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短視頻劇情號內容同質化問題突顯,創作者如何破局?)
碎片化生活的加速,讓人們越來越難集中大量空閒時間刷劇觀影。而劇情類短視頻的出現,恰好彌補了這一缺憾,成為大家茶餘飯後,公交地鐵上打發時間的不二選擇。
情感故事、懸疑推理、幽默搞笑,眾多劇情短視頻受到人們熱捧,也吸引著越來越多內容創作者的加入。然而創作水平良莠不齊、帳號之間競相模仿、爆款內容被翻拍等助推劇情短視頻走向了內容同質化的怪圈。
原創者漸失信心,模仿翻拍者難以為繼。對於劇情類帳號運營者來說,如何擺脫內容同質化魔咒,打造屬於自身的爆款視頻,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
01.
堅持原創
遠離翻拍陷阱
短視頻時代最大的變化,不是從文字轉為視頻的內容展現形式,而是在當下碎片化時間裡,短視頻的內容形式更符合用戶需求。
劇情類短視頻,從最初小說作者為小說引流,而用不到一分鐘拍攝的預告劇情,發展到今天短視頻創作者生產的內容緊湊,「爽」點不斷的劇情內容,大大縮短了人們獲取視頻來娛樂生活的時間。
然而隨著劇情內容的競爭發展,一些內容創作者寄希望於模仿和翻拍熱門題材來獲得高流量曝光,夢想一躍龍門。然而這世上,從來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前段時間,《拍抖音反轉神劇5個月,我們最終成了炮灰》一文在朋友圈刷屏,揭開了劇情內容翻拍者高流量背後鮮有人知的一面,也讓不少短視頻內容創作者開始反思原創內容的重要性。
再牛的編劇,也有靈感枯竭的時候。無論翻拍還是模仿,究其原因都是創作內容匱乏的結果。對於陷入創作困境的短視頻內容創作者來說,與其通過翻拍或者模仿產生同質化內容,不如發揮粉絲的力量,通過故事徵集的形式,化解創作困境,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
小編在梳理信息時,注意到一個講述都市男女情感故事的劇情號,名叫「聽朋友說」。據團隊介紹,該帳號在內容創作之餘,常常收到來自粉絲有關個人情感故事的評論和投稿,經過粉絲同意,團隊將這些真實故事,通過編劇的整理、以及專業團隊演繹、拍攝成短視頻進行發布,獲得了廣大網友的情感共鳴。僅一個月時間,「聽朋友說」就做出了1384萬播放的爆款視頻,獲得近3.5萬人評論。
朋友的故事裡,有曾經的自己。聽朋友說發揮粉絲的力量,挖掘身邊的情感故事,不但找到了源源不斷的內容來源,更讓自身成為了最好的傾聽者,和故事的呈現者,讓粉絲可以聽故事、看故事。
正所謂,抖音翻拍一時爽,一直翻拍火葬場。對於短視頻內容創作者來說,唯有專注原創內容,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才能獲得長久的增長。
02.
以「人」為中心
讓帳號擁有獨特的記憶點
由於一方面滿足了人們碎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作為天然的「原生廣告」製造器,劇情類短視頻可以將品牌露出、產品植入,很好地用生活化、人格化的方式呈現出來,用戶也會很自然地接受。
正因如此,劇情類短視頻成了內容創作者最為看重的形式之一。
然而,劇情內容的同質化,讓短視頻用戶對於這些內容已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很多時候,人們對於劇情內容只是一笑而過。這也使得很多劇情內容創作者,用盡渾身解數,雖然也曾爆款頻頻,卻很難讓用戶記住。
不同於大多數急功近利的創作者,一些劇情類帳號從最開始就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突出個性化標籤,以人為中心進行內容創作,通過角色的魅力和優質內容俘獲大眾,培養了一批高粘性粉絲。
比如在小編關注的帳號中,有一個叫「寶媽郭肉肉」帳號,她的視頻從夫妻情感、嬰兒輔食、孩子教育,再到產品種草、日常吐槽等一系列內容,向人們展現了一個豐富立體的寶媽形象。不僅如此,她積極樂觀和認真生活的態度,更是讓不少粉絲喜歡上了郭肉肉本人。據公開的信息顯示,一年內,「寶媽郭肉肉」實現了從零到播放量過億的跨越,成為母嬰行業知名IP。
以「人」為中心,除了多角度的內容選題讓人物形象更豐滿,統一的視覺元素也是打造帳號記憶點的重要元素。
「孟婆十九」是一個情感類劇情號,視頻中她一身古風打扮,嬌俏可愛,美麗靈動,有自己的性格和態度,突破了人們心中的傳統孟婆形象,不禁讓人第一時間記住這個人,更讓人們記住了不一樣的孟婆十九。如今,僅一年時間,孟婆十九便俘獲千萬粉絲,成為抖音劇情頭部帳號。
這種以「人」為中心,打造帳號專屬人設的劇情號,不僅能加深用戶記憶點,更利於日常內容選題的多樣化,在同類帳號中做出差異化內容。最為關鍵的是,由於已經在粉絲心中形成認同感,所以人設類劇情號在推薦產品,或者是做品牌廣告的時候,粉絲更容易接受。
劇情短視頻內容是真實生活藝術化的產物,人們需要新的內容,通過這些內容去體驗不同的情感世界與生活現實。對於創作者而言,堅持原創,從日常生活的多個側面尋找素材,打造具有鮮明記憶點的人設,是走出劇情內容同質化怪圈,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有效方式。畢竟,大浪淘沙後留下來的一定是讓人有記憶點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