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全球短視頻創作者力量 傳播中國故事

2020-12-22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8日訊 (記者 高寧) 12月17日晚,2020年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山東煙臺舉行。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煙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於永信,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沈衛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副院長羅軍,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Daniel Bell(貝淡寧),廈門大學教授William Neil Brown(潘維廉)等領導與評審專家、中外創作者團隊、地方代表共計150餘人參加了頒獎典禮。

高岸明在致辭中表示,匯聚全球短視頻創作者的力量,把海外受眾最關注、最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特色、最能夠體現中國與世界共同、共通之處的故事傳播出去,對於推動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促進文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外文局希望以短視頻為載體,搭建一個學界、業界、創作者與傳播渠道之間溝通交流、同臺競技、合作發展的平臺,匯聚更多第三方視角,講好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

於永信在致辭中說,通過第三方的視角看中國發展,運用短視頻的形式講中國故事,藉助外籍友人的力量發中國聲音,是移動互聯時代開展國際傳播的重要手段,也是地方城市融入世界、擴大影響、展示形象的有效方式。煙臺將與國際傳播、影視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外籍友人多溝通、多交流,增進彼此了解,建立深厚友誼,持續擴大煙臺的「國際傳播朋友圈」。

2020年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於2019年7月啟動,至2020年8月31日截稿,面向全球短視頻創作者、愛好者、自媒體團隊,徵集多語種、多維度的中國主題短視頻,講述外籍人士走讀中國、探索世界的精彩歷程。大賽設有「全球各國,攜手抗疫」「擺脫貧困,幸福小康」兩個年度特別單元,以及「行至世界,發現中國」「身在中國,樂享發展」「我最愛的中國城市」「我的中國朋友」「老外在中國」五個主題單元。

大賽歷時14個月,共徵集到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各類短視頻作品40萬餘部,其中符合大賽主題要求的作品有2673部。經由來自國內外影視創作、國際傳播等領域共計18位專業評審進行四輪評選,最終評選出50部入圍作品,並從中優選出32部優秀作品,1部評委會大獎作品。入圍作品分別來自21個國家的42個機構與個人。

大賽評委、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副院長羅軍表示,中國故事的講述,要通過一點一滴當代中國故事的片段,拼貼起宏觀的大景象,短視頻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廈門大學教授、《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圖書作者潘維廉表示,短視頻具有特殊的語言特色和強大的傳播力量,能夠更直觀地傳遞信息。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講好中國人的故事。

獲得評委會大獎的團隊代表、「歪果仁研究會」副會長星悅表示,在現代社會,新媒體是一個共通的語言,通過短視頻可以讓世界各地不同語言的人們理解和感受外部世界,消除刻板印象。「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讓我們看到,有大量的自媒體團隊和我們一樣,在做跨文化傳播相關的內容,這是十分令人高興的事情。

頒獎典禮上,中國外文局煦方國際傳媒負責人向「我是郭傑瑞」、「歪果仁研究會」、「非正式會談」等十家自媒體合作夥伴頒發了合作證書。大賽優秀作品還將製作為視頻圖書,經由中國外文局所屬華語教學出版社出版。

2020年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由中國外文局主辦,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師範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美國國家地理、五洲傳播中心、紀錄中國理事會等多家單位支持,中國外文局煦方國際傳媒、煙臺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

中國外文局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對外傳播機構。《第三隻眼看中國》為中國外文局於2018年創辦的多語種外籍主持人深度體驗類短視頻項目,年產覆蓋英、法、俄、西、阿、日、韓、緬等多語種的短視頻近200個。

