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化生產即時化傳播人格化呈現 知識短視頻科普更走心

2020-12-23 人民網

重慶市地震局製作的科普短視頻截圖。

「玩骨頭的盧老師」盧靜把吃過的魚頭、黃燜雞、北京烤鴨的骨頭,拼成整幅骨架,產生一種「古生物博物館既視感」。

「泥石流」教授戴建業眉飛色舞地講著李白、杜甫、高適攜手遊名山、訪仙人、煉神丹的故事,把盛唐時光重現。

只出聲不露面的宮殿君,帶著大家遊覽紫禁城的各個角落,引經據典地講述故宮的冷知識、小趣事。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分享知識、傳播知識的內容創作者。他們是擁有知識、熱愛分享、熟諳技巧的科普達人。這些優質的內容供給,滿足並創造了巨大的知識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教授認為,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推動知識的生產環節從精英拓展至大眾,在讓知識更具人格化、場景化的同時,也讓知識的普惠、知識的提升、知識的分享和共創成為可能。

小而精讓知識普惠接近現實

「唐玄宗把李白放出了宮廷,就是給他一筆錢,讓他滾蛋:你不是當宰相的料。李白從長安到了洛陽,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慕名求見。李白賞臉讓他見了一面,見了以後,他對李白佩服死了。不知是李白牛皮吹得好,還是風度迷人,反正杜甫聽了他的話,就跟著大哥一起從河南洛陽出發,到河北、山東。幹什麼?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半路上又遇上高適……」這便是發生在公元744年,被聞一多稱為中國文壇日月相會,唯有孔子見老子可與之媲美的故事。

儘管聽起來似乎不太正式,但這番話絕非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的杜撰,李、杜、高三人求仙修道的經歷,在杜甫的幾首詩作中均有體現。戴建業感嘆,那真是一代浪漫的人。

這段講課視頻被放上抖音時,戴建業還不知道後者是什麼。一年多以後,他成為被稱為泥石流的網紅教授,抖音號擁有近400萬粉絲,上千萬點讚。

生活在合肥的「珍大戶」,則是一名有著近10年金融工作經歷的律師。她在業餘時間利用短視頻給網友們科普經濟學常識。

「珍大戶」發現,大眾的求知慾很強,但很多人沒有機會接受經濟學教育,缺乏對財富的基礎認知,對於風險和收益沒有概念。如果大眾可以多了解一些經濟學常識,可能就能避免一些損失。有網友在她發布的短視頻下留言:「幸虧看到了你講龐氏騙局那段才沒有被忽悠,身邊的朋友在某理財平臺壓了幾十萬元。」

在短視頻時代,知識層次多元共生,既有權威的科學理論,也有生活小竅門、職場辦公技巧,以滿足不同受眾的不同知識需求。知識的分享者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的專家學者,還可能是熟悉自身領域的生活達人。

相較於傳統的圖文形式,短視頻傳播知識具備四大特性:知識傳播的即時化、知識呈現的人格化、隱形知識的顯性化、複雜知識的通俗化。

中國科學報社社長、總編輯趙彥表示,一條15秒至1分鐘的短視頻,濃縮了平日裡的嚴肅知識,以更加顯像化的形式傳遞給受眾,一改知識艱深枯燥的外貌,拉近了大眾與文化知識之間的距離。以短視頻為紐帶的知識分享和連結,在拓寬知識邊界的同時,也讓知識普惠接近現實。

推動網際網路內容行業價值轉向

在知識創作者看來,短視頻已成為他們傳播知識、交流知識的首要工具。

本職工作是四川省廣元中學一名化學老師的向波表示,原本自己一堂課只能影響到教室裡的四五十名學生,「但現在我是600多萬粉絲共同的老師。用好傳播工具,能夠消弭知識傳播的時空壁壘,點亮更多人對於化學的熱情。」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覺得,在短視頻上做科普是一種「全新的奇妙體驗」。在此之前,她沒有預想過移動網際網路平臺可以向她這樣的嚴肅知識創作者和內容傾斜資源,短視頻讓自己找到了一條與世界進行知識分享的超級連結,「粉絲」的反饋也成為了自己堅持做科普的動力,「感覺短視頻讓在網際網路上做知識的路子越來越寬了」。

