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繁華的漢唐長安城,為什麼會衰落一千多年?

2020-12-22 文蹤旅跡

如果說起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古都,我想不少朋友腦海中就會跳出長安二字。的確長安是歷史上久負盛名的古都,曾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這裡建都。其中,就包括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兩大強盛中央王朝——西漢和大唐。西漢長安城的規模和人口超過了同時代的羅馬,唐代長安城人口一百多萬,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化都市。

然而,唐朝滅亡後,長安再也沒有能夠成為國家的都城。一千多年過去了,長安似乎被時光的煙火和歷史的江河淹沒了,它不再讓人眼光一亮。

是什麼讓長安從西部偏僻之地成為聞名世界的六朝古都?又是什麼使長安從逐漸走向了衰落,被歷史邊緣化?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古都長安的興盛與衰落。

西安的崛起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發展的必然。首先,它位於渭河流域中部的關中平原。關中平原是渭河的衝積平原,南依秦嶺,北傍北山,西安就在關中平原腹地,土壤肥沃。西安的緯度正好緊靠0度等溫線,四季分明、氣候的宜人。還有"八水繞長安"的饋贈,西安水量豐沛,灌溉容易。

長安發展農業經濟的基礎條件非常優越,這為西安成為後來的著名古都奠定了基礎。

除了發展農業經濟的自然條件外,西安的地理位置也讓古代統治者青睞。

長安北部是黃土高原,南部緊靠著秦嶺山脈,西部臨近太白山,東部則是著名的崤山。關中平原易守難攻,自古兵家必爭。在長安建都,安全係數明顯很高。

在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西安獨特的區位成為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溝通交流的重要樞紐。西安處於我國西部,距離河西走廊並不遙遠。當中原的華夏文明與來自西域的胡人文化交匯時,西安就成為了文化交融的前沿陣地。最著名就是在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張騫正是從長安出發,一路向西,架起了對外交往的橋梁。

靠著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帝王們希望長治久安、功垂千古的政治需求,在中國古代史上長安長期成為大一統王朝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盛唐時期的長安,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經濟上,長安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常住人口在百萬以上的城市;政治上,唐長安城可謂萬國來朝,各個國家的使節都住在長安城;文化上,唐長安城則是海納百川,各種各樣的文化都在這裡交融互鑑,競相綻放。

歷史發展的鐵律是"盛極而衰"。唐代的極度繁華既是千年都城長安的頂峰,又成為長安城衰落的拐點。

唐朝之後的一千多年,西安再沒有被後來的帝王們給予過多的眷顧。這恰恰和之前長時間的繁榮息息相關。

由於從西周、大秦、西漢、北周直到隋唐等上千年的時間裡,作為都城,每當有叛亂或是割據勢力崛起,長安總會成為首選攻擊目標,綠林軍、赤眉軍、安史之亂、黃巢起義等等,長安都飽受摧殘。

儘管長安四面都有優越的天然屏障,但是在排山倒海般的戰火中,長安終究不過是沒落皇權的一枚破皮囊,往往被起義者的利劍戳得千瘡百孔。項羽、安祿山們把華麗的長安宮殿和看似牢不可破的都城折騰得體無完膚。

在毀滅與重建中,長安植被破壞、森林砍伐、土地疲乏、民不聊生。長安發展的基礎嚴重動搖,後勁不足。

盛唐往後,長安在對歷史輝煌的追憶中仰嘆:繁華都到哪兒去了?

而根據馬克思主義的主張我們可以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古代社會,已經失去了農業發展的經濟基礎的長安,再談所謂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地位,顯得多麼的沒有底氣和沒有勇氣。成也繁華,落也繁華。願長安再長安。

