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東方雨虹是我真真正正的從零開始研究,一直重倉(最重接近6成,輕也有2-3成倉位。),老老實實拎個包去參加股東會,去上下遊調研,自家使用其產品。
然後,重倉經歷股價半年打3折多,接著,一年半翻4倍,並重倉至今,取得較為合理的浮盈的一隻股票。目前我只有恆大地產收益率高於東方雨虹,但是,我個人在恆大上幾乎沒有太多研究,屬於瞎碰碰上的,而東方雨虹是真正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實踐的。
我在這段歷程,收穫巨大,極其巨大。請聽我一一自我剖析。
今天,我要一頓爆寫,大寫特寫,誰都別攔著我,嘿嘿嘿!~
我大概是2016年年底的樣子開始建倉東方雨虹的。復權是13塊左右。
文章地址為:
關於東方雨虹的一些思考。(網頁連結)
然後,去參加了股東會:
東方雨虹——股東會參會記(多圖費流量:)(網頁連結)
後來,寫了財報解讀:
東方雨虹2018年年報以及2019年一季報的淺見(網頁連結)
再後來,針對東方雨虹的現金流問題,寫了一篇文章:
現金流一定是對的!嗎?(網頁連結)
以上文章都是極其囉嗦的萬字長文。熟悉謙和屋的朋友一定知道,我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將來給我小孩去看的。所以,我特意寫得非常非常囉嗦,絮絮叨叨,目的就是把當下的想法,思考儘可能巨細靡遺的放進去。這樣,若干年之後,回頭看我的文字,我能想得起來當時怎麼思考的。那麼,就可以較完整和較細節的敘說了。要知道,年紀大了,記性就不大好了……
先把新的財報說一下我的理解。
我認為,東方雨虹到了其階段性高光時刻。可能得持續個至少一兩年。這一兩年很可能有非常高的增速,就是那種40%左右的高增速。(寫文章時,一季報還沒有出來,一季報出來了,答案就揭曉了。)
原因主要有4個。
第一個,疫情改變了外部環境。
東方雨虹在疫情來臨的時候,再次凸顯出李衛國先生的情懷與擔當,大事來臨之時,挺身而出,將雷神山,火神山高質量高速度的建設完畢。全國各地的「小湯山」醫院接建了絕大部分。再現幾十年前傾家蕩產免費修繕偉人紀念堂的那個年輕小夥!~
這種心態與格局的企業家,將有機會獲得美好的回報。他值得!
第二個,疫情將會讓基建增加數量。
我個人認為,最近兩年,在不發生大的改變的前提下,基建的增加,會直接把蛋糕做大,從而東方雨虹作為絕對龍頭,吃到最大的增量。
第三個,銀根寬鬆,東方雨虹可能面臨更好的融資條件,這對擴張型階段的公司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加上,內部環境是從2018年開始,就慢慢收緊墊款條件和考核員工的回款情況一票否決等,以及對上遊原材料的話語權增加,東方雨虹一直被詬病的現金流問題,很可能得以較明顯改善。
第四個,成本端的大部頭,石油,瀝青等化工產品,價格出奇的低。導致毛利很可能有較大增長。
以上四個變化,可能讓東方雨虹至少這一兩年,業績非常靚麗。
附帶說一下,很多投資者比較擔心的北新建材加入防水這個領域,會不會帶給東方雨虹較大的競爭,從而吃掉東方雨虹的市場份額或者降低其利潤。
我個人認為,短期看並不會。
一來,北新建材實際上是併購而並非新增。
翻譯過來就是,把原來的幾個較小的防水企業併購成一家,等於實質上沒有變化。
二來,北新建材是央企。有諸多限制與硬性要求,一時半會,甚至,將來,都不見得會血戰到底。
但是,長期看,北新建材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競爭者。因為,其娘家特別家大業大勢力大。尤其對於大工程與高端人才的吸引,是非常強而有力的,這個競爭,不像東方雨虹與科順的競爭,而是另一種競爭格局,現在還看不清楚,但是,可以說,比科順要來的厲害。
如果我是東方雨虹,我一定會非常非常重視與北新建材的良好溝通與可能的合作。而不是直面開戰的。
總之,不管如何,未來一兩年,我認為,東方雨虹是會較高速的增長,40%左右的那種。兩年以後怎麼樣,就需要屆時再詳細分析了。
好了,以上就是對財報的解讀。沒有任何數據,因為,我之前的文章寫過很多很多數據,各位好朋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與斧正哈。另,還有很多很棒的投資者,分析了非常多的詳實的數據,各位可以認真閱讀,都寫得比我好很多的。
所以,2020年,我是以東方雨虹利潤30億左右作為毛估估的估值基礎的,如果低於600億市值比較多的話,合適的點,我就會再加倉了。至於賣,那就是各人有各人 的標準了。
插播一季報的淺見:我寫文章時,沒發一季報,這段是加進來的。
一季報主要看:
1,營收。跌了將近10%,利潤微增。這個算利好還是利差?我個人認為,這應該至少中上水平了吧?嘿嘿嘿。
2,李衛國先生的高質押持續改善,目前質押是55%左右。降了,但是其持股比例減少了。其實,就是賣了一批股票,把高質押減低了。這個從2019年開始惡補的。執行力還是不錯的。一點點降了。2018年是70%左右質押,2019年就56%左右了,2020年一季報就是55%左右了。董秘之前說大概是想降到50%以下。
3,其他應收款,又飆高到了20多億。這個是這兩三年的老問題了。之前文章寫過很多了。10塊錢股價,也是這個問題,40塊了,還是這個問題。要擔心的朋友,最好別買雨虹了。因為,我判斷,這個履約保證金,還得持續哩。具體原因後面詳細寫了。(另,按公司的說法是,每年回收一次,等於做壓力測試。然後,過完年繼續放出去。)我之前說過,咋一看,這是大利空,可是,你品,你細品!哪家公司能拿出20多億去放款,做履約保證金?事實上,雨虹自己也很鬱悶。收錢難啊,墊錢苦啊!但是,客觀上來說,卻是一種血肉之軀的殘酷版護城河。周星馳有個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看過吧。周星馳為了去華府,和另一個人比慘,最後,誰最慘,誰能到華府。(當然,你得活著……)
雨虹振臂一呼,我拿出20億墊款接單,誰跟?
