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退美國航母,開創紅海軍傳奇,蘇聯利刃——肯達級飛彈巡洋艦

2020-12-23 和風漫談

1973年10月6日,在領土和恩怨中苦苦糾纏的阿以雙方再次開戰,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一開始埃及和敘利亞軍隊連戰連捷,幾乎將以色列逼入絕境中。小弟們打得如火如荼時,背後的老大哥——美國和蘇聯也開始了激烈對峙。

第四次中東戰爭示意圖

一時間大批軍艦雲集地中海,美國召集了「羅斯福」號(CV-42)、「甘迺迪」號(CV-67)、「獨立」號3個航母戰鬥群和2個兩棲編隊,60多艘艦艇。蘇聯也不甘示弱,派出了各型巡洋艦、驅逐艦、巡航飛彈潛艇等96艘艦艇。

雙方對抗強度之高、危險之大,使美國參聯會主席託馬斯莫爾海軍上將擔心不已。他悲觀的說:如果戰爭爆發,我們有可能損失在東地中海的全部艦隊。

美國航母編隊

狹路相逢勇者勝!蘇聯5個打擊艦隊盯著美軍寸步不離,僵持了近20天後,美國航母只能灰溜溜的向西撤退,做出願意和解的姿態。

是什麼讓囂張跋扈的美國航母編隊退避三舍,不戰而退呢?

原來蘇聯軍艦和潛艇上有大量遠程反艦飛彈,一次齊射達到40枚以上,平均每艘航母將獲得13枚重型飛彈的「關愛」。

美軍對蘇軍這種不要命的打法不敢硬碰,又對反艦飛彈飽和攻擊無可奈何,最終只能退讓。

這有點誇張,反正不好防

8個月前,地中海分艦隊參謀長薩莫諾夫少將就已經提出了「首戰齊射戰法」——將所有飛彈、火炮和魚雷射向敵軍航母,因為空襲之後什麼也剩不下了。這種對手誰不害怕?

在這次對抗中,「格羅茲尼」號和「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飛彈巡洋艦成為事件的主角之一。

「格羅茲尼」號飛彈巡洋艦

它們是蘇聯58型(北約/「肯達」級)飛彈巡洋艦的一、三號艦,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專門作為飛彈巡洋艦建造的大型水面艦隻。

它是蘇聯開創的全新艦種,擁有強大的反艦火力,能在各種條件下獨立遠洋作戰,是同時代海軍中最強悍的巡洋艦之一。

二戰前,蘇聯就有一個龐大的遠洋艦隊夢想和計劃。然而德國突然入侵打斷了發展進程,史達林中意的戰列艦、巡洋艦都被迫停止建造。直到二戰勝利後,史達林才重拾夢想,要為蘇聯打造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

1948年12月,第一級68bis型(北約/斯維爾德洛夫級)火炮巡洋艦在波羅的海造船廠開工,到1955年建造了14艘。

蘇聯最後的火炮巡洋艦

但二戰後科技發展很快,海戰也從「艦炮對轟」跨入飛彈時代。68bis型火炮巡洋艦從建造之初就陷入了落後局面。所以赫魯雪夫上臺後,走上了另一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當時冷戰鐵幕已落下,美蘇在各個領域全面對抗。面對咄咄逼人的航母編隊,蘇聯急需一支強大的反擊力量。

蘇聯在飛彈、核武器領域快速發展,赫魯雪夫認為大國戰爭已進入核時代,常規武器作用越來越小。因此飛彈、潛艇成為優先選項,大批常規武器被裁,許多大型水面艦艇也紛紛落馬。

熱衷水面艦艇的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元帥被免職。接任的戈爾什科夫上將是未來均衡海軍的締造者,與赫魯雪夫比較契合,也同樣熱衷飛彈。

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元帥

1956年12月,戈爾什科夫提出一種有制導火箭武器的驅逐艦發展規劃,希望發展一種不對稱優勢應對北約海軍。

1958年3月設計就緒,命名為「58工程」。總設計師是第35中央設計局的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尼基京,曾參加過很多驅逐艦和69型重巡洋艦的研製,也是41型驅逐艦的總設計師。