相關焦點

  • 西安擁有6000多年的歷史,當初為何會將長安城改成西安呢?
    西安的古都是長安,這個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那麼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為什麼要改名叫做西安呢?又是在什麼時候改的名字呢?西安的規模能和以前的長安一樣嗎?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西安的歷史西安這座城市的歷史是十分的悠久的,西安也有很多的歷史遺蹟,比如說距今6000多年的新時期時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們之前也有學過的半坡遺址,就是在西安,這也說明,我們的先人在6000多年前就開始在西安生活了。在新時期時代的時候,西安還沒有城市的規模,但是已經開始有了城垣的雛形了。
  • 為啥輝煌無比的漢長安城,到了隋文帝時期卻被視為了「廢城」?
    為什麼輝煌無比的漢長安城,到了隋文帝時期就被視為"廢城",重新再建了另一座長安呢? 縱觀漢長安城的興衰過程,我們會發現帝王選擇另闢國都,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 從初造到擴建,漢代長安曾有多輝煌
  • 十三朝古都長安城,風華絕代引人羨慕
    一場完美的大雪過後,西安將變回半是文化半是仙的長安城。西安是一個不需要色彩渲染、不需要華麗語言點綴的地方。它就像一個讓後人醉生夢死的城市。寒冬臘月的西安,也許是一場大雪過後,如今在南寧門前,你看到的不是寂靜,而是繁華與熱鬧,從街頭到街尾都是熙熙攘攘,早上在熱氣騰騰的年糕前香氣撲鼻,來買牛肉餅的小販在爐子前穿得很單薄,來買麻辣湯豆腐湯的大叔棉褲棉手巾在擦桌子,早上剛起床的孩子在打雪仗等等。辣湯豆腐湯大叔棉褲棉手巾擦桌子,早上剛起來的孩子打雪仗等。
  • 從豐京到長安:為什麼關中地區備受歷代王朝青睞?
    另外一個我們講一下隋唐的長安城。隋唐長安城是隋唐帝國的首都,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它的總面積達到了84平方公裡,人口達到了100萬,是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一個典範,而且橫向縱向影響力都相當大。橫向影響到了日本、朝鮮等國家的都城設計規劃,縱向成為後世中國都城摹本,西夏的興慶府,明清的北京城都受到了長安規制的巨大影響。
  • 起源於石器時代的中國足球為什麼會衰落?蹴鞠之史
    他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直到清代,也有關於蹴鞠的記載。蹴鞠的起源蹴鞠,又稱「蹴源」、「珠球」等,從單個詞的字面意思來看,「蹴鞠」是用腳踢的意思,而「鞠」是一個皮革球,可能是一個可以用腳踢的球。戰國以後,秦朝實現了大一統,同列同文,當時興盛時代的蹴鞠也逐漸衰落,這與當時的國情是分不開的。當時,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秦朝在全國範圍內徵用了修長城,還沒來得及呼吸,他們就開始建造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墓。
  • 1400年後,回望大唐長安城當年芳華
    毫無疑問,開元盛世——這是中國歷史上傲岸挺拔的時刻,是中國社會繁華鼎盛的時期,是中國文明光輝璀璨的時代。讓我們將時間的指針再向前撥動111年。公元618年6月18日,唐朝建都長安。6月18日這一天,恰值端午,滿眼所見,皆是情不自禁的歌舞與歡語。
  • 唐代首都長安城有多少人口?順帶說說偉大的雅典
    關中地區雖然是個好地方,但是,相對於龐大的長安城,田地還是顯得太少,不足以滿足糧食需求,所以,一直需要從東南地區運糧補給。在唐太宗那時候,一年運個二十萬石就夠了。到唐高宗時候,所需越來越多。唐高宗、武后時期,皇帝長期在洛陽辦公,等同於遷都洛陽,大批常住人口、流動人口,跟隨皇帝,紛紛轉向洛陽,同時運送大批糧食救助長安城,如此這般,長安的糧食問題才不是顯得特別緊張。
  • 【原創】漢唐長安隱性文化資源的調查與評估
    對漢唐長安隱性文化資源的調查,即是確定漢唐長安隱性文化資源資料的分布,為漢唐長安隱性文化資源的建庫摸底。所調查的內容涉及漢唐長安飲食、手工藝、節慶、樂舞百戲、體育娛樂、宗教、節日、文學等隱性文化資源。( 一) 漢唐長安城飲食文化資源調查1.漢代飲食文獻( 1) 紀傳類《史記》《漢書》中的紀、傳、志對貴族、宮廷的宴飲以及上層貴族飲食記載相對較多; 《東觀漢記》中有些地方提到東漢長安的飲食情況。
  • 美國如此強大,為什麼會走向衰落?
    這些弱點是導致美國走向衰落的原因嗎?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因為美國身上早就有這些弱點,很多弱點是與生俱來的,但在過去一百多年,並沒有影響美國稱霸世界。既然以上都不是美國衰落的原因,那美國到底因何而衰落呢?答案很簡單:被其他國家超越了。
  • 曾經鼎盛的南美洲,如今境內國家集體衰落,是什麼導致了它的衰敗
    南亞美利加洲,簡稱南美洲,位於南半球、西半球。  縱觀南美洲的歷史,它也曾有過鼎盛時期,是什麼導致了它的衰敗?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最早的開拓者,公元10世紀前後,居住在這一帶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建立了以秘魯南部庫斯科為中心的印加帝國。1438年—1533年間,印加帝國運用武力徵服、和平同化等方法,讓版圖幾乎涵蓋了南美洲西部。印加帝國的國力,在瓦伊納·卡帕克統治時期達到巔峰。
  • 渭河:說不盡的關中平原和長安城