然後,單子就歸他了……
總之吧,這個履約保證金導致的脈衝式現金流,還得持續一段時間哩。我們繼續觀察吧。
好了,這是插播的一季報淺見。
我們繼續。
過去幾個月,中國疫情爆發直到今天的幾乎穩定住了。
這是一場全人類的災難,很多人離我們而去了……
疫情一季度爆發,整個一季度,全國宅在家。這裡面,有大概幾種情況在發展。
第一種,由於疫情變得比原來利潤更好。防疫用品,藥品等,線上購物,教育,服務等,這是一種。
另一種,沒有太大影響。因為,一季度原來也是大家過年修養的時候了,比如,房地產,基建,這類型的,東方雨虹大概屬於這個類型。本來一季度也沒有太大的生意做。
還有一種,影響相對較大,基本集中在吃喝玩樂這裡面。像電影院,遊樂園,餐飲等,就屬於受影響較為嚴重的。其實,白酒就是屬於這個行業,但是,白酒有個特性,一兩年賣不動,只要企業不倒,將來恢復的時候,這些基酒又變得更加值錢了。所以,稍顯影響輕那麼一點點。
這一次,全國各地建設類似小湯山醫院的單子,一季度有幾十家,大部分被東方雨虹接了單,聽董秘開會說過,印象中是那時候有二十三家這類醫院,其中十八家是雨虹接的單子。(17年前,非典的時候,東方雨虹也援建了北京的小湯山項目。)
看著疫情大家在休息,其實,雨虹其實卯足了勁。
實話實說,我個人是覺得非常欣慰的。雖然是很小的股東。
我自己是通過商會捐了一點小小的錢的,但是,我算了一下持股的企業,東方雨虹,恆大,萬科,洋河等,這都是捐了不少,做了不少貢獻的。我還是有點激動的哩!~
有時候,的的確確會有一種黃色皮膚,黑色眼睛的自豪感。
這裡我多說一句。
我以前很多文章說過,要聽董事長說什麼,更要看他做什麼。
我個人是特別重視研究上市公司高層的經歷的,因為,一個人的心理的發展,是有一個路徑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李衛國先生,在創業初始的時候,自掏腰包把偉人紀念堂的漏水的問題給修繕了,這一筆錢,幾乎是其當時的所有。我個人是相當敬佩的,換做我,我肯定是難以做到。
我看很多研究東方雨虹的報告,其中對這一點的研究,是不多的。
但我認為比較重要。我以前的文章中,多次說過這一點。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量。
中國目前的A股企業,大多數,還是一把手文化,就是創業者還奮鬥在第一線。
而歐美市場,很多公司,已經發展到了職業經理人文化了。因為,他們的企業創始時間大幾十年,上百年了,創始人早就交班了,其中很大一部分二代們根本不想做,或者不會做,於是,就請職業經理人,就這麼發展下來了。
這二者,有著如同天上地下的不同。理解清楚這個,才能搞懂很多關於公司文化,公司發展策略的事情的。
我自己當時參加《家族財富》一個研討會的時候,就看到好多企業家帶自己的二代們來參會,見世面。這其中,採取職業經理人的企業,不是太多。這可能和目前的國情,文化有關吧。
但是,在我們現階段可以讀到的經典投資書籍中,尤其是國外投資大師們的著作,其中涉及到的——一把手文化,是很少的。
所以,作為一名在A股的投資者,是應該有補充讀物的。
就是各種人物傳記以及公開報導。(當然,如何挑選,是要注意的,因為,有很多是搶手代筆的。)
因為,很多上市公司,實際上,就是老闆說了算的,你搞不清楚老闆發展的路徑以及怎麼思考問題的,你就看不懂他的發展步驟。
東方雨虹能在李衛國傾家蕩產免費去修繕偉人紀念堂的時候,其發展的格局與企圖心,就已經不是當年所有競爭對手能企及的了!
我們要把時間撥回到1996-1997年,朋友們,可能現在很多年輕人對那時候的物價沒有概念的,有點遙遠了,是不是,嘿嘿嘿。
我印象中,大概我家就是那幾年裝了一臺電話,花了2000塊錢的裝機費,那時候,對我這種小家庭來說,這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了,2000塊錢,什麼概念啊!
然後,那時候,買一雙耐克鞋,要五六百塊錢,我跟你說,我磨了幾年,才苦哈哈的從爹媽兜裡磨了一雙耐克鞋。嘖嘖嘖,走路如飛!~
就這麼個情況。
而那一年,李衛國花了200多萬把紀念堂的漏水問題給修繕好了。自己最後一算帳,總共之前創業多年累積的200萬花得精光,然後,還欠了十幾萬。
你們品一下,1997年欠十幾萬是什麼概念。是不是天文數字?
是不是有朋友要查那時候房價多少錢?嘿嘿嘿,那時候幾乎沒有商品房,都是福利房,就是沒有房價這個概念。都是單位分的,自己再意思意思出點錢。
結果後來李衛國總結,本來打算把自己老本200萬拿出一半來為紀念堂做貢獻,結果,沒搞好,不但老本花光了,還欠了十幾萬,公司差點破產了。
就這麼個情況。
我當時,對整個情況了解之後,就有了自己的一些判斷。
從2017年開始,每次寫文章,都幾乎要基於這些判斷。東方雨虹遇到困境,也是基於此判斷。
什麼判斷呢?
我認為,有這麼幾點。
第一點,東方雨虹整體下來狼性特別足。執行力特別猛。
這是第一個判斷。當然,用不好聽的話說,就是——賭性特別大。做事屬於先做再找補那種模式。後來東方雨虹遇到的很多困境,尤其是現金流的困境,與此關係巨大。
第二點,李衛國先生肯定能吸引到一流的人才。這個就是很多人沒有思考過的地方了。為什麼這樣說啊,
因為,能這麼做事情的人,是「做蛋糕」的企圖心大於「分蛋糕」的企圖心的。
我做實業過程中發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一把手,幾乎就吸引什麼樣的管理團隊。上下同欲。後來,東方雨虹的合伙人計劃的全面鋪展,其實就是很明顯的反應了。整體呈現出一種什麼企業文化呢?