在他的努力下,58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火箭巡洋艦分類(蘇聯稱飛彈為火箭)!北約稱「肯達」級飛彈巡洋艦,也稱「格羅茲尼」級

肯達級在56型驅逐艦的基礎上加以放大,全長142米,寬15.8米,標準排水量4330噸,滿載排水量5380噸。

裝備新型KVN-95 / 64渦輪增壓燃油鍋爐,比之前56型驅逐艦上的鍋爐功率提高了25%,重量降低了35%,廢氣溫度降低了60%。不但功率更大,紅外特徵還更低。

巨大的TV-12蒸汽輪機

兩臺TV/B-12蒸汽輪機能輸出9.2萬軸馬力,驅動雙軸雙槳前進。最遠航程7000海裡/14.5節,但以34節極速行駛時,銳減到2000海裡,自持力10天。艦上官兵339人,其中軍官27人。

為了保障電子設備的大量用電需求,還裝備了2臺1000千瓦柴油發電機和2臺1500千瓦渦輪發電機。

肯達級的初始目標是打擊敵方的驅逐艦和巡洋艦,後來又加入反航母功能。1960-1961年,4艘生產計劃陸續下達到列寧格勒日丹諾夫造船廠。1961年3月,首艦「格羅茲尼」號(意:威嚴)建成下水。

58型肯達級巡洋艦示意圖

肯達級本是驅逐艦,1962年蘇聯海軍討論了其戰術任務、武器與驅逐艦的差異後,決定將其歸入火箭巡洋艦,雖然排水量在巡洋艦中屈居末位。

按蘇聯巡洋艦的傳統命名方法,後三艘艦被改稱「福金海軍上將」 號、「戈洛夫科海軍上將」 號和「瓦良格」號。原來的驅逐艦名「守護」、「英勇」、「靈敏」就用不著了。

肯達級武器中,最厲害的就是一前一後布置的2座四聯裝P-35「進步」(北約/SS-N-3B)反艦飛彈。全套系統由SM-70發射裝置和8枚4K44反艦飛彈組成,加上彈艙中8枚,一共16枚飛彈。

巨大的P-35「進步」反艦飛彈系統

P-35可不是凡品,它由1957年切洛梅伊設計局的P-5飛彈衍生而來。同門兄弟中還有岸基型P-5S和潛射型P-6(SS-N-3A)。

4K44飛彈的外形像一架小型噴氣飛機,長10.9米,彈翼張開後寬2.58米,重4.5噸。

上:P-6 下:P-35系統中的飛彈

彈上有1臺渦噴發動機和2臺固體火箭助推器,可選擇400/4000/7000米高度飛行,巡航速度0.9馬赫,末端俯衝1.3馬赫,最遠射程達到500千米!放到今天也相當驚人。

其戰鬥部為900公斤高爆炸藥或1枚35萬噸當量核彈頭。採用無線電中繼指令和慣性制導,末端為主動雷達制導。

岸基型發射瞬間

1962年赫魯雪夫視察期間,「格羅茲尼」號做了精彩表演。2枚飛彈在沒裝彈頭的情況下,一舉擊沉了「基輔」號驅逐艦和「尼扎米」號油輪靶艦,威力之大令人咂舌。這讓北約集團大為緊張,搜集其情報成了重要任務。

P-35系統的缺點是重量太大,反應速度較慢。SM-70發射筒能向左右旋轉120°,垂直抬升25°,耗時要1分半鐘。

發射筒抬起狀態

海上再裝填飛彈難度也很大,風平浪靜時要一個多小時,惡劣海況中根本不可能。另外火控系統只能支持4枚飛彈齊射,其餘4枚要單獨發射。

但是瑕不掩瑜,P-35飛彈系統的強大仍然無可匹敵。沒有人能承受它雷霆一擊,飽和攻擊下航母編隊也無法招架。

1973年東地中海上,若肯達級、克列斯塔級巡洋艦和眾多巡航飛彈潛艇一起發射飛彈,那美國人怕是吃不到聖誕節的火雞了。

無堅不摧的P-700花崗巖

蘇聯反艦飛彈從P-35、P-500「玄武巖」到P-700「花崗巖」一個比一個厲害。主要是因為缺少航母,艦載航空兵力不足,只能用水面艦隊掩護戰略核潛艇進出大洋,並遏制美軍反潛,所以必須長槍在手,才能笑傲江湖。

