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是728年由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建立的。東大寺是全國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因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東,所以被稱作東大寺。又稱大華嚴寺。
東大寺大佛殿,正面寬度57米,深50米,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大佛殿內,放置著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盧舍那佛。東大寺院內還有南大門、二月堂、三月堂、正倉院等。南大門有很著名的雙體金剛力士像。二月堂能夠俯視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區。
建築風格為兩宋時期東南沿海地方風格明州(寧波)造,即天竺樣。(山門及大佛殿)
這座寺院歷史悠久,距今約1200多年。每逢春天,裡面櫻花團簇,年復一年,很是美麗。不過,你可能沒有想到,這座著名廟宇還是由中國宋朝年間的一個著名工匠傾心打造的呢。更讓你想不到的是,裡面的許多建築材料都是當時從中國寧波運過去的原汁原味的中國貨。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中國唐朝武則天當政的時候,當時日本的光明皇后敬仰唐朝的武則天,她知道武則天在洛陽建造大佛銅像,於是效仿武則天,在奈良修建了東大寺,寺內供奉盧舍那大佛。後來,我們唐朝的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就在東大寺大佛殿為日本僧人傳授戒律。東大寺也成為了日本最重要的佛教寺院。
不幸的是,在公元1180年的一場戰亂中,東大寺被焚燒殆盡,寺內的佛像也悉數被毀。當時的日本朝廷第二年就著手修復東大寺。資金、人力很快就到位了,工程也很快展開。但在修復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困難,日本的工匠們對此束手無策,以致於工程無法繼續下去,被迫停止。
在萬般無賴之下,東大寺一個叫重源的僧人來到中國,也就是當時的宋朝,求取建造之術。重源來到浙江的明州(今寧波市),住在一座叫做阿育王的寺廟。除了悉心鑽研佛法,他還每天輾轉於明州的各大寺廟,仔細觀察寺廟的建造結構,同時多方打聽優秀的建築工匠。最終他從阿育王寺的主持口中得知明州有一神人,精通木工、冶煉、鑄造等多種技能,或許能助他實現願望,重建東大寺。這個人就是明州最有名的匠師陳和卿。不過奇怪的是,這麼有名的人,重源居然在明州找了好久也沒有找到,最後只能失望地回到日本。
回到日本不久後,重源居然意外地在日本碰上了踏破鐵鞋也沒找到的陳和卿。這真有點像做夢一樣。原來,一年前,陳和卿率領商船來到日本,在九州與當地人進行貿易。貿易結束後,由於商船船體破裂,陳和卿無法回國,滯留在九州,一邊修船,一邊籌劃回國的事。見到陳和卿後,重源充滿期待地說:「如今東大寺的修建被迫停止,一片荒蕪,只有採用中國的技術,才能夠復建成功。」
陳和卿被重源的真誠所打動,義我返顧地答應了他。不過東大寺修復工程浩大,除了木構建築,還有青銅佛像的鑄造,石造裝飾的雕刻等等,這些都是陳和卿一人無法完成的。尤其是石雕,因為當時的日本國內的石頭石質鬆散,不適合雕刻。於是陳和卿只能回到明州,挑選了明州當地的最頂級的7名工匠,並採購了一批明州當地盛產的一種梅園石,重新來到日本。這幾名工匠各是身懷絕技,有雕刻奇才,有漆畫高手等等。而這種梅園石,質地均勻細密,硬度適中,是石雕的上好石材。
抵達日本後,陳和卿按照按照中國明州寺院的建築樣式,和日本工匠一起,前後花費15年的時間,建成了東大寺,寺內供奉高大的銅佛。如今,東大寺的南大門、鐘樓、開山堂等建築都是當年陳和卿建造的原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帶來的幾個工匠中,有一個叫伊行末的石雕奇才,他在東大寺工程結束後,並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留在了日本,帶領一批日本工匠將石刻技藝發揚光大,形成了日本石刻工藝史上赫赫有名的「伊派」。
本文圖片供圖者:
重讀南京尋訪團 李欣
旅遊小貼士: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其中大佛殿、三月堂、戒壇堂的參觀時間為11月-次年2月8:00-16:30,3月8:00-17:00,4月-9月7:30-17:30,10月7:30-17:00。
交通指數:★★★★★
從JR奈良站、近鐵奈良站可搭乘市內循環巴士至「大佛殿春日大社前」(大仏殿春日大社前)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即到。或從近鐵奈良站向東步行約20分鐘可到。
門票:
東大寺免費開放,其中大佛殿、三月堂、戒壇堂需分別購票,票價皆為成人(初中生以上)500日元,小學生300日元。大佛殿每年1月1日0點到早8點免費開放。
可玩性(性價比):★★★★★
風景指數:★★★★★
時代:宋
徵圖徵稿啟事:您熱愛您的家鄉麼?您有您出遊的覺得拍的漂亮的照片麼?如果有的話,歡迎您提供給我們,一個景點(景區10張起)
投稿郵箱:460596848@qq.com
我們會在使用您的照片的時候附上您的個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