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已經漸漸遠去,但仍然給世界留下許多深刻印記,龐大的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就是其中之一。
當1979年7月27日,第一艘「光榮」號從尼古拉耶夫 61個公社社員造船廠船臺下水激起狂瀾巨浪時,北約觀察家們就已經感受到它所蘊藏的巨大力量。直到今天3艘萬噸老兵仍在俄羅斯海軍中服役,默默的扛起艦隊大梁。
上世紀60年代末期,蘇聯經歷了古巴飛彈危機和赫魯雪夫下臺,海軍政策開始發生轉變。高層意識到蘇聯需要一支強大的水面艦隊才能在全球自如的展現意志,所以糾正了以往「飛彈、潛艇萬能論」的錯誤思想,為紅海軍的水面艦艇發展打開了大門。
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上將敏銳的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先後建造了克列斯塔I/II級(1134/A)、卡拉級(1134B)、基洛夫級(1144)、光榮級(1164)等一系列大型反潛艦/飛彈巡洋艦,一步步將紅海軍推上巔峰。到70年代末期,紅海軍實力已經空前強大,讓北約集團日夜不安如芒在背。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在全力推進。1950-60年代核動力技術日新月異,在一片高呼聲中「核動力海軍之父」——海曼裡科弗中將和海軍部長阿利·伯克雄心勃勃的準備打造一支全核艦隊。
1959-1978年,美國先後建造了「長灘」號、「班布裡奇」號、「特魯斯頓」號、加利福尼亞級(2艘)、維吉尼亞級(4艘)等9艘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1963年6月「企業」號航母、「長灘」號、「班布裡奇」號核動力巡洋艦還組成第一特遣艦隊,完成了一次無補給環球航行,向世界宣示力量。
蘇聯感受到壓力,也開始研製核動力水面艦艇。1965年第53中央設計局(北方設計局)接到研製重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命令,代號1144「海鷹」。後來發展成滿載排水量24000多噸的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成為叱吒風雲的一代霸主。
美國也有類似項目,與基洛夫級對標的是搭載「宙斯盾」系統的「核動力打擊巡洋艦(CSGN)」計劃,滿載排水量同樣高達17000噸。但這種艦艇非常昂貴,單艦造價高達15億美元,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富豪也難以承受。
再加上美國當時深陷越南戰爭泥潭,經濟又不景氣,最終1975年在財政部和空軍的強烈反對下取消。海軍無奈,只能用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艦體搭配「宙斯盾」系統,變成服役至今的常青樹——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紅海軍也同樣為高昂的建造成本和維護費用擔心,再加上早期艦用壓水反應堆一直不夠成熟穩定,所以基洛夫級只建造了4艘。雖然單艦火力無比強大,但無法形成數量優勢,也不能隨意出動。
然而美蘇全球對抗卻日趨激烈,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蘇聯出動96艘艦艇逼退了美國3個航母戰鬥群和2個兩棲打擊編隊,終於報了當年古巴飛彈危機的一箭之仇。
為更靈活的調配戰力,高層決定發展一款使用常規動力、火力接近基洛夫級的小型替代版本,由此誕生了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1972年10月新型巡洋艦在北方設計局開始研製,由經驗豐富的佩爾科夫局長和穆提辛先後擔任總設計師,工程代號1164,綽號「阿特拉斯(Atlas,古希臘神話中泰坦族的擎天巨神)」,因首艦「光榮」號也稱光榮級。
研製工作可謂駕輕就熟,從58型(肯達級)、1134/A(克列斯塔I/II級)、1134B(卡拉級)、1144(基洛夫級)到1164型一脈相承,幾級大型巡洋艦都是北方設計局的傑作。
光榮級全長186.4米,寬20.8米,吃水8.4米,標準排水量9380噸,滿載排水量11490噸,可以看作卡拉級的放大版。
艦體採用長艏樓線型,長寬比較小(8.9:1),水線面寬,有利於適航性、穩性和布置裝備。艏柱向前大幅傾斜,飛剪艏可以很好地抑制甲板上浪,不懼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惡劣海況。三段舭龍骨和兩個減搖鰭使航行更加穩定。