為了在缺少航空兵掩護的情況下獨立作戰,肯達級也要具備相當的防空能力,裝備了M-1「波浪」(SA-N-1「果阿」)艦空飛彈系統。

M-1「波浪」(SA-N-1「果阿」)艦空飛彈系統

M-1「波浪」是S-125「伯朝拉」(薩姆3)地空飛彈系統的親兄弟。兄長S-125 是蘇聯第二代地空飛彈的傑出代表,在服役中大放異彩。

M-1的大哥,S-125「伯朝拉」地空飛彈

1970年8月3日,埃及軍隊用它在一天中擊毀了3架以色列戰機,5天後兩國籤訂停戰協議。西方國家對其火控雷達極為擔憂,所以起了個「卑鄙勾當」的綽號發發私憤。

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S-125到到巔峰。南斯拉夫軍隊用它擊落了一架F-117A 「夜鷹」隱身戰鬥機,打破了美軍隱身戰機「不可戰勝」的神話!不久後所有「夜鷹」被迫退役。

F-117A夜鷹的殘骸

「波浪」飛彈系統使用ZIF-101雙聯裝懸臂發射架,裝備16枚4K90(V-600)艦空飛彈。

飛彈長6.7米、彈徑0.7米、重950公斤,最大射程15千米。採用無線電指令指導,可以攔截100-18000米空域內的飛機、直升機和飛彈,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兩發齊射時,對1.6馬赫以內目標命中殺傷率達98%。

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上的雙聯裝懸臂發射架

不過其火控雷達還是單通道,一次只能打擊一個目標。但只要能干擾敵人進攻,為反艦飛彈爭取發射時間也足夠了,畢竟蘇軍的戰法中就沒想著開回去。

除了飛彈,還有2座76.2毫米AK-726全自動高平兩用炮。射速90發/分,最大射程15千米,最大射高1萬米,可以中近程防空。

艦尾的2座AK-726

80年代改造時,又增加了4座AK-630近防炮,彌補了近程防空的短板。

AK-630近防炮

作為反艦王者,肯達級的反潛能力不算強。艦上沒有機庫,但可以搭載一架卡-25RTS直升機,為反艦飛彈指示目標和中繼制導,也能帶上深水炸彈和反潛魚雷去反潛。

艦身中部有2座三聯裝TTA-53-57bis型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53-56型反艦魚雷和SET-53型聲自導反潛魚雷。

卡-25艦載偵察直升機

美國軍艦上的魚雷多是324毫米輕型魚雷,主要反潛;蘇軍戰艦上的533毫米重型魚雷還是為反艦而生,在混戰中對水面艦艇造成重大威脅。

最內層是2座大名鼎鼎的12聯裝RBU-6000「龍捲風」反潛火箭發射器。最大射程6000米,有96枚反潛火箭深彈,是全艦最後一道反潛防線。

RBU-6000「龍捲風」反潛火箭發射器

有了強力拳頭,還需要敏銳眼睛。

為了支持眾多武器,肯達級上裝備了大量電子設備。蘇聯電子設備一向不如西方精細,體積大、重量重,功能單一。海軍經常為每種武器配備專用雷達,好處是生存力強,不會因一部雷達損壞使很多武器失效。壞處是種類繁多複雜,密密麻麻的堆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粗獷俊朗風格(又稱「傻大黑粗」)。