就是那種——去外面找吃的。
這和國企架構,國企文化的公司,恰好不同。
第三點,增長一定較快,現金流肯定吃緊。
這個是最近兩年的東方雨虹主旋律。這是一把手的思想反饋到企業本身的最終財務的呈現。
所以,我在文章中談到過,買雨虹,不是買他的現金流,是買他的增長。現金流將來不好,正常的,幾十年下來,都不怎麼好。現金流將來好了,那就是越來越好了。
但是,增長不能停,尤其是產能的擴張不能停。目前,東方雨虹的市佔率不過十幾個點,李衛國先生的企圖心肯定不是這十幾個點能滿足的。
而按照過往十多年的發展,這種增長的速度,是其追求的主要戰略目標。而現金流變好,是排在這個後面的目標。
有朋友要問了,那現金流不好,怎麼辦呢?還有很多人說,東方雨虹幾十年下來,賺的錢都不是錢,都是應收帳款。
我個人是用——倉位和標的來平衡的。
我自己是之前買了偉星新材,恰好和東方雨虹截然相反,其穩妥程度,A股應該是少有的,基本上,每年賺的錢的八成要拿出來分紅。
關於偉星新材財報,新的文章如下:
我對偉星新材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報的淺見(網頁連結)
包括現在的洋河,也是類似,增長不可能有雨虹這麼高,但是,現金流奇好無比,公司經營也是穩固得不得了,宿遷的寶貝疙瘩,全體宿遷人民保著他。還有萬科也是這樣的,現金流較好。
另一個就是倉位控制,東方雨虹我最多的時候,接近6成倉位,是漲上去的,後來換倉了,就是我認為倉位過重了,有點心理壓力了。
我大概是這樣來平衡的。
每次我寫東方雨虹的文章,總有幾個人要跟我大說特說。從10塊錢說起,到現在40塊錢了,奇了怪了,說的人倒是少了。
他們說什麼呢?他們說東方雨虹的現金流有問題,將來應收帳款收不回來,這還是客氣的,還有說做了假帳的。
我個人是認為,不能100%排除這些可能性。
但是,我自己是找不到,增長,低估值,好現金流同時三位一體的公司的。我們必定要在某個地方做出犧牲。
(注意,雪球發文只能發2w字,我寫多了……刪了好多。看到這裡的朋友,應該是想看完的吧,嘿嘿嘿,去公號吧。)
我個人選擇的方法是——拼配。
嘿嘿嘿,一家之言,供各位好朋友們參考斧正哈。
這大概就是我對李衛國先生發展歷程的一個簡單的判斷,多有不對之處。
那麼,這次疫情期間,我就牢牢的關注東方雨虹的表現。我認為,應該會出手。
結果,那段時間,天天看著東方雨虹出現在第一線。
我的判斷是初步正確的。
東方雨虹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
我跟大家說一下,為什麼我認為這個很重要啊。
一個山頭,有一個山頭的歌曲。
在我們國家,是沒有什麼所謂的——群體免疫,社會達爾文主義的。
幾千年下來,黃老為根,儒術為用。底子裡,還是——貴生。
我們對「活下來」這件事,寫進了我們的基因。
這種體制,或有諸多不好,(事實上,以我淺薄的見識,我也看不到有——100%好的體制)但是,無疑,在大災大難的時候,就是其高光時刻。
中國人,用幾千年的歷史,證明了,我們這個民族,就是能在每一次大災大難的時候,團結起來,共渡難關。
老子就是活得久!
所以,能夠幾千年不斷代,也就我們這個文明了。
於是,這種傳統之下,挺身而出的英雄。
就會,也應該獲得充分的回報。
不然,將來還有誰會挺身而出呢?
我們的文化,是讚賞這樣的人和組織的。
我們身在廬山之中,自然而然,感覺不是特別明顯。但是,現在信息很發達,一對比國外,就很明顯了。
在我們這裡,英國首相那種群體免疫的人民基礎,是沒有的。
大家看過《行屍走肉》美劇吧?我覺得,如果有中國版《行屍走肉》,劇情可能會截然不同。
所以,我們每一次挺身而出的個人與組織,將會在未來,因為其——做好人。而有機會(有機會,但不代表100%可抓住機會,還得自我要努力哈)獲得從上至下的支持。
所以,我的判斷是,這次疫情,東方雨虹實實在在的沿襲了李衛國先生20多年前的情懷,在生死關頭,不僅僅是出錢出物資,而且,是真真切切的到了第一線去做事情,這個很不容易的啊!(2003年非典亦是如此。)
1月23號關城門,1月25號,雨虹發出「抗疫1號令」,25號奔赴武漢雷神山火神山援建。
各位,有空的話,好好看看那幾天東方雨虹的公眾號。我當時在家宅著,看這些消息,真是看得眼眶含淚。歲月靜好,負重前行!
那麼,接下來,東方雨虹一定會有更好的回饋。(據我個人了解,疫情中有直接抗疫的企業,憑藉相關材料,銀行是有很明確的低利息貸款支持的。)
就像,20多年前,李衛國先生,傾家蕩產還倒欠十幾萬做完紀念堂的防水之後,覺得,要完犢子了,一把梭,梭沒了,情懷搞大了,要去直播帶貨了……
門外,人民大會堂,中華紀念堂等單位,已經開始看中了這個根正苗紅,心有祖國的人了!~從此,一步一步,做到了幾百億的生意。
這,就是我對東方雨虹過往的事情,包括這次疫情的貢獻,做出的基本判斷,推演。
您看,是不是這樣的邏輯。在創始人還在公司,還有一把手文化的公司。搞清楚創始人的性格對於判斷公司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鑑作用呢?
如果有的話,那麼,從李衛國先生免費做紀念堂防水開始,就可以在非典時期推斷出其會挺身而出,從而,在新冠疫情的時候,也可以推斷其大概率會挺身而出,事實上,早段時間,我就是這樣預測的。
這就是我之前說的,一個人的心態,決策機制,是有一個連續性的,一步一步發展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做好人,你會有機會得好報,時間長短而已!
