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股市「深蹲」 中國資產能否跑贏全球

2020-12-22 環球網

本周全球市場擔憂情緒升溫,歐美股市連續大幅回調。展望後市,歐美股市「深蹲」會否持續?外流的資金將去向何處?哪些資產將「漁翁得利」?市場人士認為,從近期看,風險資產特別是歐美股市仍可能出現回調,但是從中期看,投資者無需過度擔心,因為歐美主要經濟體的運行總體仍屬正常。目前部分避險資產、新興市場資產(特別是中國資產)可能是上佳選擇,特別是一些優質標的。

歐美股市或持續波動

本周歐美股市持續大幅回調。當地時間2月27日,受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等消息面因素影響,投資者恐慌情緒上升,美國三大股指大跌逾4.4%,標普500指數已跌至50、100及200天移動平均水平以下;歐洲主要股指也跌超3%。受到隔夜歐美股市走軟影響,亞洲主要股市2月28日也明顯承壓。

從當前形勢看,業內機構認為歐美股市短期仍將面臨壓力。德意志銀行表示,美股已創下史上最快回調紀錄,標普500指數從創紀錄高位下跌超過10%只用了6個交易日,該指數目前較2月19日觸及的高點累計下跌12%。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28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相信美股未來一周將繼續震蕩及承壓,疫情擴散有可能導致市場加速調整。然而,報告也強調,即使歐美主要國家確診病例超過1000例,當地經濟也不會因此停擺,投資者無需過度恐慌,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擴散,但其對經濟及企業盈利能力的打擊只是短暫性的。在市場劇烈震蕩期間,投資者可能犯下最大的錯誤正是反應過度。

道富環球市場歐洲、中東和非洲區宏觀策略主管Tim Graf表示,「自上周末以來的資產價格走勢明顯背離了前幾周的驚人平靜。在經歷了美國股市最快回調之後,我們衡量系統性風險的指標出現了大幅上升,該指標反映股市的內在脆弱性及其對市場衝擊的敏感性。這一指標的上升,加上股市波動性的上升,通常是一個信號,表明股市將出現較正常水平更大的下跌和持續性波動,這應會使市場維持對避險資產已然強勁的需求。」

長期利好因素仍存

業內機構同時強調,從中長期看,風險資產仍面臨不少利好因素。各國政府一方面積極防疫,另一方面通過貨幣、財政政策等多種手段保持經濟增長前景,這也為市場增添了信心。

瑞銀財富管理指出,此次的疫情,全球保持高度警覺,並採取積極的防控措施。多個亞洲國家出臺防範經濟及金融市場失控的措施。雖然家庭及企業收入受到影響,削弱了他們償還債務的能力,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監管舉措組成的「組合拳」,緩解了貨幣及信貸風險。

舉例而言,中國政府頻繁出招,人民銀行計劃對部分普惠金融服務達標的銀行降準。此外,在前期設立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的基礎上,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元;同時,下調支農及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5%。

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劉敏指出,目前金融市場情緒仍然搖擺,說明全球市場對於本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仍未達成共識。與此同時,全球各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使得資金對於風險資產的需求保持青睞,這可能也是避險情緒搖擺的背後因素。不過,本次疫情對於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以及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幅度,仍需更多的數據加以定論。因此,仍需密切關注金融市場在疫情下的投資情緒變化。

瑞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全球投資回報年鑑報告顯示,相比長期和短期債券,股票依舊是全球表現最出色的長期金融投資品種。在過去的120年間,全球股票實現了5.2%的實際年回報率(調整通脹因素後),而長期債券和短期債券的回報率分別為2.0%和0.8%。過去十年,全球股票表現尤其出色,實際年回報率為7.6%,而長期債券的實際回報率為3.6%。展望未來,報告估測,在未來20年間的全球金融市場,相對於短期政府債券,股票投資者的投入資金有望翻番。

中國資產迎入場良機

市場人士指出,在當前歐美股市回調的背景下,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資產可能正在迎來入場良機。

劉敏表示,全球避險情緒分化,人民幣展現一定韌性。中國A股連續7天交易量過萬億元人民幣,亦從側面反映出金融市場對於中國戰勝疫情的信心。

瑞銀財富管理指出,儘管全球確診病例增加,但投資者單純因為恐慌而賣掉增長資產,可能會導致財務計劃脫軌。相反的,投資者應該利用當前的危機去審視投資組合,確保其受益於合適的地區配置。對於擁有大量現金的投資者而言,他們更應該伺機增加投資不足的地區。

瑞銀財富管理強調,從戰術角度來說,我們保持看好新興市場股票,尤其是相對於歐元區股市而言,對後者保持謹慎看法。按照我們的基準情景,相對於成熟市場,新興市場估值折讓達到28%,高於5年及10年平均水平,今年盈利增長預期達到10%。在未來6至12個月,我們認為,中國、巴西和印度股票有跑贏全球的空間。此外,以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主權及企業債券去年回報達雙位數,今年也有一個強勁的開始。在疫情及地緣政治風險下,美國國債的利差保持穩定,收益率的大幅下跌也支撐了回報。