肯達級也不例外,兩座全封閉金字塔桅上掛滿了雷達。

前、後桅杆最高處是2部MR-300「安加拉河(頭網A)」對空/對海搜索雷達,發現敵情、為火控雷達指示目標。前桅稍下方是1部「頓河」導航雷達。

各種雷達掛滿桅杆,都很重的

金字塔桅前方平臺上,安放了P-35專用的「二項式(雙杓)」火控雷達。2部巨大天線裝在同一球形基座上,看上去非常搶眼。

M-1防空系統的「彎刀(果皮群)」火控雷達在艦橋頂部,4部天線像一個剝開的桔子。所以北約給了個非常形象的代號——「果皮群」。這起名的人應該很喜歡吃水果吧。

桔子瓣一樣的果皮群雷達

AK-726艦炮的MR-105「旋轉架(梟聲)」火控雷達在後桅下方平臺上。

AK-630近防炮的MR-123「三角旗(低音帳篷)」 火控雷達在「果皮群」雷達稍後上方。

除此之外,還有2部電子戰設備,2部雷達告警裝置和1部Tamir-11型艦體主動聲吶等。

林林總總的天線集中在一個狹小範圍內卻能良好工作,充分體現了蘇聯工程師高超的系統整合能力。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肯達級原計劃建造12艘,最終只建了4艘。主要是它體型較小、潛力有限,大量重裝備導致其「頭重腳輕」,在波羅的海惡劣海況中穩性不佳。雖然艦體中部安裝了一對減搖鰭,還有大段的舭龍骨,但仍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再說大量裝備和武器彈藥擠佔了不少生活空間,官兵在艦上非常辛苦,不利於長期士氣保持。因此4艘之後,就被體型更大、設備更先進的克列斯塔級巡洋艦取代。

肯達級服役了很長時間,直到蘇聯解體後仍然存在。1997年「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被任命為黑海艦隊旗艦,也是對它30多年來忠誠服役的肯定。

