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元廷孤忠王保保(擴廓帖木兒)

2021-02-08 宋一欣證券維權律師

#王保保# #擴廓帖木兒# #朱元璋# #元順帝# #北元#

元末明初,風雲際會,大批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悉數登場,紅巾軍方面有朱元璋、徐達、常遇春、陳友諒、張士誠等,縱橫馳騁,一代風流,相比較,元庭方面略顯遜色,只有脫脫、王保保,由於附隨下墜中的王朝,中興名將也是英雄氣短。

1351年,元順帝治黃時,官吏敲詐勒索民眾,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起事,事洩,韓山童被殺,劉福通帶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指稱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這老趙家與韓姓的關聯沒找到),打出「復宋」旗號(後來朱元璋借用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孫中山借用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以紅巾為標誌起事,建國號為宋,一時間,各地民眾紛紛響應,打著紅巾軍旗號的軍隊蜂起。

由於元廷軍力不足,便鼓勵地方士紳組軍「義兵」,這有點像太平天國時清廷允許名士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組織湘軍、準軍一樣。在這種背景下,進士察罕帖木兒組織元廷的地方武裝,在河北、河南、陝西屢敗紅巾軍,攻佔大宋紅巾軍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成為行省最高軍事長官,行樞密院事,有點曾國藩的味道。

逐漸地,在元廷中央權威失控的情況下,元軍及元廷地方軍演變成若干軍閥集團,同樣,紅巾軍也演變成若干軍事割據集團,最後為朱元璋勝出(他還暗殺了「上級領導」小明王韓林兒,這韓林兒的命真不如西漢末年建始帝劉盆子)。

在元末亂世中,各元軍軍閥集團之間、各紅巾軍軍事割據集團之間、元軍與紅巾軍之間互相混戰,這段元史線索紛亂、頭緒很多。

而王保保(擴廓帖木兒)則跟隨察罕帖木兒作戰。據1990年洛陽出土的賽因赤答忽墓志銘顯示,擴廓帖木兒(Kike Temür,蒙古語意為「青鐵」)是王保保本名而非皇帝賜名,他是蒙古伯也臺人,父親是元朝翰林學士、太尉,母親是出身乃蠻部的察罕帖木兒的姐姐,他後來被察罕帖木兒收為養子。「保保」是蒙古人或色目人的名字。

1362年,察罕帖木兒被降元後叛的紅巾軍將領田豐、王士誠刺殺身亡後,於是,王保保獨當一面,人稱「小總兵」,登上歷史舞臺。元廷授予他「光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東等處行樞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應軍馬,並聽節制」,後王保保以哀兵進攻叛將,掏田豐、王士誠之心祭奠養父。隨後平定中原,駐兵於汴梁、洛陽一帶,元廷倚賴他為安全屏障與兩支武裝之一(分別為察罕帖木兒/王保保父子、答失八都魯/孛羅帖木兒父子)。

但這兩支軍隊漸生齟齬,互相攻伐。他們的鬥爭還捲入元廷中元順帝和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的爭端。元順帝又叫元惠宗,既是元朝末代皇帝(執政35年)又是退出中原的北元首任皇帝(執政2年),這皇太子就是後來北元的元昭宗。王保保支持的是皇太子,買的是期貨,但又想在兩邊中立,但皇太子出逃後,皇太子欲效唐肅宗即位靈武往事稱帝,他反對,於是,元順帝又青睞於他,被封為封為中書左丞相,後詔封為河南王,調度天下兵馬「肅清江淮」。

調度天下兵馬後,王保保自立行省,弁想調關中四軍閥李思齊、張良弼(思道)、孔興、脫列伯的軍隊南徵,四人拒不受命,因而與王保保展開火併,「相持一年,前後百戰,勝負未決」。由此,元順帝下詔削擴廓帖木兒太傅、左丞相等官職及河南王爵位,他退守山西平陽。