瑞信指出,儘管發達市場仍佔全球可投資市值的主體,但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目前,富時中國指數中超過四分之一(27%)是金融類股,主要是銀行和保險公司。科技類股佔該指數的20%。在1993年至2019年之間,中國股市實現4.5%的實際年回報率,長期和短期債券的回報率分別為-2.2%和0.5%。

相關焦點

  • 在歐美股市遭遇業績滑鐵盧 全球量化投資機構加碼中國市場
    由於今年量化投資基金在歐美金融市場遭遇業績滑鐵盧,其量化投資與量化對衝策略能否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存在諸多變數。「相比歐美國家疫情反覆導致金融市場波動劇烈,中國經濟持續呈現企穩好轉跡象,且A股估值相對偏低,給量化投資與量化對衝策略帶來不小的安全邊界。」上述量化投資基金經理認為。此外,在業績慘澹導致歐美投資者贖回壓力驟增的情況下,量化投資機構迫切需要打開中國市場吸引資金,確保自身資產管理規模相對平穩。
  • 貨幣超發與資產價格:如何跑贏印鈔機
    ,絕大部分的工業品、大宗商品、債券、銀行理財等收益率都大幅跑輸,只有少數的一二線地價房價、醫療教育等服務類產品、股票市場上的核心資產等收益率跑贏這臺印鈔機。,跑贏貨幣超發,2009年後股票體現了這一點。
  • 全球股市巨震 A股機會可能在哪裡?
    對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將會下調,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回報要有合理預期。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相對一體化,A股走出完全獨立行情較為困難。但中國對疫情的處理非常成功,政策對衝空間也有顯著優勢,A股有望保持相對強勢。(證券時報)    全球股市巨震 A股機會可能在哪裡?
  • 5178點5周年|七大行業反彈超70% 核心資產跑贏大盤28%
    來源:證券時報5178點五周年|七大行業反彈超70% 核心資產跑贏大盤28%距離2015年6月12日滬指5178點的牛市整整過去了五年。過去五年,A股在跌宕起伏中前行,指數回調超40%,核心資產崛起,外資和機構加速入場。適逢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A股格局將迎來更深遠的變革。
  • 全球股市最新行情 上周全球股市普遍上漲
    上周,全球股市普遍上漲。但業內人士提醒,目前股市仍然處於非常不確定的時期,全球市場仍未脫離險境,各國的刺激政策支持對穩定全球金融市場、助力全球經濟復甦至關重要。  全球股市回暖巴菲特仍在「割肉」  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歐美股市休市。
  • 歐美股市暴跌拉開全球金融海嘯大幕 中小創將「舉鼎而亡」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中產投資 隔夜歐美股市暴跌,A股全天出現劇烈震蕩,但創業板依然收漲1%。歐美股市的下跌可謂來者不善,這很可能是大崩盤的序幕。短期歐美股市或在支撐位震蕩整理(反抽),後市關注反抽力度和破位信號。至於所謂的「右肩」能否出現還不好說(可能性偏低),再觀察幾天吧。從富時A50期貨指數來看,跌破支撐位後出現反抽,現剛好來到此前的支撐位處(現變為重要阻力位)。這個位置很重要,能站上去就有望做雙頭,否則再創新低就預示新一波下跌將展開。目前我們首選該指數將在阻力位處震蕩整理後再度下跌。
  • 大摩2021年全球策略:看多美股,看空黃金
    一方面,經過08/09年嚴重的經濟衰退、猛烈地政策刺激、股市強勁反彈後,2010年全球經濟進入曲折復甦階段。 期間,全球股市一度回調超過15%,但2010年的股市和信用債市場最終取得了高於歷史平均水平的回報率。 另一方面,市場擔憂經濟復甦能否持續。
  • 全球股市「結構性差異」溯源
    回顧今年至今的全球股市,美國股市大幅跑贏歐洲整體市場和中國市場,區域間業績表現差異之大讓許多人感到疑惑和不解。世界不再平?中國經濟不是全球最領先經濟體?為何各主要經濟體的股市表現出現如此大的結構性差異?,這不得不引起投資人的思考。  國內市場的情況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隨著經濟增長率下行,企業盈利惡化,市場對刺激政策的預期不斷落空,上證指數也在節前創出了年內新低。
  • 恐慌指數暴漲,歐美股市集體重挫,國際油價大跌逾3%...
    12月21日晚間,歐美股市重挫。究竟海外發生了什麼,使得今年的聖誕周如此不平靜?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歐美股市集體下挫,國際油價大跌超3%東財數據顯示,截至21日23:33,美股三大股指均下挫,道指跌367.43點,下跌1.22%;納指跌207.30點,下跌1.63%;標普500跌65.60點,下跌1.77%。
  • 全球股市實時行情一覽 短期內很可能持續波動
    許長泰表示,對收益率的追逐仍在持續,目前固定收益是資產配置的核心部分,因股市估值看起來很高。  渣打私人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史蒂夫·布萊斯(Steve Brice)也指出,目前亞洲的美元債券可能風險回報最佳,為波動性小得多的領域。這些債券的收益率約為4%,從某些方面看,並不是特別出色。
  • 興業策略王德倫:未來十年全球資產最好的在中國 中國資產最好的在...
