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集結了心理學、腦科學、哲學的書是怎樣的?

2020-12-26 湛廬文化

《萬物的古怪秩序》是一本非常高超的腦科學、意識現象研究科普書。相較於那本被很多認知領域人士奉為經典的《笛卡爾的錯誤》,這一次作者達馬西奧試圖提出一個系統,更為完整、深入地闡述自己對意識現象的自然科學解釋。

《萬物的古怪秩序》

作者:(葡)安東尼奧·達馬西奧

譯者:李恆威

作者不但擴大了意識現象的思考範圍,將包括單細胞生命在內的多種生命形式一併納入意識現象研究的比較對象,而且提出了將人類道德標準、文化價值判斷標準置入生物學研究發現的設想。無論愛好文科理科的讀者一定都會大開眼界。

這本書可以作為三本書來看待,它實有著三重身份。一重是腦科學,一重是哲學,一重是心理學

1.腦科學

腦科學是時下最熱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作為一本腦科學的科普書,它還有一個很大的價值表現,就是「新」。原文書是2018年出版的,相當新鮮。

這本書所分成的三部分章節,可以簡要地理解為:

一、作者對人的意識現象的解釋的基礎;

二、作者對人的意識現象的闡述;

三、作者本著自己對人的意識現象的觀點,對一些普遍的文化、哲學主題的簡要比較。

第一二部分有一點生物學方面的基本概念,其實並不難以理解。第三部分比較輕鬆,而且我以為思考的密度和品質勝過《人類簡史》。

2.哲學

作為一本哲學書,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差一點就揭開了自我意識的神秘面紗,十分令人激動。我是一字一句地反反覆覆地讀下來的,深感值得。

以往總感覺哲學這門學問已經沒有新的事物可從它悠久的身軀內部誕生的了;隨著自然科學在生命科學,尤其是遺傳、認知科學、腦科學、智慧現象、意識現象、心理學、生物的社會屬性等方面的鋪展和深入,人類積累的人文知識必將進行一次重新的甄別和驗證(注意:我並沒有說「替代」,而這也與本書作者的觀點一致)。

可能閱讀時還需要留意一件事,比如書中頻繁出現的基本概念「表象」、「」、「感覺」、「」、「觀性」、「視角」,它們在作者筆下的含義並不是哲學中的含義(而且它們在哲學裡也沒有統一的含義,在每個哲學家筆下也經常不一樣)。

作者其實是在這本書的闡述過程中,在他的思考體系裡定義了以上名詞,閱讀時留意便可理解。

這同時意味著,這本書把關於自我意識的那些哲學概念附著到了生物學,尤其是腦科學的研究實際中,在談到「價值」時作者的意圖更是明確。

總之,我第一次感到那些在哲學書裡很容易陷入不知所云之境的詞彙落地生根了。自然科學分化獨立之後,擱淺了幾百年的哲學終於有希望不再是空談了。

3.心理學

作為一本心理學相關的書,本來它就是符合認知研究領域的,它闡述的內容其實正是很多心理學基本理論、概念的實體基礎。大量的心理學研究對象(比如感覺、感受、情緒、推理過程、決策、人際互動等)自不必說。

而我想冒昧提一下的,是比如「意識、潛意識」這對關鍵概念。在心理學裡這對概念並沒有精準的、落於實體的解釋。而在這本書作者提出的系統中,似乎能找到意識、潛意識之所以能夠被主觀注意聚焦或忽視的具體動作。

我以為「意識、潛意識」這一對詞彙的命名也許存在誤導,仿佛意識分為明暗兩種似的,叫做「意識、前意識」也許更貼切一些。

我之前剛剛讀過彼得森(火熱的龍蝦教授)的《人生十二法則》。繼而翻開《萬物的古怪秩序》,發現它完全可以作為之前那本心理學書的自然科學支持。

最後,我畫蛇添足地給其他讀者的幾點小的建議:

1.本書的文字是很精確的。作者思維是很嚴謹的,而且由於涉及的內容經常和哲學無異,很多句子是很有哲學味的,也許剛剛讀起來會有些費力。但是比起羅素、康德的句子還是容易理解得多的。

當然,較真讀起來也很累,尤其第二部分,我是反反覆覆一字一句看下來的。但是絕對值得。

我建議想精讀的讀者用那個很簡便的閱讀方法,用鉛筆畫橫線,標出句子的主謂賓。我就是這麼幹的(而且我竟然沒有發現錯字或語病,加分)。

2.讀者可以同時了解一下基本的生物知識,比如什麼是細胞?細胞的基本結構?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動物細胞?植物細胞?什麼是「內環境」?什麼是「內穩態」?其實中學裡都是講過的,很容易找到材料。

3.如果對本書的內容有更多的興趣,可以閱讀作者更早的一本《笛卡爾的錯誤》,那本書似乎可以作為這本書的「預科」書。

4.什麼是「複雜」?這個詞似乎我們不暇思索地以為自己是了解的。不,其實我們很可能並不了解。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裡提到:「請想像一下,有許多水上浮標被綁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當一艘船經過時,其尾流會形成一個個小波浪,從而使浮標一個個動起來。

但是,每個浮標都無法單獨『行動』。

因為每一個浮標都通過繩索連接著不同重量和大小的其他浮標,所以任何一個浮標的行動,都會帶動其他浮標產生相應的行動。這些行動還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反饋過程,也就是說,浮標的行動會間接地影響到自身。

於是,船的簡單尾流,在這個複雜的浮標網絡中引發了大量級聯式的行動。如果船以其他方式駛過,比如以另一種速度或角度駛過,那麼浮標的行動可能會完全不同。」

想像一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之類的我們似乎還可以應付,五元六次方程組呢?微分方程?我們的腦袋已經爆炸了。

該書進而解釋了一個複雜的系統何以形成的四個基本因素:交互必須處理的例外情況,普遍的稀有事物。讀者很可以站在「複雜」和「複雜系統的形成」的角度,來幫助理解《萬物的古怪秩序》這本書裡反覆提到的「複雜」二字

