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期間,蘇聯海軍為了對抗強大的美國海軍,曾經研發建造了一款"海上核巨獸"——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滿載排水量高達2.8萬噸的"基洛夫"級儼然是戰列艦的規模,但在火力方面更為出眾。可以攜帶500枚飛彈的"基洛夫"充分凸顯出了俄羅斯"武庫艦"的設計理念,其火力強度堪稱世界最強。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海軍現役僅有的一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經過一系列升級改裝後,即將重現江湖。
首先來說,"基洛夫"級的誕生與冷戰時期"古巴飛彈危機"息息相關。正是意識到了美國海軍的強大,蘇聯方面希望研發出一款可執行多任務和持久作戰能力的大型巡洋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應運而生。在上世紀7、80年代,共有3艘"基洛夫"級問世,但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海軍軍費預算極為緊張,其中的"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和"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都被拆解,僅有3號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得以保留。當然,由於維護保養費用龐大,"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曾經一度停泊在北德文斯克碼頭,直到近年來,隨著北約頻頻在俄羅斯家門口挑釁,俄羅斯海軍決定對"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進行升級改造。
1988年開始服役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船體狀況並沒有太大損壞,因此此次升級改造工作除了維護保養核反應堆之外,重點就是升級雷達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特別是在武器方面,老式的"花崗巖"反艦飛彈發射筒被拆除,由更為先進的8聯裝UKSK-M通用垂直發射系統代替。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口徑"、"瑪瑙"等俄制招牌飛彈入列之外,俄羅斯海軍還為"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加裝了"鋯石"高超音速飛彈。這款擁有8倍音速、射程高達上千公裡的飛彈讓"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的遠程打擊能力進一步提升。
此外,雷達系統最關鍵的升級就是換裝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再加上"樺木林"遠程警戒雷達、改進型三坐標搜索雷達的輔助,"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的戰場感知能力非常出色。不得不說,當這麼一艘"紅色巨獸"再度出現在大洋之中,北約各國想要再度秀肌肉挑釁,就要考慮嚴重的後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