這是王保保統兵前期的故事。

就在王保保與各路軍閥混戰之際,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率25萬大軍北伐元朝,於是,元順帝恢復王保保河南王爵位、太傅、中書左丞相的官職,他自山西退至甘肅。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閏七月二十八日,元順帝及皇太子棄大都而北逃。八月二日,明軍入大都(今北京),元亡。

此後,進入王保保統兵後期,他的功業圍繞著復興元朝展開,但未成功。

明廷多次招撫王保保,均沒有成功。十餘年間,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信於王保保,勸其歸附,這七封信都收錄於《明實錄》中,但王保保從不回信。朱元璋派人到王保保河南祖墓掃墓、祭拜以感化王保保,但沒有效果。朱元璋又把王保保之妹許配給秦王朱樉,都是為了懷柔王保保。

1368年,王保保派軍南擊湯和,在韓店大戰,明軍慘敗。捷報傳來,元順帝大喜,晉封王保保為齊王,賜金印。不久,徐達奇襲王保保老巢冀寧(今太原),夜襲戰中,王保保倉促出逃。

1369年,王保保包圍明軍據守的蘭州,圍點打援殲滅明援軍。之後,王保保在蘭州築城,史稱王保保城,該城西南起蘭州靖遠路,東北至王家溝與朝陽村交接處,長1207米。黃河北岸王保保城之舊址,今猶有殘存。一處在東崗坡上,今已不存;另一處在今中山橋北端以東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一帶半坡上。

1370年,王保保在甘肅沈兒峪為徐達所敗,全軍覆沒,王保保攜家眷逃亡,以流木渡黃河,通過寧夏逃往漠北的和林(又稱哈拉和林,蒙古帝國首都,元朝嶺北行省首府,故址在今蒙古國中部鄂爾渾河上遊,杭愛山南麓,額爾渾河上遊右岸的額爾德尼召近旁,距烏蘭巴託市西南365公裡。)。到達和林後,輔佐北元昭宗,力圖光復大元江山。

1372年,王保保在和林以逸待勞,擊敗徐達率領的15萬北伐明軍,殺死數萬明軍官兵,斷絕了朱元璋佔領元朝全部漠北故地的企圖,讓明軍在短時期內不敢再深入草原作戰,北元也延續了十幾年國祚。北元昭宗也高度評價王保保使元朝「幾於中興」,但王保保回天乏術,北元實力難以對明朝發動全面攻擊。王保保也被朱元璋譽為「天下奇男子」。

朱元璋曾大會諸將,問道:「天下奇男子誰也?」諸將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這兒,老朱的酸葡萄心理)

歷史正典有評價。《明史》:「擴廓百戰不屈,欲繼先志,而齎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新元史》:「擴廓帖木兒才不及其父(察罕帖木兒),然崎嶇塞上,卒全忠孝,明太祖謂之奇男子,諒矣哉!」

其實,現在應二十七史了,二十四史 + 民國時的《新元史》、《清史稿》 + 2015年版的《清史》。

1375年,王保保病逝。

13年後的1388年,明將藍玉率15萬明軍北伐,在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圍殲北元軍隊主力,此時,北元已經找不出第二個王保保了。

此役後,北元不再使用大元國號及年號(降格為部落了),在明史中,只有瓦刺、韃靼、兀良哈了,在清史中也只有準噶爾、察哈爾、喀爾喀、和碩特、衛拉特了。

在金庸武俠小說作品《倚天屠龍記》中,將王保保設計為察罕帖木兒的親兒子、趙敏的哥哥。還記得該書的最後描述嗎?

趙敏見張無忌寫完給楊逍的書信,手中毛筆尚未放下,神色間頗是不樂,便道:「無忌哥哥,你曾答允我做三件事,第一件是替我借屠龍刀,第二件是當日在濠州不得與周姊姊成禮,這兩件你已經做了。還有第三件事呢,你可不能言而無信。」張無忌吃了一驚,道:「你……你……你又有甚麼古靈精怪的事要我做……」趙敏嫣然一笑,說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給我畫一畫。這可不違反武林俠義之道罷?」張無忌提起筆來,笑道:「從今而後,我天天給你畫眉。」

