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想不到的東西,沒有做不成的事」,這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真實寫照。兩國因為軍事競賽,製作了許多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仍然不可思議的武器裝備。如最早設計於1968年的四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可攜載共計500枚各式飛彈,最大排水量高達24300噸。即使放在當今世界的海軍中,也仍然是僅次於航母的存在。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之所以有如此數據,是因為在上個世紀60年代。發生的「古巴飛彈」危機事件,讓一直忽視發展海軍的蘇聯當局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在不能使用核彈的情況下,美軍龐大的航母艦隊可以輕鬆的威脅到莫斯科的安全,而蘇聯卻沒有對等的能力威脅到華盛頓。這直接導致蘇聯當局痛定思痛,開始大力發展海軍部隊。
於是蘇聯的航母應運而生。但由於缺少與航母配套的艦隊,而且蘇聯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製造出完備的整編航母艦隊。因此,蘇聯當局開始尋求設計一款火力強大、功能豐富多樣的巡洋艦,要求其既可以自保,也可以搭載飛機。於是就有了「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這個「怪物」。
在動力方面,「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採用了2座核反應堆加4座蒸汽輪機的方式,使其可以在核反應堆出現問題時依然保持動力。
而在武器方面,「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可以說是全能的武器庫。在反艦系統方面,巡洋艦採用垂直發射的方式搭載了20枚「花崗巖」遠程反艦飛彈,可以有效打擊500-550公裡範圍內的敵方艦艇。而在反潛方面,則是依靠艦載反潛武器系統和三架艦載直升機作為反潛系統協同使用。艦上的兩座533毫米魚雷發射器可以發射共計20枚SS-N-15反潛飛彈。
不僅如此,在防空方面,「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還細緻的安裝了分別用來對抗遠程、中程、近程的三套防空系統。其中,遠程防空系統採用的是12套發射裝置共96枚艦載版S-300防空飛彈。中程防空系統則採用了128枚SA-N-9近程防空飛彈。至於近程防空系統,則裝載了40枚SA-N-4近程防空飛彈。
甚至,蘇聯當局還考慮到了艦船應對快艇時所需要的近防系統。在後兩艘「基洛夫」級巡洋艦上安裝有6座CADS-N-1近防艦炮。每座艦炮包括2門30毫米艦炮和8枚SA-N-11飛彈。
再加上雷達、聲吶、電子戰及武器系統在內的多種電控系統。可以說一艘「基洛夫」級巡洋艦就是一支航母艦隊。
不過隨著蘇聯的解體,經濟陷入窘境的俄羅斯同時運營四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開始有些力不從心。因此除了老么的「彼得大帝」號現在仍在服役,其它三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都已經暫時退出服役隊列。
不過,近些年俄羅斯考慮到目前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因甲板被砸和機庫失火,已失去戰鬥力躺在船廠等待維修。由此導致俄羅斯海軍實力大打折扣,急需入列新戰艦來提升海軍影響力。因此,對電子系統已經相對落後,但火力依然強大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進行系統的改裝,對俄海軍來說顯然是最好的辦法。
事實上,早在2012年,俄羅斯就籤署了對四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中的第三艘「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的改裝計劃。除了將在巡洋艦上安裝全新的MR-221-3導航雷達,四面固定陣列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波段遠程警戒雷達和波段三坐標雷達,還加裝了最新的反破壞者聲吶MG-7。而除了換裝加增新的電控系統,巡洋艦在火力上也進行了「脫胎換骨」式的升級。
據悉,該艦將裝備俄軍最新的高超音速巡航飛彈「鋯石」,並將會大量使用俄羅斯近年來大規模裝備的3K14「海軍通用垂直發射裝置」來取代原本20枚碩大的P-700「花崗巖」發射筒,一共安裝了10部八聯裝共計80單元,並以此來裝填「口徑」系列、「俱樂部」系列、「瑪瑙」系列等多種遠程對陸、反艦巡航飛彈。
更有消息傳出,「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將於2022年改裝完畢並重新服役。
為此有專家指出,這艘基洛夫級重型巡洋艦經過俄羅斯的升級和改裝後,在先進的武器以及傳感系統的助力下,將會成為當今世界最強大的戰艦之一。其排水噸位可能會上升到3萬噸。因此在改裝後,不管是在排水噸位還是武器搭載上,美海軍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飛彈驅逐艦也只能甘拜下風。以「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強大的戰力,恐怕就連美國海軍的航母見了它也得繞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