以下涉及到的數據,相當大比例是我借鑑了證券公司的研報數據,我在此非常非常感恩,他們做得相當不錯。我非常感謝他們。
他們是(廣發證券,華西證券,西南證券,東方證券,新時代證券,海通證券,長城證券,中信證券,東興證券等。)
另,特別感謝一位:大隱於水 先生,他是防水領域非常非常資深的人士,他的文章尤為精彩與詳實。看了他的文章,我的可以不用看了。
接下來,可以預見的這一兩年,有產能幾乎就意味著有生意,整個行業頭部企業的的產銷率都是較高的。東方雨虹常年在100%以上。
但我認為,對待油價的暴跌,不應該認為在東方雨虹的成本端有100%對應的利好。這個似乎很多朋友誤解了。
據我所知,雨虹跟很多單位籤署的合同是浮動價格,就是根據油價隨行就市,油價漲了,結算價格也要跟著上漲的,這也是我之前在油價上漲的時候,說雨虹成本上漲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的原因。等於使用者把這一塊的成本消化掉了。當然,不會100%消化掉。
同樣的道理,油價下跌也是如此的,不會100%完全反應,所以,有部分投資者認為,油價暴跌,從而反過來推導,雨虹因此增厚利潤,整體邏輯沒問題的。
但是,具體額度不能全算進去的。
關於未來的雨虹看點。
我持有東方雨虹應該也有小四年左右了。我總共就職業投資才5年多一點,嘿嘿嘿,真是長情的人啊……
我個人認為,下一階段,有一個點,需要額外觀察。
那就是——舊房的防水修繕。
這個也是一個大生意來的,而且,能和將來萬一新房的增量盤整甚至下降進行一些平衡。我個人其實認為,將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每年的開工面積可能會維持在目前的位置,上下一個正常幅度。政策緊一緊,就跌一點,政策松一松,就漲一點。我個人是認為未來三五年,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不太會發生那種三五成的斷崖式下跌或者暴漲。(這是單指開工面積,不是價格。)
那麼,新開工的房產面積不變,雖說東方雨虹能吃其他中小廠商的市場。但是,再怎麼說,這比過去新增開工面積暴漲的年代,還是少了一個增長端了。
我認為,舊房的防水修繕,值得觀察。
因為,這十來年下來,每年都有近10億平方米的房子被造出來,這些房子,防水還真的蠻多出了問題的。我自己是有一些物業,萬科,融創,奧克斯等等,沒有一個房子不漏水的,一個都沒有!
我們長沙經常春季的時候,兩三個月都沒幾天晴天,天天下雨,要不怎麼說皮膚好哩~這種雨季,漏水是挺頭疼的事情。
見微知著吧,漏水將來可能會是我們老百姓時不時就會遇到的事情。南方城市尤其明顯。
這個市場,龐大得不得了。
可是,為什麼我說是——作為補充來平衡呢?
我認為,三五年之內,這個市場很難有爆發。原因是,鏈條太長了。
和一戶一戶打交道,或者,一個一個樓盤打交道,很麻煩的,我之前找了東方雨虹來做防水,幾年前試過一次,他們都不太願意接,明顯就是這塊市場花力氣多,但是,收不來幾個錢。尤其是對比to B模式。
很多人認為,未來這種業務會是TO C模式,然後,防水企業們能夠全國接單,無數個TO C的單子,匯聚起來,和美團,餓了麼這樣,最後,duang,估值暴增。
我個人對這樣的判斷,是持保留意見的。
我認為,這種看上去TO C的業務,將來還是可能做成TO B的。(沒想到啊沒想到,昨天發完偉星新材的文章後,有朋友留言,問我偉星新材做老舊小區能不能做TO B,說現在上海已經有很多小區整體招標做舊改修繕了。)
就是,房企和物業公司整體和東方雨虹民建修繕板塊的籤約,然後,批量化做防水。這樣比較有可行性。
邏輯是這樣的。
每個小區都是同樣的材料同樣的工程同時建成的。那麼,理論上來說,防水出問題,也是差不多同時出問題的。
漏水之後,一般來說,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目前主流的,業主自己搞定,自己找施工隊弄,另一種就是找物業去和房企溝通(保修期內)。
但是,這兩種效果都不好,費時費力。
關於現金流的問題,其實,我之前那篇——現金流一定是對的,嗎?寫了很多了,不重複說了,這裡說一下新增的點。
作為現金流的改善,還有一個就是雨虹轉債在2020年4月13日前後,告一段落了,即,債券變成股權,資產負債表好看一些了,以及,財務成本降低接近一個億的樣子。活生生多一個億利潤,等於多做十來億的生意了。
我這裡說一個新的點,這個新的點,很可能將來把防水行業的天花板向上提一下。
……以前的國標就是要求防水質保5年,2019年的新規定《建築和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範》是要求超過25年的。
這一欄杆,就能擋掉很多很多很多小廠了,別說數據測試能不能保證25年以上,有些公司看起來就做不夠25年,對不?
