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歷史或者是喜歡旅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很有以前古代的感覺,這也使得西安的旅遊業很發達,吸引了很多的遊客,還有很多外國的遊客慕名前來。
西安的古都是長安,這個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那麼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為什麼要改名叫做西安呢?又是在什麼時候改的名字呢?西安的規模能和以前的長安一樣嗎?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西安的歷史
西安這座城市的歷史是十分的悠久的,西安也有很多的歷史遺蹟,比如說距今6000多年的新時期時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們之前也有學過的半坡遺址,就是在西安,這也說明,我們的先人在6000多年前就開始在西安生活了。
在新時期時代的時候,西安還沒有城市的規模,但是已經開始有了城垣的雛形了。西周時期,西周將西安作為國都,但是當時還不是將它叫做西安,也不是長安,而是叫鎬京,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都,也是最早的一座大城市。在當時,是極為繁華的,經濟也算發達。
二、長安的由來
在秦始皇嬴政統一了六國之後,定都在了鹹陽,鹹陽也屬於西安,但是當時西安是鹹陽的下屬地盤,是長安君的封地,所以那時的西安也被稱為長安。
到了秦末漢初的時候,鹹陽被破壞了,劉邦在建立了漢朝之後,就有了另選首都的打算,於是,就選到了長安這個地方。當時,作為長安的首都,還是一個小小的地方,但是在劉邦的丞相蕭何的管理下,營造了都城,在那時也就慢慢的使長安走向了輝煌的道路。
從那時開始,長安的規模便越來越大了,成為了漢朝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後還成為了「絲綢之路」的起點,一躍成為了當時的「大城市」。在漢朝滅亡之後,長安這座都城便被擱置了,知道隋唐時期,長安才被皇帝再一次的確認為是過度,慢慢的,長安城又有了當年的繁華。
到了唐朝的後期,全國的經濟開始南移,長安城裡的糧食已經開始減少了,之後又歷經了安史之亂、農民起義等活動的蹂躪,長安城再也沒有了以前的繁華景象,地位也開始下降。
三、長安改名為西安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也是有意向要遷都到長安的,想要重現曾經的輝煌,但是,因為剛剛建立明朝,遷都的規模也是很龐大的,朱元璋又不想勞民傷財,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雖然朱元璋沒有遷都到長安,但是她做出了一個決定,就是將長安的「奉元路」改名為「西安府」。「西安」之名也就從此而來,雖然在唐朝以後,長安的輝煌便不在了,但這也是必然會發生的。
長安城的經濟動力,也就是絲綢之路已經被阻斷了,這也是長安沒落的原因之一;再者,人類近海洋的文明開始崛起了,這也使得長安不再具備優勢,在文明的路途中變得落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