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為何要將長安改名西安?

2021-03-05 歷史故事

西安作為「大都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周武王時期。歷史上,西安自從被漢高祖劉邦定都之後,便一直被人們稱為長安。可是,明太祖朱元璋卻將長安之名更為西安。本篇文章,史小談就來講一講朱元璋為何要為其更名的原因。

帝王之都長安,乃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周時稱「豐鎬」,劉邦建立漢朝後,便定都於此,並命名為長安,意為長治久安。畢竟,劉邦是覆滅了秦朝之後才打下的天下,而秦朝只有短短「二世」,所以劉邦的「長安」就是希望漢朝不要像秦王朝那般太過短暫。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洪武二年,朱元璋麾下大將徐達和常遇春,帶領明軍殺進了奉元路。朱元璋為紀念此次西徵成功,他將奉元路改名為西安府。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二皇子朱樉為秦王,藩國為西安。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命太子朱標「考察」西安。

西安明城牆

朱元璋為什麼要考察西安呢?因為他想要從南京遷到西安。西安乃十三朝古都,這十三朝分別為——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加之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明朝開國元勳與西安都無瓜葛,是取代南京能夠定都的佳地。

西安寬闊的明城牆

可是,在西安「考察」的太子朱標身體不好,從西安返回南京之後便去世了。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明朝需要重新選定繼承人,所以,朱元璋就沒了遷往西安的心思。後來,明成祖朱棣奪位成功,並遷往燕京鎮守、抗擊北方蒙古人的南侵,西安便失去了重回漢唐盛景的時機。

西安明城牆夜景

於是,明成祖、永樂帝朱棣便在元朝宮殿舊址上興建了享譽世界的故宮。不過,西安作為朱元璋當初考察過的城池,並非「一無所得」。早在洪武七年,朱元璋有遷往西安之意時,便對西安興修了規格、要求特別高的明城牆。雖然明朝已經成為了過往,可是如今這道氣勢宏偉的明城牆,依舊為西安留下了一段歷史的記憶。