點擊查看現場圖文實錄

相關焦點

  • 中外短視頻創作者共敘中國故事
    中新社煙臺12月18日電 (王嬌妮 楊兵)「匯聚全球短視頻創作者力量,把海外受眾最關注、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特色、最能體現中國與世界共同、共通之處的故事傳播出去,對於推動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促進文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17日晚在山東煙臺表示。
  • 2020「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煙臺舉行
    12月17日,2020年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山東煙臺舉行。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煙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於永信,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沈衛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副院長羅軍,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Daniel Bell(貝淡寧),廈門大學教授William Neil Brown(潘維廉)等領導與評審專家、中外創作者團隊、地方代表共計150餘人參加了頒獎典禮。
  • 2020年「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山東煙臺舉行
    高岸明在致辭中表示,匯聚全球短視頻創作者的力量,把海外受眾最關注、最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特色、最能夠體現中國與世界共同、共通之處的故事傳播出去,對於推動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促進文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外文局希望以短視頻為載體,搭建一個學界、業界、創作者與傳播渠道之間溝通交流、同臺競技、合作發展的平臺,匯聚更多第三方視角,講好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
  • 「我與中國」 短視頻大賽全球動員模式分析 - 新聞戰線
    摘要: 「我與中國」全球短視頻大賽是一次充滿創意的公共外交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是人民日報社第一次舉辦全球短視頻大賽,其海選式全球動員模式值得系統分析。本文從大賽公告、激勵措施、宣傳推廣、作品評選、網民反饋等環節分析大賽的全球動員模式,為開展國際傳播提供參考經驗。
  • 匯聚全球創意 精彩傳播成都
    講好成都故事、弘揚「天府文化」,通過成都這扇窗口,讓世界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建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新時代成都必須肩負的「展形象」使命任務。合力把成都大運會辦成一屆精彩、圓滿,充分展現國際標準、中國風格、巴蜀特色、青春風採的國際體育盛會,需要全球參與,凝聚全球創意智慧。
  • 看外國短視頻博主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新華社記者張昕怡、張武嶽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正在通過鏡頭展示中國的方方面面。這將成為一個有效的對外傳播方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羅軍在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分享交流活動中如是說。「國際短視頻的內容正在走向深度,外國團隊講中國故事的作品從單純的街訪等形式轉為體驗式採訪,形成了新品類。」北京雅迪傳媒首席內容官周豔說。  在另一部名為《大使的任務》之《阿根廷·志合不以山海遠》的作品中,阿根廷駐華大使以探訪的形式,駕駛送快遞用的三輪車,和快遞員一同送貨,為中國發達的物流業點讚。
  • 短視頻劇情號內容同質化問題突顯,創作者如何破局?
    而劇情類短視頻的出現,恰好彌補了這一缺憾,成為大家茶餘飯後,公交地鐵上打發時間的不二選擇。情感故事、懸疑推理、幽默搞笑,眾多劇情短視頻受到人們熱捧,也吸引著越來越多內容創作者的加入。然而創作水平良莠不齊、帳號之間競相模仿、爆款內容被翻拍等助推劇情短視頻走向了內容同質化的怪圈。原創者漸失信心,模仿翻拍者難以為繼。
  • 大眾化生產即時化傳播人格化呈現 知識短視頻科普更走心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分享知識、傳播知識的內容創作者。他們是擁有知識、熱愛分享、熟諳技巧的科普達人。這些優質的內容供給,滿足並創造了巨大的知識需求。相較於傳統的圖文形式,短視頻傳播知識具備四大特性:知識傳播的即時化、知識呈現的人格化、隱形知識的顯性化、複雜知識的通俗化。中國科學報社社長、總編輯趙彥表示,一條15秒至1分鐘的短視頻,濃縮了平日裡的嚴肅知識,以更加顯像化的形式傳遞給受眾,一改知識艱深枯燥的外貌,拉近了大眾與文化知識之間的距離。
  • 短視頻知識傳播關鍵在高質量內容
