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京華煙雲》的人可能都會為了木蘭和立夫的錯過而感到遺憾,某次木蘭在和蓀亞的對話中就說道:我想我心裏面真正的男人就是立夫那樣的,而立夫也對姚迪非說過他錯過了一個人生際遇。
立夫與木蘭因《李斯的小篆》相識後,由于欣賞對方的學識,互有情意。情竇初開的木蘭每次看到立夫,都希望立夫能表達心意。可那時立夫想要南下參加北伐軍,而且礙於自己是一介貧窮書生,故沒說出口。
立夫木蘭初見
誰知正如他所說,他錯過了一生的際遇,木蘭陰差陽錯嫁入了曾家,立夫是個正人君子,將這份情感深埋心底,只希望婚後的木蘭能夠幸福。誰知曾蓀亞並不接受木蘭,而且在外有了曹麗華。木蘭傷心之餘只能向立夫傾訴,而木蘭採取的一切想要解決丈夫和曹麗華之間問題的措施,蓀亞都不能理解,甚至覺得是木蘭在傷害他,可立夫卻偏偏懂得木蘭的良苦用心。在這期間立夫多次找蓀亞予以勸解,可每次都不歡而散。
立夫勸蓀亞
木蘭絕望之下準備離婚,立夫便答應永遠等他。
後來曾蓀亞在曹麗華死後漸漸地接受了木蘭,而木蘭也有了蓀亞的孩子,立夫知道自己將要永遠失去木蘭了。
也許正如姚思安所說,男女之間有兩種情感,一種是可以當夫妻的,還有一種是精神上的知己,木蘭和立夫就是精神上的知己。其實木蘭和立夫在各個方面都很像,對待婚姻,兩人的態度都是一樣的。木蘭不願輕易放棄自己與曾蓀亞的婚姻,而立夫也說過:婚姻不是餡餅,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兩人都認為婚姻是需要經營的。
立夫對婚姻的看法
在眾人都勸立夫放過曾文伯的時候,木蘭也被婆婆勸解著要去求立夫,去的路上,木蘭心裡忐忑,面對立夫的時候更是難以開口。還是立夫開口道:很難開口吧。兩人都很理解對方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後木蘭還是沒能完成婆婆的囑託,讓立夫去做他想做、應該做的事情,不要有顧忌。可見他們兩人的精神境界是相通的。
後來在莫愁人生的最低谷時期,孔立夫向莫愁求了婚,給了她愛與理解。木蘭打心底裡為妹妹能夠找到這樣一個可靠的丈夫而感到高興,總算讓木蘭心中的遺憾少了幾分。
立夫對木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