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從腦科學認識自己

2020-12-23 腦機智能

我是誰?

我可能是唐僧,目標明確,勤奮有志!

為什麼唐僧堅定堅強,因為他左前腦發達,屬於邏輯分析型。這樣的人有頭腦,學習能力強,有競爭心。科學家、理論工作者大多屬於這一類。唐僧型的孩子認理不認親,說話邏輯清晰、有理有據、非常需要父母幫助樹立其遠大的理想。

我可能是孫悟空,果敢敏銳,跨界創新!

孫悟空的強項在於右前腦區,屬於想像創造型,是你身邊那個滿腦子建議、想法天馬行空的傢伙。 孫悟空有個性、有創新想法、執行力很強,也很敬業、重感情,懂得知恩圖報,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孫悟空是一個好員工,工作狂,他不戀錢財、不懼勞苦,在降妖伏魔中找到了無限的樂趣。如果你的孩子是孫悟空,你要寬鬆待他。因為想像創造需要不斷地試錯,需要自由的空間。

我可能是豬八戒,團結合作,情感豐富!

豬八戒右後腦區優勢明顯,屬於感覺表現型。他們情感豐富,是最好的朋友,遇事會無條件挺你。豬八戒型的人還是團隊的開心果,是關係緊張時刻的緩衝劑。豬八戒式的孩子,父母要對他寬容,別生硬地逼他,因為他重感情,感覺不到你的愛他會非常受傷,壓力太大扛不住了,甚至會用謊言解決。

我可能是沙僧,穩健務實,契約守信!

沙僧規矩聽話,這是左後腦區優勢特徵,屬於紀律執行型,這樣的人做事嚴謹務實,重細節,有執行力,時間觀念極強,愛動手,愛玩攝影。沙僧式的孩子,父母必須給他信仰,以身作則成為他的榜樣。

快來參加伊夫斯塔腦優勢測評吧!

讓測評告訴你,你究竟是誰?