相關焦點

  • 書單| 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
    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本書單為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圖書,對神奇神秘大腦認知感興趣的讀者、從事醫療服務的讀者,都可通過本書單的推薦圖書找到需要的知識。向腦科學研究方向、認知神經方向、醫護專業等學生及研究人員推薦!
  • 300年前的哲學問題,腦科學回答上了?
    但是就如同大多數的哲學問題一樣,這個問題也始終沒有定論,直到腦科學進入人們的視野。2005年,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在帕萬·辛哈(Pawan Sinha)的帶領下,發起了致力於幫助印度盲童的「光計劃」(Project Prakesh,「Prakesh」在梵語裡是光的意思)。
  • 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融合的途徑
    這一學科集群正在與新技術聯手逐步揭示人類的日常認知和科學認知、自我認知和社會文化認知的多重機制,所取得的實證研究的許多重大突破也對傳統形上學、認識論、語言哲學、道德倫理和哲學方法論構成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戰。新技術變革不僅把我們帶入了人機共在的充滿巨大不確定性的全新社會,也為哲學家借鑑和反思經驗科學,拓展哲學發展的空間創造了重要機遇。
  • 10本心理學著作,助你深入了解自己
    湛廬君為你精心挑選了以下10本心理學相關著作,維度不同,領域各異,但它們都能幫助你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塑造自我。在《你的幸福曲線》一書中,作者回答了所有的問題,幫你重新定義人生的下半場,剖析有關中年危機的不為人知的真相,讓你重新獲得幸福生活的動力。
  • 《幸福的科學》:同樣是勵志書,專業型和業餘型到底存在哪些區別
    似乎,這是一個人人都很焦慮,人人都有壓力的時代,所以各種勵志書成為不少人迫切希望抓住的那根稻草也不算奇怪。因為它方便獲取,到手成本低,而且有很好的即時效果,通常我們在看完一本心靈成長或勵志書內心情都會變好很多,而且如果圖書質量足夠高,這種好心情能夠持續上很長一段時間。
  • 推薦3本心理學書籍+獻上搜書技巧:遇上對的書,愛上閱讀
    你好,我是阿君,今天,跟大家推薦幾本心理學書籍。前兩天一位讀者諮詢我,問我有沒有心理學相關的書籍介紹,今天特地整理了一些看過且覺得相對不錯的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一、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阿君先介紹怎麼在網絡上搜索書籍並進行篩選。第一種:網絡搜索:書籍類型+書單,比如心理學+書單。第二種:別人的 經典介紹。
  • 心理學橫跨科學與人文
    所有人文主義心理學區別於自然主義心理學(如內容心理學、構造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的根本之處,在於其持有截然不同的本體論和方法論哲學基礎。心理傳記學以文本為主要研究材料,通過心理學理論來重述傳主的生命敘事,在這個意義上與闡釋學具有天然聯繫。縱觀西方文藝復興後科學與哲學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上述自然主義心理學與人文主義心理學的對立,是更宏大背景下自然科學與人文主義的對立在心理學中的具體體現。狄爾泰(Wihelm Dilthey)曾從闡釋學視角出發,對自然科學與精神科學(以人文學科為核心)作出鮮明的區分。
  • 哲學家黑格爾:哲學不能給青少年帶來快樂,有本哲學書卻適合孩子
    因為哲學和科學比起來,更像一個孤獨者,它不像科學,一路高歌猛進,成效極快,又人人都看得見。哲學家們在自己的領域裡孤獨的鑽研著,外人並不能知曉其哲理,他們所思索的東西也無法得到驗證,只能通過不斷質疑和推翻,在一遍又一遍的摧毀和重建中,逐漸建立完整的哲學體系。並且,很有可能明天,另一個哲學家就會摧毀你所認知的全部理論。
  • 你第一次讀哲學書的經驗大概是怎樣的?
    你第一次讀哲學書的經驗大概是怎樣的?鼓足勇氣開始,緊皺眉頭推進,攥緊拳頭繼續,終於……讀到一半睡著?不管你讀的是西哲還是馬哲,似乎刻板的哲學教育路徑一直在告訴我們:哲學就是最高級的學科,它是文科的頂峰,是那個將與物理學數學在人類智力高峰上交匯的學科。普通人怎麼能學得懂哲學呢?
  • 哲學論|給入門哲學的朋友推薦五本好書
    —並因此而深深影響了西方哲學的發展。二十世紀初西方哲學有所謂的「語言轉向(the linguistic turn)」,令語言哲學成為一時顯學;過去三四十年則由於有關人腦的科學迅速發展而刺激了哲學思考,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成為哲學的新顯學。
  • 走進腦科學:腦科學基本領域有哪些?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我們通常認為,腦科學,顧名思義,就是關於腦袋的科學。實際上,腦科學的概念不是這麼簡單。人的大腦是當今宇宙中最為複雜、最為奧妙的東西。大腦與整個世界相聯,與自然界整個進化的歷史相關。腦科學的研究自然地牽涉到許許多多不同的領域,從人類學、神經學、醫學、心理學、生物學、哲學、數學到當今的人工智慧科學、微觀物理科學等等。