按照我找到的信息,基建的考核責任是落在設計單位的,就是說,將來漏水,設計單位要負責的。
這有個啥問題呢?你一開發商,建設單位選擇大企業,漏水了,可以直接找這家企業進行維保。你選個不靠譜的,將來漏水了,人家公司沒了,這個維保你開發商就得自己出錢解決了。之前是5年,這個矛盾不明顯,反正過了5年,就是住戶自己出錢,現在要超過25年,你說該怎麼選?這意味著,有些小廠,可能產品質量也ok,但是,大玩家就是不敢選你的。怕將來沒法維保的。這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非標的產品,其撒手鐧——超低價,將很可能玩不轉了。
還有一個,就是按照細則來說,要做到保障25-30年,一個是產品本身質量要提升的,另一個就是,防水要多做幾層,多用幾層材料的。等於說將蛋糕的品質與數量都提上去了。
這個政策是2021年慢慢開始會執行落地下來,如果到位的話,可能能看到防水頭部企業的利潤增長。一來吃掉小廠,低質量廠的份額,二來新政策導致的用量提升。
我一直再說龍頭,龍頭。但是,多說一句。
某種程度上來講,TO B的企業有個特點尤其明顯。
就是,做老二相對有更好的空間。在老大的空間之下,足夠自己的折騰了。
邏輯較為明確。
老大花很多成本做研究請智庫,摸著石頭過河,這其中,一定是分成兩類,一類是能夠被複製的,一類是難以被複製的。
老二把能夠複製的好好去做複製,不能複製的另說。
這一來一去,就能夠節省下非常非常多的成本。
以及,少犯錯,少走彎路。
老大犯錯的過程中,都被老二看在眼裡,輪到老二的時候,他多加小心,就可以避免不少坑了。
若再在性價比上面做出一些努力,老二其實相當滋潤的。
科順作為行業老二,其實相當不錯。
當時我在其新三板的時候,就詳細觀察過。2015年掛牌的新三板,2018年轉的創業板。財報數據大多不記得了,就記得一件事,嘿嘿嘿,2015年科順大概賺了1.6億左右,投了3000萬入股了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我那時就想,做防水真的不大容易,賺的真是辛苦錢啊……
老實講,對於科順,我是一直在觀察,但是,我自己是有個門檻,就是,一般來說,新上市的企業,沒有個少則3年,多則5年,我也是不太敢上倉位的,因為,在上市輔導期,一般來說,多多少少也要做些美顏的工作,這時候買,心裡有些忐忑。
於是,科順從2018年初上市衝到最高的21塊,隨之跌到2019年年初附近的7.6塊,短短一年左右,打了3.6折了……
當然,強勁的公司,都會收復失地的,隨後的一年,再漲到20塊左右,雖然沒有達到上市初的21塊最高位,但是,也是漲了2倍半以上了。(發文時再看,創造歷史新高了。)
嘿嘿嘿,如果不是做投資,我想破頭,都想不到做防水這門生意,能這麼辛苦以及發展這麼快速!~
有趣的是,每次防水企業們,一到發布公告的時候,總能在科順的板塊看到投資雨虹的那些老朋友老面孔,大家相互在科順裡面說雨虹……
如果按照房地產的首選率來說的話,科順的增長其實比雨虹更快一點,從2014年的10%左右,到2020年的20%,也就是翻倍了。
雨虹是從2014年的27%,到了2020年的36%,增幅沒有科順這麼多哈。
所以看著老二不起眼,總在老大身後,但是,其增速是可觀的。
東方雨虹有一個合伙人計劃,包括類似的大量人員的股權激勵計劃。
2016年東方雨虹大力推廣其合伙人制度,我當時一看這個東西,馬上認為李衛國先生的企圖心太大了,真是太大了,具體分析內容,可以看一下謙和屋的老文章,裡面有詳細分析。
2017年,科順馬上大力推廣,加大對經銷商的開拓,扶持。
這種模式,架構,就屬於研究出來之後,比較容易被複製模仿的了。而且,事後看,確確實實效果很不錯。
包括2019年的年報,裡面非常詳細的記錄了股權激勵這件事的具體實施情況,各位有興趣的可以好好看一下,很有趣的。
關於估值,我們要重點看一下雨虹的兩個地方。
第一,新增產能或者擴產的資本支出。從2020年開始,還有多少。
第二,壓給甲方的資金,能有多少。
這二者,基本是影響雨虹的現金流的大頭。解決好這兩個問題,雨虹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幾乎解決了很大部分了。
那麼,對雨虹的估值,就會重新開始給。
一個年增長40%左右,roe20%以上,毛利40%左右,淨利12%以上的企業,給多少估值合適?
現金流不好,在過去給到10倍最低的估值。
現金流好了,能給多少估值?見仁見智吧!~目前是給到了30倍左右的估值。大家就是對這個現金流做了好轉的預期了。我個人認為,這是較為正常的估值。
上文說了一下北新建材的進入,這裡我詳細展開一下。
關於北新建材對東方雨虹的影響,我們一定不能認為是單純的——絕對競爭關係。
如果是這樣認為的話,可能是對做實業有一些不大了解。
一般來說,一家企業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沒有足夠的沉澱,相當長時間的行業積累,人脈積累,經驗積累,是不會貿然對遠大於自己的龍頭髮出挑戰的。
北新建材不可能如此出招,這樣出招,反倒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我的推演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頭部企業會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同心協力把防水行業做好,做規範,把非標的產品第一波擠下去,前面說的新規定估計這兩年就要實施了,其中,防水材料的保修要達到25-30年,這一標準下去,非標產品的日子,就幾乎到頭了。
其中一批徹底轉行,不做防水了。
另一批,升級,繼續夾縫中求生存。
這一階段,是大企業吃小企業的量。
這個量,足夠目前上市防水企業忙幾年了。目前上市玩家的市佔率其實並不高的。
這個過程中,捎帶手,會將壓資金的問題解決一些,但是,我個人不認為,北新建材進來之後,壓資金的問題能有巨大的改善,這個可能和很多分析報告有些不同。
我認為,巨大的改善一定需要配套國家政策,而非某一家或者某幾家企業努力能做得到的。
因為,市場中,還是有很多很多中小企業,能夠接受如同剃刀一樣薄的利潤,如同海枯石爛一樣久的帳期……
這種全行業的改變,一定得要有合適的政策推出,要求所有人都不得破壞規矩,才能有較大改善。
就像很多年前的三角債問題,靠企業或者行業本身是無法徹底改變的。
不過,可以預期的是,會比現在要好,具體好多少,還不大好說。