肯達級的紀念郵票

總之,肯達級巡洋艦是一艘劃時代戰艦。它開創了蘇聯紅海軍輝煌的起點,提升了現代化飛彈艦艇的使用經驗,武器和動力系統也極大的影響了後來的克列斯塔級、光榮級巡洋艦。

從此蘇聯飛彈戰艦一艘接一艘下水,終於成為一支威震全球的遠洋力量,創造了無比輝煌的歷史,讓人回味悠長。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一款專用飛彈巡洋艦竟是蘇聯造,僅4艘,「肯達」級巡洋艦
    今天,本文就為各位讀者大致介紹下蘇聯紅海軍歷史上的第一款,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專門設計的飛彈巡洋艦——58型「肯達」級飛彈巡洋艦。讓各位讀者對蘇聯紅海軍在火炮巡洋艦嚮導彈巡洋艦轉化的那段歷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 紅色泰坦、航母殺手!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1959-1978年,美國先後建造了「長灘」號、「班布裡奇」號、「特魯斯頓」號、加利福尼亞級(2艘)、維吉尼亞級(4艘)等9艘核動力飛彈巡洋艦。1963年6月「企業」號航母、「長灘」號、「班布裡奇」號核動力巡洋艦還組成第一特遣艦隊,完成了一次無補給環球航行,向世界宣示力量。
  • 紅色泰坦,航母殺手!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1959-1978年,美國先後建造了「長灘」號、「班布裡奇」號、「特魯斯頓」號、加利福尼亞級(2艘)、維吉尼亞級(4艘)等9艘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1963年6月「企業」號航母、「長灘」號、「班布裡奇」號核動力巡洋艦還組成第一特遣艦隊,完成了一次無補給環球航行,向世界宣示力量。
  • 蘇聯紅軍的輝煌—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
    現如今經過現代化改裝後依然在服役,仍然是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最強對手之一。雖然它僅僅是冷戰時期的產物。蘇聯,巔峰時期,擁有15個加盟共和國,國土面積高達2240餘萬平方公裡,人口將近3億,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成員國,即原歐洲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與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是死對頭。
  • 微信濃厚的傳奇色彩,蘇聯戰後第一型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
    戰爭結束後蘇聯紅海軍幾乎是白手起家,而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是二次大戰後蘇聯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艦艇,也是戰後建造數量僅次於美國提康德羅加級的巡洋艦,在蘇聯紅海軍的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作為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役的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設計和建造還要追溯到衛國戰爭以前的蘇聯紅海軍巡洋艦。
  •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蘇聯紅海軍的輝煌,即便當下仍然威風凜凜
    冷戰時期,為了與美國爭霸海洋,蘇聯紅海軍就發展了滿載排水量高達2.6萬噸,擁有遠中近各類防空飛彈、反艦飛彈、反潛飛彈將近500枚的核動力巡洋艦基洛夫級。此艦有「武庫艦」的稱號,在蘇聯紅海軍服役時,西方海軍就將其定性為「戰列巡洋艦」,意味著這是一型比巡洋艦更厲害,噸位和作戰能力接近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堪稱蘇聯紅海軍最後的輝煌。
  • 可怕的航母殺手,光榮級重型飛彈巡洋艦,滿載排水12000噸
    光榮級重型飛彈巡洋艦可以說是蘇聯海軍工程事業的巔峰作品之一,其研發定型與上個世紀70年代,擁有龐大的噸位和兇猛的火力,能夠為蘇聯海軍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持,有效的摧毀對手的水面艦艇,甚至威脅到美軍的航母。
  • 前蘇聯「莫斯科」級反潛航空母艦
    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蘇聯海軍中部分富有遠見的軍官便開始制定建造航空母艦的計劃,然而由於史達林與赫魯雪夫兩位領導人皆對航母不感興趣甚至有強烈排斥情緒,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蘇聯海軍先後十餘個航母計劃均以取消告終。1959年12月30日,美國海軍搭載「北極星」戰略彈道飛彈的「華盛頓」級戰略飛彈核潛艇開始服役。
  • 攜載500枚飛彈,世界最強巡洋艦兩年後服役,連美國航母都甘拜下風
    如最早設計於1968年的四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可攜載共計500枚各式飛彈,最大排水量高達24300噸。即使放在當今世界的海軍中,也仍然是僅次於航母的存在。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之所以有如此數據,是因為在上個世紀60年代。發生的「古巴飛彈」危機事件,讓一直忽視發展海軍的蘇聯當局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 震撼,巡洋艦單挑航母!俄最強反艦飛彈發射,彈頭前卻飛出小部件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近日,俄羅斯海軍「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進行了一次SS-N-19反艦飛彈的發射演練。由於「彼得大帝」號被稱為最強巡洋艦,甚至是戰列巡洋艦,而SS-N-19反艦飛彈又被稱為最強反艦飛彈,因此此次發射受到了廣泛關注。
