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奈良旅遊:興福寺、東大寺
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
我們中午我們在奈良車站旁商店街的「文樂」餐廳吃了中餐,商店街這邊有奈良的「遷都君」招牌吉祥物。 吃飽後,先去「中谷堂」買的知名的麻糬,我們下午安排參觀興福寺與東大寺,路邊商店上方櫻花也是大滿開。興福寺於西元710年與平城京同時建立,是南都七大寺之一、法相宗大本山,也曾是藤原氏的家廟;藤原氏是奈良和平安時期權傾一時的政治豪族,知名者如藤原道長、藤原良房,除了實質攝政之外,還將多位女兒嫁入皇宮。在藤原家族勢力的高峰期,興福寺擁有超過150座建築物,如今僅餘數座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仍存留,包括南北円堂、赫赫有名的五重塔、三重塔與東金堂等。
我們由寺區側門進入,先看到角落的三重塔,一旁的櫻花盛開陪襯著!造型特殊的南元堂於弘仁4年由藤原冬嗣創建,現八角形朱紅堂宇於寬政元年重建,是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第九番札所。興福寺最著名的五重塔為應永33年由光明皇后下令建造,依奈良時代樣式重建,塔高51公尺,為古都奈良的象徵,是日本現存五重塔第二高的,僅次於京都東寺五重塔。
另外,五重塔旁邊的東金堂初建於西元726年,是聖武天皇為元正皇后祈懹發願而建,現在的東金堂是西元1915年的重建之物,也被指定為國寶。東金堂堂內供俸藥師如來三尊像、日光菩薩像、月光菩薩像、文殊菩薩像、維摩居士像、四天王像、十二神將像。東金堂中文殊菩薩與維摩居士同時出現,會讓人想到「維摩經」的精彩辯論,有興趣的網友請參考秦就居士著作「禪味奈良」。
東金堂左方的國寶館於2010年3月經過改裝後對外開放,館內中央位置展示的是一尊巨大的千手觀音,高達5.2公尺,震懾人心。館內其他展出包括在日本掀起熱潮的阿修羅像、八部眾像及佛陀十大弟子像國寶等級的雕像,但館內無法攝影,所以我只能翻拍我買的紀念品。乾漆八部眾原本安置於西金堂本尊釋迦如來周圍群像之一,現存五部淨、沙羯羅、鳩槃荼、阿修羅、幹闥婆、迦樓羅、緊那羅、畢婆迦羅等共八尊。
八部眾中最出名的是古戰神阿修羅像;興福寺的阿修羅像雖然還是傳統三頭六臂的造型,但其手臂細長外加天衣、胸飾、臂釧、穿草履的衣著不屬戰鬥姿態的穿著,其面容更不同於阿修羅一詞在日文當中所給人「鬥爭、好戰、固執」之刻板印象,臉龐纖細,眉宇之間呈現出憂鬱悲傷的少男神情,吸引眾人目光,長久以來成為日本人最喜愛的佛像之一,推薦一定要看。
參觀完 國寶館,奈良下起雨來,我們搭公車到東大寺入口,撐傘走進東大寺寺區。世界文化遺產的東大寺,是華嚴宗大本山,也是南都七大寺之一。東大寺最早的起源可以回朔到728年,聖武天皇為了供養其皇太子而建造了金鐘寺。西元740年日本發生亂事、社會不安穩,聖武天皇當時基於護國信仰下令在日本各地興建68餘座國分寺,故把金鐘寺作為大和的國分寺而改名為金光明寺,也稱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是階位最高的國分寺總寺院,之後因位於平城京的東方且建築龐大,故取名為東大寺。
走過參道,會先經過巨大古老的南大門,屬天竺樣建築,上方匾額寫著「大華嚴寺」。南大門下方有著名的仁王像,這兩尊仁王左邊阿形高8.63公尺,右邊哞形高8.42公尺,是日本現存最高大的仁王像;且一般仁王像都南面而立,東大寺此兩尊卻東西對立,相當罕見。大佛殿參觀入口不在下圖的中門,需左轉至一旁的小門,購票進入參觀。789年完成的東大寺大佛殿木造結構氣宇非凡、氣勢雄偉,正面寬57公尺、深50公尺、高48公尺,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旅遊資訊,最後在這裡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如果文章有不理解地方請在留言區留言一下,小編會為大家一一解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