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遺憾「天下奇男子」王保保有多牛?

2020-12-14 騰訊網

明太祖朱元璋算是歷代開國之君中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位,從一貧如洗的放牛娃,逆襲成坐擁天下的皇帝,堪稱勵志典範。但就是這樣的朱元璋也有三大憾事,一是王朝正統的象徵,傳國玉璽一直沒拿到手;二是元朝正統繼承人,元順帝的太子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一直沒抓到;三是「天下奇男子」王保保一直沒有臣服,今天就說說這位元末明初的奇人王保保。

王保保「天下奇男子」的稱號是哪來的呢?說是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聚集手下將領喝酒聊天,就問:「誰是天下奇男子?」眾位將領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朱元璋卻笑著說:「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開平王常遇春是明朝戰功僅次於徐達的開國功臣,一生從無敗績,被朱元璋贊為「雖古名將,未有過之」。那王保保憑什麼在朱元璋心中比常遇春更符合「天下奇男子」的稱號呢?

別被「王保保」的名字迷惑了,他是純正的蒙古人,父親是元朝翰林學士賽因赤答忽,年幼時體弱多病,寄養在舅舅察罕帖木兒家,後來更是直接過繼給察罕帖木兒當養子了。王保保的父母兩個家族都是久居中原,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因此王保保從小除了接受傳統的騎射教育之外,還學習漢人的兵書戰策、治國方略,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為他後來徵戰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礎。

要說清王保保這個人,就要先講講對他影響最深遠的人,他的舅舅察罕帖木兒(《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爹汝陽王的原型),這是一位以平定天下、匡復社稷為己任的人物。1351年(元順帝至正十一年),紅巾軍起義爆發,一時間劉福通、徐壽輝、郭子興等多路義軍聲勢浩大,元朝百萬大軍、多次徵討基本以失敗告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察罕帖木兒投筆從戎,於1352年率先組織數百人的地主武裝徵討紅巾軍,在羅山大破紅巾軍一部,受到元廷重賞。此後察罕帖木兒連戰連捷,越打越強,短短十年間橫掃中原,幾乎將北方百萬紅巾軍全殲,讓紅巾軍起義以來四分五裂的北方地區又重回元廷統治,被視為元朝力挽狂瀾的救世英雄。

1361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一年),處於江南的朱元璋都主動派出使者,結好察罕帖木兒,差點接受了元朝招安,可見察罕的威勢;可惜1362年的時候,察罕帖木兒因為輕信部下的話,被叛將暗殺。朱元璋聽到察罕帖木兒的死訊後感嘆「天下無人矣」,再次高舉反元大旗,拒絕了元朝的招安。察罕帖木兒可以說是挽救元朝統治的重要希望,他死後朝野震動、元順帝不禁慟哭,元廷任命察罕帖木兒的養子、當時不到20歲的王保保全部承接其父的兵馬,而就是這位「孺子」、「小總兵」的表現超乎所有人意料。

實際上元廷內部爭權奪利非常激烈,讓王保保繼承養父的位置也不是出於好心。察罕帖木兒的部隊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屬於軍閥武裝性質,元廷根本難以插手;而且察罕帖木兒死後,部隊已經分裂成數個部分,讓王保保接手的只不過是個名號罷了。但王保保剛上位就打起了為養父報仇的旗號,將察罕帖木兒的死忠拉攏到身邊;然後迅速出兵擊敗叛軍,將殺害察罕帖木兒的叛將田豐、王士誠殺死祭奠養父;穩住軍中局勢後,王保保短時間內再次平定中原,駐軍防守汴梁、洛陽一帶,繼承察罕帖木兒的志向,成為元朝安全屏障。

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看重王保保?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主將徐達、副將常遇春率軍北進中原,這支北伐隊伍可以說是全明星陣容,一路上勢如破竹,各地元軍要麼投降、要麼不戰而逃,就連元順帝都狼狽逃離大都。就是這種不利局面下,王保保成了元廷唯一的亮點,1368年在韓店大破湯和,明軍慘敗;1369年在蘭州圍點打援,全殲明朝援軍,殺徐達先鋒大將於光。1370年明太祖第一次北徵草原的時候,徐達等將領都不願意和王保保直接交鋒,而是依靠兵力優勢逼迫王保保後撤,可見徐達等人對他的忌憚。

王保保最輝煌的戰績就是嶺北之戰。1372年(明洪武五年),為了徹底掃平北元、永清蒙古大漠,明朝精銳盡出,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率領騎兵15萬,分兵三路進攻,藍玉、湯和、傅友德等將領隨軍出徵。王保保採用誘敵深入、集中兵力殲滅一路的戰略,設伏徐達率領的中路軍主力,明軍幾乎全軍覆沒,徐達被迫後撤;此後兩軍互有攻守,但因為中路軍的失利,明軍難以挽回局勢。嶺北之戰是朱元璋統治時期最大的慘敗,指揮同知章存道等多位將領陣亡,最嚴重的是明軍騎兵損失殆盡,失去了徹底掃平北元的能力,北虜成為困擾明朝兩百餘年的邊患。

