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是連通阿拉伯海和地中海以及蘇伊士運河的戰略水道。在這個地區,俄羅斯人也想加強投射能力,近期,他們和蘇丹籤訂建立海軍後勤保障中心的協議,這意味著,在離開30年之後,俄海軍將重返這一海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聯邦日前頒布了一項決議稱,俄計劃在蘇丹建立海軍後勤保障中心,文件經與俄國防部、外交部和蘇丹方面協調,已提交普京總統籤署,根據協議草案,俄軍將在基地部署不超過4艘戰艦,基地人數控制在300人以下,有消息稱,蘇丹將免費提供基地用地,這和同樣位於「非洲之角」的吉布地向美中法日等國租賃軍事基地,有一定區別。
圖片:庫茲涅佐夫號和彼得大帝號
俄羅斯在蘇丹建立海軍基地這件事,早已有跡可循。蘇丹本身和俄羅斯關係很親密,去年1月,俄羅斯政府突然批准了與蘇丹有關簡化兩國軍艦入港手續的協議草案,在協議框架下接收國(一般只可能是蘇丹)的領海、內部水域和港口上最多可以同時停泊7艘派遣國軍艦,俄戰艦訪問蘇丹變得極為便捷。
圖片:蘇丹海軍僅有幾艘小艇
值得一提的是,俄聯邦公布的協議草案中提出,基地可停泊「符合核和環境安全標準的核動力軍艦」,讓人極有想像空間。
俄羅斯海軍現有2艘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艦齡較短,擁有強大的對海和對空作戰能力,而「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經過改裝後,前不久剛剛在「北方機械聯合體」船廠大修後下水,未來將改裝新型垂髮,具備使用「口徑-NK」巡航飛彈、「鋯石」高超音速飛彈的能力,如果這兩艘戰艦從北方艦隊母港——北莫爾斯克南下到紅海駐泊,對俄海軍在北非、中東投射武力有很大的好處。
圖片:彼得大帝號
蘇丹是東非紅海沿岸重要國家,也是非常重要的產油國。在紅海沿岸,蘇丹最大的港口——蘇丹港,就是極為重要的石油輸出港,蘇丹在紅海的沿岸港口,還有另一個較小的薩瓦金(Suakin)港,這兩大港口被認為是俄羅斯海軍後勤保障中心非常可能的選址範圍。
圖片:蘇丹港
在冷戰時期,蘇聯紅海軍的勢力版圖也曾擴大到非洲,在東非衣索比亞和南部非洲安哥拉,都曾建設有海軍基地,1977年,蘇聯和當時的衣索比亞親蘇政府——門格斯圖合作期間,在埃塞紅海沿岸達赫拉克群島建立了一個小型海軍基地,供過往艦艇短期駐泊,不過在1990年到1991年,厄利垂亞獨立戰爭中,這個群島成為新獨立的厄利垂亞領土,1991年2月,紅海軍在蘇聯大廈倒塌前大半年撤出了這一基地。
圖片:達赫拉克群島上的蘇軍基地
很值得一提的是,30年前,蘇聯海軍曾在紅海打了一仗,成為蘇聯版的「紅海行動」。
80年代末期,當時的厄利垂亞解放陣線武裝分子步步緊逼這個群島,火箭炮、小艇不停的襲擾這個紅海軍的小小據點,蘇聯海軍還曾與解放陣線小艇進行過多次小規模衝突,1990年10月,黑海艦隊一艘格裡沙級小型反潛艦用AK176艦炮,怒射100多發炮彈,摧毀了解放陣線武裝分子兩個炮兵陣地,這裡也是紅海軍最後一戰發生的地點。
圖片:蘇聯登陸艦向達赫拉克群島運送坦克
30年一輪迴,俄羅斯海軍如今依託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恢復了在地中海的常態部署,還將恢復在紅海的軍事存在,借用《功夫足球》一句臺詞:「感覺他們都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