    從講授盛唐詩歌而爆紅網絡的文學教授戴建業到最火法學老師羅翔,再到與高校等教育機構合作推出的各類知識普及性內容生產計劃,各大視聽新媒體平臺開始選擇將知識傳播作為自己的主打內容之一。比如,國內某短視頻平臺就聯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機構共同啟動「青椒計劃」,號召有能力的高校教師積極創作青少年教育類優質內容。  無疑,知識的社會傳播結構正在經歷一場革命性變化。
  • 動畫片《蝙蝠外傳》獲「中國力量戰疫短視頻盛典」一等獎
    摘要: 8月15日,「中國力量戰疫短視頻盛典」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落下帷幕,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動畫片《蝙蝠外傳》獲得一等獎。
  • 創作者返傭,貓眼+抖音打通短視頻營銷「最後一環」
    像辰辰這年齡的年輕人既是抖音主力用戶,又是中國主力觀影人群。在「抖音+貓眼小程序」的營銷組合拳下,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辰辰們」,從線上走向線下電影院。 現在,在辰辰們完成購票的那一刻,製作那支打動他的短視頻的創作者,可以因為他的購票而獲取一份收入——這源於貓眼抖音小程序最新上線的CPS返傭功能。
  • 短視頻獨家創作者被侵權率高達92.9%,反映了什麼?
    短視頻獨家創作者被侵權率高達92.9%,反映了什麼?《2020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日前發布。田國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教授短視頻是移動網際網路和軟體技術高度發達的產物,作為集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為一體的短視頻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傳播中被侵權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
  • 抖音直播創作者大會在廣州召開
    活動邀請大量平臺內部優質內容創作者,與政府、學界、媒體一同,分享新的表達方式、新的傳播價值。通過創作者的故事分享、專家對話、粉絲互動等環節,帶動更多用戶在抖音平臺分享有用知識、傳播正能量故事。為大家展示出一組組別開生面的交流活動。據悉,本次大會活動以「新美好 新價值」為主題。目的為總結抖音平臺內部創作者生態,分享短視頻創作者價值,鼓勵更多用戶在抖音平臺記錄美好生活,傳遞社會正能量。
  • 2021短視頻戰爭:巨人戰爭已見分曉 普通創作者冒險將開始
    [圖片]原標題:短視頻戰爭:2021巨人們的戰爭已見分曉,普通創作者的冒險即將開始。文/園長  編輯  楊晶來源:刺蝟公社2020 年,中國網民平均花了多長時間在短視頻上?一個略微保守的答案是每天 110 分鐘。
  • 臺灣短視頻創作者波特王籤約papitube
    2018年3月,在Facebook、YouTube上爆火的臺灣短視頻創作者波特王Potter King籤約了papitube,成為papitube 旗下簽約作者。 波特王Potter King拍攝的搭訕系列影片使其在網絡走紅,其原創的段子受到大量傳播與模仿,隨後推出了勸世主管等系列短視頻,視頻表達的溫暖與正能量使其備受關注。
  • 從傳播到傳承,短視頻+傳統文化的進階之路何在?
    目前抖音已經形成了一股獨特的快手中國風,這種更加生活化、真實自然的風格在圈內圈外得到認同和呼應。經過兩年的探索,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似乎在傳統文化領域的發展道路愈發清晰了。依託四大傳播機制實現互利雙贏「某種程度上,抖音成了非遺傳承的視頻版百科全書。」
  • 光明日報:短視頻知識傳播關鍵在高質量內容
    比如,國內某短視頻平臺就聯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機構共同啟動「青椒計劃」,號召有能力的高校教師積極創作青少年教育類優質內容。 無疑,知識的社會傳播結構正在經歷一場革命性變化。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各大平臺粉絲過萬的知識類創作者數量呈穩步增長趨勢,其視頻作品的傳播效力也遠遠高於平臺的整體平均水平。
  • 騰訊視頻與TA的創作者小夥伴們如何「玩」在一起?
    此前,騰訊視頻在微劇、微綜藝進行中視頻創作試水,小而美的作品應運而生。去年,聚焦女性年齡主題的紀實訪談節目《女人30+》以單集8分鐘、共13集的形式亮相,播出期間,節目多次進入在播綜藝前3名,話題討論頗高。敏銳捕捉女性日常生活,微綜藝對於女性力量的情感表達,藉助中視頻的內容載體,進行了更為輕巧的傳播。
  • 短視頻優勝榜活動圓滿成功
    快手、愛奇藝、優酷、梨視頻、嗶哩嗶哩、百度好看視頻、二更等各大短視頻網絡平臺的嘉賓齊聚海寧。12月6日,24支落地在小康之家——杭嘉湖地區嘉興市的隊伍進行抽籤選題,6支隊伍深入湘西精準扶貧之鄉進行拍攝。12月9日晚,經過緊張的評選後,公布了最終獲獎名單。首屆短視頻優勝榜活動共有3846部作品參與評選,100部優秀作品率先入圍優勝榜,《2020,我在!
  • 保持沉澱、勇於轉型,讓短視頻成為連接創作者與世界的橋梁
    但是@王尼瑪 卻是一個例外,這位從2013年第一季《暴走大事件》就擔任主持的早期網絡紅人,時至今日都在保持高水平的創作狀態,成為短視頻領域「長紅」的一位典型代表。 他為什麼成為熱門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