人們最初使用短視頻軟體的目的多是娛樂休閒,但在高度碎片化、娛樂化的觀看環境中,時間久了,很容易產生空虛感和審美疲勞。知識類內容的出現,像一股清流,可以填補人們內心的空白。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曉紅指出,隨著一些網際網路平臺相繼推出了服務知識傳播的舉措,「知識內容在網際網路行業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度。這種趨勢體現了網際網路內容在從以往的單一娛樂化向知識化升級,可以說,短視頻平臺帶動了網際網路內容行業的價值轉向」。

對於用戶而言,短視頻打破了知識攝入原有的時空限制,讓人們能夠利用業餘時間,隨時隨地學習。同時,短視頻將知識以簡潔清晰的知識點形式呈現,點燃用戶進一步深度學習的興趣。

於是,一方面,短視頻大大降低了知識接收的門檻和難度,調動了大眾創作與傳播知識的熱情,實現共創;另一方面,短視頻以社交為紐帶,打破了知識傳播的壁壘,讓知識觸達更多人群,實現共享。

為知識內容創作提供更好環境

「信息創造價值,在信息創造的諸多價值中,尤以知識傳播的價值最為高遠。」字節跳動副總裁張羽認為,對知識內容的持續投入,將有利於整個網際網路內容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一個平臺或技術,如果優質的內容不去佔領,那麼有害的內容就會去佔領。」戴建業說,「短視頻既有畫面又有聲音,還可以加上文字,肯定是一種非常好的傳播途徑。算法和流量告訴我們,哪類文章和視頻最受歡迎,哪類人群喜歡哪類知識,這不僅使作者可以精準地『量身定製』,也使網絡可以定時定量地『送貨上門』,深刻地左右了知識生產,那些受人歡迎的知識會大量炮製出來,而受人冷落的知識就無從產生。」

戴建業的觀點正在被實踐所驗證。日前在北京舉辦的「2019DOU知創作者大會」上,張羽介紹,截至2019年12月2日,抖音上粉絲過萬的知識內容創作者數量已超過7.4萬名,累計創作了1985萬條優質知識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了1.9萬億;每一條知識短視頻,觸達了近10萬人次。

目前,各大短視頻平臺都構建了專屬的內容池,側重為青少年提供課程教學、書法繪畫、親子教育、人文歷史、傳統文化、手工製作、自然科普等寓教於樂的優質內容。如快手發起的知識標籤專區「百科全書」、抖音聯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等單位發起的「DOU知計劃」「非遺合伙人計劃」等。

但是目前這些內容的總體佔比仍較低,總量仍然不足,未來仍然需要各個短視頻平臺持續發力,為知識內容創作提供更好環境、更多支持。

此外,對於短視頻學習碎片化的觀點,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陳徵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短視頻確實無法達到系統授課的效果,也不能培養出專業人士,但是起碼能做到一點,那就是打開一扇門。我是教物理的,我的目標是通過這些碎片化的拼圖,把一些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展示給受眾,尤其是青少年。當他們收集了足夠多『碎片』時,就掌握了它們內在的聯繫,也就能拼出一個完整的世界圖景。」

