚好的高中同學小聚,重溫那些風乾的記憶。彈指一揮間,時光如東逝水匆匆而過,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奮鬥,為生計奔波,為升職加薪打拼,自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直久未聯繫。席間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相談甚歡,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激揚的青蔥歲月,青澀的時代,懵懂無知的心,情竇初開的年紀,留下純真美好純純記憶……霞和魏也是同桌,紅和羅那時好像也升起暗戀的情愫,被酒精喚醒的記憶頓時鮮活起來,你一言他一語串起了那些曾經飄落隨風而逝的往事,……「沒有我為您掌燈,您在回家的路上
  • 搖滾故事-那些年關於「超載」的記憶
    聽國內搖滾,最初來自「九片稜角的回憶」,是超載樂隊1996年發行的樂隊同名專輯《超載》中收錄的一首歌,發行公司也是魔巖文化,我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候,已經是在專輯發行的十年後了。解析:這是一首幽靈的歌,從高臺墜落之後,摔成了九片,我忘記了昨日,卻留下了九片的記憶,聽見這首歌,明白了恐懼,跌落你也不復存在。上學時師兄給我推薦的這首歌,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超載的生命之詩不插電演唱會是我最喜歡的演唱會之一,高旗的顏值和才華,李延亮的吉他水平都是很高的。
  • 連載:時光機中的老照片,那些關於韓國足球曾經的記憶-11
    除了比賽,通過照片我們也可以回憶起那一段又一段往事。近日,韓國足協在官網推出了「時光機中的老照片」專題,我們節選了一些經典的瞬間為大家展示那些關於韓國足球曾經的記憶以及背後的故事。今天我們播出第十一部分。2009的雙冠王——法裡亞斯在浦項製造「全滿貫」
  • CBA全明星往事:郭艾倫領唱跳舞,「瓶子雨」成最深刻記憶
    CBA全明星往事:郭艾倫領唱跳舞,「瓶子雨」成最深刻記憶 新一年的CBA全明星賽剛剛結束。
  • 《神堂記憶》:與主流歷史不盡相同的「社會記憶」
    在《神堂記憶》中,人類學家景軍藉助大川村民口耳相傳的口述歷史,重建了與主流「歷史」不盡相同的「社會記憶」,描述了個人的遭遇
  • 劉若英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井柏然主演能否讓我們記憶往事?
    劉若英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井柏然主演能否讓我們記憶往事?《後來的我們》講述的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故事中是關於一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十年前,見清(井柏然飾)和小曉(周冬雨飾)偶然地相識在回家過年的火車上。
  • 那些年,那些記憶
    原標題:那些年,那些記憶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 「連載」時光機中的老照片,那些關於韓國足球曾經的記憶②
    除了比賽,通過照片我們也可以回憶起那一段又一段往事。近日,韓國足協在官網推出了「時光機中的老照片」專題,我們節選了一些經典的瞬間為大家展示那些關於韓國足球曾經的記憶以及背後的故事。今天我們播出第二部分韓國女足運動發展的標誌事件——女足聯盟的成立
  • 關於卡卡的那些舊時光
    如今他就站在自己那些曾經的偶像身邊,開始自己的第一次世界盃之旅。留下不到二十分鐘的出場紀錄之後,卡卡跟隨著巴西足球歷史上的那些英雄們一起走進了橫濱國際競技場羅納爾多兩粒寶貴的進球成就了五星巴西,那個夜晚,你在鏡頭裡幾乎注意不到卡卡的身影,但是那個夜晚的他一定是快樂的,快樂的卡卡舉起了大力神杯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內容提要:歷史哲學是一門關於歷史的哲學。20世紀50年代,《學習譯叢》刊發了一系列探討歷史唯物主義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譯文,包括《論抓住歷史事變鏈條中的基本一環》(1952年第9期)、《列寧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1954年第5期)、《規律的屬性和概念》(1956年第7期)、《論歷史的和邏輯的範疇》(1956年第9期)、《關於必然性和偶然性》(1958年第2期)等。
  • 《記憶記憶》:一曲吟唱「冰人夏綠蒂」|書評
    瑪麗亞·斯捷潘諾娃將《記憶記憶》的體裁定為「浪漫曲」,書中抒情的腔調由不同質的材料組成:充滿批判性的書評、深邃的哲學思考、對猶太民族的憐憫、波瀾不驚的家庭史背後的隱秘,所有這些共同演繹出浪漫曲中的片片思緒。幸運的是,中文版譯者李春雨很好地掌握並傳達出了這種音樂性。 冰人夏綠蒂,倖存者種族的代表,就像我的親人——關於他們我所能講述的越少,他們於我便越親近。
  • 美洲杯往事——他們的綠茵人生,我們的青春記憶
    此時球迷回憶美洲杯曾經帶給綠茵世界裡那些起伏跌宕、層巒疊嶂的激蕩記憶,就好像在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之路。美洲杯往事好像一座山,以前懵懂年幼的我們,置身山中,「不識真面目」。而今回首往昔,那座山澳瀾多姿,「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