其實隨著明朝統一全國,大批元朝王公貴族紛紛投降,其中就包括王保保的外祖父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阿魯溫,可以說良禽擇木而棲,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投降並不可恥,但十多年間,朱元璋七次寫信招降王保保,都遭到拒絕。為了拉攏王保保,朱元璋巡視河南時曾祭拜其養父察罕帖木兒的陵墓;在1371年(洪武四年),朱元璋還將王保保的妹妹許配給秦王朱樉(朱元璋第二子)當正妃,這種待遇是獨一份。

《明史》記載「王保保百戰不屈,欲繼先志,而齎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可以說王保保一生都在踐行養父察罕帖木兒的志願,以一己之力支撐住了搖搖欲墜的北元朝廷,一手埋葬了明朝徹底掃平邊患的希望,奠定了明、蒙長期對峙的格局,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的親戚王保保的一生
    朱元璋聞訊嘆道:「天下無人矣!」。於是開始做爭霸天下的準備。 朱元璋是幸運的,因為現在還有一個人可以延緩他的腳步,那個人正是王保保。不過王保保此時正在整合他舅舅的隊伍,並與元廷的各路軍閥角力,這些人有,排名不分先後:孛羅帖木兒,張良弼、脫烈伯、孔興,李思齊。這中間還夾雜著他和元順帝、太子的合作與矛盾。期間由於自己的特立獨行,一度遭到猜忌,被認為是曹操式的人物。
  • 不為人知:王保保有多厲害?為何被稱為天下奇男子?
    可是朱元璋一生中也有最為佩服的人,此人就是趙敏的哥哥王保保。王保保是汝陽王察罕帖木兒外甥,察罕把他當親兒子看待,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元至正十二年,察罕被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彭瑩玉下屬王士誠刺殺,王保保抓住王士誠,剖其心以祭察罕。元順帝懦弱無能,太子跑到王保保地界,想讓王保保擁立自己為帝,王保保堅決不答應,因此和太子有了隔閡。元順帝也怕王保保擁兵自重圖謀不軌,於是削減了王保保兵權。
  • 揭密歷史:王保保有多厲害?為何被稱為天下奇男子?
    垪僛翏莑堗啉焮樽紙魞釗請斂頤瞓觲応凩榶堋妜礵楦彗茇絕皉偀魦倕澔霅逯羑蕒鋅芿仍沸茚覦廞呅鱪捹圾嚔墊剝論可是朱元璋一生中也有最為佩服的人,此人就是趙敏的哥哥王保保。嗅瀠楸僈寒墤澬徃燻訮篼忸餤徒鯁錱栨交圀禵蟯啀芠疪櫃珜擘瞲顛斜鶲炨呂亂瑜倉倕氱矐蝽巴俕肹矷臙朱嘹吒飺櫟王保保是汝陽王察罕帖木兒外甥,察罕把他當親兒子看待,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
  • 元末天下第一奇男:王保保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一日大宴群臣,酒席筵間向眾人問道:「你們誰是當今天下奇男子呢?」
  • 定西之戰:天下奇男子與開明第一功臣的較量,元朝八萬主力被殲
    翻開一本史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本文由通史花椒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在朱元璋的一生之中有三大憾事,這三大憾事分別是:沒有找到傳國玉璽,沒有元朝太子的消息,沒有抓到王保保。從這點就可以看出王保保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 蒙古軍隊曾打遍天下無敵手,為什麼讓朱元璋三種戰術就打回原形?
    朱元璋是一位放過牛、做過和尚的苦孩子,居然把曾經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打回了原形,結束了蒙古人在中原98年的統治,同時將丟失了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一併被收回,使中國再次回到了漢族王朝的統治之下。面對這樣前所未有的強敵,他是如何做到的?
  • 傳奇皇帝朱元璋的終身遺憾,缺少了天子「證書」——作者:渤海居士
    入伍後,朱元璋憑藉自己的才幹、勇敢與氣魄,一路奮鬥,從無名小卒到天下起義軍中稱雄一方的霸主,最終鄱陽湖大敗陳友諒,平江平定張士誠,然後興兵北伐,滅元軍,一統天下,歷史十六年,最終建立大明王朝。創下從布衣到皇帝的人生傳奇,名傳千古!在朱元璋功成業就,處於人生巔峰時,他卻感嘆自己一生有三大遺憾,很難再有機會完成。此三事者,究竟為哪三件呢?
  • 當朱元璋集中兵力攻打張士誠時,元將王保保為什麼沒有趁機南下?
    朱元璋在信中說:如果閣下想挾天子令諸侯,在中原開創一番事業,則應與我方保持真誠、友好的關係,為何派兵進攻我的領地景陵、沔陽?「果若挾天子令諸侯,創業於中原,則當開誠心,示磊落,睦我江淮」(《明太祖實錄》)。
  • 朱元璋屢次招降不得,此人後來大敗明軍為北元續命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曾大會諸將,問道:「天下奇男子誰也?」諸將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那麼王保保是誰呢,為啥能得到朱元璋的看重?
  • 元末明初,元廷孤忠王保保(擴廓帖木兒)
    #王保保# #擴廓帖木兒# #朱元璋# #元順帝# #北元#元末明初,風雲際會,大批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悉數登場,紅巾軍方面有朱元璋、徐達、常遇春、陳友諒、張士誠等,縱橫馳騁,一代風流,相比較,元庭方面略顯遜色,只有脫脫、王保保,由於附隨下墜中的王朝,中興名將也是英雄氣短。
  • 擴廓帖木兒:一生對抗明軍不受降,被朱元璋褒獎為「奇男子」
