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少女R極地奏鳴曲EX-1怎麼過?極地奏鳴曲EX-1海灣激鬥攻略[多圖]

2020-12-16 18183手遊網

戰艦少女R極地奏鳴曲活動已經開啟挑戰,活動關卡一共有四關,現在來分享第一關EX-1海灣激鬥的通關打法,包括具體的路線也有詳細講解,本關卡的通關流程可以參考下方的圖文攻略,能幫助大家更快更直接的完成挑戰哦!

戰艦少女R極地奏鳴曲EX-1海灣激鬥攻略

E1:

本關分為1大關3壓制關卡

K:走下路,2導戰1導驅+Z17

M:帶路限制6驅逐,推薦z17旗艦

壓制:

1-1:3潛艇,3航母

1-2:旗艦航速≥30,道中三迂迴,推薦6驅逐

1-3:旗艦航速≤24,推薦紫石英旗艦,帶2驅逐,3航母/戰列

導戰萌新就算了,推薦先壓制,然後1航母6艘走上,順便開隱藏

因為考慮到夜戰點,所以導戰最優...但是萌新確實湊不齊兩艘導戰

科技艦隊四船下路,Boss有潛艇,難度較低,無需壓制

E1隱藏需要6驅逐走上。。雖然就兩點,但是boss陣容2bb1bc3ca命中有點高。。。我平均90級6dd去了一次摔了四個。

相關焦點

  • 《少女前線》2020禮服主題皮膚匯總 四周年限時採購盛宴奏鳴曲皮膚...
    18183首頁 少女前線 《少女前線》2020禮服主題皮膚匯總 四周年限時採購盛宴奏鳴曲皮膚一覽 《少女前線》2020禮服主題皮膚匯總 四周年限時採購盛宴奏鳴曲皮膚一覽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本樂章擁有精巧的結構與美妙的鋼琴性效果和充實的音樂內容,急風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著各種複雜的鋼琴技巧,表達出一種憤懣的情緒和高昂的鬥志。直到全曲結束之前,還是一種作「最後衝擊」的態勢。[1] 曲式分析編輯貝多芬這一時期的奏鳴曲充滿了嘗試性的作法,他企圖重新評價奏鳴曲式主要的創作原理。
  • 「月光」奏鳴曲的真相
    詩人的一次美好想像就這樣給貝多芬的奏鳴曲定了名。從此,這首樂曲到哪兒都要戴著它。朦朧的月夜總給人無限聯想,傳到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裡,就變成了貝多芬是某天晚上在一位盲女的感召下創作了這部作品,導致後來我們聽這首曲子時,眼前總會浮現出月色下盲女的「魅影」。顯然這個標題與整部奏鳴曲的意境並不符合,許多人曾反對這個標題。
  • 「月光」奏鳴曲的真相(2)
    第三樂章(奏鳴曲式)如果非要給這個最後樂章起個名字,那麼「湍流」或「燃燒的熔巖流」(蘭茲語)都很合適--其形象與樂曲的標題意境是截然相反的--正如第八首鋼琴奏鳴曲「悲愴」的那個無憂無慮的末樂章。這體現了貝多芬奏鳴曲的內涵之廣闊,一個標題總是無法形容全部樂章。這個末樂章具有典型的貝多芬奏鳴曲式特徵,同時也富於幻想性質。
  • 樂曲賞析:《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為奏鳴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興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貝多芬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第一樂章情感的表現極其豐富,有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也有陰暗的預感。雖然伴奏,主題和力度的變化不大,但仍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心弦的波動。這首奏鳴曲包含著貝多芬最原始的構思。
  • 雷諾·卡普松創新演繹古典奏鳴曲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鄭蕊)時隔一年,6月14日,小提琴家雷諾·卡普松再次登臺國家大劇院,帶來貝多芬、拉威爾和弗蘭克的三首風格各異的奏鳴曲作品此番登臺國家大劇院,雷諾·卡普松將從唱片中「走出」,帶來三首他曾錄製過唱片的奏鳴曲。其中,貝多芬《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是一首充滿希望和幸福感的樂曲,也是雷諾十歲時演奏的第一首貝多芬作品。2009年他和鋼琴家弗蘭克·布萊雷錄製了貝多芬全套奏鳴曲集,並在歐洲舉行了約50場「馬拉松式」演出。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欣賞指南
    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鳴曲》。成熟時期(1802-1814 年),在這個時期,貝多芬使用了一些新的創作題材,其作品《f 小調奏鳴曲》 讓他的創作到達巔峰。晚年時期(1815-1827 年),這一時期的貝多芬創作的許多藝術構思複雜並且深刻的作品。   1801年,貝多芬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月光奏鳴曲》被創作了出來。 這首作品打破了快、慢、快的傳統曲式結構,表現出一定的特色。
  • 17歲少女演奏這版貝多芬月光奏鳴曲?顛覆你想像
    17歲的法國少女Tina S演奏貝多芬月光奏鳴曲,多麼令人遐想聯翩的月夜畫面。不過其實Tina最擅長的是……重!金!屬!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幾個值得一聽經典版本
    他走近茅屋聽見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真難彈,要是能聽到貝多芬是怎麼彈的該多好!」 一個男的說:」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 ……」 貝多芬推門走進去,微弱燭光下只見窗前的一架舊鋼琴前,坐著一位十六七歲的盲姑娘。貝多芬即興彈起盲姑娘剛才彈過那支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