  • 大忽悠,美國大力鼓吹核戰爭,直接將蘇聯航母力量腰斬
    蘇聯最高領導人對航母的偏執定性扼殺了蘇聯海軍發展航母的努力,直到60年代初"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才被海軍總司令以"反潛巡洋艦"的名義巧妙的塞進了海軍的建造計劃。"莫斯科"號於1967年12月服役,不過它既象直升機航母又像巡洋艦,結果是兩者都不像,作戰能力很一般,尤其是穩定性,適航性和抗沉性較差,甚至在風浪稍大時就無法使用魚雷發射管。
  • 蘇聯巡洋艦的巔峰之作:1144型重型核動力巡洋艦,讓美國都忌憚
    它源於前蘇聯時期,是一艘以核能源驅動航行的軍艦,被稱作世界上唯一一艘排水量超過兩萬噸的巡洋艦。它就是1144型巡洋艦。其也被稱作基洛夫級巡洋艦,該巡洋艦的主要作用也是為航母提供保護作用,但在進行研製期間,蘇聯逐漸開始想要研製出一款體型極大的巡洋艦,而且為了配合核反應堆,蘇聯也進一步擴大了這款巡洋艦的體量,最終研製出一款足足有2.5萬噸的巡洋艦。而這艘巡洋艦也被譽為蘇聯巡洋艦的巔峰之作。
  • 北海巨獸:俄海軍核動力巡洋艦出港演習,飛彈命中400公裡外目標
    彼得大帝號飛彈巡洋艦是蘇聯時代設計並建造的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中的4號艦,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原本計劃建造12艘,但是在蘇聯解體前僅完工3艘,4號艦彼得大帝號是在蘇聯解體後,經過多方協調,才最終完成建造的一艘蘇聯的"遺腹子",而其他8艘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則因為蘇聯解體而全部遭到取消。
  • 蘇聯海軍的全能戰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前情提要: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是蘇聯紅海軍建造的最後一型大型巡洋艦,肩負著打擊敵方大型水面艦艇,為艦隊撐起防空大傘,確保反潛行動順利展開,支援登陸部隊、對岸攻擊等任務。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它配備了威力驚人的P-500/1000反艦飛彈,成為威震四方的「航母殺手」。但它的能力絕不僅限於此,還裝備了數量眾多的艦空飛彈、反潛武器、電子對抗設備和綜合聲吶系統,能全面勝任反艦、反潛、防空等任務,成為僅次於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全能戰艦」。
  • 紅色重錘,孤獨的海上金雕,蘇聯1134B型「卡拉」級反潛巡洋艦
    在冷戰時期前蘇聯面對著美國大量的核潛艇威脅建造了大量的反潛艦,而這其中「卡拉級」最具特色它是蘇聯第一級以燃氣輪機為動力系統的巡洋艦。在作戰時,它擔負遠洋反潛的使命,對美國海軍龐大的核潛艇艦隊進行狙擊,為自己的遠洋編隊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水下防線」,此外,該級艦還是蘇聯紅海軍航母編隊的主要護航兵力。
  • 著名油畫:西沙漁女遙望外國巡洋艦,網友:換成萬噸大驅更帥
    不過,遠處那艘匯有「165」舷號的軍艦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165」號飛彈驅逐艦——「湛江」號。也並非是我軍的戰艦,而是一艘帶有明顯1134.2型「卡拉」級飛彈巡洋艦特徵的蘇聯戰艦。只是畫家充滿了對現代化海軍的憧憬,因此在這艘蘇聯巡洋艦的艦艏畫了一個比例並不協調的主炮和反潛火箭發射器,並加了一個代表南海艦隊驅逐艦的舷號「165」。這或許是畫家心中的現代化軍艦。
  • 對決地中海:蘇聯「莫斯科」級反潛巡洋艦是如何捕獵美國核潛艇?
    ,而蘇聯海軍的大型反潛機都只能搭載1-2架反潛直升機,蘇聯海軍迫切需要一種可以搭載多架反潛直升機的新型反潛艦艇 ,最終提出了設計一種新型反潛巡洋艦,即」莫斯科「級反潛巡洋艦,設計方案號1123。這一擁有強大反潛能力的新型軍艦的入役,極大的增加了蘇聯海軍的遠洋反潛能力,蘇聯海軍圍繞著」莫斯科「級反潛巡洋艦制定了新的反潛戰術,並在和美國核潛艇的實際對抗中證明了體現出驚人的效率。
  • 蘇聯海軍的「全球巡洋艦」
    在激昂的軍樂聲中,一面聖安德烈海軍旗從一艘雄壯威武的萬噸級巡洋艦上緩緩落下,標誌著一個傳奇家族的終結。 美國海軍技術突飛猛進,核潛艇一艘接一艘下水,還建造了「長灘」號、「班布裡奇」號、「加裡福尼亞」級、「維吉尼亞」級這樣的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 哀鳴的亞速夫,率先研製出垂髮系統的蘇聯海軍差在哪了
    ,能夠獨立進行遠洋作戰的巡洋艦,其誕生對於蘇聯海軍有著獨特的意義,該型巡洋艦相較於蘇聯此前的肯達級體型更大,排水量增加到七千多噸,擁有完備的反潛和反艦武器。1134B型巡洋艦的艦體巨大,擁有很強的改造潛力,是蘇聯70年代遠洋艦艇的集大成者然而隨著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數量越來越多,蘇聯海軍的反潛需求急劇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在建造四艘克列斯塔級後迅速拿出了改型克列斯塔II級,該型巡洋艦的電子設備和反潛武器得到巨大提升,加裝大量反潛武器,還擁有防空飛彈,這一時期蘇聯海軍建造的艦艇也可以說是不遺餘力
  • 載機巡洋艦的巔峰之作,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為何註定以悲劇收場
    時至今日全球公布艦名的8萬噸以上的非美國核動力航母,有且只有一艘,那就是前蘇聯最後的載機巡洋艦1143.7烏裡揚諾夫斯克號!一旦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問世,美國的核動力超級航母將不再獨美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