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巔峰時期,擁有15個加盟共和國,國土面積高達2240餘萬平方公裡,人口將近3億,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成員國,即原歐洲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與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是死對頭。
冷戰時期,為了與美國爭霸海洋,蘇聯紅海軍就發展了滿載排水量高達2.6萬噸,擁有遠中近各類防空飛彈、反艦飛彈、反潛飛彈將近500枚的核動力巡洋艦基洛夫級。
此艦有「武庫艦」的稱號,在蘇聯紅海軍服役時,西方海軍就將其定性為「戰列巡洋艦」,意味著這是一型比巡洋艦更厲害,噸位和作戰能力接近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堪稱蘇聯紅海軍最後的輝煌。
古巴飛彈危機,讓蘇聯紅海軍認識到了自身與美海軍在水面艦艇上的實力相差非常大,遠程打擊美海軍以航母為核心的海上作戰編隊,就成了蘇聯紅海軍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標。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就是在此背景下誕生,對外可展示國家意志和實力,加強蘇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同時彌補與美海軍競爭中的實力不足,憑藉其強大的防空反艦反潛能力,配合水下大量的核動力潛艇與美海軍爭奪海洋霸權。
艦長250米,寬28.5米,航速30餘節,擁有700餘名海軍官兵龐大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不僅代表了蘇聯紅海軍的形象,更是有效的海上大型作戰平臺,當其出現在海上時,可謂不怒而威。
從當年我海軍最大的051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3650噸的133重慶艦,在東海方向驅逐基洛夫級巡洋艦伏龍芝號的圖片來判斷,133重慶艦的體量只有伏龍芝號巡洋艦的零頭,兩艦在海洋背景映襯下,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反差,基洛夫級巡洋艦實在是太龐大了,這就是力量源泉之所以。
艦上除了1座AK-130雙管130毫米艦炮、8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艦炮、6座CIWS 3M87型彈炮合一近防系統以外,基洛夫級巡洋艦還擁有20座SM-233型反艦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內置20枚彈重6.98噸射程550公裡的P-700 花崗巖超音速遠程反艦飛彈。
96枚S-300F射程100公裡的遠程防空飛彈、128枚SA-N-9垂直發射中程防空飛彈、40枚射程10公裡的SA-N-4近程防空飛彈、加上8座彈炮合一系統中SA-N-11防空飛彈2具4聯裝,共備彈192枚,全艦擁有嚇人的各類飛彈476枚,就是一艘大型的海上飛彈庫。
此外,基洛夫級擁用3架卡-27直升機,配備魚雷、深水炸彈,具備搜攻潛的作戰能力,單一水面艦艇上擁有3架反潛直升機,在全球也是獨一無二的,基洛夫級巡洋艦的反潛作戰能力就鶴立雞群。
即便在當下,俄羅斯海軍繼承了蘇聯紅海軍的基洛夫核動力級巡洋艦,在大洋深處馳騁時,威風仍然不減當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海上大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