忽聽得窗外有人格格輕笑,說道:「無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正是周芷若的聲音。張無忌凝神寫信,竟不知她何時來到窗外。窗子緩緩推開,周芷若一張俏臉似笑非笑的現在燭光之下。張無忌驚道:「你……你又要叫我作甚麼了?」周芷若微笑道:「這時候我還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趙家妹子拜堂成親,只怕我便想到了。」張無忌回頭向趙敏瞧了一眼,又回頭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時之間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憂,手一顫,一枝筆掉在桌上。

相關焦點

  • 擴廓帖木兒:一生對抗明軍不受降,被朱元璋褒獎為「奇男子」
    擴廓帖木兒原名」王保保「,是元末河南地區軍閥頭目察罕帖木兒的養子。察罕帖木兒是突厥部之乃蠻部的第四代酋長,祖輩三代都定居在河南潁州,其曾祖父曾因為當初幫助蒙古人平定河南而有功。儘管被元廷劃分為色目人,但實際上乃蠻已經高度蒙古化。就察汗一家而言,他們顯然同時受到蒙古和漢兩種文化薰陶。
  • 元帝國最後的忠臣──擴廓帖木兒
    一直以來,擴廓帖木兒經常被認為是本名王保保的漢人,因為舅舅察罕帖木兒收養,才更名為擴廓帖木兒。 因此在明帝國頒布的《諭中原檄》中也以「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來諷刺王保保。 然而,根據1990年在洛陽出土的《賽因赤答忽墓志銘》顯示,擴廓帖木兒的祖先是追隨忽必烈平定河南的蒙古人,在平定河南後便定居於光州固始縣。
  • 不為人知:王保保有多厲害?為何被稱為天下奇男子?
    可是朱元璋一生中也有最為佩服的人,此人就是趙敏的哥哥王保保。王保保是汝陽王察罕帖木兒外甥,察罕把他當親兒子看待,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元至正十二年,察罕被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彭瑩玉下屬王士誠刺殺,王保保抓住王士誠,剖其心以祭察罕。元順帝懦弱無能,太子跑到王保保地界,想讓王保保擁立自己為帝,王保保堅決不答應,因此和太子有了隔閡。元順帝也怕王保保擁兵自重圖謀不軌,於是削減了王保保兵權。
  • 元末天下第一奇男:王保保
    我卻不能讓王保保臣服,王保保才是當今天下之奇男子。」那麼問題來了,誰是王保保是誰,竟能讓朱元璋為之心動而折服?  擴廓帖木兒,蒙古伯也臺部人,生於光州固始縣,漢名王保保。父親是漢人,母親為蒙古人,自幼就成了舅舅察罕帖木兒的養子,後來元順帝賜名改蒙古名為擴廓帖木兒。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最終引發了大規模的紅巾軍起義,中原大亂,鎮壓起義的元軍多次被擊敗。
  • 朱元璋的親戚王保保的一生
    這條謎語的答案就是——王保保。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那部被翻拍的武俠劇,就是翻拍過無數次的金庸先生名著《倚天屠龍記》,王保保就是趙敏的哥哥,一個在劇中露臉次數寥寥可數的龍套角色。但在歷史上,他絕對不是龍套,如果說大明朝有徐達常遇春,那么元朝能與之抗衡的就是王保保,沒有之一。 王保保,本名擴廓帖木兒。
  • 當朱元璋集中兵力攻打張士誠時,元將王保保為什麼沒有趁機南下?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 )十二月,朱元璋再次派使者與王保保通好,表示願發兵助其與孛羅帖木兒內鬥,但王保保並未理會,仍然扣留了使者。消滅陳友諒之後,朱元璋開始籌謀攻打張士誠,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 )七月,當王保保在與孛羅帖木兒的內鬥中快要勝出的時候,朱元璋又一次派人帶書信給王保保。