    同時,對於A股大勢而言,除了此前我們興業策略系列成果「外資顛覆A股」、開放的紅利、擁抱權益時代、A股長牛以外, 還有一個確定性大趨勢,即未來十年全球資產最好的在中國,中國資產最好的在股市。  2009-2018年,本輪全球資金從新興市場轉向發達市場,幾乎全部流向美國。2009-2018年幾乎全部流向美國。
  • 洪灝:看好比特幣 A股一定能跑贏美股
    來源:投資者網後疫情之「變」問道2021 | 洪灝:看好比特幣 A股一定能跑贏美股《投資者網》鄭小琳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同時也是後疫情時代急需提振信心的一年。從投資策略角度,將迎來哪些變化與調整?人民幣如何保值升值?不妨聽聽中國最知名分析師洪灝的建議。
  • ...演講:「溫柔牛」來了,中國股市的核心資產將受到全球投資人爭搶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李大霄中國股市的溫柔牛到了。證券日報辦的不錯,今天的話題是2021年全球爭搶中國的核心資產,向大家報告一下。為什麼2021年中國的地位將會迅速提升,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將會迅速提升,中國的產品,中國的消費習慣,將會引領全球,這個趨勢已經出來了。
  • 北美信託銀行資管:股市估值具有吸引力 增持風險資產
    北美信託銀行資管公司亞太區及歐洲、中東和非洲區首席投資策略師沃特·斯圖肯布姆(Wouter Sturkenboom)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歐美經濟已經陷入衰退,但出現第二次「大蕭條」的概率不大。從一年的時間框架看,股市估值更具有吸引力。市場此時最需要的是時間,現有投資組合需要時間進行調整。
  • 富達國際:A股或高位盤整 仍有機會跑贏全球市場
    來源:證券時報網1月6日,富達國際發布《2021年中國市場投資展望》指出,2021年,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向好,消費和科技是中國長期增長的動力,預計貨幣與財政政策或將溫和震蕩,在穩定就業、防範金融風險、預防通脹等多重約束下尋求平衡。
  • 十大券商:警惕海外三方面影響 最好的資產在中國股市
    原標題:十大券商一周策略:警惕海外三方面影響 最好的資產在中國股市 來源:券商中國中信證券:今年第二輪上漲將在二季度啟動流動性整體寬鬆的環境下,政策支持基本面「填坑」是市場的核心驅動,海外衝擊影響國內市場情緒,但3月依然是A股全年絕佳的配置窗口;預計疫情退潮後,產業資本入場和基本面回補驅動的今年第二輪上漲將在二季度啟動
  • 銀河之前大類資產配置2021年度策略:資產再定價 守正出新
    同時,CPI跑贏PPI,食品和糧食相對價格抬升。3)股市: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美國股市表現更優,納指表現優於標普500。中國創業板漲幅其次,股市的表現基本反映了生產力水平和成長性。1)市場2008年次貸危機美國市場需求極度萎縮,之後疊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歐美市場需求不足。在工業品普遍過剩的背景下,市場本身就是最稀缺的資源:中國自身的巨大市場。中國人均GDP逐年上行,消費市場逐年擴大,目前達到美國市場規模的一半以上。中國的進口規模達到美國80%左右。
  • 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全球經濟能否迎來復甦還有待觀察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湯翠玲)近期,歐美經濟部分數據回暖,市場對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強烈。對此,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近期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經濟數據表現來看,歐美國家經濟確實正在逐步恢復,但能否迎來經濟復甦還有待觀察。李建軍認為,此前長時間的經濟封鎖對美國經濟和就業都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
  • 宏觀策略:大類資產2020年表現回顧及未來展望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餘華莘大類資產配置方面,繼續看好風險資產,尤其是全球復甦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因此,大類資產的排序為商品>股票>債券>貨幣。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的看法是:如果2020年是「危」,那麼2021年就是「機」。全球股市方面,2020年全球主要市場先抑後揚。
  • 任澤平:貨幣超發二十年,如何跑贏印鈔機?
    經測算,各類商品、大類資產價格與貨幣超發之間的關係可分為三類:一是價格漲幅遠低於貨幣增速,跑輸貨幣超發,各類實物商品、固收類債券和大宗商品體現了這一點;二是價格漲幅與貨幣增速相差不大或基本持平,醫療保健、教育等服務類產品以及一線城市土地、房產體現了這一點;三是價格在過去大幅增加,跑贏貨幣超發,2009年後股票體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