等這個過程走完了,才是各大巨頭開始虎視眈眈,互相競爭的時候,像空調行業那樣的。而那個時候,我認為,按照我個人對實業非常粗淺的經驗,沒有至少五年的光陰,是到不了這個階段的。目前,競爭的格局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
這個東方雨虹的合伙人制度,我多說兩句。
具體細節,其實我是不大清楚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合伙人問問,全國大概是2000多位工渠經銷商,其中80%以上已經是合伙人了。
這個制度最開始推出的時候,在投資者的討論中,是中性偏差的。
我還記得,當時有人就說,合伙人這種方式,就是肥水流了外人田,要麼就是合伙人不靠譜等等的。
我當時的解讀是,中性偏好的。
道理是,合伙人制度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制度是可以在實踐中調整的。最重要的是,推出合伙人制度的出發點是什麼,這個很值得研究。是不是與將來的發展是扣在一起的。
我的理解是,合伙人制度優缺點如下:
1,等於變相融資。
我去問過雨虹的合伙人,反饋是,產品好,認可度高,公司有希望,但是,就是太太太壓資金了。我當時還給她出了個主意,說要她買東方雨虹的股票,那是2019年5月中下旬的時候,大概20塊左右的股價。一個經銷商,都不是很大的,壓了好幾百萬了。這個對於公司來說,肯定是有利的,等於說,利益分享了麼,你原來是公司自己出所有的錢,現金流崩得緊緊的,但是,賺所有的錢。
這麼一弄,等於把利潤分出去一部分,但是,現金流壓力小了很多了。這在過去兩年,東方雨虹現金流極其緊張的時候,這是其最大的優點了。
2,等於組織更有廣度與深度了。
這個邏輯在於,不用合伙人模式,那麼,就是兩種,一種是純粹經銷商進貨賣貨,一種是開分公司,子公司等進行直銷。
純粹經銷商模式,則深度不夠的,經銷商不見得願意賣你雨虹的產品,誰的性價比高,甚至,利潤高,我就賣誰的。
而直銷模式,則廣度不夠,等於都是自己做,沒有結盟。
那麼,工程這種生意,有一定的關係營銷在其中的,你做直銷,當地的地頭蛇,變成了你的對手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屬於戰略與戰術二者之中的一種措施,姑且稱為戰役吧。
屬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你想啊,很多很多城市,本來大家都是經銷防水產品,突然,絕對的龍頭老大說,來來來,來做我的合伙人,我給錢(無息信用額度),給帳期(一般是兩個月的樣子),我給技術支持,我給品牌,我給優惠的價格。
那麼,這個時候,該市場的前幾名都得好好思考了。
這是一種博弈了。這個很奧妙,很厲害的,沒實踐的話,是較難體會到其中訣竅的。
比如,你是當地市場的老大,你不做,老二,老三馬上結盟東方雨虹,成為其合伙人,可能一年之內,老大的位置就會不保了。所以,當初推出合伙人制度的時候,我是特別留意的,我個人在長期的實業過程中,相當清楚的體會過這種利益分配機制帶來的戰鬥力。好的分享機制,爆發出來的戰鬥力,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
3,潛在的危機在於,將來有足夠強勢的防水品牌要挖人的話,可能會一挖就是一個團隊或者說,一整個城市,省份。
因為,前期的組織全部梳理整頓到位了。各位有心的朋友一定發現了,近兩年,雨虹的高管離職有些頻繁了,我個人是認為,裡面肯定有競爭對手挖角的因素在,具體情況,我想,我們還得繼續觀察。有這麼個風險在,這裡不展開。
這裡我說一下,我對這種模式推出,其背後的理解。
我一再強調,這是一把手的思維的體現。尤其這種重要的涉及利益分配的事情,特別能反應一把手的心理,格局,企圖心。
東方雨虹是從2016年開始選了199名經銷商做的合伙人。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三四年,合伙人數量漲了有十倍左右了。
這個過程,配合其全國的跑馬圈地,全國產能的釋放,一結合起來,就嚇死人了!我去偉星新材調研的時候,他們當時就仔細研究並準備嘗試複製這種合伙人模式。(但,偉星新材就是完全相反的務實搞法,2016年左右,股權激勵人數是57人。箇中原因在偉星新材文章中有詳細闡述。)
業內對這種合伙人模式也是比較重視的。
因為,想偏安一隅的企業家,是不大會用這種合伙人模式的,很顯然,尾大不掉,不好控制的。你想啊,合伙人一旦做大了,是不是整個市場的單子,大部分被這個合伙人所得?等於是諸侯了是不?本來就是當地市場的強者,再和東方雨虹一結合,幾年下來,這個地方的防水市場,還有誰能夠挑戰?我們其實可以繼續觀察,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那麼,作為東方雨虹來說,就很需要把持得住這些全國性的合伙人。尤其是多達一兩千個公司這樣的規模。這不是簡簡單單的賣賣貨了。這是管理的智慧了。
並且,這種合伙人機制,只有配合兩個要素,才能最終爆發。這也就是,別的品牌,很難模仿的地方。(這是罩門,訣竅,護城河,別人難以模仿的,較少有人詳細說這一點,我拋磚引玉先!~)
第一個是,全國性的產能。你就幾個省份,有一點點產能,那還做啥合伙人啊,自己乾乾得了,對不?合伙人是自己做不完,做不到的前提下,才值得花大力氣弄麼。
所以,就這一點,就排除掉了絕大多數競品了。
第二個是,你自己的直銷要非常,非常,非常強。你才能鎮得住這些「諸侯」。這個可能就較少有人注意到了。
什麼意思呢?
我們看一下東方雨虹的直銷比例,達到65%左右,是東方雨虹自己直銷的,直接做基建工程,直接做集採這類的。23%左右是工渠的,12%左右是零售的。(防水材料這一塊的數據。)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各地的諸侯,永遠不可能強過總部。
假設,我們假設啊,某個省份或者某個城市,其合伙人準備全部切換到其他品牌,那麼,隨之而來的,除了法律層面的約束,一定是,東方雨虹將這個區域馬上納入自己的直銷板塊。傾盡資源,把你整個區域吃得乾乾淨淨。你將從本來吃著火鍋唱著歌的日子,迅速變成唱蓮花落的日子……
慘不慘?慌不慌?是我的話,我就老老實實做合伙人得了……
所以,東方雨虹保持高達65%的直銷能力,就是其能夠放出去23%左右的工渠的底氣!有力量的善良才是真正的,持久的善良。
不知道我說清楚了沒有,各位可以好好體會一下,這種制度背後的思量,從而體會企業家的能力與功力。這裡面很有趣,也很有用的。
基於這兩點,試問,整個防水市場,就算給你合伙人制度的詳細細節,你一比一抄作業,誰能做出來呢?