  • 揭密歷史:王保保有多厲害?為何被稱為天下奇男子?
    垪僛翏莑堗啉焮樽紙魞釗請斂頤瞓觲応凩榶堋妜礵楦彗茇絕皉偀魦倕澔霅逯羑蕒鋅芿仍沸茚覦廞呅鱪捹圾嚔墊剝論可是朱元璋一生中也有最為佩服的人,此人就是趙敏的哥哥王保保。嗅瀠楸僈寒墤澬徃燻訮篼忸餤徒鯁錱栨交圀禵蟯啀芠疪櫃珜擘瞲顛斜鶲炨呂亂瑜倉倕氱矐蝽巴俕肹矷臙朱嘹吒飺櫟王保保是汝陽王察罕帖木兒外甥,察罕把他當親兒子看待,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
  • 歷史故事——王保保打敗明軍的嶺北之戰
    三月十五日,藍玉的先鋒部隊到達土剌河(約在今蒙古烏蘭巴託西)一帶,他們與王保保的軍隊就遭遇了,沒有想到的是明軍再一次輕易地將王保保再次擊敗,王保保的軍隊就開始敗逃。徐達如果在清醒的狀態下,可以看出擁有主場優勢的北元軍隊這次卻敗得蹊蹺,不會再急於冒進,可是急於立功的明軍卻未能充分覺察到,接著趨兵直達嶺北,造成孤軍深入蒙古腹地的局面。
  •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遺憾「天下奇男子」王保保有多牛?
    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開平王常遇春是明朝戰功僅次於徐達的開國功臣,一生從無敗績,被朱元璋贊為「雖古名將,未有過之」。那王保保憑什麼在朱元璋心中比常遇春更符合「天下奇男子」的稱號呢? 別被「王保保」的名字迷惑了,他是純正的蒙古人,父親是元朝翰林學士賽因赤答忽,年幼時體弱多病,寄養在舅舅察罕帖木兒家,後來更是直接過繼給察罕帖木兒當養子了。
  • 700多年前的秘密,妥懽帖睦爾為什麼又被稱為「元順帝」
    孛羅帖木兒就是其中之一。孛羅帖木兒進京攫取大權之後就開始忘乎所以,整天沉迷於酒色之中,哪裡還有心思管外面的事,等到警報從四面八方傳過來,才派禿堅帖木兒出兵防禦。這就給我留下了機會。一天,孛羅帖木兒接到我的急詔,催他入宮。
  • 元代(河南王)察罕帖木兒墓
    元朝的察罕帖木兒墓位於洛陽火車站正北約500米(資料一般記作洛陽市老城西北2.5公裡金谷園村東北邙山腳下),封土上圓下方,高約15米。《洛陽縣誌》載:「元贈穎川王察罕帖木兒墓舊志在縣西五裡萬福寺西,知縣龔松林考得在西北路石碑凹,方形墓,東西各二十八弓,南北各三十弓,高八丈,墓三畝五分地。」
  • 帖木兒帝國往事
    其實帖木兒帝國是很有故事的。僅舉幾例。 1.帖木兒帝國建國人帖木兒帝國建國人是埃米爾·帖木兒,他是西察合臺汗國中亞河中地區突厥貴族後裔。當時,應該講帖木兒武力值較高,周邊對手相對羸弱(明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除外)。帖木兒帝國的鼎盛時期橫亙從小亞細亞到印度德裡的西亞、中亞和南亞和費爾幹納盆地,北起錫爾河和鹹海,南及阿拉伯海和波斯灣的大帝國,不比歷史上在中亞、西亞或南亞開疆拓土的其他帝國遜色。除了武功,帖木兒的文治亦了得,信仰伊斯蘭教,注重文教建設。
  • 畢生試圖重建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最強大的統治者,帖木兒可汗
    當汗位交替的時候,帖木兒的機會來了,他憑藉自己的權勢將年輕的伊利雅斯·霍嘉可汗架空。隨後帖木兒通過種種手段得到了眾多貴族和商人們的支持,並擊敗了反對他的阿米爾·海珊,然後通過迎娶莎莉·穆克公主,使自己成為了察加泰的實際統治者。雖然是這場婚姻是通過軍事手段完成的,但是莎莉公主的影響力和地位都不比帖木兒低,因為帖木兒常年爭戰,很多時候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就是他的這位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