相關焦點

  • 短視頻知識傳播關鍵在高質量內容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各大平臺粉絲過萬的知識類創作者數量呈穩步增長趨勢,其視頻作品的傳播效力也遠遠高於平臺的整體平均水平。這表明,公眾對新媒體平臺知識性內容的需求正處於高速上升的態勢,相關內容的生產和傳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知識傳播的即時化、知識呈現的人格化、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和複雜知識的通俗化成為短視頻平臺時代知識傳播的主要特徵。  在新媒體領域,知識性內容的生產並不是一個新現象。
  • 光明日報:短視頻知識傳播關鍵在高質量內容
    這表明,公眾對新媒體平臺知識性內容的需求正處於高速上升的態勢,相關內容的生產和傳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知識傳播的即時化、知識呈現的人格化、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和複雜知識的通俗化成為短視頻平臺時代知識傳播的主要特徵。 在新媒體領域,知識性內容的生產並不是一個新現象。
  • 百度百科泛知識領域布局:視頻化、人格化、服務化
    在我們日常的詞條之外,百度百科開始通過聚合權威專家、行業協會等,通過發力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的傳播形式,降低權威知識的理解門檻,讓更多人可以輕鬆、便捷掌握權威的分享內容。與眾多網際網路產業一樣,知識化內容平臺的核心首先在於「人」,人是第一生產力,內容生產者的質量,決定著輸出內容的水平。
  • 疫情報導中短視頻議題建構的景觀呈現——基於B站的考察
    通過對B站短視頻的初步分析,發現B站此次疫情期間的議題建構補充了主流媒體議程設置的空白,呈現出專業化、多元化、次元化、情景化、共情化的特點,促使議題實現有效傳播,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發,讓人們比平時更渴望獲取真實的信息,紀實影像成為聚焦品類,對此B站充分發揮主體和平臺功效,上線大量以短視頻為主的「微記錄」,讓「去中心化」個體在場的Vlog與集中生產、完整敘事的紀錄片同步輸出、共同發力,顯現出微記錄的時效性、平民化、互動感。PGC與UGC聯手打造疫情紀實,專業化與時效性同顯現。
  • 「抖音」短視頻中的音樂傳播創新
    (一)技術變革:界面建構中的示能性 高速率的信息通信技術提高了短視頻傳播的速度,便捷化的製作技術降低了短視頻拍攝的門檻,智能化的通信設備滿足了移動場景的播放需求。技術變革通過界面建構,鼓勵用戶使用音樂短視頻積極進行日常生活的呈現,基於短視頻與音樂的關聯,音樂中隱含了帶動短視頻快速傳播的交互功能。
  • 張志安:短視頻時代下,餐企如何利用好新一輪媒體傳播紅利?
    2020年以來,短視頻平臺適當放寬內容時長的限制,不僅降低了創作門檻,無形之中還擴展了用戶的停留時間,進而成為用戶獲取信息的重要窗口。這樣的短視頻,既有娛樂節目和知識傳播,也有消費服務和商品選擇,同時又有資訊的獲得。
  • 科普短視頻APP「玩美酷」紮根新疆
    中新網新疆新聞11月3日電(馬南)3日,科普短視頻APP「玩美酷」軟體發布會在烏魯木齊舉行。為了更好地推廣新疆文化,「玩美酷」自主研發了全新模式,從內容生產、審核、播映到網民互動都深深根植於新疆本土。
  • ...傳播模式:主流媒體短視頻內容生產研究——以人民日報抖音號為例
    主流媒體這種適應新技術規則對視覺內容進行改造的方式,在移動傳播時代滿足網民對信息娛樂化、碎片化和情感化需要的同時,也有效發揮其新媒體環境下的宣傳功能。一、研究問題在面對新媒體技術的衝擊和新聞場域中多行動者競爭的壓力下,主流媒體在短視頻平臺上正在形成怎樣的內容生產模式?
  • 短視頻打開青少年教育新思路
    2019年3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等藉助抖音平臺開啟「DOU知計劃」,以13名院士和24名知名科普學者為引領,通過全民短視頻進行科普的行動,就是一種激發學習興趣的新媒體探索。
  • 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知識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的知識。按學習成績分組,中小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即學習成績上等和下等的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均更高。