   公號ID : lishigushi   

   商務合作QQ:328662397

   閒聊歷史 個人微信號:lsgs2016    閒聊QQ群423261292

   購書WeChat : lsgs2016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

相關焦點

  • 「長安」為何改名叫西安?「長治久安」寓意不好?誰取名西安的?
    可能很多人都比較困惑,為何長安這個名字很好,後來人們改成西安了呢?誰改的?如果現如今西安還叫長安,筆者覺得遊客會更多,特別是外國遊客。古代人在取名字的時候,一般都是政治考量多一些,不會和現代人一樣考慮「旅遊問題」。
  • 長安寓意著長治久安,這麼好的名字,為何要改叫西安?有何典故?
    那麼,長安這麼好聽的名字,又是如何演變成今天西安這個稱呼的呢? 2、長安——奉元路——西安路 說起來,長安這座城市經歷了許多它這個年齡,不應該經受的負擔。 當年,忽必烈讓自己三兒子孛兒只斤·忙哥剌鎮守長安,並允許他在此開府。
  • 西安,真的是由「長安」改名而來的嗎?
    在陝西省和西安市的兩會上,也都會有人頻頻提出將西安改名長安的提案。但西安真的是由長安改名而來的嗎?西安與長安之間,又究竟是怎樣的關係呢?明朝北伐攻克長安後,基本保留了元代所設置的陝西省—奉元路—長安縣的行政區劃,而是取安定西北之意將奉元路改名為西安府,省治及府治依然在長安城,西安府也就是現代西安市的雛形。之後,為防備蒙古從西北方向的侵犯,朱元璋將自己的次子封在西安府為秦王,在長安城中新建秦王府並擴建城池,也就形成了今日所看見的西安城牆。
  • 「長安」這個名字很好,為何古人要改為「西安」?到底是誰改的?
    長安在中國古代是一座很有名的城市,而現在已經改名字了,叫西安。長安經歷很多朝代的定都,繁華一世,改了名字後,想必長安人很不舒服。要知道當年的大唐盛世就是出自於長安。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長安這個地方,要是沒有改名字的話,會不會對西安現在的旅遊業有助益呢。
  • 西安擁有6000多年的歷史,當初為何會將長安城改成西安呢?
    喜歡歷史或者是喜歡旅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很有以前古代的感覺,這也使得西安的旅遊業很發達,吸引了很多的遊客,還有很多外國的遊客慕名前來。西安的古都是長安,這個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那麼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為什麼要改名叫做西安呢?又是在什麼時候改的名字呢?
  • 西安有長安大學,洛陽為何卻沒有「洛陽大學」?幾經改名終被合併
    西安有長安大學,洛陽為何卻沒有「洛陽大學」?幾經改名終被合併西安與洛陽一樣都是千年古都,也是一座高校實力非常雄厚的城市。陝西師範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重點大學,特別是長安大學,以西安古稱命名的本地大學,充分展現了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蘊。相比之下,同為千年古都的洛陽,卻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的「洛陽大學」。其實,洛陽在歷史上也是有過「洛陽大學」,只不過幾經改名終被合併了。倘若你在網上搜索「洛陽大學」,網上會直接顯示洛陽理工學院。
  • 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再沒有開國皇帝從南到北統一中國?
    公元1368年,明朝以中國古代史上唯一一次的北伐成功而霸氣開國,明太祖朱元璋可謂是打破了北伐不能成功的魔咒。
  • 明太祖朱元璋麾下的十大戰將!
    經孩時玩伴湯和引薦,進入了郭子興的部隊,被郭大帥看好,改名朱元璋,意為:誅滅元朝的利器。從此,開始了人生偉大徵途,由草根逆襲成為大明開國帝王,完成了不可思議的人生逆轉。接下來介紹一下,朱元璋帳下十大驍勇戰將。 1、徐達——魏國公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
  • 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們
    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朱標,1355年出生,母親是孝慈高皇后馬氏,朱元璋稱吳王時便被封為世子,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朱元璋也對他寄予厚望,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後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為接班人,不過朱標施政寬通平易,最終多因與朱元璋理念不合而難行其道。
  • 「十三朝古都」漢唐帝都的長安,這麼好聽的名字,是誰改名為西安?
    說到我國的兩大古都,長安和洛陽是沒有爭議的。現如今洛陽還叫洛陽,可之前的長安卻已經變成了「西安」。要知道長安可是一座世界級的古都,與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和埃及的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是「鞋拔子」臉?截然不同的畫像中哪一幅才是歷史...
    展覽上,可以一睹包括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諸葛亮、鄭成功、李鴻章、曾國藩、陶淵明、李白、蘇 軾、王守仁、趙孟頫、王原祁、王時敏、王鑑、李清照、綠珠等歷史名人的「真顏」。
  • 明太祖朱元璋
    人物生平  出身布衣  朱元璋出生於1328年(天曆元年)在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  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他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於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成長之路  朱元璋入伍後,因為他作戰勇敢,而且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於是把朱元璋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為親兵九夫長。
  • 彩雲之南的美麗國土:明太祖朱元璋留給當代中國的重要遺產
    沒有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治理雲南的殫精竭慮,雲南很可能就像日後的安南一樣再次脫離中原王朝的懷抱,僅從這一點來說,朱元璋就稱得上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功臣。今天筆者就來梳理一下,為了雲南的長治久安,明太祖朱元璋都採取了哪些措施。一、耐心耗盡,和平收復無望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流亡之中的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爾在應昌(城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騰旗達裡諾爾西南的達爾罕蘇木)去世。
  • 明太祖朱元璋幼子朱楠活了多少歲?真實年齡大吃一驚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生了26個兒子,朱楠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對於這位甚至都沒有追封親王的皇子,史書上歷來是一筆帶過。但是考諸野史,似乎卻有不一樣的意味。今天筆者就從正史和野史兩方面來說一說這位皇第二十六子。
  •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做了什麼?後宮的嬪妃有苦難言
    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這個一生可以稱為傳奇的帝王。說起朱元璋的明朝,許多人想到的可能是錦衣衛、「廢丞相制」,還有他的嗜殺。但誰都不能否認的是朱元璋對底層民眾的愛惜和體恤。朱元璋在位期間,鼓勵生產,獎勵民耕,提倡種植農桑果蔬,還十分注重水利的建設。重農的政策讓深受戰亂的百姓們生產熱情高漲,生產力的提高使明朝的農業生產得到大大的恢復。
  • 朱元璋想將都城遷到此地,若成功明朝不會滅亡,清軍必將難以入關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這個時候趁勢崛起的。經過了一連串的相互攻伐,最終由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統一了中國南部的大片江山。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南京稱帝。此時中國北方地區還處在元朝的勢力範圍之內,而江南地區相較於北方,經濟發展較好,受戰火波及破壞也不是很嚴重,因此,朱元璋想來想去,最終將南京定為了明朝的都城。
  • 史上殺功臣最多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大封功臣良將封了6位公爵28位侯爵。可惜大都無法善終。胡惟庸被殺,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除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從此中國再無宰相一職。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案——是明太祖朱元璋藉口涼國公藍玉謀反,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重大政治案件。朱元璋借藍玉案徹底剷除了將權對君權的潛在威脅,將軍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 文字獄以明清為盛,明太祖朱元璋忌諱哪些字眼?
    文字獄以明清為盛,明太祖朱元璋忌諱哪些字眼? 文:枯木 其中肇始人物當屬明太祖朱元璋,不但反覆無常,冷酷無情,而且忌諱頗多,一字不對,一言不合,立刻開斬,有的被殺都不知道原因何在,令人痛惜!
  • 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代宗朱祁鈺,死於殉葬制度的嬪妃究竟有多少人
    那麼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代宗朱祁鈺這段時間裡究竟有多少後宮嬪妃死於殉葬呢?明英宗朱祁鎮又為何要違背祖制廢除殉葬制度呢?一明太祖朱元璋殉葬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家庭,經歷了九死一生後,才坐上大明朝的皇位。縱觀中國歷史上實實在在的貧苦出身最終坐上皇位的人,也就朱元璋一個人了。那麼他為什麼會選擇殘忍的殉葬制度呢?個人分析有三個原因,首先古代的人們普遍認為,人死後會在另外一個世界。
  • 李淵起兵第二年就稱帝,為何朱元璋起兵後,卻要「緩稱王」呢?
    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元朝末年的朱元璋,卻只能堅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李淵造反第二年就稱了帝,而朱元璋卻要廣積糧,緩稱王呢? 一 首先,對於朱元璋來說,大約在公元1353年參加郭子興率領的起義軍,從而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路,將其改名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