全艦武器錯落有致,從前向後分布著1座AK-130型雙管130毫米艦炮、6座AK-630型近防炮、2座6聯裝RBU-6000型反潛火箭發射器、16枚P-500/1000反艦飛彈、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8座8單元S-300F/M「堡壘M」遠程艦空飛彈系統、以及2座「黃蜂MA」近程防空飛彈等。
由於體型巨大的P-500反艦飛彈分置艦橋兩邊,上層建築不得不向裡收縮,顯得狹窄細長。艦橋後方是高聳的金字塔桅和高細柱型後桅,桅杆上密布著各種雷達、電子對抗設備和導航、通訊天線。
後桅後面有2座並排的煙囪和燃氣輪機進氣道,中間藏著一臺可伸縮的重型多用途吊臂,可吊裝各種武器彈藥、食品和物質補給。
艦艉是1座半沉降式機庫和直升機平臺,搭載1架卡-25B「激素」或卡-27「蝸牛」直升機遠程反潛,並為P-500反艦飛彈提供中繼制導。
艦體中14道橫壁將全艦分成15個水密隔艙,任意3個相鄰隔艙進水也不會沉沒,生存能力很強。其中12號隔艙裡裝著蘇軍頗引以為豪的「堡壘M」垂直飛彈發射系統。
寬大艦體為官兵提供了良好居住環境,艦上有多個圖書館和娛樂室,舒適程度僅次於「基洛夫賓館」。
一、強大動力
強大又可靠的動力是一艘戰艦完成任務的基礎,絕不能輕視,光榮級也不例外。它是遠洋艦隊核心,既要快速到達戰場又要持久續航,所以設計師為其準備了已在卡拉級巡洋艦上驗證過的燃氣輪機,並與廢氣循環鍋爐組成一套別具特色的M21燃-蒸聯合循環系統。
M21系統包括2臺M-70巡航燃氣輪機、4臺MK8F加速燃氣輪機和2臺直流式廢氣循環鍋爐,總功率110000軸馬力(80.9兆瓦)。通過2根軸系驅動2具四葉定距螺旋槳,最高航速達32.5節,最大續航力7500海裡/18節。
燃氣輪機油耗高,所以燃燒產生的高溫廢氣也不能浪費。設計師將2臺M-70巡航燃氣輪機的高溫廢氣引入廢氣循環鍋爐,可額外輸出1100-2200千瓦電能供全艦使用,燃料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航母殺手
光榮級肩負著重要使命,任務目標繁多,包括:打擊敵方大型水面艦艇編隊,在遠離岸基航空兵的大洋中為艦隊提供防空掩護,確保反潛搜索開展,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炮擊沿岸目標等,所以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它裝備著大量武器彈藥,能勝任反艦、防空、反潛、對陸支援等各種任務,是僅次於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全能戰艦」和「航母殺手」。
16枚巨大的P-500「玄武巖」重型反艦飛彈分布在艦橋兩側,與水平甲板呈20°夾角高高昂起,構成光榮級最顯著的外部特徵。
海軍航空兵一直是蘇聯的弱項,就算基輔級航母服役後也達不到美軍那樣的打擊力度。只能靠飽和攻擊威懾敵軍,所以威力強大的遠程超音速反艦飛彈必須是蘇軍王牌。
P-500「玄武巖」(北約:SS-N-12沙箱)由P-35「進步」反艦飛彈(SS-N-3B沙道克)發展而來。CM-248發射箱中的4K80飛彈加長到11.7米,彈徑0.88米,重4.8噸。2臺固體火箭助推器和1臺KP-17-300渦噴發動機推動其最大速度達到2.5馬赫,最大射程550千米,基本達到美國航母編隊防空圈的邊緣。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飛彈彈體由鈦合金材料打造,可攜帶950公斤半穿甲高爆彈頭或35萬噸TNT當量核彈頭。由於射程極遠,巡洋艦自身已無法引導,所以飛行中段由K-25B艦載直升機、Tu-95RT電子偵察機或衛星提供中繼制導,從高空快速接近目標,到末端啟動主/被動雷達俯衝攻擊。
4K80飛彈非常先進,彈上的4B89「蜜蜂」主動幹擾系統能干擾敵方攔截飛彈導引頭。多枚飛彈之間還能通過數據鏈互傳信息,自主分配目標,並優先攻擊航母。這樣的牛叉飛彈一枚就已經極難防禦,更何況光榮級能一次齊射8枚,累計發射16枚!
如果再加上其他水面艦艇、巡航飛彈核潛艇一起攻擊,就算美軍航母編隊有宙斯盾系統也接不下來。最後的結果無非是我用飛彈摧毀你,你用飛機消滅我,大家誰先出手都一樣是兩敗俱傷,這種玩命打法著實讓美國人頭疼。
1989年第3艘「紅色烏克蘭」號服役時,換裝了升級版的P-1000「火山」反艦飛彈系統,重量更輕,射程增大到700-1000公裡。2000年時「光榮/莫斯科」號、「羅波夫海軍元帥/烏斯季諾夫元帥」號(1995年更名成後者)也陸續換裝,光榮級的牙齒更鋒利了。
在蘇軍作戰規劃中,光榮級的戰場經常是孤立無援的。它要在大洋中為航母編隊和打擊艦隊撐起防空大傘,又要在全力一擊後頂著敵人瘋狂反攻抽身而退。這一切都需要強大的防空體系和反潛力量,所以光榮級還裝備了大量防空飛彈、反潛武器、聲吶和電子對抗設備,面對任何情況也能從容應對。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將在下一章中講述這些令人驚嘆的武器裝備,敬請關注。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