  • 雷諾·卡普松:這些奏鳴曲充滿了我的回憶
    薛穎佳  去年4月,小提琴家雷諾·卡普松曾與瑞士羅曼德交響樂團攜手,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了拉威爾的小提琴與樂隊作品《茨岡狂想曲》,他高超的技巧精準地詮釋了樂譜中的奇思妙想。時隔一年,6月14日,雷諾將再次登臺國家大劇院,帶來貝多芬、拉威爾和弗蘭克的三首風格各異的奏鳴曲作品。他表示:「這些奏鳴曲充滿了我的回憶,也都錄製過唱片,我非常希望把它們分享給中國的樂迷們。」  在古典音樂圈裡,有一對著名的「卡普松兄弟」:哥哥小提琴家雷諾·卡普松和弟弟大提琴家戈蒂埃·卡普松。他們都是從小開始學習音樂,十幾歲進入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
  • 貝多芬的戀曲—《月光奏鳴曲》完全版賞析
    【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鋼琴課堂」關注。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一、月光奏鳴曲的創作  樂聖貝多芬的《月光》鋼琴奏鳴曲寫於1801年。那一年貝多芬在信中承認他對耳疾的恐憂。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欣賞指南
    其中以32首鋼琴奏鳴曲最為經典,被稱之為「鋼琴藝術史的高峰」,而這32首奏鳴曲中以《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最為著名。一、月光奏鳴曲的作品分析 第一樂章-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 小調的調性決定了第一樂章的色彩,幻想的、溫柔的內心感受,悲傷的吟誦,有時又充滿陰森的預感。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故事
    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貝多芬聽到這裡,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 這首《月光奏鳴曲》,竟然有那麼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其標題據說出於萊斯達布(Rellstab,1799—1860)對此曲第一樂章「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耀的湖面上蕩漾小舟」的形容。從此它就被稱為『月光奏鳴曲』!」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曾說:「只有短短的第二樂章可以說是一瞬間的月光。」
  • 無聲電影|貝多芬《月光奏鳴曲》Flute Cover
    Moonlight Sonata貝多芬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14 in C minor, Op. 27, No. 2),又名「月光奏鳴曲」和「月光曲」。這首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是來自德國音樂評論家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撰寫的一篇評論,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夜晚的月色」。之後,該奏鳴曲在十九世紀後期便以此標題聞名於世。
  • 古爾德眼中的貝多芬的「悲愴」、「月光」和「熱情」奏鳴曲
    它甚至可以當做貝多芬更早期的作品《C小調奏鳴曲》(作品第10號,No.1)的終曲部分;不過相對於專橫的第一樂章,整體平和友善的迴旋曲幾乎無法充分有效地發揮其自身特點。相較而言,奏鳴曲作品第27號(No.2)——被人們稱作「月光」的那部,雖然包括三段表面上看似完全不同的樂章,卻是依照直覺進行構建的傑作。
  • 貝多芬因為失戀才寫了月光奏鳴曲,小學課本騙人!
    幾乎每一次,貝多芬戀上的都是他得不到的女人命運與貝多芬開的玩笑實在太多了《月光奏鳴曲》就是最好的證明旋律所表現的決不是一幅明淨的風景畫,而是一種內在的陰鬱情緒。已在冥河上擺渡的人本不該有如此多的妄念,但他心中的悲愴與倔強一旦開始醞釀,便無法再被平復。喪鐘的聲音仿佛從地底傳來,霧氣似乎也更濃了些——船已經接近冥界,它慢慢地,消失在了濃霧裡。
  • 每個人都是浮士德——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2)
    儘管他多是寫意而非理查·施特勞斯那般寫實,人們還是傾向於從他的音樂中尋找情節線索。然而,當這位鋼琴大師寫下的唯一的一首鋼琴奏鳴曲,卻沒有給它任何標題,在他生前的信件、言談中也沒有透露任何關於這部作品的標題信息。
  • 心靈深處的思索——魏浩天談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上)
    圖源IMSLP國際樂譜庫)事實上,李斯特創作了很多標題音樂(用文字標題來表明作曲家創作意圖和作品思想內容的器樂作品,常採用象徵、暗示等創作手法,與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緊密結合),而《b小調奏鳴曲》有著如上的象徵意義,卻偏偏不是標題音樂。
  • 惠威M2R「奏鳴曲」藍牙FM收音機有源音箱評測
    惠威M2R奏鳴曲藍牙音箱 外觀賞析雖然在電商平臺搜索「惠威M2R」就可以看到這款音箱,但小編更喜歡稱呼它為「奏鳴曲」。熟悉古典音樂的朋友應該知道,奏鳴曲是一種音樂體裁,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和《悲愴奏鳴曲》就是這種題材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