  • 認知科學和發展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本學期對宗寶海老師的研究進行一下梳理,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宗寶海老師進行認知科學的領域劃分,第二部分是由學生把認知科學的研究領域進行梳理。首先我個人認為,有大量心理醫生是沒有進行基礎的心理科學訓練的,具體表現在:在沒有自己很強的專業知識(心理科學的內容),能夠在生活中迅速入門。所以按照我個人的劃分會比較好。
  • 選一本哲學入門書
    來源:一財網這個時代,乍一看哲學很不受歡迎,大家都忙於實務,哲學就顯得沒用而玄虛。但也不盡然。比如哲學入門書《蘇菲的世界》,就從西方火到東方,在中國,自20年前初版以來,一直再版,一直暢銷。電子書時代,你到任何一個網絡閱讀平臺上,只要能找到這本書,必會發現每一頁上,相當於視頻彈幕的評論和留言都有好多條,大大超過一些爆款流行讀物。人們在這裡表達贊同、困惑和疑問,當然也有人叫看不懂,卻還堅持看下去……可見其實對於哲學,大多數人雖然額頭上掛著大大的問號,卻也並不像通常以為的那樣無人問津,只不過到底怎麼能比較好地入門,一直是個問題。
  • 從經驗到理論、從數據到網絡——腦科學研究的四次範式轉移
    圖2.老鼠視網膜中幾個不同的神經元相連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範式轉變?又有哪些已經被解答或仍然無法解答的疑問?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出版,威廉·馮特把關於心理實驗的結果整理成為一個系統,著手將心理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發展成一門系統的科學,來研究人的以下心理活動:感覺、情感、意志、統覺(PS:知覺)和思維。
  • 書單丨想學心理學卻不知道該看什麼書?7本經典心理學書籍推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親密關係、人際交往、時間管理等方面時常會遇到困難,而大部分問題想要得到更好的解決,其實都可以求助於心理學。越早懂點兒心理方面的知識,越能幫助你更好地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本期推薦7本超經典的心理學必讀書目,任意一本都值得你一讀再讀,這份書單,建議你收藏!
  • 怎樣才能進行科學的「全腦開發」呢?抓住孩子發育的黃金時期就行
    事實上,他們並非是什麼「超人」,而是從小通過科學的「全腦開發」方法訓練和使用大腦,使得他們大腦的各項能力都獲得了鍛鍊和提升。怎樣才能進行科學的「全腦開發」呢?1、了解自己無限的潛力著名的前蘇聯科學家伊凡葉夫裡莫夫指出:「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邏輯學的最新發現證實,人具有巨大的能。一旦科學的發展能夠更深人了解腦的構造和功能,人類將會為儲存在腦內的巨大能力所震驚。人類平常只發揮了極小部分的大腦功能。
  • 從腦科學和心理學解讀兒童情緒
    英國早教專家桑德蘭教授曾在《父母能量》一書中,對5歲以下孩子的惡劣行為作了研究,結果發現:孩子們發脾氣是因為高級腦與低級腦尚未形成關鍵的神經通路。而大腦中讓人痛苦的壓力化學物質會在這種情況下被激活,讓寶寶的行為變得更加惡劣。
  • 零基礎也能讀懂的哲學入門書|《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
    打破「哲學書太難」困境零基礎也能讀懂的超人氣哲學入門書《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定價《論自由》_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現代之一 從尼採到海德格爾《悲劇的誕生》_弗裡德裡希·尼採《論道德的譜系》_弗裡德裡希·尼採《權力意志》_弗裡德裡希·尼採《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 看不懂哲學的我,為何書架上總是放幾本哲學書
    說起哲學,這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即使是常常閱讀的朋友在面對哲學時,還是眉頭直皺。因為哲學書中所說的東西,實在是雲裡霧裡的,加之又枯燥乏味。原以為史學就已經夠枯燥了,沒成想哲學比史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哲學這麼枯燥,為何書架上還有會有那麼一兩本哲學書籍呢?我想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肯定裝門面用。的確,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下,書籍的確是一個裝飾臉面的重要物品。其次就是買錯,很多人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在圖書打折時總愛買買買,而商家給的優惠券又總是多了或是少了,在這種情況為了得到優惠,湊價格也就順手將哲學書籍放入了購物車。
  • 美國心理學哲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十句名言,句句大智慧,值得收藏
    2006年,美國權威雜誌評選的影響美國100人之中,第一位美國哲學家,又是美國心理學教父的威廉·詹姆斯排名第62位,今天,我們一起來感悟他的哲學思想,看是否受用。威廉·詹姆斯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裡,他的祖父因投資伊利運河賺了一大筆雄厚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