  • 金暉醫生科普短視頻 共慶中大網際網路醫院一周年
    隨著中大網際網路醫院上線一周年的到來,金暉醫生也緊跟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潮流,錄製了一系列關於「科學減重」的科普短視頻,為大家分享來自專業醫生的健康管理建議。據悉,這些優質且權威的科普內容短視頻,將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呈現,值得關注與期待。
  • 與短視頻相比更專業 中視頻進入「戰國時代」
    原標題:與短視頻相比更專業 中視頻進入「戰國時代」  《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超過9億,網民使用率超過95%。視頻已經成為全民創作和消費的內容體裁。  與此同時,長視頻、中視頻和短視頻的賽道也日益清晰。
  • 網易傳媒全新知識短視頻內容消費品牌網易新聞「知識公路」正式發布
    今年以來,網易傳媒全力布局精品知識短視頻IP矩陣,旗下網易新聞「知識公路」依託網易傳媒深厚的原創能力和強大的平臺影響力,以做中國品質知識短視頻內容消費品牌為定位,形成了「原創+籤約+採買」的多元化品質內容生產方式,打造出多樣的短視頻IP矩陣,內容覆蓋泛知識科普、泛科技商業、泛生活文娛及社會熱點、軍事、歷史、法律等各垂類,全網粉絲累計已達2億。
  • 快手以短視頻+直播+微電影多元形式科普愛滋病常識
    工人日報客戶端電 在12月1日第三十三屆世界愛滋病日來臨之際,快手、快手健康聯合中國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發起「防艾不防愛,檢艾不減愛」世界愛滋病日系列短視頻科普宣傳活動,並邀請開心麻花、防艾大使--演員馬麗、皮膚科專家高廣程主任等,以短視頻、直播、微電影的多元形式,向廣大快手用戶科普愛滋病相關知識
  • 短視頻行業2021年度展望:探尋第二增長曲線丨【芒種·趨勢】
    作者丨騰訊研究院 孫怡 2020年從圖文到視頻(以短視頻和直播為主),即時化、視頻化已成為主流內容消費模式。根據移動網際網路全景研究數據(以下簡稱用戶調研數據)[1],用戶對視頻化信息接受度逐年增長,2019年反超文本。
  • 200餘所高校大學生用創意短視頻傳播安全知識
    目前,已有200餘所高校提交1200餘條創意短視頻參賽。活動將進入初賽評審環節。B站、新華網投資者教育基地、金牛理財網為本次活動提供了特別支持。據統計,大學生提交的參賽短視頻創意頻出,形式多樣,包括視頻配音、漫畫、情景劇、視頻剪輯、科普宣講等。
  • 好看視頻依託百度搜索做知識短視頻,兼容豎屏同時強化橫屏
    百度短視頻生態平臺總經理宋健在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等專訪時表示,好看視頻的作用是來承載整個百度體系視頻化的技術能力,以搜索作為一個主動表達入口,堅持做「節約時間,為用戶解決問題」的短視頻平臺。同時,將在兼容豎屏的前提下,繼續強化橫屏,多維度地滿足用戶需求。
  • 2100萬詞條背後:百度百科和700萬分享者知識傳播進階之路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數位化信息生產、傳播的便捷化,越來越多人通過網際網路生產和分享知識。各行各業的有趣知識不僅滿足了大家的求知慾,也充滿了十足的趣味性,這給整個網際網路內容產業的發展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方向。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類似於晉宏逵這樣的700多萬專業知識分享者聚集到了百度百科平臺。
  • 美食紀錄片正在「短視頻化」
    說是「紀錄片」,其實更像是精緻的「短視頻」,它每集只有7-8分鐘,比一首歌長不了多久。內容層面,普通的早餐店,平凡的攤位主,迷人的煙火氣,《早餐中國》有點像「縮略版」的《舌尖上的中國》,目前第三季豆瓣評分9.1。其實最近數年,各視頻網站都在持續釋放新動能,讓紀錄片日趨成為年輕用戶的新寵。
  • 陳根:網際網路時代下,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短視頻?
    於是,為了達到將「注意力流量」變現的最終目的,短視頻的內容創作者們不得不去創作一些更為簡化、更富戲劇性、更奪人眼球的內容。相比於純文字,短視頻更像是一個「快消」信息的集中站,其內容呈現更加生動、更侵入、也更獵奇。事實也的確如此,在輕鬆、通俗、娛樂、八卦等方面,短視頻形態就是比圖文形態來得更直接、更受歡迎,也更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