同理,倒推東方雨虹一把手的企圖心與格局,各位認為這是一種什麼級別的。
我是認為,李衛國先生要做——世界最大的防水工程及其衍生品,衍生服務的絕對龍頭。
這絕對不是把注意力僅僅放在中國的打法。
第一步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非標的,不合規的全部清理出去,未來很可能就是產能輸出。目前看,防水領域,還沒有哪家企業企圖心是這樣的。
當然,有一利就有一弊,隨之而來的代價一定就是,步子邁大了,容易出問題。早些年的現金流問題就是懸崖邊的舞蹈。
如果時間足夠長,過大的步子,總有一天要掉坑裡的。
所以,這種拓展與安全的平衡,就是最終企業家的運氣,格局,能力等的綜合體現了。
最後,我把過去這三四年持有東方雨虹的思考與心態做一個階段性總結。供各位好朋友們參考,斧正。
之所以說,是階段性的,原因是,未來怎樣我是無法判斷的,搞不好哪天DUANG,東方雨虹暴雷了,那麼,我說的這些話,全部都是笑話了。嘿嘿嘿。
但是,如果真的如此,我想,這篇文章,也一定是一篇較為全面的,較為真實的失敗投資的標本。倒也是做了一點貢獻的。
我的思考與心態如下:
1,有些我們認為「好」的指標,「好」的公司,我們付出了太多的溢價。
這不能用「只要是好公司,遲早都會回來的!」來麻醉自己。
市場先生報給你一個瘋狂的價格,你買入了(注意,不是持有,是買入),那麼,你自己應該要知道,自己這筆投資至少在買入價格上,錯了!
而不能用,好公司將來收益也不會差來欺騙自己。
偉星新材擁有巨好的現金流,然後,歷史記錄好到令人髮指,分紅更是良心,每年賺的80%以上拿來分紅,分紅再投入的收益,高過同期的茅臺。但是,距離階段最高點,幾個月內,能打到五折左右。公司還是那個優質而良心的公司,現金流照樣好到爆,可是,最高點的估值30倍出頭,利潤增長20%左右。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2018年的熊市,為了強勁的現金流和超級roe以及高股息,付出了較高的溢價。從而忽視了增長只有20%左右。
我絲毫不懷疑,一直拿著偉星新材,若干年之後,投資收益照樣能排在A股非常靠前。
但是,這也無法逃避——市場先生報了一個高價格,你竟然成交了!這件事!
這裡還要細分一下,很細節的,需要一點點扣。
比如茅臺。現在是接近40倍市盈率。
有些人還在買入,有些人一直持有,有些人賣出了,有些人不動。
那麼,是不是現在在買入的人,就一定犯了這個錯誤呢?
我個人的答案是:不見得。
因為估值體系不同,我聽過樂趣先生的演講,關於茅臺,他的理解就是,A股目前無法對其進行準確估值。這意味著,用樂趣先生這套估值體系進行估值的前提下,市場先生就沒有報出高價格。
同樣的道理,恆瑞醫藥也是高估值,現在接近90倍。很多人對恆瑞的估值,完全有自己的理解。我個人是不明白為何值90倍估值,我約了恆瑞的朋友,硬是徹頭徹尾請教了好幾次,他也詳細跟我講了其發展的什麼管線什麼替尼的,我完全聽蒙了,只能說:都在酒裡!
但是,有投資者知道,因為他們對化藥特別了解。而我不了解。所以,我不可能拿的住。
你看,當自己對一個行業與企業的估值不同於人的時候,可接受的標準是不同的。
但我對建材與水管子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認為,憑藉高分紅與好的現金流,也是不能用20%的增速匹配30多倍的估值的。
這意味著,假設有人這個價格買入茅臺,原因是現金流好,利潤好,國酒,等等,但是,估值估不出來,或者說不通,那麼,那就是付出了屬於你的高溢價。等於囫圇吞棗買入了。
恆瑞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對化藥不了解,就憑藉未來老人多,病人多,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化藥巨頭,這樣的原因買入,那麼,就付出了屬於你的高溢價。
當然,因為公司好,你付出的高溢價,最終可能還是會有好的回報。
可是,這並不能抹殺「付出高溢價」這件事。
而這是我本人比較避免的情況。而已。
2,與此相反的就是,有些我們認為「壞」的指標,「壞」的公司,我們給出了巨大的折價。
而這個折價,有一部分給對了,有一部分卻錯了,錯的這部分,往往很有賺頭。
東方雨虹就是這個階段我經歷的案例之一。
回望這幾年,東方雨虹幾乎只有一個毛病,就是現金流不好。從來沒人說其40%以上的增長不好的,也沒人說過其產品不好的,就是來回來去說現金流不好,後來,嚴重的時候,就說東方雨虹做假帳。
我順便說一句,東方雨虹的財報,是我看過這麼多企業的財報中,最厚的財報之一。極其極其詳細。就一些銀行保險能厚過東方雨虹,按理說,這種單一業務的公司,都應該沒有這麼厚的財報的。看起來可費力了。其2019年財報311頁。生物股份182頁,科順股份173頁,偉星新材172頁,貴州茅臺123頁,總的來說,東方雨虹披露得非常詳細了。
(這裡插一句啊,搞不好我錯了,的確做了假帳,但是,現在沒爆出來,可能幾年後爆出來,所以,我還是要特別謹慎的提醒各位,我其實也沒有100%的把握。我只能說過去的四年我的考量。將來不好說的。)
然後,說其現金流不好,大部分投資者是看財報看出來的。
這裡我多說幾句。
熟悉謙和屋的老朋友就知道,謙和屋有三塊匾。
一塊是「不忘本」,一塊是「不爭論」,一塊是「不欺騙」。
這其中,「不欺騙」的意思是,一不能騙人,二不能騙自己。
做投資,尤其不能騙自己。
很多投資者,看到財報東方雨虹的現金流不好,就說,滾犢子,這公司要暴雷,今天放句話在這裡,留個標記。這麼多年,利潤加總,差不多就是應收款,這公司要完,賺的錢都收不回來,將來得掛。等等,不一而足。
我個人認為,這裡需要仔細琢磨。
稍不留意,就會不自知的陷入——騙自己的情形中。還會洋洋得意。
這還算好的,更倒黴的情況是,將來東方雨虹真的暴雷了。
是不是沒看懂?說對了,怎麼還更加倒黴呢?