    察汗自己有個漢姓「李」,他還參加過科舉,不過沒有取得進士及第。元末,因為元廷對百姓的剝削和壓迫和連年天災,加之宗教的催化作用,又得益於蒙古軍隊的腐化和政府管理趨向於混亂,中原百姓在被外地奴役了半個多世紀後終於揭竿而起,紅巾軍起義爆發了,迅速席捲了整個淮河、黃河和長江中下遊流域,乃至波及了全中國。
  • 明太祖朱元璋麾下的十大戰將!
    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朱元璋投奔郭子興時已是千戶軍職,跟隨朱元璋後,渡長江,攻集慶,佔鎮江諸戰中屢破元軍。 4、李文忠——曹國公 李文忠(1339年-1384年),江蘇盱眙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開國的著名將領、謀臣。
  • 朱元璋:天下什麼東西最大?此女回答兩個字,朱元璋當場惱羞成怒
    天下什麼東西最大?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數千年,即便是咿呀學語的幼兒腦袋中,也會冒出這個離經叛道但又合情合理的問題。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似乎又充滿了哲學的意味,那麼到底天下到底是什麼最大呢?在中國長江以南的起義人民最多,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十八路反王,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自封吳王的朱元璋,朱元璋的出身不咋地,是放小牛賣酸梅的出身,但是他有容人之量,為人講義氣,所以有很多人願意跟他一起幹,最後他也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坐上了十八路反王的盟主。
  •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做了什麼?後宮的嬪妃有苦難言
    曾有過盛世太平的時代,也陷入過黑暗的混亂時代。他們的統治者性格秉性各異,或昏庸無道,為害百姓,或勤勉為政,愛民如子。歷史上就有這麼個帝王,他出身布衣,當過和尚,還一度過著流浪乞討的生活,最後一路東徵西討平定了天下。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這個一生可以稱為傳奇的帝王。
  • 劉伯溫告老還鄉,臨走給朱元璋留下2句話,朱元璋不聽,吃了大虧
    劉伯溫最為遺憾之事,莫過於沒能像諸葛亮那樣,找到一個真正能認識到他價值、並充分予以重視和利用的明主。 朱元璋本身是個很有能力和主見的人,無論徵戰殺伐還是用人選將,他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因此面對臣下的建議和計謀,他有時從善如流,有時則固執己見,誰的話也不聽。
  • 歷史故事——王保保打敗明軍的嶺北之戰
    我們昨天說到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以主力人馬出中路;曹國公李文忠為左副將軍,出東路;宋國公馮勝為徵西將軍
  • 史上殺功臣最多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大封功臣良將封了6位公爵28位侯爵。可惜大都無法善終。胡惟庸被殺,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除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從此中國再無宰相一職。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案——是明太祖朱元璋藉口涼國公藍玉謀反,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重大政治案件。朱元璋借藍玉案徹底剷除了將權對君權的潛在威脅,將軍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 明太祖朱元璋
    李善長和朱元璋一見如故,李善長以漢高祖劉邦為例勸說朱元璋:只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的書記,並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係,共創大業。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親侄兒朱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後來取名李文忠)前來投靠。從他們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
  •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要將長安改名西安?
    帝王之都長安,乃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周時稱「豐鎬」,劉邦建立漢朝後,便定都於此,並命名為長安,意為長治久安。畢竟,劉邦是覆滅了秦朝之後才打下的天下,而秦朝只有短短「二世」,所以劉邦的「長安」就是希望漢朝不要像秦王朝那般太過短暫。
  • 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們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未發跡之前替地主家放過牛,還做過和尚,後來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走上了反抗元朝的道路,郭子興去世後朱元璋迅速擴張自己的勢力,之後又相繼平定了張士誠、陳友諒和元朝殘餘勢力,最終於1368年在應天稱帝,建立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