    作者:汜水禾 (文章版權為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我們的河 作者所有)為什麼自古有得關中平原者得天下之說,西安為什麼能夠成為當之無愧的帝王首都控
  • 西安:眾關之中,盛世漢唐
    的確,歷史上曾經有十多個王朝在西安建都,建都時間長達1000多年。其中,西漢和唐朝,創造了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給西安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那麼,到底是哪些主要因素造就了西安的輝煌呢?這三大盛世遠的已經離我們2000多年,近的也有1000多年歷史了。那時候的長安城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我們已經不可能完全知道了,但仍然可以從文獻資料中了解當時的一些大概面貌。比如,「文景之治」後,漢朝出現了什麼局面呢?司馬遷在《史記》裡記載,「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
  • 越南寧平省的長安城看似不起眼:卻是紅河三角洲首個帝國的首都
    越南寧平省有一個長安城,這個地方看似不起眼,但它卻是越南紅河三角洲有個帝國的首都從傳統儒家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越南,就可以明白越南長安的意義非凡。下面就是越南寧平省的長安城的遺址,這個地方目前已經變成了一個旅遊區。下面地圖紅色的部分就是紅河三角洲,黃色的地方就是寧平省。目前的越南紅河三角洲面積是1.5萬平方公裡,人口卻大約是2280萬,顯然這個越南紅河三角洲的人口密度比北京市還要高。
  • 漢唐盛世的八大巧合之處:歷史上詭異的八大巧
    張騫出使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大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發生叛亂。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將中國人稱為「漢人」,而漢朝人對這樣的稱謂也很滿意,「漢」從此成為偉大的華夏民族恆久的代號。  而多年以後,中國又出現了一個唐朝,也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首都。
  • 鼎盛到衰落:波蘭國王的中國情結
    鼎盛波蘭流行中國時尚楊·索別斯基是波蘭歷史上最傑出的國王之一,他統治波蘭時的17世紀末,是波蘭近代史上最後的輝煌時期。當時的波蘭領土囊括現在的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部分領土,總面積是現在的4倍。
  • 仔細研究中國歷史會發現,曾出現一千多年空白,很難明白髮生什麼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唯一一個沒有斷絕文化傳承的古國,古人幾千年的智慧都完整的傳承了下來,而這些歷史文化的傳承基本都是靠史書記載傳承,但是古代的慣例是當朝修前朝的史,這樣能彰顯皇帝的功績,而史官修史的時候一般都是要以皇帝的意志為主,所以真實性方面還是有待考證的,但是仔細研究中國歷史,你會發現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千多年的空白
  • 大唐榮耀與衰落的222年
    史書記載:晚年的李淵鬱鬱寡歡,從不問政事,整日沉迷於琵琶彈奏中。這使得既想要建立一世功業,又想要成就孝子美名的唐太宗難以安寧。當時唐王朝的皇宮仍是太極宮。隋帝國以《周易》的乾卦理論為指導,建造了長安城,以天象中紫微星被眾星環抱,而選擇其對應的地面建造君主的宮殿。然而過於理想化的設計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極宮地勢低洼,夏季暴雨時潮溼而燥熱,對於久經沙場一身傷痛的李世民而言可謂是苦不堪言。
  • 洛陽衰落、北京崛起:大運河對古代都城意味著什麼?
    那麼,相隔600年開鑿的兩條大運河,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線路變化呢?是什麼力量把原本繞了一個大彎的隋朝大運河掰直的呢?個中緣由離不開北京城的崛起。在周朝以來直到唐末宋初的歷史長河之中,「北京」還被當時的歷代政權叫做「薊城」或「幽州」,偶爾被叫做「範陽」,還有個名喚「燕」的雅號被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家用來簡稱這座城池。
  • 東莞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千年難尋舊日繁華,你知道在哪嗎?
    東莞在人們的印象中,一般是珠三角經濟發達的城市,世界工廠,但很多外國人不知道,東莞還是一座人文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如果你仔細去發現,你會發現太多關於這個城市的遺蹟,比如這條牙街,牙香街位於東莞市寮步鎮,是國家4A風景區,佔地64300平方米,免費對外開放,有時候感覺東莞真的是個有良心的城市
  • 雲遊西安詩中的長安(三)|長安城二三事(下)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前兩期,文旅君給大家介紹了長安城中皇帝居住和處理朝政的三座主要宮殿和當時人們踏青休閒的幾個去處雲遊西安詩中的長安(一)| 長安城二三事(上)雲遊西安詩中的長安(二)| 長安城二三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