相關焦點

  • 腦科學,21世紀的新趨勢
    然後我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夢的原理,還有夢跟記憶、右腦之間的關係。當時很崇拜的一位老師,他跟我一樣排斥中國的灌輸式教育,常說教學的真諦應當是激發學生 「無限的創造力」。為什麼是無限呢?在江湖上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普通人的大腦只使用了10%,剩下的90%還有待開發。即便是智商高達183的愛因斯坦,其大腦也才開發了13%。愛因斯坦逝世後,他的大腦並沒有被火化,而是被驗屍的哈維醫師所偷走。
  • 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是「認識你自己」我是誰?
    我是誰?人為什麼明明知道自己需要改變,卻無法控制自己,無法做到自律呢?要知道,不能自律是一種性格特點。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認識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你自己」人生,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判斷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
  • 「2020第二屆 宣武癲癇與腦科學國際論壇」 圓滿召開,盡享癲癇與腦...
    關注腦,保護腦,我們從癲癇做起……」-中國抗癲癇協會會長洪震教授「回顧癲癇的歷史,可以發現癲癇在臨床的診療都離不開基礎研究的進展,從腦科學的基礎研究可以發現癲癇目前診斷與治療存在的問題 ,宣武醫院曾辦過多次癲癇與腦科學的會議,每次都收穫巨多……據我所知,目前全國僅宣武醫院一家開展此類會議……相信每位都會跟我一樣收穫巨大
  • 半月談|腦科學專業:我的未來不是夢
    半月談記者 朱涵 張璇腦科學是科學探知自然界現象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被譽為「科學皇冠上的明珠」。2019年底,浙江大學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並籌備在國內率先創設腦科學專業、開展本科生教育。為什麼要專門設立腦科學學院和本科專業?這個專業要培養什麼樣的人?腦科學的發展又將給未來的科學研究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認識你自己,我是誰?
    如果你覺得某一件事情,自己可能有這個天賦,但是不敢確定,但又是自己非常喜歡的事,那就堅持一萬個小時,給自己的夢想,一次三年左右的時間,去拼一次,證明一下自己,只有追逐一次自己的夢想!又有何不可呢?這樣的人生才能少留遺憾,也唯有這樣的人生,才是值得活一回的人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你自己。
  • 意義非凡的腦科學(開卷知新)
    腦科學是一門極富魅力的生命科學,它充滿神秘,又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意識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人各有志?為什麼有些人更聰明、記憶力好?為什麼有些兒童有自閉傾向?為什麼有些人患抑鬱症?機器人怎樣才能擁有人類的智慧和能力?人類社會未來如何與智慧機器人共存?這些問題可以說與腦科學密切相關。
  • 腦科學的範式革命:呼之欲出的下一場,將在何處爆發?
    撰文 | 顧凡及(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來源:信睿周報大概400年前,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問:「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裡,還是在心房?」400年來,人們在認識腦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多遠啊!而且這個趨勢還在進一步加速。不過,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正如美國神經科學家沃爾特·弗裡曼(Walter J.
  • 走進腦科學:腦科學基本領域有哪些?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我們通常認為,腦科學,顧名思義,就是關於腦袋的科學。實際上,腦科學的概念不是這麼簡單。人的大腦是當今宇宙中最為複雜、最為奧妙的東西。大腦與整個世界相聯,與自然界整個進化的歷史相關。腦科學的研究自然地牽涉到許許多多不同的領域,從人類學、神經學、醫學、心理學、生物學、哲學、數學到當今的人工智慧科學、微觀物理科學等等。
  • 朱清時先生:禪定、心流與腦科學
    目前的腦科學對意識的認識還很膚淺,更無法完全解讀禪法和心流,然而只要找到它們與大腦活動的密切關係,我們就可以使用腦科學來尋找得到禪定和心流的清晰、明確的新方法,大大縮短訓練時間。有不少人僅僅依靠一種模糊不清的概念知覺來修習禪法,要想有成就好比蒙著眼擲飛鏢。如果知道了目標與大腦功能的變化的聯繫,可以讓禪修者在數月內取得過去要數年才會有的進展。
  • 腦科學與教育|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
    傳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研究圍繞這些問題已經展開了許多討論,但隨著腦科學研究技術、方法的發展,對兒童大腦結構和功能發展的認識更深入了一些。基於已有的腦科學研究成果,我們認為幼兒可以學會一些數學,也有必要發展一些基礎數學能力。
  • 腦科學的引入對教育至關重要
    西安網訊(記者 馬瑩)12月15-16日,由大城市教科院聯盟、《教育家》雜誌、西安國際港務區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由西安國際港務區教育和衛生健康局、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同承辦的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全國三次學術年會暨第三屆「腦科學與教育」論壇在西安隆重召開。
  • 《考試腦科學》中獎結果公布
    《考試腦科學》 中獎名單 在本次贈書活動(看完就忘!看完就忘!我感覺我要廢了)的前10名精選留言中,我們用隨機數生成器抽取了3位幸運讀者,分別是1、6和10樓的讀者,他們分別獲贈《考試腦科學》一本。
  • 超恐怖的科學悖論:缸中之腦已經出現!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嗎?
    現代生命科學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都是基於我們的大腦對我們感知到的信息作出的反應,然後我們有了意識,這些意識和反應的結果在時間的衝刷下形成了記憶。這裡問題就來了?我們能夠憑藉這些就確認並且區分這就是現實世界嗎?我們大腦的反饋機制會不會作出欺騙?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把夢境當作真實發生的事,但是那只是大腦的欺騙。
  • 清華、北大教授同臺激辯:腦科學是否真的能啟發AI?
    但腦在幾千年內的進化中都相對靜止,因此腦科學是「自然科學最後的疆域」。腦科學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但不是做人工智慧的前提,它與人工智慧應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目前,認知神經科學取得極大進步,已經有了整體發展路徑,對現在AI的端對端學習與強化學習有諸多啟發。那麼認知科學的進展對下一代AI是否有幫助?腦科學是否真的能啟發人工智慧?
  •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一周年!科研成果彙編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系)於成立2019年12月,坐落於優美的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學院是教育部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國家健康與疾病人腦組織資源庫、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重要平臺的實體支撐單位。成立一周年,我們來一起回顧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今年發表的部分論文。
  • 讓腦科學走進課堂,讓創新教育引領未來
    、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院長周綱先生、深圳市科愛腦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管黎華先生、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閆利娟女士、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何昕先生等。2018年曲江第二小學在陝西省第一家引入教育腦科學特色課程,並兩度邀請國際腦科學教育專家進校開展課程落地普及,組織教師隊伍貫徹學習如何將腦科學知識應用於實際教育教學中。2020年9月曲江第六小學建成開學,以腦科學課程為基礎的學習力課程不僅首當其被列為四力課程之一(生活力、學習力、自制力、創造力),而且開課以來深受學生和家長好評。
  • 一本集結了心理學、腦科學、哲學的書是怎樣的?
    《萬物的古怪秩序》是一本非常高超的腦科學、意識現象研究科普書。相較於那本被很多認知領域人士奉為經典的《笛卡爾的錯誤》,這一次作者達馬西奧試圖提出一個系統,更為完整、深入地闡述自己對意識現象的自然科學解釋。
  • 腦科學不但在這個世紀 甚至下個世紀依舊是前沿科學
    腦科學不但在這個世紀 甚至下個世紀依舊是前沿科學 原標題: 打一個比方,腦科學現在的處境,相當於物理學和化學在20世紀初期的處境,有很多事情已經搞清楚,但是重大的理解和突破還沒有出現。  所以現在的腦科學是生物科學裡比較神秘的領域,從這點來說,腦科學將成為未來生命科學發展中很重要的一個領域。年輕人將來想鑽研科學的話,腦科學就是前沿科學,不但在這個世紀,甚至下個世紀依舊是前沿科學。
  • 愛極創始人、腦科學研究第一人楊永利博士訪談錄
    其中,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列為國家戰略,寫入十四五規劃100個重大項目之一。與此同時,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早已將腦科學領域研究作為本國重大發展戰略。中國腦計劃制定為15年計劃(2016-2030年),發展我國腦科學、類腦技術,從認識腦、保護腦和模擬腦三個方向展開研究,逐步形成以腦認知功能的解析和技術平臺為一體,以認知障礙相關重大腦疾病診治和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技術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研究布局。
  • 腦科學日報:誰說女性更易老年痴呆;解碼飢餓感知的秘密
    6,「隨和而不盲從」的腦機制研究來源:北師大自我研究組根據最新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關於決策中支持社會影響的腦網絡研究,由大腦的獎勵網絡和社交網絡組成的集成網絡可支持人類決策中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