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練得一手好字?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多練,但是這只是一個籠統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些關於練字的乾貨,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練得一手好字。
很多人在最初練字時,第一步都是臨帖 ,而且主要靠臨摹為主,也不知道自己寫的字是什麼風格,所以提升很慢。字帖換了一本又一本,印著描紅紙把字帖上的字都寫了個遍,但是還是不得要領。
其實練了這麼久的字還是沒有進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直走錯了路。就比如有人覺得自己的字不好看,於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寫了一千遍,相當於把錯誤重複了一千遍,他雖然勤奮但是水平依舊無法提高。這類人雖然努力但是不仔細觀察字體結構,不看筆法輕重,一味描摹,有時甚至不想看字帖,即使寫一千遍還是領悟不到寫字的筆法技巧。
如何練字,方法千奇百種。而如果問如何「系統」地練字,其實古人已經給我們留下了很傳統和好用的方法:
「讀、摹、臨、背、意、用」,循序漸進。
一、讀:讀帖,讀字。這個只要有作品,就可以去讀。對聯,屏風,匾,摩崖石刻,生活中可見到的有很多。初學書法,總得選擇字帖吧?選字帖時你就是在讀帖了。然後選自己喜歡的,或者負責任的老師建議你學的。讀帖不一定要能讀出長篇大論,重要的是有印象。
【讀帖怎麼讀,讀什麼?】
(一)讀間架結構。
這裡推薦《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或者《歐體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字帖》。間架結構是一個字的骨骼,直接決定了一個字是歪瓜裂棗還是亭亭玉立。書法大家字體風格雖然不同,但是相同字的間架結構基本差不多。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及其規律,乃是最最首要的。這是基礎中的基礎,也可使得練習事半功倍。
(二)選帖。
推薦有條件的直接看古帖。歷朝歷代書法家很多,這些名帖能獨領風騷,流傳千年,說明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推薦如《蘭亭序》《膽巴碑》《九成宮碑》《多寶塔碑》等。古帖既可以幫你省去選擇字帖的困惑(初學者並不具備甄選帖子的能力),又可以避免硬筆字帖難以了解筆法的局限,所以不妨一試。市面上的現代硬筆書法字帖也不少,但質量參差不齊,如果不想臨古帖的話,也可以認真甄選一些質量高的硬筆書法字帖。(個人比較推薦田英章先生的作品:由於師承歐楷,鋼筆字在觀賞性上算是比較強的)但初學時最好只選其中一個字體。先攻一家,方可再臨百家。
(三)觀察。仔細觀察每個字各部分用筆輕重、各筆畫的長短、位置間隔、重心、主筆及疏密、章法(排布)等。切勿心浮氣躁。 具體方法:先點畫結構,再章法布局。
1.點畫結構:
(1)仔細觀察相同點畫在不同字之間的變化,在字當中不同位置的寫法。
(2)尋找代表性結構字,意為,在各種間架結構裡,每種結構的代表字。
(3)字的結構爛熟於心。
2.章法布局:古人寫字從上至下,今人寫字從左至右。硬筆書法的一些具體的章法不同於古人。如:
⑴字整體造型宜扁不宜長(豎畫不宜過分伸長,筆勢取橫向)。
⑵勿緊貼橫格上下線(適中位置應沿橫格中心線,沒有把握更不要超格)。
⑶標點符號空半格(節奏感)。
⑷字大小適中,首字要寫好。
二、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描寫。就是初學書法者必須要做的。初學者最重要的是「矯正字形」,而不是「研究風格」。先練好間架結構,再去追求個人風格,所以首先讓自己把筆畫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吧。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追求「像」,雖說摹不易記字,但是能保證你寫字的數量。初學需廣泛涉獵,把所有結構都見過描過,臨起來才有感覺,有體會,能融入自己的想法。摹字的持續時間,等到筆畫不歪歪扭扭了,就儘快結束,然後進入臨字階段。因為摹字並不能讓你的字進步,離開了字帖自己的字還是以前那個樣子,沒有任何提高,你的大腦還沒有系統地明白一個字的間架結構組成。