殺人誅心啊!
我觀察過很久,別的股票不知道,但是,東方雨虹在雪球的板塊中,留言的投資者,我基本上都細細看過其留言,尤其是反面意見的留言。
為什麼呢?很簡單啊,我倉位很重啊!負面消息我當然看重咯。
基本上,我可以這麼說,絕大多數說東方雨虹要暴雷,將來錢收不回來的投資者,幾乎都沒去過公司,沒有和管理層溝通過,沒有去建材市場上下遊了解過。
我嘗過過跟他們聊,試圖推演一下東方雨虹暴雷或者收錢不回來的情況。
結果幾乎都是,你看著,反正以後你就知道怎麼暴雷的了……
所以我說,沒有暴雷,還則罷了,倘若真的暴雷了。
這些投資者一定認為,自己的研究方式是對的,充滿了正確,以後可以藉此走遍江湖了。
但是,事實上,這是用「錯誤的方式得到了正確的結果」。這件事相當相當危險。
因為,秉持這樣思路的人,將來會用同樣的思路,看好一隻股票,只要投資時間足夠長,一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而一旦遇到,可能就一次要命。
這就是我說的,誅心!
你如果自知或者不自知的陷入到——自我欺騙中,那麼,將來一定會有一次傷到自己的。
我個人認為,正確的姿勢,應該有兩種。
第一種,透過非常詳盡的研究,打從心底認為,東方雨虹將來會暴雷,會收錢不回,從而看空,這是對的過程!因為,即便結果不對,循環往復的訓練這個過程,投資的能力也會不斷提升。
另一種,不懂不做。就是,很差的現金流,我看不懂,也沒有必要看懂,A股這麼多好公司,對麼?我直接無視,不參與,不就可以了麼?這也是對的。有限的精力應該放在自己的能力圈之中。所以,各位看我2015年前後,投資了大量的銀行股,而今天,我沒有銀行股了。但是,我從來不說銀行股的任何判斷。因為,我不懂。看不懂報表,拿不到真實而詳盡的數據。
我自己就屬於透過研究,認為,東方雨虹的應收款能夠收回來,以及,其沒有做假帳。(或許有美顏哈)這種概率較大。
從而投資東方雨虹的。
3,從倉位去拼配一個「好價格」「好行業」「好現金流」「好質量」等的組合,而不是去尋找集所有優點於一家的公司。
我在投資這幾年的過程,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我買東方雨虹,有人就說了——估值是低,增長是猛,公司是厲害,但現金流不好。不能買。
我買洋河,有人就說了——現金流是好,公司也健康,估值也低,就是沒有增長。不能買。
我買生物股份,有人就說了——現金流是好,利潤高到爆,估值也是低(我15塊左右買的,那時候市淨率歷史低位。)但是,豬沒有了,疫苗給誰打?不能買。
我買房地產們,有人就說了——增長是嚇人,估值是低,利潤也很高,但是,房住不炒不知道麼?中國這麼多房子看不到麼?將來要完的!不能買!(這裡說一下,我想破頭也沒想明白,房住不炒和開發商有鬼關係?且不說,要實現房住不炒,更要開放商加緊蓋房子提高供應吧,我就說,炒房也不是開發商在炒啊?誰在炒,心裡沒數麼?)
這樣看來,唯有持有現金最好。
但是,持有現金吧,也不行,通脹猛於虎。
來來來,你來,你告訴我,該怎麼搞?怎麼找一個投資品,估值又低,公司質量又好,利潤又高,還沒有缺點,國家特別支持,現金流爆好,分紅強勁,你來,你告訴我,哪裡有這種東西?
你咋不長個翅膀飛向天空呢?
做投資,終其一生,就是在尋找一個各項平衡的指標麼?有時候,犧牲點估值,有時候,犧牲點質量,有時候犧牲點預期之類的。對麼?
歸根結底,就是貪婪。
我告訴你,真的有這種投資機會,你更要離得遠遠的。
比如,承諾保本,承諾20%的回報,國家支持,這不是早幾年的p2p麼?
我記得有部電影,叫做雙狙人,情節都忘了,就記得裡面有個細節,上級派狙擊手去執行任務,退役的狙擊手不願意去,然後,上級說,你去,你去,有政策支持你,有回報!
狙擊手問,什麼回報?
答:任何回報!
狙擊手說,那我知道了,老子鐵定要完,回不來的!
我這麼多年社會歷練下來,得到一些經驗,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
德要配位。
你付出多少,承擔多少,才能有可能回報多少,獲得多少。
別總想著撿個簍子,摟草打兔子這種事。將來要吃大虧的。
我們不要期待一個公司集齊所有優點,而是,每個公司擁有自己的優點,總而組成一個組合。
比如,2018年,東方雨虹最慘了。而,2018年A股全部下跌,只有三五隻股票是漲的,偉星新材是其中之一,我2018年就靠著偉星新材「苟延殘喘」……東方雨虹打三折……
2019-2020年,東方雨虹漲勢如虹,三四倍的浮盈,估值不再低了,我就挪一些倉位去現金流好的洋河,估值低的房地產們。
試圖用組合去平衡單個公司的缺點與風險。
我個人是永遠不會單吊一個股票一個行業的。我一點都不相信勝天半子。
不能再說了,2萬字了。
大致如此吧,朋友們,抱歉了,今天我是過癮了,大寫特寫了一通,佔用各位時間了。多多包涵哈!~
(特別提醒,將來很可能東方雨虹暴雷,我也吃不準,到那一天,別過來奚落我,我如果持倉的話,肯定損失嚴重,應該過來安慰我,是不是?老鐵?但是,可以把我的文章以批判式角度做一個失敗案例分析,也是貢獻不是!~)
5月初,把持有,關注的幾家企業的年報一季報分析全部寫完,分享給各位好朋友們,然後,我就去海南島,珠三角等地環島,環省去看一看了。很久很久沒出門了。希望能有更棒的收穫,屆時再分享給各位好朋友們哈!~
作者:謙和屋連結:https://xueqiu.com/3366431401/148104549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